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这就是王羲之的千古名篇《兰亭集序》。其中“流觞曲水”中的“觞”,就静静地收藏在吉林省博物院中的国际一级文物汉白玉耳杯。
这件白玉耳杯高3.2厘米,口长13厘米,宽9.5厘米。它的两边各有一条微微翘起的“手柄”,看上去就好像是杯子的“耳朵”一样,故名为“耳杯”。这件白玉耳杯是用新疆和田玉精心打磨制作成的。制作相当精良,即便历经千年风霜,仍然光彩依旧。
耳杯,又称羽觞、羽杯,早在周代就已经出现,战国至两汉时期最为流行。它不仅仅用来喝酒,还可以盛放汤羹。
目前出土的耳杯大多都是陶器,也有比较珍贵的漆器。但这件汉白玉耳杯却是用新疆和田玉制作而成的,十分罕见,大多都是宫中或贵族使用的器具,非常珍贵。
汉白玉耳杯是1958年在吉林省集安市出土。观其造型之精美,使用的器材之珍贵,因此专家推测,这件文物大约是公元二三世纪由中原王朝流入当地,而且很可能是中原王朝赏赐给高官贵人的礼物。这正可以说明汉朝时期,高句丽与中央政权的关系。
一件小小的白玉耳杯,从中原辗转来到东北边疆,行程万水千山,时隔两千余年,仍然端庄优雅,美白如初,称得上是汉魏玉器中的精品。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殷维
图片来源 吉林省博物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26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