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明代的时候,有一个行走在牛A与牛C之间的大才子,名叫徐祯卿。这个人可了不起,和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并称为吴中F4。
等等,不是周文宾吗?看着《王老虎抢亲》长大的吃瓜群众纷纷表示不服。当然,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还是要区分开来的。周文宾只是虚构出来的艺术形象。真正的江南四大才子,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徐祯卿。
徐祯卿的名气之所以没有其他三个小伙伴这么大,据说是因为他长得难看,不过其实很多才子长得都难看,比如庞统啊,钟馗啊,纪晓岚啊,所以这不算稀奇。还有人说是因为他死得早,三十出头就一命呜呼了,所以没有机会和其他三个小伙伴一起去干坏事,比如调戏妇女什么的。
不过既然能够和天才-BOYS齐名,徐祯卿绝对不是打打酱油的那种级数。和天才-BOYS三人组比起来,写字、画画,他样样不差,而且还多一门特殊技能,就是写诗,人称“吴中诗冠”,又号称“文雄”。
提徐祯卿这个人,其实只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一个引子,要说的是他写的一篇文章,文章名称叫做《谢氏世睦记》。这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原来这是一篇家族的传记,还是北宋时期的富阳一个家族的传记。
一个明代的才子,为什么会对一个宋朝的家族这么推崇?这中间到底存在着利的诱惑,还是义的激励?欢迎走进《躺读》,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家族的秘密。
【徐祯卿】
谢家,原本是河南阳夏人。唐朝末年的时候,谢希图担任衢州刺史,这是谢家到达江南的最早的记录。谢希图死后安葬在嘉兴,所以谢家也就从此留在了嘉兴。谢希图的儿子谢延徽,担任吴越国处州丽水县主薄;谢延徽的儿子谢懿文,担任吴越国杭州盐官县令。
这几位老人家不是本文的重点,所以一笔带过。现在划重点的时候到了。
因为谢懿文死后,被安葬在了富阳,所以谢家也就从嘉兴搬到了富阳。谢懿文的儿子谢善继(字崇礼)是富阳第一代,简称“富一代”,在吴越国当官。北宋初年,谢崇礼随钱弘俶“纳土归宋”,受到赵匡胤的礼遇,后来当上了宋朝的泰宁军节度掌书记、检校左散骑常侍,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领导干部。
谢崇礼有五个儿子,分别是谢涛、谢炎、谢镐、谢杲和谢坦。生老大的时候,谢崇礼估计就已经预感到自己会有五个儿子,所以分别给他们以五行命名,偏旁依次是水火金木土。
这五兄弟里面,谢镐和谢坦担任的是不太起眼的小官,而谢杲做了道士,号安隐师。这三人略过不提。
【纳土归宋】
二爷谢炎是端拱年间的进士,先后担任过华容、公安两县的知县。他文章写得特别好,范仲淹说他“有文于时”,笔下颇有唐代名家韩愈和柳宗元的神韵,在当时与卢稹齐名,人称“卢谢”。谢炎后来可能回到了祖籍嘉兴居住,所以在《宋史》上,说他是苏州嘉兴人。我们富阳有不少学者说“谢家三代五进士”,往往是把他排除在外的。但是谢炎是富阳人谢崇礼的儿子,标准的“富二代”,这是不争的事实。
(《宋史谢炎传》:谢炎字化南,苏州嘉兴人。父崇礼,泰宁军掌书记。炎慕韩、柳为文,与卢稹齐名,时谓之“卢、谢”。稹忄巽懦,炎劲急,反相厚善。端拱初,举进士,调补昭应主簿,徙伊阙,连知华容、公安二县,卒,年三十四。有集二十卷。)
这里要重点介绍的是大爷谢涛。谢涛字济之,14岁起就读于富阳县城,据说当时就能够讲解《左氏春秋》,这已经够得上神童的标准了。20岁时,他游学苏州,用一篇颂扬赵匡胤、赵匡义功绩的马屁文得到了苏州文化圈的一致点赞。苏州一直以来都是江南一带的文化中心,因此年轻的谢涛在江南文化界也算是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了。
谢涛于淳化三年考中进士,历任四川梓州榷盐院判官、观察推官,权华阳县令,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兴国军,曹州知州,尚书兵部员外郎直史馆,遂兼侍御史知杂事,进直昭文馆,累官至太子宾客,陈留伯,阳夏男。这可以说是一份十分拿得出手的履历了。史书上说他为官诚意坦然,讼息而刑清,吏安其职,民安其业,是一个好官。
值得一提的是,李顺反成都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历史书上学到的“王小波、李顺起义”),谢涛正好是四川梓州榷盐院判官。在他的运筹帷幄之下,梓州方得以保全。
【王小波、李顺起义】
谢涛喜欢诗词,两个非常要好的文友,一个是范仲淹,一个是欧阳修,三个人时相唱和。范仲淹比谢涛小29岁,欧阳修比谢涛小47岁,都是谢涛的晚辈。谢涛喜欢跟小朋友在一起玩,这样心态可以变得很年轻。
范仲淹与谢家三代都有很深的交情。范仲淹在睦州做地方长官的时候,就曾经到富阳谢家所居住的小隐山访友,并有一首诗留了下来:“小径小桃深,红光隐翠阴。是非不到耳,名利本无心。笋迸饶当户,云归半在林。何须听丝竹,山水有清音。”
(《咸淳临安志》:富阳县小隐山,谢绛一度居此。子景初、景温筑书室于山半,又构双松亭于前。)
关于小隐山,我在《慕名小隐山》一文中有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赘述了。
【范仲淹】
谢涛有三个儿子,分别是谢绛、谢约、谢绮,都是“糸”字辈的。
谢约担任将作监主簿,谢绮担任太庙斋郎,都是七八品的小官,估计都是靠着谢涛关系恩荫补来的。在宋代,中高级官员往往有一两个子侄免试入职的名额,这也算是一条不成文的福利。
这俩兄弟去世得都挺早,英年早逝,没啥事迹可讲,所以略过不提。
谢涛还有四个女儿,分别嫁给了进士周盘,殿中丞梅尧臣,太常博士傅莹,大理寺丞杨士彦。都是当时的青年才俊。
四个女婿里面,梅尧臣是最值得一提的。梅尧臣于皇祐三年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梅尧臣少即能诗,是北宋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陆游对他的评价很好,说他是继李白、杜甫之后的第三大写诗高手。我们小时候学过的“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就是他的诗作。
【梅尧臣】
这里重点要介绍的是谢绛。谢绛字希深,于宋大中祥符八年登进士甲科,授太常寺奉礼郎,知汝阴县,后又任太常博士、常州通判、邓州知州等职,曾出使过契丹。谢绛曾担任过知制诰的职务,相当于是皇帝的秘书,专门帮助皇帝起草文件的。谢绛起草文件的水平那是相当地厉害,学记博深,论议透辟,尤为儒林所宗。
谢绛高中进士之后,曾与欧阳修等人共事多年,与梅尧臣等相友善。他与欧阳修、梅圣俞、尹洙等顶尖的文化人经常在西京或其附近一起切磋学问,著文赋诗,酬唱诗词,游览名山。在一次中岳嵩山所举行的征文活动中,他的文章还被推为“文章魁首”。
欧阳修称其制辞“尤得其体,世所谓常、杨、元、白,不足多也”。蔡襄也说他“文章谨于法度,叙史体,述制命,尤为深约典重”。
谢绛不但学识渊博,而且工于词赋。与文章相比,他在诗词上的成就似乎还要更高一些,深得杨忆、欧阳修、范仲淹、钱惟演等诗词名家的赏识。虽然他存世的诗稿只有十二首,但后世把他列为改变唐末五代以来浮艳诗风的首创人之一。
【欧阳修】
谢绛四十六岁去世,留下了四个儿子、六个女儿。他的墓葬在富阳县城东十里春明村(今谢墓村)其父谢涛墓旁,欧阳修为其写墓志铭,王安石为其写神道碑。
谢绛的六个女婿中,特别要介绍的是王安礼。王安礼是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也是进士,官至尚书左丞。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雱为“临川三王”。王安礼虽然是王安石的弟弟,可偏偏又是最激烈的变法反对者,由此经常和哥哥发生争执。
谢绛的四个儿子,除幼子谢景回早逝外,其他三个也都进士及第。富春谢家,由此达到了一个高峰期。
长子谢景初,字师厚,号今是翁,宋庆历六年进士,授大理评事。后来知余姚县,筑海塘以捍海潮,禁豪强侵湖为田,严盐政之课,尤以办学蜚声吴越,与同时期的钱塘知县韩玉汝、鄞县知县王安石、会稽知县谢景平并称为“四贤”。
范仲淹写过一首《送谢景初廷评宰余姚》,就是在这个时期,“世德践甲科,青紫信可拾。故乡特荣辉,高门夏树立。余姚二山下,东南最名邑。烟水万人家,熙熙自翔集。又得贤大夫,坐堂恩信敷。春风为君来,绿波满平湖。乘兴访隐渝,今逢贺老无。文藻凌云处,定喜江山助。未能同迁舟,离樽少留驻。行行道不孤,明月相随去。”
谢景初官至成都路提点刑狱,但因为反对变法,被劾罢官。
谢景初博学能文,尤长于诗,与舅舅梅尧臣的关系尤其好。梅尧臣的作品很多,可他自己没有收集过,一直散落在各地。谢景初就搜集他从洛阳至于吴兴一段时间内的作品,按次序编排为十卷。
谢景初又受薛涛造纸笺的启发,创制了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深绿、浅绿、铜绿、浅云等各种颜色的信笺,时称“十色笺”,后人称之为“谢公笺”,是历史上与唐代“薛涛笺”齐名的名纸。
杨亿曾有诗云:“十样蛮笺山益州,寄来新自浣花头。”说的就是谢公笺。元费在所著的《蜀笺谱》中也称:“纸以人得名者,有谢公,有薛涛。所谓谢公者,谢司封景初(名)、师厚(字)创笺样以便书尺,俗因以为名。”
【薛涛】
谢景初有个女儿,嫁给了大才子黄庭坚。黄庭坚也是进士,官至起居舍人。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在众弟子中,黄庭坚显得出类拔萃,甚至与他的老师苏轼齐名,世称“苏黄”。黄庭坚的书法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黄庭坚的诗也非常厉害,据说苏东坡第一次看到他写的诗的时候,竟然完全惊艳了,他说,“这篇诗文超凡绝尘,卓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
黄庭坚被誉为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并称为“一祖三宗”。但黄庭坚说,他的诗是跟岳父学的(黄庭坚自谓从谢公得句法)。
【黄庭坚】
次子谢景温,字师直,北宋皇祐元年进士。历任通判、转运使,曾知邓、襄、澶、洪、瀛、蔡、郓、诸州,及应天、开封二府,官至权刑部尚书。
在谢家三代中,谢景温的仕途是最顺旺的,这与他的政治立场有着很大的关系。与反对变法的哥哥不同,谢景温是坚定的变法支持者,王安石的政治盟友。
谢景温的妹妹是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的妻子,而谢景温与王安石的关系也非常密切,他积极参与变法活动,还曾上书弹劾苏轼。但是王安石被打击之后,谢景温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被贬谪至琼州(今海南岛)。
(《续治通鉴长编》:元佑四年正月癸未纪事,载正言刘安世奏劾谢景温云:“景温天资奸佞,素多朋附。熙宁中,王安石用事之日,擢为知杂御史。是时,苏轼方忤安石,景温迎合其意,辄具弹奏,谓丁忧归蜀,乘舟商贾。”)
他的三个儿子谢东起、谢东望、谢东立随往,分别居住琼山东岸涌潭村、遂溪县槟榔村、琼山白沙村,成为海南岛谢氏的始祖。
谢景温博学洽闻,才华横溢。与范仲淹、欧阳修相友善。历官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时人以为“吏师”。
【王安石】
三子谢景平,字师宰,皇祐五年中进士,与哥哥们一样,也是一个诗人和文学家,曾任会稽知县,官至秘书省秘书郎,其它事迹不详。
谢景平去世后,同样与谢家有着三代友谊的欧阳修特意为他写了一篇挽词以示追悼:“忆见奇童髧两髦,遽惊名誉众推高。东山子弟家风在,西汉文章笔力豪。方看凌云驰騄骥,已嗟埋玉向蓬蒿。追思阳夏曾游处,抚事伤心涕满袍。”
谢景初的儿子名叫谢载,补选为太庙斋郎,这是一个七八品的小官。谢载的儿子谢蕃,谢蕃的儿子谢昭,谢昭有两个儿子,长子谢宽,次子谢实,谢实的儿子谢东。从谢崇礼开始,到谢东为止,一共是九代,这是在富阳的九代。
谢东后来举家搬到苏州,谢家在富阳的故事从此也就落下了帷幕。谢景平之后,谢家虽然再没有出一个达官显贵,但是“诚信处世,孝悌传家”的良好家风一直传承下来。
所以徐祯卿说,世上家族虽然很多,但是能够世世和睦相处,代代都能涌现出忠良、诚信、仁义、礼让之士的,在我看来只有两个家族,一个是范仲淹的家族,还有一个就是谢家。
(“退访于忠信仁譲之士,得世睦之族二,曰:范氏、谢氏。范氏,希文之后也。”)
这就是他写《谢氏世睦记》的真正原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5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