• 我的订阅
  • 人文

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并非结交友邦,更不是寻找建文帝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31 17:03:00 来源:无忘心史

郑和下西洋浪费财力?并非如此,明成祖:赚银子全靠他了

导语:郑和的船队浩浩荡荡,在海天之间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诸多蕃岛之民纷纷前来下拜,迎接天朝使者的到来,随即获得了上使郑和赐予的大量瓷器、丝绸、茶叶;朝堂之上的明成祖坐在龙椅上沉默不语,在听闻诸多臣子议论郑和下西洋可能是寻找建文帝的传言后,朱棣并没有太多的解释,反而在心中盘算起了一笔大帐……明永乐时期,在朱棣的支持下,三宝太监郑和奉命下西洋,揭开了古代一次航海史壮举的序幕;后代史学家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一直存在争议,并提出了寻找建文帝和海外结交邻邦两种观点;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今天编者就来跟大家说说,重新探索几百年前那场史诗般壮举背后的隐秘。

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并非结交友邦,更不是寻找建文帝

明永乐三年,即公元1405年,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造数艘巨舰下海组成庞大的船队,开始了第一次下西洋活动;在此之后,郑和又六次下西洋,直至宣德八年,即公元1433年,才正式结束了这一场史无前例的海上大航行。在七次下西洋的航行中,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通过江苏刘家港集结完毕后,直至福建太平港口正式展开航行之旅;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一直徘徊在太平洋与印度洋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彭亨、暹罗、古里等地,甚至最远还到达了东非与红海。《中国史稿地图集》曾经在概述中说道:“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如此高的评价,直让现代人感到骄傲不已。

可即便如此,后世史学家对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仍持有不同看法;所总结出的结论有三:

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并非结交友邦,更不是寻找建文帝

1.宣扬威德说

很多专家认为,自古中原王朝都是以天朝上国自居;明成祖朱棣自承继大统之后,便开始好大喜功,准备创造出万国来朝的盛世景象。

明成祖朱棣令郑和造巨舰,且舰上携带大量的本国物资与诸多甲士,为的就是“通好他国,怀柔远人”,践行传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思想,带有很强的“耀兵异域”色彩;如此一来,诸多蕃岛外民才能诚心归附,令大明河山一统。

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并非结交友邦,更不是寻找建文帝

2.寻找建文帝下落说

建文元年至建文四年,大明王朝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兵戎之争;镇守北疆的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名发动了著名的“靖难之役”;战争最后是以朱棣为胜利者而结束,兵败的朱允炆烧毁皇宫,至此再无下落。

不少史学家认为,朱允炆的失踪可能是逃往异域的结果;朱棣也一直对自己的侄子不放心,故此才会水旱两路寻找建文帝的踪迹;户部都给事中胡瀅负责在国内明察暗访,而郑和则担任外交官探听建文帝流落外域的虚实。

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并非结交友邦,更不是寻找建文帝

3.军事目的说

除了以上两种观点外,还有专家结合当时的世界形势,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进行了评价;明成祖时期,中亚地区崛起了一个巨大的阿拉伯帝国,该帝国实力雄厚且经济繁荣,其扩张之迅速令当时的明帝国感到担忧;

为了能够对付即将可能引燃的战火,明成祖朱棣开始采取积极的准备措施,不仅在西南边陲进行了充分的防御,而且还将一支强壮的海上力量分派给郑和;一旦两大帝国开战,郑和的海上船队,将会成为一支从背后插入敌人胸口的利剑。

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并非结交友邦,更不是寻找建文帝

虽然以上说法都有自己能够立足的依据,但是还有专家提出了更为新颖的看法;能够提出这种看法,是专家们基于当时明帝国经济状况而言的。从宏观上来说,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并未让明帝国大伤元气;可是从经济繁荣的角度来讲,四年的兵祸之灾,让明王朝的经济瞬间倒退;明成祖朱棣荣登大宝时,国内经济体系已经面临崩塌之势,朝廷连官员们的俸禄都发不出来;虽然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与朱元璋的政策有关,可是明成祖朱棣必须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否则将会导致自己手中权力的动摇。为了缓解国库财政紧张的问题,明成祖朱棣采用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发俸方式——以物代俸;其主要方式是,以当时名贵的香料苏木、花椒为媒介,代替为官员发放的银钱粮米俸禄,并允许官员们向民间出售香料换取银两。

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并非结交友邦,更不是寻找建文帝

苏木与花椒并非本土所产,大多数都是由西域进贡和购置而来;明王朝在购买香料时,所支付的成本并不高,可是在支付官员们的俸禄时,却将其价格提高了50倍之巨;如此巨大的买卖落差,让明王朝获得了极大的利润,并以此缓解了当时朝廷内部的财政危机。由此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赚取白花花的银两,以此来稳定国内政治形势的潜在动荡;毕竟在中原人的眼中,瓷器、丝绸、茶叶这些本土之物,能够换取大量的香料,确实是一项极为划算的买卖;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以上几种说法的存在性,只是它们的可靠性非常低,难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而已;毕竟一代君主的政治胸襟,并不是几篇文字就能彻底一言以蔽之的。

[参考资料:《郑和下西洋》《明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31 21: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郑和下西洋:历史使命与真相探寻
...更深层次的政治动机,尤其是与当时的明成祖朱棣及其对建文帝的追寻密切相关。马六甲的战略地位马六甲,作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海上通道,不仅是商贸的集散地,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今天的马
2024-12-02 09:35:00
郑和下西洋共有三个目的,你知道是什么吗?
...里面最高的职位。不过朱棣当上皇帝以后很是担忧,因为建文帝失踪了,朱棣非常害怕建文帝哪天跳出来和他争皇位,因此非常的想找到建文帝。 一天朱棣听说建文帝逃到了海外,因此就打算派
2023-04-25 14:17:00
建文帝和郑和七下西洋有什么关系
朱棣大家都知道,其皇位来的不是很正统。这还要从建文帝说起。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古代人非常热衷于维护“正统”,朱棣虽然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但按照正统的说法,朱元璋
2024-06-24 16:06:00
山河月明:马和被朱棣改姓,郑和下西洋,原来不只为了寻找朱允炆
...好了言归正传,在最新剧情中,燕王朱棣攻入南京,斩了建文帝朱允炆的一干逆党,尤其是齐泰、方孝孺等四人全被斩首,还有朱棣也抓了铁铉,本来是不想杀他的,只是流放,可铁铉一心求死,朱
2023-04-23 20:55:00
郑和下西洋:郑和大航海其实是寻找失踪帝王
...眼界,笑掉大牙——郑和的大航海竟然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这可不是胡说八道,而是历史长河中一个令人捧腹的传奇。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看看这场“海上寻帝”的
2024-12-31 09:04:00
身为太监的郑和,为什么能够7次下西洋?还能够有很多后人
...了皇帝,在很多事情方面都做得特别好。但是他仍然觉得建文帝才是正统,在没有找到的情况下,他始终都觉得对于自己会造成一定的威胁。所以就派郑和下西洋,而郑和下西洋看似是想要恢复南北
2024-11-01 18:06:00
为何明成祖朱棣要坚持郑和下西洋
...往来于这条路线,基本不存在探险开拓的价值。其次寻访建文帝的说法也不靠谱,如果建文帝能跑这么远,这样一支声势浩大的舰队,岂不是会吓得他跑到南极大陆去。舰队是集全国官私造船厂,耗
2024-04-26 15:31:00
朱棣死后郑和的下场是什么
...到朱允炆建文四年六月,朱棣攻破南京,宫中失火,从此建文帝朱允炆失踪。之后朱棣登基即位,他是个有才干的皇帝,在政治上,加强君主专制,设立内阁,集中权力;在经济上,疏通大运河,恢
2023-04-22 15:33:00
...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这里成祖就是朱棣,惠帝就是建文帝。朱棣攻破南京时,并没有抓到建文,也没有找到尸体。因此一直有传闻,朱棣怀疑建文帝逃到了海外,他派人下西洋的一个目的就是
2024-05-20 15:1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