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科举考试“连中三元”难如登天,明朝仅有三人做到,他们是谁?
“连中三元”原本的意思,是指古人在科举考试中,连续取得乡试第一(解元)、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一(状元)。因此后来“连中三元”就用来形容,一个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在我国古代科举考试中,一共也只有21...……更多
他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个三元及第的人,下场却如此悲惨
...桥,还激烈。考中一个第一名,就已经很难了,如果能够连中三元,那简直就是学霸中神级别的人物。在历史上连中三元的人,一共就有16个人,文状元14人,武状元2人。可想而知,想要连中三元究竟有多困难。明朝连中三元的...……更多
历史上有17人科举连中三元,在历史上却籍籍无名
...指皇帝在殿试钦点的前三名。科举考试中最牛的其实是“连中三元”,连中三元指的是“解元”、“会元”、“状元”三顶桂冠为同一人所摘取。古代科举考分为乡试、会试、殿试。考秀才是初级考试,俗称“小考”。由于童试...……更多
他是明朝第一位连中三元的人,因得罪皇帝名字从《登科录》中抹去
...”的也只有状元、榜眼和探花。如果你是学霸中的学霸,连中三元,那你不仅在全国有名,还会被载入史册,让后来人知道你是读书人的巨无霸。明朝二百七十六的历史中,登科录记载连中三元的只有一个。但是,明朝第一个连...……更多
古代唯一一个“连中六元”的人是谁
“连中三元”是指接连考中解元、会元、状元。而“连中六元”又是什么呢?在参加乡试之前,考生必须要先参加县试、府试和院试,而这三场考试又被统称为童试。只有通过院试的人,才有资格去参加乡试。换句话说,县试、...……更多
明朝有个牛人号称“六首状元”,为何在历史上籍籍无名?
...元郎就是最高荣誉了吗?显然不是,想来应该有人听过“连中三元”吧,所谓“连中三元”,指的就是在乡试、会试和殿试中均得第一的人,在历史上,总共也就出现了18位而已。当然,你以为“连中三元”是科举考试中最高荣...……更多
钱棨连中六元,人称六元状元,乾隆写诗盛赞
...,这是为钱棨而建立的,钱棨生活在清朝乾隆年间,他曾连中“三元”,是中国历史上两个\"六元状元\"之一,六元即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均为第一名。钱棨,原名起,后来因与唐代诗人钱起同名,遂改为现名...……更多
科举背后的权力与利益:状元是如何产生的?
...、会试、殿试都得第一,连得解元、会元、状元,成为“连中三元”,这是了不得的事情。因为科举一千三百年的历史,“连中三元”者不过十四人而已,其中唐代二人、宋代六人、金代一人、元代一人,而科举制度最完备、竞...……更多
宋朝的冯京连中三元,历史上只有十余人
...,如盛开的唐棣般炫目”。冯京不仅仅俊朗,还才识过人连中三元,即乡试、礼部试、殿试都是第一名。乡试第一为解元,如唐伯虎多称唐解元;礼部试第一为会元,如被艳词绊住脚的欧阳修;殿试第一为状元,如穿状元袍沾沾...……更多
明朝这两个倒霉的考生,因籍贯问题接连痛失会元
...的状元,只是他原本是有机会冲击读书人最高荣誉——“连中三元”称号的(他在乡试当中就是解元),却因自己的籍贯问题,一切都幻成了泡影,着实可惜! ……更多
唐伯虎才情无双,为何却没能够金榜题名呢?因为他的一句话
...会试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他也相信自己很可能成为又一个连中三元的人。就是解元,会元,状元,在历史上能够连中三元的人寥寥无几。唐伯虎在京城备考的这段时间,根本就没有怎么备考,相比于其他的考生,唐伯虎是轻松的...……更多
科举考试:古代的公平选拔与官场变革
...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同时天子亲临殿试,“连中三元”也成为科举时代读书人的最高愿望。同时在宋代,出现了糊名法等一系列措施来减少作弊和徇私舞弊。避免批阅考卷的考官看到是熟人就放低标准。参加殿试时...……更多
说说古代科举考试的步骤过程
...一定的社会地位,但其毕竟还不能做官,中举者,还需要连中会试和殿试,才有资格成为国家之大臣。乡试每年在阴历八月举行,因为考试已在深秋,所以这次考试也被称为是秋闱,每年,朝廷都会派一批主考官负责地方的乡试...……更多
历史上哪个省出的状元最多
...元安守亮(子)。父子二人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3年。连中“三元”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最早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状元,是唐建中二年(781)辛酉科状元崔元翰。他先后考中京兆府解头(解元)、进士状头(状元)...……更多
关西师表与文人心志——说巩建丰(上)
...的“三元”。看小说戏剧,常有某个落魄士子一朝得志,连中“三元”,从而飞黄腾达、平步青云。其实,据有史可查的资料,从科举制度开始至其消亡,连中“三元”者仅13人。他们是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更多
天才张居正、唐伯虎告诉我们,磨难对于天才有多重要
...句话的实力。唐伯虎与他的三个朋友 狂傲的唐伯虎将“连中三元”定为自己的目标,赴京赶考,势必拿下“会元”!但是令他没有想到,当他考中会元的同时,他的一生也因此报废。在考取会元之前,唐伯虎也跟考取解元之前...……更多
本文转自:南京晨报“连中三元、进士及第、金榜题名、独占鳌头、鱼跃龙门……”来到位于夫子庙的中国科举博物馆,随处可见这些成语,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那个让无数读书人魂牵梦萦、爱恨交加、欲罢不能的科举时...……更多
...出啊。一般来说中了状元之后,那么就可以说是直接一步登天了。状元马上就会由吏部分配工作,而且起步瞬间也会高上很多,基本上都是从官职六品开启的,而且之后的发展也会更加的顺利。这样的待遇可是现在的任何一个学...……更多
此人连中三元,回乡时百姓敲锣打鼓欢迎,他却绕道而行
...状元郎却十分奇怪,此人比一般状元还要厉害,因为他是连中三元。家乡的百姓知道后,都替他感到开心,并在他回乡时敲锣打鼓欢迎他。可是这位状元郎却选择绕道而行,从别的城门悄悄入了城。他为何要这样做呢?说起宋仁...……更多
浅谈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
...为状元。那么如果一个人在科举制度中皆为第一,便称为连中三元。结语: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打破了封建贵族的出身限制,是中国任人制度的伟大变革,给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供了晋升机会,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更多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古代仕人阶层地位是最高的,所谓“学而优则仕”,那些读书有所成就的人,一般都能成为朝廷命官,但在此之前需要经过科举考试。在科举考试中,状元每个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荣誉,一生能考中一次...……更多
梁灏:历经五代战乱,82岁终圆状元梦
...有600多人,中状元有多难可想而知。不仅是中状元难,就连中举人都很难。小说《范进中举》中,54岁的范进还是一个秀才,中举后喜极而泣,甚至高兴得疯了。虽说这是一篇讽刺小说,但也反映了古代的科举有多难。古代的读...……更多
从世卿世禄制到九品中正制: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演变
...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明代连中三元者仅洪武年间的黄观和正统年间的商辂二人而已。19世纪80年代后,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发展,科举制度发生改变。1888...……更多
张又新嫌妻子相貌丑,写下一首什么诗来安慰自己
...又新,在三次大考中都是第一,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连中三元”,这就让人无比崇敬了。要知道,在此之前,唐朝也就有两人连中三元。放眼整个历史长河,在长达一千多年时间,无数学子参加的科举考试中,也就17人完成...……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有哪些舞弊的手段?舞弊会如何惩治?
...汪洙的神童,一首诗就做了很好的说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早上的时候,还在农田里种地。晚上的时候,就到了皇宫里,站在了皇帝的面前。从贫寒的“农家子”,一跃成为“天子臣”。这就...……更多
明朝重臣杨荣:从科举状元到皇帝智囊的传奇人生
...的。不过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杨荣居然迎来了一个一步登天的机会。因为杨荣刚刚入翰林院没几年,朱棣就打进了南京城,取代了自己的侄儿,成为了一名新皇帝。看到大势所趋,杨荣和其他官员一起,成为了最先归顺朱棣的...……更多
趣谈北宋状元的故事,宋祁用一首词抱得美人归
...差阳错成了状元,而且,还成全了他另一个最大的美名:连中三元——此前,宋庠已经在乡试、会试中连得第一。虽然宋祁因两岁之差惜丢官方状元之名,但时人并没有忘记他的才名,无论朝廷还是民间,都认为宋祁仍然是名符...……更多
明朝孤女本以乞讨为生,连嫁两夫各生一子全都高中状元
...参加殿试也高中状元,更令人称奇的是,他还是少见的“连中三元”。朱棣认为取名李马不太雅观,遂将名字改为李骐,一时间,“同父异母两状元”的故事就传开了。一个母亲生下的两个儿子都能高中状元,实在是千古佳话。...……更多
金榜题名背后的荣耀与辛酸:揭秘科举状元与进士的真实生活
...采用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这一千二百多年里,仅仅有数人连中三元,也就是在乡试、会试和殿试这三场考试中每一次都取得榜首的资格,也就是有着解元、会元和状元的称号。那么这些学子除了取得的功名不同外,在获得进士功...……更多
一甲、二甲、三甲的进士区别是什么
...等次,就取决于原来授二甲还是三甲。通常我们俗语说的连中三元,是指在乡试时考第一名解元,会试时考第一名会元,殿试时考第一名状元,就叫连中三元。这种现象是很少见的,在清代也就几个人。相关的概念还有传胪,传...……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李煜与小周后之间有何故事
在历史上的昏君有很多,从商纣王到溥仪每一个朝代的没落似乎都是因为皇帝的昏庸。然而,就算不是末代皇帝也有不少的皇帝做事十分的荒淫无度
2024-06-27 20:32:00
和珅背后的最大靠山是谁,是乾隆吗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腐败问题一直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历史上最大的贪官是和珅。他太贪婪了,能吞下多少就吞下多少。在他家被查抄后
2024-06-27 20:32:00
四爷的得力干将李卫,最后结局如何
四爷就是这样在最后一刻绝杀,打败其他几个兄弟登基的。但是,先皇生前留下的圣旨也不是临时起意就写的,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才会确定继位人
2024-06-27 20:35:00
苏麻喇姑为何在清宫有极高的地位
苏麻喇姑,一个一年擦一次澡、完后还要将擦澡水喝掉的女子。她一生不吃药、不结婚,活到了九十多岁。她仅是一位宫女,但在宫中却有崇高的地位
2024-06-27 20:33:00
慈禧宠爱的四格格结局如何
晚清的时候国家处于风雨飘荡之中,一方面山河破碎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另一方面腐朽的统治阶层依然只顾奢侈享受。这其中的代表就是慈禧太后
2024-06-27 20:34:00
张廷玉被乾隆抄家,那他抄出了什么
1735年,雍正病危,临终之时,他为太子弘历选定了三位顾命大臣,其中之一就是张廷玉。雍正深知弘历的禀性,因为担心他会亏待张廷玉
2024-06-27 20:34:00
清朝末年,社会动荡,内忧外患,外有帝国列强侵华,内有太平天国祸乱,而这样的帝国却在一个女人手里,这个人就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虽然不是皇帝
2024-06-27 20:38:00
乾隆禅位后的三年,他都干了什么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其中两千年都处于帝王统治的封建时期,在封建时期里诞生过422位皇帝。其中乾隆就是这四百多位统治者中最长寿的一位皇帝
2024-06-27 20:45:00
和珅贪污的钱比清代15年的总收入还多,为何嘉庆花了一年就没了
明代末年,兵荒马乱。心藏抱负的崇祯皇帝,却无力回天,外有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内有奸臣当道擅权,此外连年干旱蝗灾鼠疫横行,这种内忧外患的死局
2024-06-27 20:37:00
顺懿密妃为何被乾隆尊为皇祖顺懿太妃?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统治者为爱新觉罗氏。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
2024-06-27 20:36:00
介绍慈禧太后的养生秘方
女官德龄在其所著的《御香缥缈录》中记载慈禧到老60岁时:“肌肤白嫩光滑如同少女一般,细腻光润,嫣然一笑,姿态横生,令人自然欣悦
2024-06-27 20:44:00
雍正最器重的皇子,弘时后来什么结局
根据历史上的一些说法,雍正有一个儿子弘时,他最后死是因为被雍正给处死的,要知道这可是父子两个人,即使雍正再不疼爱这个儿子
2024-06-27 20:35:00
纯惠皇贵妃为什么没能和乾隆合葬
在清东陵的裕陵中,葬着乾隆帝和他的五位后妃,除了他心中的白月光孝贤皇后富察氏以及嘉庆帝生母孝仪皇后魏佳氏外,还有几位宠妃
2024-06-27 20:38:00
康熙皇帝的\
清朝最有能力的皇帝当属康熙了,他8岁就开始登基,14岁亲政,跟着打掉鳌拜,成年后的康熙皇帝先后作战,分别对三藩、明郑、准噶尔发动进攻
2024-06-27 20:35:00
历史上哈密瓜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提速,人们外出越来越方便,运送物品的速度也有了质的飞跃,因此无论你身在何处,都很容易就可以上享受到世界各地的美食
2024-06-27 20: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