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院编修,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时供职史馆,人称“苏门四学士”。京城任职的数年里,秦观得与师友时相过从。元祐九年(1094年)太皇太后高氏崩逝,哲宗亲政。“新党”之人相继还朝,“旧党”之人则连遭罢黜,秦观历时...……更多
...,所以他在德州任职期间大力推行市易法。此时,身为“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正担任监德平镇之职,是赵挺之的下属,他认为不宜推行市易法,因为这里“镇小民贫,不堪诛求”。后来,赵挺之奉命入京,“召试馆职”。苏轼...……更多
历史上的苏小妹是什么结局
...是秦观,还有两个分别是晁补之和张耒,他们四位号称“苏门四学士”。在这“苏门四学士”里,那最有名的又要数秦观秦少游了,根据民间的说法,他不仅是苏东坡的学生,最后还娶了苏家的苏小妹,成了苏东坡的妹夫。有关...……更多
自意本杭人——苏轼与杭州的千年遇见
...苏轼的专祠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清嘉庆三年(1798),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后人秦瀛任职浙江按察使,修建了苏文忠公祠。清人阮元《定香亭笔谈》载:“余作联句云:‘愿共水仙荐秋菊,长留学士住西湖。’盖宋时杭人呼...……更多
...、蔡确、章惇之流。东坡提携后进不遗余力,春风化雨。苏门四学士成就斐然,传为佳话,可见东坡育人有方,成人之美。然而,教育并不是万能的,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大师的指引下成人成才,不然为何孔门三千弟子却只...……更多
...新法,新党卷土重来,反变法派纷纷被贬黜外放。身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自然也在被贬之列。史载任职秘书省正字的他“坐党籍,改馆阁校勘,出为杭州通判”。这一年,秦观四十六岁。当时的苏轼领袖文坛,门下英才...……更多
在齐州,晁补之践行他的政治理想
...缉捕盗贼和安置流民今天我们知晓的晁补之的身份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这是一个文学身份。实际上晁补之也有治理一方郡县的政治才干,他关心民瘼且机智干练。在齐州任上时,他解决了两件非常棘手问题,一件是用智谋...……更多
黄庭为何不受朝廷重用呢
...且最后死于“监视起居”之异乡,很是悲催,可能他是“苏门四学士”中最凄惨之人了,按说他虽是苏门弟子,名声在当时也是很大,却并没有参与党争,于新政似乎是个旁观者,缘何也被蔡京一流之人痛恨,必欲置之死地而后...……更多
宋代十位著名词人,辛弃疾排第三李清照排第四
...词有音律声调得和谐美。5、秦观:北宋婉约派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李调元称赞其\"为宋一代词人之冠\"。 上榜理由三点:他能把小令中含蓄缜密的韵味带进慢词长调,从而弥补了柳永以赋法填词所带来的不足;他使得...……更多
南北两宋之十大顶级词人权威排行榜,苏轼稳坐第一
...世评价很高,足以入榜,位列第五。第四名:秦观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三次考中进士,一直留在苏轼旁边工作,两人亦师亦友,关系匪浅,后来爆发“乌台诗案”,两人都被流放,期间多有词作附和,引为一时佳话。秦观和...……更多
丹荔迎夏
...族,与苏轼家族交好,他的妻子是苏轼的侄女苏笑媲。“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谪居四川时,曾应邀去他家中做客,“王公权家荔枝绿,廖致平家绿荔枝”。 王公权家的“荔枝绿”是一种酒液呈绿色的荔枝酒,黄庭坚曾为...……更多
《中华文脉•经典围读会》长江季,年少不懂苏东坡,读懂已非少年人
...在京城为官三年,得以相见。就在此期间,黄庭坚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尽管二人诗文往来频繁,被后人并称“苏黄”,但黄庭坚始终对苏轼执以弟子之礼。这引发了梁家辉的共鸣:“在我的电影人生中,李翰祥教会我怎...……更多
策论取士:苏轼的科举策略与执政者的期望
...士考试不是以往的“诗赋”,而是一种更具有挑战性的“策论”。所谓“策论”,是让考生根据经义(学习课本),针对当时的时政发表出自己的看法。这种论述方式的好处有三点:1,比用“诗赋”选拔出来的人才,更加精通...……更多
北宋九位皇帝的生平简介一览
宋太祖·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本是后周的御前点校,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起家,后杯酒释兵权,开创了重文轻武的大宋王朝。壮年时突然倒毙,历史上著名的悬案--烛影斧声、金匮之盟说的就是他与弟弟之间兄终弟及的故事。...……更多
2022-12-22 12:30生平,一览,皇帝,简介
“吴中诗冠”徐祯卿揭秘:宋朝富阳谢家的传世传奇
...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在众弟子中,黄庭坚显得出类拔萃,甚至与他的老师苏轼齐名,世称“苏黄”。黄庭坚的书法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黄庭坚的诗也非常厉害,据说...……更多
...暑疾病也不释卷,听说大有异书,便如饥似渴地购买。他生平讲侠义,也爱斗鸡走狗击球、博奕音乐等等。他为人治病,不分贵贱,招待住食,尊老慈幼,就像是病在自己身上一样;其中不治者,必定如实相告,不再治疗;病家持...……更多
南宋忠烈胡世将:从‘奸臣党羽’到‘抗金名将’的传奇人生
...是大错特错了,事实上胡世将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的学生,与兄胡唐老同登进士第。在秦桧东山再起之前,胡世将就已经被召回为试礼部侍郎,并辗转试刑部侍郎、试兵部侍郎、权吏部侍郎,最...……更多
杭州不断笋
...懂笋的赞宁已“亲验为证”,苦笋其实“冷毒尤甚”。“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是一个苦笋迷,曾专门写诗向四川名士黄斌讨要苦笋,“南园苦笋味胜肉”。宋人视苦笋为“谏笋”,代表着忠谏气节,“苦而有味,如忠谏之...……更多
李清照父亲竟然是苏轼学生,那么李清照与苏轼有没有见过?
...才女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其实也是其中之一,被称之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既然是苏轼的学生,李格非应该是常常与苏轼见面。那么问题来了,李清照与苏轼到底有没有见过呢?一个是千古风流才子,一个是名满天下的才女。...……更多
...,字传道;又陈师道,字履常、无己,号后山居士,为“苏门六学士”之一,江西诗派代表诗人。从诸家题跋来看,陈氏兄弟于熙宁、元祐间持祖父诗稿遍谒诸公,二人与此卷关系密切。 〔图二〕宋司马光《天圣帖》台北故宫...……更多
...,将其张贴在墙上,作为反面教材让考官们观摩。这一届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在众多考卷中,有一份策论让梅尧臣大为惊喜。此论言简意赅,而且思路清明,态度中和,将仁治天下的理念阐述得十分周全。其中有...……更多
“立志读尽人间书”的少年苏轼〔201〕
...上,在京都汴京,让二子参加这一年的科考。这次科考的策论,题为《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策论,简洁流畅,结构严谨,援古论今,说理透彻,得到主考官欧阳修和小试官梅臣尧的赏识。苏轼在策论中,用了一个典故,他...……更多
...臣的画像,苏东坡的《东坡集》便在禁毁之列除了三苏和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等人外,范祖禹、范镇等人的学术著作,也被列为禁书这一场所谓的崇宁,对于宋朝的打击更是深远,蔡京更是利用职位之便,排除异己,元祐党人的名...……更多
...世之人……风云变幻,人生无常苏轼、苏辙晚年再遭贬谪苏门文人也飘落四方CCTV-1央视综合频道1月26日晚八点档《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第九期苏轼苏辙篇(下)正式播出央视频APP同步推出“文脉探访团”成员撒贝宁、崔铭、...……更多
揭秘“大苏”“小苏”的人生蜕变!《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苏轼苏辙篇(中)重磅推出
...精彩演绎看点十足。苏轼的“朋友圈”究竟有多豪华?“苏门”中人个个名满天下想要了解苏轼,就必不可少要从他的“朋友圈”入手。元祐年间,苏轼、苏辙常与苏门弟子、文士友人在西园聚会,史称“西园雅集”,苏轼则是...……更多
北宋末期汴京红极一时的歌妓李师师,一生有多少男人为其痴迷?
...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颍川花,不似师师好。秦观,苏门四学士之首,北宋最大的婉约词家。早年李师师风头最甚之时,秦、李过从甚密,一度传闻二人山盟海誓有白首之约。秦观为李师师写下一首《一丛花》,才子佳人,...……更多
欧阳修生平最豪放的一首词是那首
欧阳修和苏轼的相遇相知,算是北宋文坛上的一大佳话。当年21岁的苏轼第一次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让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大为赞叹。那时的科举考试采用糊名法,欧阳修以为这篇文章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更多
苏轼兄弟晚年居住在颍川一带,为何会葬在河南郏县?
...范县的原因已经很明了,但是又一个疑问产生了,为什么苏门父子三人都葬在这里呢?难道他们不想魂归故里吗?苏轼兄弟的父亲不是已经安葬在蜀中了吗?难道要为儿子再迁到中原?似乎没这个道理。了解苏轼的人都知道苏轼...……更多
苏轼晚年顿悟:人生的真谛,不过两个字而已
...头就得到欧阳修的赏识,入仕以后,年轻的苏轼写过很多策论,阐述了自己对历史和时政的思想见解,其中就有一篇《贾谊论》,在这篇文章里苏轼总结贾谊有这么一句话“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其实人生的宿命,很...……更多
简介北宋名相寇准的侍妾蒨桃生平
...北宋名相寇准的侍妾,淑灵能诗,以《呈寇公》诗闻名。生平简介蒨桃约生活于宋太祖建隆至宋真宗乾兴(960~1022)年间。北宋名相寇准的侍妾,淑灵能诗,以《呈寇公》诗闻名。据说,寇准贬官岭南的时候,途经浙江杭州,正赶...……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袁崇焕死时万人空巷,百姓为何争拿白银买其肉生吃
其实,古代没有哪位将军的死,和明朝著名将领袁崇焕相比。死的太惨了,被京城的老百姓活活吃了。明朝给袁崇焕的罪名是勾结清军入关
2024-06-17 12:34:00
古代太监也要娶妻,他们让妻子做什么事情
太监是对古代宦官的另称,这是对一个特定人群的称呼,是一个名词,也谈不上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不过在今天很多人的思想中,认为太监就是个贬义词
2024-06-17 12:35:00
郭夫人为何会收下曹叡为养子?曹叡最后是怎么对待养母郭夫人
《军师联盟》已经接近尾声,甄宓为了自清选择自尽,魏文帝曹丕一直不喜皇长子曹叡,欲将剥夺其尊贵的身份,司马懿谨遵甄宓的约定
2024-06-17 12:36:00
看他如何从无名小官终至宰相多年屹立不倒
几千年来,那大大小小的官员可以被人们深深记得的除了忠臣以后,那些奸臣一代又一代不用特别记载,人们也是熟悉的不得了,而且那些大奸臣大贪官们还个个风光无限
2024-06-17 12:38:00
关羽被围困在麦城,为何不选择假扮农民逃跑
不知道大家对于关羽了解多少呢?关羽一世英雄却最终死在了孙吴的手下,可谓是一件十分可惜的事情,其实大家对于这件事情都有些疑惑
2024-06-17 12:39:00
唐朝哪三位大臣去世后,被追谥为“文忠”
谥号是古代朝廷或后对帝王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给予的称号。谥号最早出现于周朝。譬如,周武王因为灭商朝有武功,死后谥为“武”
2024-06-17 12:40:00
窦建德雄踞河北如日中天,为何却突然消亡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纷纷起义,打起了反隋的旗帜。在众多起义者中,有一个名叫窦建德的人,他出生于公元573年,号称是东汉大司空窦融的后代
2024-06-17 12:43:00
百战百胜的3大名将,谁被一女人杀害
一部古代史,其实就是一部战争史,社会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一旦激化到极点,就会爆发战争。不过俗话说的好,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2024-06-17 12:44:00
纣王麾下第一高手,完胜燃灯,吓跑陆压,结局还很完美。《封神演义》,神仙打架,其中的孔宣可是个不得不提的大佬。他可不是什么凭空冒出来的神仙
2024-06-17 12:45:00
历史的长河里,有些人物如流星划过夜空,留下短暂而耀眼的光芒,然后突然消失在茫茫历史之中。他们的故事,如同一段段未完的旋律
2024-06-17 12:49:00
为何说历史上最绝的阳谋是汉武帝的推恩令
(汉武帝刘彻)有位粉丝朋友催更“通俗易懂”版的推恩令,恰逢空闲,特此一篇。如果要盘点历史上最绝的阳谋,汉武帝的推恩令,实在是不得不提
2024-06-17 12:49:00
太平天国不准夫妻同宿,英国人:如何生育
清朝末年各地起义此起彼伏,其中最厉害的,还得说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这位洪天王,原本只是个落魄书生,却摇身一变,成了上帝的代言人
2024-06-17 12:51:00
在我们大华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这包括哲学,文化,科技等等。其中一些技术,比如造纸术,当时也领先了世界几百年,所以说我们华夏是历史文明古国也没有错的
2024-06-17 12:51:00
杨家将七郎八虎的后代都有哪些
杨家将中,金沙滩一战尤为惨烈。大郎英勇捐躯,二郎替贤王受难,三郎马陷泥沼,四、八郎被俘,五郎愤而出家,七郎惨死箭下。八子出征
2024-06-17 12:51:00
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充斥着血腥和厮杀,然而在这残酷的战争背景下,却也存在着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两国交战,不斩来使”。那么
2024-06-17 12: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