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从世子妃一直到太皇太后,她的人生经历堪比一代传奇大片。总结为五全皇后也不为过,明清历史研究学者阎崇年老师更是认为在明清二十四后里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明代从来没有外戚专权,张氏也不例外。她只是辅佐皇帝...……更多
谥号“文正”:古代文臣地位的金标准以及最高荣誉
...的谥号,李东阳终于可以安心辞世了。01谥号“文正”是评价文臣历史地位的金标准,能获得这一谥号的人寥寥无几。李东阳,作为大明王朝官场上的长青树,历经四朝,自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入阁至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更多
明孝宗的功过,为何他会被后人推崇
...执政期间保持了相对稳定,但并未达到强盛的地步。若要评价,我觉得“贤明之君”最贴切!所谓贤明,指的是一个人的品德、职业操守和能力都值得称道,至于具体功绩则另论。而明孝宗正是这样的例子,全面考虑不足,但又...……更多
明朝只有哪三位文官,靠战功封爵
...,王越因交结宦官而受士人诟病,这影响到他在历史上的评价。三、王守仁(新建伯)和以上两位文臣比起来,王守仁显然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其成就也没有局限在战功上。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王守仁中进士。仕...……更多
他是汉朝权倾朝野的大奸臣,却因打败匈奴被尊为大英雄
...的评判,而需要融入当时的具体环境,进行更为客观平和的评价。 ……更多
...四年普通民妇的日常与生死,写到残暴无度、公然弑君的外戚梁冀如何培养出权术粗鄙的汉桓帝,加深了秦制与礼教的裂痕;再写到士大夫、外戚、宦官之间不断升级、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以及汉灵帝自弃九鼎、退守“老刘家...……更多
明朝皇后:出身卑微与以身作则
...的马皇后始,终其一朝,明朝的皇后在史学家以及后世的评价中,赞誉非常之高。“是以终明一代,宫壶肃清。论者谓其家法之严,超秩汉、唐”--《明史。后妃传》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吸取了前朝外戚干预朝政的经验和教训...……更多
刘娥垂帘听政11年,为何未能成为宋朝的女皇?
...后来的司马光、苏轼、富弼、脱脱都对刘娥给与了很高的评价,说她治国治得好,对赵官家仗义,满满都是功劳和正能量。小歌女出身的刘娥,也真的是想更进一步,成为一代女皇。宋朝大臣很耿直,不管是你是皇帝还是皇后还...……更多
汉代士人阶层的特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力
...的特征之一,其中原因,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对此做出评价:“盖其时轻生尚气已成习俗,故志节之士好为苟难,务欲绝出流辈,以成卓特之行。”士大夫的拼死抗争,实质上也是阶级斗争在统治阶级上层中的反映。但是东汉...……更多
...,对皇权构成不小的威胁,即所谓宦官干政、后宫干政与外戚干政。皇帝一不小心就会大权旁落,乃至身家性命不保。这其中皇帝本人的年龄寿期又无形中加剧了这一威胁,若是前代皇帝过早驾崩,留下的继承人年纪又小,那么...……更多
司马光与文正谥号的背后故事
...们都想得到文正呢,其中第一个原因:谥号是对一个人的评价,得到文正说明世人对他给与了最高的评价。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能够给自己的家族和后代们带来一定的好处,毕竟文正是得到世人认可的称赞,其家人和后辈也能够沾...……更多
三国时的曹魏为何短寿
...君主;曹叡则更加出色,一直有“才能超越秦皇汉武”的评价,曹叡当太子时从来不和任何大臣往来,继位时才二十出头,面对曹丕留下的两位辅政大臣,在没有党羽的情况下竟能掌握所有权力。演义把司马懿与诸葛亮的对抗刻...……更多
朱元璋:明朝后宫干政的终结者
...无仅有的,更远超汉唐。明朝万历时人以“直追三代”来评价朱元璋所立后宫之法,意思是说远法夏商周三代盛世,可以说是完美无缺。 ……更多
司马迁给李广立专传,为何卫青反而成了小人
...帝)本纪》已经遗失一样,司马迁对武帝刘彻到底是什么评价,今天已经不得而知,估计里面定然有讽刺武帝的话。同样,《史记·李将军列传》不在于记述李广的丰功伟绩,而是通过树立李广这个郁郁不得志的典型,以反映汉...……更多
在古代什么人愿意做太监?皇帝为何信任太监?
...立了汉朝统治。在东汉初期的混乱年代,刘秀依靠宦官和外戚两大势力稳固政权。这时期的宦官地位开始提高,太监作为皇权的重要依靠,开始在政治舞台上频繁亮相。东汉建立之初,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各路诸侯勋贵对皇权虎...……更多
...于东汉来说,虽然出现了比较多的小皇帝,但是,宦官、外戚、世家大族等多股力量的相互制约,确保了东汉皇帝的地位。汉章帝时期开任用外戚之先河。汉章帝死后,汉和帝刘肇十岁继位,窦太后临朝称制。窦太后倚仗窦氏戚...……更多
明朝的封爵制度:宗室、功臣与外戚的福利与权力分配
...位的,名额极其有限。确切的说,只有拥有宗室、功臣、外戚三种身份的人,可以获得分封爵位的机会。在这三种不同类型的爵位中,福利最高的,其实还是宗室,也就是皇族。宗室的福利好,最早也是从朱元璋时期确立下来的...……更多
...一位风头盖过了著名的历史人物诸葛亮,另外一位成为了一代圣人。那么刘伯温和王阳明这两位人物究竟是怎样的人呢,他们生前又做了哪些事情呢?首先我们先来讲一讲刘伯温,刘伯温这个人十分的聪明。在当时的民间,有这...……更多
东汉外戚与宦官的权力斗争及其原因
有不少读者留言问,东汉的外戚与宦官到底为何总是你死我活地干架呢?第一,是客观原因导致的你要是有时间的话,可以掰着指头数一数,东汉的皇帝不是短命就是无后,因此造成很多非正常交接的发生。多数皇帝都因年龄...……更多
中国历史上四大战神的勇猛与战绩
...存孝,俗话有说“将不过李”,这句话是对李存孝最高的评价和赞誉,认可了李存孝的不可撼动的战神地位。李存孝打小就体现了大力士的特质,后来则成为唐代末期的第一猛将,一个人一匹马闯战场,关于李存孝有很多的数据...……更多
...。而同样除掉霍光家族的汉宣帝刘询花了八年时间。后人评价,“和帝诛窦宪,时年十四,其断可比昭帝之明”。刘肇登基时才10岁,而他灭掉窦家时只有14岁。若背后没有章德窦太后的支持,或者是放纵,刘肇如何能在如此年...……更多
...丝毫不逊色。正所谓不负高祖,不输汉武,是对他最好的评价。而千古明君这份沉甸甸的荣耀,他足可以当得起。 ……更多
出将入相:明朝文臣武将的典范
...三名登进士第。自此,王越以文臣的身份进入政坛。时人评价,王越写文“气势雄伟,文思焕发,如长虹亘天,光焰万丈,可以追逐李杜诸人,其余莫能及也。”早年,王越一直做着监察御史一类的工作。而到了天顺七年(1463...……更多
明朝在统治的276年中,帝位三次易主
...直秉持着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为君理念。清朝官方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远迈汉唐”。虽然明朝的历史评价很高,但是对于明朝的皇帝们的评价却是低。对于明朝的皇帝们而言,如果不做皇帝,绝对会是各行各业的...……更多
让数千宫女一同裸体跳舞的汉朝皇帝是谁
...世的缔造者。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诸葛亮曾评价曰:“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在《三国演义》中第一回里,罗贯中开篇解说天下大势时,也曾论调道:“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更多
刘秀为何不被历史充分认可的问题
...史充分认可的问题,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多元的评价标准。刘秀的政治成就不容忽视。他统一了分裂多年的中国,恢复了汉室的统治,这一点在当时是一项巨大的成就。刘秀还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减轻赋税、释放...……更多
秦昭襄王:从质子到一代雄主的传奇人生
...元前304年,加冠成年的嬴稷开始亲自参与秦国朝政,由于外戚干政,秦昭襄王嬴稷的政治主张一直得不到施展,在宣太后和魏冉的所谓帮助下,秦王嬴稷虽然可以决定秦国一些基本的国策,但他的权力一直有被架空的趋势。伊阙...……更多
开创先河的史书《贰臣传》,乾隆为什么要褒奖那些南明大臣?
...些人加以重用是对的,效果也是好的。但事后客观地给予评价,洪、祖二人归顺大清也有畏死的原因,这些人属于大节上有亏之人,只能把他们列入《贰臣传》,以成全其一生的所作所为。当然,还有比较特殊的一类人,那就是...……更多
王莽:开创外戚篡权先河,揭秘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改革家
外戚干政几乎是每个朝代的皇帝都很头疼的问题,最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尤其到了汉朝更为激烈。从汉初的吕家就开始层出不穷,其中最成功的莫过于武家,从皇后到太后,最后到女帝。当然也有永远背上“阴谋家”、“...……更多
明武宗的昏君之称:被误解的皇帝
...下台,至于武宗这样试图搞制衡的皇帝,自然也不会给好评价了。第四条也是基于这点,其实对于皇帝来说,权力制衡是必然的,文臣宦官武将勋贵,谁有独霸的趋势就要提拔其他势力与之制衡,明朝文臣的势力最大,一开始皇...……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灵山夜话】杨时乔卧病看灵山
在历史的长卷里,总有一些文字,像夜空中闪烁的星子,藏着一个人的灵魂私语。杨时乔的《卧病看灵山》,便是这样的存在,它裹着明代士大夫的风骨
2025-07-22 11:37:00
季宇《不朽——刘铭传在台湾》读者分享会举办
大皖新闻讯 7月19日上午,由皖新传媒文化服务总公司、安徽文艺出版社联合举办的 “皖人说皖事”系列活动之《不朽——刘铭传在台湾》读者分享会
2025-07-22 09:35:00
近日,当《寻古中国·寻周记》的镜头扫过周原遗址的三重城垣,当AI技术复原的何尊在屏幕上亮起“宅兹中国”的铭文,我们与三千年前的周人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2025-07-22 09:40:00
孙佳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对古人来说是天堑一般的存在。想要涉水渡河就得靠船,而“渡口”就是渡船停靠的河港码头
2025-07-22 10:36:00
晋绥八分区军民抗战纪事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晋绥八分区根据地抗战“殉国烈士纪念碑”。(资料图片) 1937年开始,八路军120师先后创立晋西北
2025-07-22 07:04:00
160岁一得阁 绵延千年的墨史文脉
一得阁创始人谢崧岱在京城琉璃厂古雅的街巷间,一得阁的墨香悠悠飘散了百余年。如今,这家诞生于清同治四年(1865)的老字号
2025-07-21 12:10:00
范明公《群书治要·毛诗治要解析》出版 解读《诗经》智慧
7月22日,知名学者范明公潜心编著的《群书治要·毛诗治要解析》由广东新兴蠡蝉书房正式推出。这部新作以古老的《毛诗》(即《诗经》)为基础
2025-07-21 14:11:00
范明公新作《群书治要·尚书治要解析》出版 解码千
7月22日,知名学者范明公的新著《群书治要·尚书治要解析》由蠡蝉书房正式推出。这部聚焦中国古代治国智慧的力作,通过创新性的现代解读
2025-07-21 14:11:00
路洪明:我书即我思——李思峰的艺术人生与创作境界探析
当代书坛,因中国高校书法教育与国家、省、市各级书协组织的展览赛事推动,当代从事书法事业的专业人员不断增加,可谓规模空前
2025-07-21 14:36:00
首都图书馆举办吴悦石《石鼓文批注》新书分享会
7月19日,由首都图书馆、中国书店主办的“重读经典的意义——吴悦石《石鼓文批注》新书分享会”在首都图书馆(华威桥馆)举办
2025-07-21 15:54:00
海报|西夏陵×海龙屯 在世界遗产中寻迹中华文明
2015年7月,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在德国波恩荣列《世界遗产名录》的盛景犹在眼前;十年后,宁夏西夏陵于法国巴黎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再续华章——中国世界遗产名录至此镌刻下第60个名字
2025-07-21 16:04:00
AI|当西夏陵遇见海龙屯
贺兰山的黄土陵台——西夏陵,古播州的军事城堡——海龙屯, 相隔千百年的时光,始终跳动着中华文明多元融合脉搏,如今,它们以世界遗产之名
2025-07-21 16:04:00
合肥大蜀山密林里“藏”着日本侵华罪证
大皖新闻讯 大蜀山位于合肥西郊,夏日这里郁郁葱葱,苍翠欲滴,放眼望去都是绿色。殊不知,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山上乱砍滥伐
2025-07-21 20:50:00
血色丰碑丨十二岁的永恒呐喊
十二岁本该是在阳光下追逐嬉戏的年纪可在东北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有个女孩却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国大义她就是被称为战地“小百灵”的金锦女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她守口如瓶最终以生命为代价谱
2025-07-21 10:47:00
青年作家景步航南京签售新作 携《汴京客》《临安客》对话两宋文脉
7月19日下午,南京锦创书城洋溢着浓厚的文学气息——青年作家景步航携最新散文集《汴京客》《临安客》在此举办新书分享与签售会
2025-07-20 18: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