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立下大功的寒门子弟邓艾,仍是世家大族手中的一颗棋子
蜀汉景耀六年(263年),魏相国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率18万大军分三路伐蜀。钟会率领的魏军主力与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对峙于剑阁,邓艾则出奇兵,暗渡阴平,直插蜀汉腹地,兵临成都。蜀汉后主刘禅放弃抵抗选择...……更多
264年,邓艾仰天长叹、负屈含冤而亡,司马昭:屠尽邓艾诸子
公元263年12月,钟会上疏密奏司马昭,声称邓艾割地自居,欲图谋不轨。收到奏疏后,司马昭大为震怒,随即下旨卫瓘前往成都捉拿邓艾父子。作为司马懿的亲传弟子、灭蜀首功之臣,邓艾的行为让司马昭如芒在背。卫瓘走后,...……更多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是为什么?
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久远,科举制的出现对于寒门子弟来说,是改变命运的存在。在隋朝以前寒门子弟根本没有跨越阶级的机会,直到隋朝建立以后,出现了科举制度才有了平民子弟改变命运的机会。至少不像西周时期,...……更多
邓艾:三国时期的忠臣名将,因功遭忌的悲情英雄
邓艾是三国时的曹魏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他的家族曾经也很壮大,但他这一支却已经衰落了,虽然受过良好的教育,可邓艾小时候家穷,还做过放牛娃。后来他得到了司...……更多
邓艾:被冤杀的军事天才,功高震主终遭厄运
相比于钟会,邓艾的死就太冤枉了,因为他根本就不想造反,可结果还是被司马昭冠上了谋反的罪名。就连他的几个儿子也受到了牵连,惨被诛杀。毫无疑问,邓艾在军事方面绝对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可以说在灭蜀之战中...……更多
浅析刘宋政权联姻的影响与利弊
...制度最为兴盛的时代,朝中选举官吏,甚至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权力被各个世家大族垄断,寒门子弟几乎没有向上走的机会。规矩只是限制了能力不够强的一般人,刘裕这种非凡之人,最终还是通过不懈努...……更多
从寒门才子到皇室宠臣:沈德潜的传奇人生
俗话说“寒门无贵子”,我国封建社会千百年来等级制度都非常森严,在隋朝以前,无论你多有才华,甚至都不如别人身上流着的世家大族的那一支血脉,直至公元587年隋文帝设定科举制度,才给了寒门子弟一个希望。因此为...……更多
三国时期英雄与豪族的较量
...几十年了,急切盼望北方的阶级兄弟来解放自己。所以当邓艾偷渡阴平直取成都的时候,蜀汉将领纷纷开城投降,其实当时邓艾从悬崖峭壁上滚下来,没有后勤没有装备,他拿什么来攻城呢?只有那么几千人,只要死守城池困都...……更多
邓艾66岁率兵灭亡蜀汉,为何67岁被处死
264年,67岁的邓艾在囚车里被打死,留在洛阳的儿子也全部被杀,孙子发配西域充军。邓艾为人高调,即便灭亡蜀国,也会被司马昭抛弃。208年,曹操夺取荆州,将新野一带的人口北迁,邓艾就是其中之一。邓艾来到北方后,主...……更多
历史的牺牲品:建宁公主的命运与皇太极的冷落
...右一个国家的命运,也就是说,想要靠着自己的实力,从寒门登基称帝到底有多难,但是刘裕做到了,这就是能力。一、身份成为了刘裕前进的阻力。或许就是因为刘裕是一个没有身份背景的人,也就是说不是世家大族的人,而...……更多
《度华年》的剧情真是不讲一点逻辑啊!
...会选剧本啊!剧情大概是:长公主维护世家利益,裴文宣寒门出身,更看重寒门学子。两个人是前世怨侣,双双重生,并重新了解和爱上对方。但是我好想吐槽一下剧情哦!开播的最新几集是这样的。皇帝病危,长公主(38岁)...……更多
两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发展演变
...做官的世家大族所把持,他们品评人物时,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完全转化成为世家大族垄断选官途径的工具。九品中正制的发展演变,使世家大族的势力急剧膨胀,从而产生了士族门阀。士族门...……更多
为什么隋炀帝当了皇帝之后,就开始变成了一个“昏君”?
...,谁就能当上大官。所以九品中正制导致两个问题。一是寒门子弟完全没有上升的渠道、社会贫富分化严重;二是贵族子弟世世代代当权,形成了非常顽固的势力,乃至于皇帝都无法与之对抗。因为历史的基本现象就是:铁打的...……更多
邓艾戎马一生,却因不懂进退终定败局
邓艾,字士载,原名邓范,字士则,本来是南阳新野邓氏大族因为曹操将荆州人口北迁,从新野迁徙到了汝南,自幼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后来随母到颍川,读到太丘长陈寔的碑文:“文为世范,行为士则”,心生仰慕,故...……更多
谁为我国拔除了一个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刮民脂民膏,为祸一方,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反观寒门子弟,哪怕是万里挑一的贤才也难以获得提拔。从三国时期一直到唐朝,可谓是“流水的皇帝,铁打的士族”。皇帝和王朝一直在更换,但是世家大族却牢牢地把控住...……更多
...矛盾,以及大家族内部斗争,让东晋走到了尽头。如此,寒门崛起的刘裕,才能纵横驰骋,建立南朝宋。南朝宋建立,是寒门崛起的开始,世家大族被屠戮众多,但力量依然雄厚。如此一来,刘裕又得走司马炎的老路:分封宗室...……更多
...情况已经较为严重,与之相应的是新兴地主阶层的出现。寒门士子在文化领域的崛起,受益于唐代的官学体系。除京城设置官学外,州县也设学,地方官学的生源主要是文武八、九品的官员子弟与庶人子弟。唐代的官学体系始自...……更多
晋朝贵族王谢家族的兴衰与门阀士族的演变
...,但是不像东晋那样受到门阀士族控制了。他称帝后重用寒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门阀世族左右朝政的局面。当时士族在经济上依然有雄厚实力,但是军权已经不能够掌握了。 这些家族什么时候衰落的呢?这就与一个人有重...……更多
晋宋之交士族的衰弱失势是怎么发生的呢
...的打压和猜忌,其家族权势便立刻急转直下,沦为新的“寒门”。文史君说刘宋时期,陈郡谢氏渐衰,即使其家族文化为应对变局而发生了改变,也无法挽救历史大潮中逐渐衰弱的世家门阀。谢氏家族的衰弱是刘宋以降士族失势...……更多
为什么三国唯二的两个万人敌,都跟随在刘备身边呢
...失了不少奇才,其中最出名的一个,便是后世灭亡蜀汉的邓艾!灭蜀主力邓艾的大名很多人都听过,因为他乃是灭亡蜀汉的主力选手,就连姜维都不是他的对手!诸葛亮北伐,经常吊打魏军,以至于司马懿都招架不住,不敢出战...……更多
黄巢虽然残暴,却为我国拔掉了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姓寄于厚望的“科举”这条上升通道,但这个大门依旧对寒门子弟紧紧关闭着,敲开的机会少得可怜。那到底是哪些人在占用着政治资源,又是哪些人创造了一个“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官场圈子?答案是门阀士族,以及古代朝...……更多
聊聊司马家族的结局
...刘裕真正的放心将权力交付的只有跟着他一起打拼出来的寒门子弟。为了给寒门子弟留有更多的官位,为了能够让“九品中正制”恢复到原本为国为民的状态,刘裕只能将所有的司马氏尽数杀死,毕竟是作为前任国家主人,现在...……更多
历史上篡权者数不胜数,为什么司马氏被骂了几千年?还有第二个?
...进而培养大量门生,这些人都是司马懿强力支持者,包括邓艾、钟会,这些人为司马家族夺权立下汗马功劳。曹睿时代面对诸葛亮北伐,曹氏和夏侯氏名将皆不能挡,唯有司马懿与诸葛亮棋逢敌手,司马懿在对战诸葛亮时拥兵自...……更多
西晋八王之乱:司马炎分封制的弊端
...为司马氏在地方上很大的自主权,所以他们便会大力提拔寒门子弟来对抗世家。当然,一场八王之乱,导致藩王之间内耗严重。等到东晋建立后,王敦、王导等世家大族趁机控制朝政。不过,这显然不是司马炎可以预料到的结果...……更多
寒门掌机要的好处是什么呢
在古代社会,出身寒门往往意味着前途渺茫,难以跻身上层社会。然而,在现代社会,这一局面正在逐渐被打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寒门子弟通过掌握技能和知识,实现了人生的逆袭。其中,寒门掌机...……更多
汉末三国的6大顶级士族
...,任用了不少出自寒门的人才,比如魏延、关羽、乐进、邓艾等。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士族依然主导了魏蜀吴三国的朝政。特别是以下六大顶级世家大族,更是对三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汝南袁氏提到“汝南袁...……更多
柳宗元出身名门少年天才,为何却一生潦倒仕途不顺?
...十,而是多数职位都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即便武则天重用寒门,可纵观唐朝历史,寒门子弟位居高位的依然很少,寻常学子想要在仕途上一展拳脚依旧难如登天。比如当时的文坛泰斗韩愈,也是四次才考上进士,之后又经过多年...……更多
曹操基业的覆灭:司马家族如何篡夺魏国江山
...易主了,所以在曹操掌权期间,一向是大力提拔有能力的寒门子弟,对于出生于世家的人,采取能不用就不用的态度,司马懿之所以能够担任丞相主簿这一官职,主要还是借了父亲司马防的光。所谓的丞相主簿其实就是个空架子...……更多
从唐到宋:士族瓦解与寒门崛起
...恐怕也只是自作多情罢了。因为天下英才之中,有不少是寒门之士,而寒门之士的真正崛起,直到宋朝才真正出现。整个唐代士族出身的登科者占进士科的比例在七成以上,特别是百官魁首——宰相之中,寒门所占的比例,甚至...……更多
...短命王朝。三百多年,六个王朝其实就是一帮士家大族与寒门士族间的门户之争。东吴是孙氏掌皇权,顾陆朱张四大士族轮流掌权。而东晋更是在瑯琊王氏的帮助与支持下,瑯琊王司马睿逃到江南建立的,所以王与马共天下就很...……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许牛儿机智送军粮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人民群众给军队送粮食。(资料图片) 八路军游击队员王四锁奉命下山催粮,惨遭日本鬼子杀害,鬼子还将他的人头割下来挂在王郭村真武庙门口示众了3天(见《宁死不屈的游击战士王四锁》一文)
2025-07-17 07:10:00
惊艳法国!折纸《五马渡》,“奔腾”凡尔赛
黄晓娴。折纸作品《五马渡》。 折纸作品《拿破仑》。以鼓楼绿雕孔雀为原型的一对吉祥孔雀。 折纸作品《龙踏沧浪》。□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鲁舒婷日前
2025-07-16 08:22:00
抗战中的太原:宁死不屈的游击战士王四锁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文中提到的收条。(资料图片) 侵华日寇真残狂,“三光”政策祸民殃。游击战士王四锁,拋头洒血庙门旁
2025-07-16 08:26: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魏拯民:为救人民于水火而斗争
在松花江畔、在白山黑水间,魏拯民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魏拯民是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原名关有维
2025-07-16 13:57:00
义务守陵二十二载,临沂九旬老人践诺言
22年,7000多个日夜,足以让青丝染尽霜雪,从壮年步入耄耋。在临沂市兰陵县大仲村镇陡沟庄村,90岁的村民李振江,却将这漫长的岁月
2025-07-16 16:27:00
山河铭记丨抗日英烈储蓄谋:隐蔽战线上的“红色长城”
大皖新闻讯 巍巍大别山,滔滔江淮水。80年前,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曾走出一位令日寇胆寒、让百姓传颂的抗日英雄——储蓄谋
2025-07-16 17:38:00
读方志 行贵州|镇远留书:王阳明对贵州旧友和弟子的深情告别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其曾筑室故乡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和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中国四大儒家”
2025-07-16 17:58:00
“鏖兵齐鲁 功昭山河——许世友战山东”讲座将在烟台图书馆开讲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7月16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为深入挖掘展示烟台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彰显城市文化软实力,推动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5-07-16 18:09:00
合肥83岁退休教师历时8年研究解读《增广贤文》 希望为传统智慧注入时代新解
大皖新闻讯 “一生爱学习,永远有追求,这是我的初心。”因从小爱读书,热爱传统文化,合肥83岁退休教师张宗贵潜心研究蕴含前人智慧的《增广贤文》一书
2025-07-16 18:13:00
血色丰碑丨杨靖宇智取大荒沟
提起杨靖宇将军大家都不陌生至今他的故事仍旧广为流传1936年秋杨靖宇率领抗联第一军军部直属部队在桓仁、宽甸一带活动期间曾与刚刚改编为抗联第一军直属第十一独立师的左子元部联合行动于
2025-07-15 21:35: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青山埋忠骨,热血照千秋
在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有这样一片山脉——春天杜鹃花红如霞,秋天枫叶红似火;最为奇特的是,在阳光照射下,山顶石砬子呈现出红色
2025-07-15 11:33:00
山河铭记|一封家书寻找安葬地后续:被收编一二九师,随军前往晋冀鲁豫
大皖新闻讯 “为救国工作誓死,为救国奋斗到底,希大人不必盼望。”7月9日,大皖新闻报道了六安籍烈士杜立成的一封家书,让许多人为之动容
2025-07-15 15:01:00
钱江观潮丨汪帆:匠心修古籍
今年五月,浙江图书馆启动浙图文澜阁本《四库全书》修复工作,让传承数百年的珍贵典籍重焕生机。今天的《钱江观潮》,一同走近古籍修复师汪帆
2025-07-15 15:47: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红光故事永留磐石大地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高悬在我们的天空中,普照着胜利军旗的红光,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由杨靖宇作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
2025-07-15 12:36:00
沈正志:一句承诺,四十余年坚守,三代人接力
文化传承的脉动,从来不只在博物馆里静态展示,更在民间生生不息。在第二十届杭州市道德模范(平民英雄)发布活动上,一支“文保小分队”格外醒目——69岁的基层老文保员沈正志身着白衬衫
2025-07-15 07: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