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苏轼与苏辙名字背后的含义
...刻的家族寓意?“轼”“辙”之名,喻子舟车有节苏轼与苏辙之名,几乎无人不晓。但你可曾思索,这两个名字的由来?原来,这一切要从他们的父亲、北宋初年大文学家苏洵说起。公元1054年,苏洵的大儿子苏轼出生了。取名...……更多
“苏式教育法”如何成就苏轼? 《东坡先生赶考记》即将揭秘
...剧集截图将现代学生苏萧美与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苏轼、苏辙兄弟联系在一起,《东坡先生赶考记》作为央视频首部原创微短剧,融合了穿越、励志、幽默等元素,深入挖掘历史人物的多面性,实现古今文化的碰撞,该剧共16集...……更多
揭秘:苏轼缘何成为“苏东坡”?
...意思。这名字土是土了点,但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后来,苏辙出生了,这名字也是祖父起的,还是因为小儿子苏洵就是考不取功名。辙,是车子走后留下的痕迹。苏辙字子由,名和字连起来,就是沿着车辙印走,也就是要儿子学...……更多
苏轼的被贬之路与文学之巅
...可畏啊!”后来,到了苏轼再大一点的时候,他便和弟弟苏辙去了天庆观读书,教他们的老师是一位道士,名叫张易简。当时,张易简道长收了很多学生,少说也有好几百人,然而,他最青睐的学生只有两个:一个是苏轼,另一...……更多
苏轼为什么会被卷入乌台诗案中
...的父亲苏洵,第二个是苏轼他自己,第三个是苏轼的弟弟苏辙,苏轼一生的经历可以用跌宕起伏四个字来形容,不过难得的是,苏轼并没有受到这些复杂经历的影响,依然保持着宽容大度,爱好美食的品性。苏轼第一次进京考试...……更多
...他自请朝廷再次流放,条件只有一个:请求委派到离弟弟苏辙近的地方。苏轼总结弟弟:“我少知子由,天资和且清。岂独是吾弟,更是贤友生。”“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苏辙感念哥哥:“我初从公,赖以有知。抚我则...……更多
历史上的天团唐宋八大家,横跨了两个朝代
...大家,是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的合称。始于明代初期,朱右选韩愈、柳宗元等人的文章为《八先生文集》,起用八家之名。明中叶唐顺编写的《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更多
揭秘“大苏”“小苏”的人生蜕变!《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苏轼苏辙篇(中)重磅推出
...雨也一同擎起了北宋的文化高峰……他们就是宗师苏轼与苏辙这段患难与共的兄弟情也被写进《宋史》CCTV-1央视综合频道1月19日晚八点档《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第八期苏轼苏辙篇(中)正式播出央视频App同步推出“文脉探访...……更多
带你了解唐宋八大家的那些事儿
...重新了解下他们三苏的辈分,真的很难记。苏洵是苏轼与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老大。同时呢,欧阳修是苏轼的老师。“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难忘的词句,想当初每天早上起来就是苏轼,睡前也是苏轼,那会儿苏...……更多
“立志读尽人间书”的少年苏轼〔201〕
...豪放派词人,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他又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以文学家并称“三苏”,又都名列”唐宋八大家”,在我国古文化史上,这是最光辉灿烂的一页。苏轼出身书香世家。父亲以散文闻名于世;母亲程氏,名门才女,...……更多
史地新知录⑥|生于四川逝于江苏的苏轼,为何葬于河南郏县
...大家”之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及其两个儿子苏轼苏东坡、苏辙苏东轩。三苏园里的三座坟茔,分别安葬着苏洵的衣冠冢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的遗骨。众所周知,苏氏父子均出生在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州市),以中国人的传...……更多
为何说母亲对一个家庭的影响是巨大的
唐宋八大家,一门父子占了仨。父亲苏洵,儿子苏轼和苏辙,三个大文豪一直被后人称赞。父子三人真的是太厉害了。一同参加科举考试,苏轼,苏辙双双高中,苏洵文章名扬天下。人们无不佩服这父子三人的厉害,其实,更...……更多
苏轼为何选河南山村做长眠处
...的文采翩翩,他的豁达乐观,他的坎坷曲折,和他与兄弟苏辙之间的深情厚谊。作为一位大名鼎鼎的文豪,生于四川的苏轼在去世后却没有选择落叶归根,而是葬在了河南的一个小山村——郏县。或许正是因为多年四海为家的经...……更多
程夫人家风对东坡文化的贡献(中)
...的回忆。一是《记先夫人不残鸟雀》。一天,苏轼与弟弟苏辙及邻居小朋友正在庭院里玩游戏,突然,家中那只老花猫捕着一只羽毛闪着绿绸缎子般光彩的漂亮桐花凤,可怜的小鸟在猫的利爪下拼命挣扎着,发出凄厉的叫声。苏...……更多
苏辙的年夜饭
本文转自:北京青年报1059年,21岁的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回到京城开封。两年后,兄弟二人参加制科考试,结果苏轼中第三列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并于十一月辞别家人,腊月抵达陕西凤翔;苏辙...……更多
...吟咏中回荡感召后世之人……风云变幻,人生无常苏轼、苏辙晚年再遭贬谪苏门文人也飘落四方CCTV-1央视综合频道1月26日晚八点档《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第九期苏轼苏辙篇(下)正式播出央视频APP同步推出“文脉探访团”成...……更多
苏东坡的奇幻梦境:与弟弟苏辙共同赴京,品尝神奇的舍利子
...聊聊苏轼苏东坡的有趣故事。一天苏轼做梦,梦到和弟弟苏辙在一起准备进京(连做梦都要在一起,可以看到苏轼多喜欢自己的弟弟了),结果路上碰到个和尚。于是苏轼拉着和尚就问:此去前程如何?和尚说:向去甚好,无灾...……更多
情有多深?苏轼苏辙两兄弟为杭州一座山写诗13首
...径山志》等文献资料时发现,苏轼对杭州径山作诗11首、苏辙2首。径山是一座什么样的山,苏东坡和弟弟对它情有多深?径山位于杭州西北50公里处,在佛教界享有盛名。山上有唐代古刹,建于公元742年,相传法钦和尚来此结茅...……更多
《宗师列传》解锁苏轼的豪放人生
...东坡。1月5日晚,《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第七期苏轼苏辙篇(上)于CCTV-1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文脉探访团”成员撒贝宁、崔铭、康震一同踏上寻访苏轼的旅程。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为后世留下了《喜雨亭记》...……更多
《中华文脉•经典围读会》长江季,年少不懂苏东坡,读懂已非少年人
...位师父、与妻女的相处往事,泪洒现场。保剑锋一人分饰苏辙、黄庭坚两角,趣谈美食与美酒,讲述宜宾何以“宜人宜宾”。华宵一至情至性,着旗袍、登斗拱,致敬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林徽因,催泪再现“小轩窗,正梳妆。相...……更多
从眉而来,魂归郏县 北宋文豪三苏为何心安吾乡?
...镇苏坟村东南隅的三苏坟,是北宋大文学家苏洵、苏轼和苏辙的墓冢。相隔一千余公里,故园与墓园,生与死,眉山三苏祠与郏县三苏坟,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寻苏文化辐射大半个中国。苏坟夜雨、思乡古柏。苏氏父子的文化...……更多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三苏祠“文化遗产保护荣誉证书...……更多
苏轼拿一碗面,苏小妹给上联“面对面吃面”,和尚下联让其羞红脸
...视。北宋立国于960年,汇聚了众多英才。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等文人墨客才华横溢,享誉四海。苏轼尤为显赫,与兄苏辙、父苏洵共称“苏门三学士”,为北宋文化之巅峰象征。北宋文坛百花齐放,李清照、朱淑真等女性...……更多
从王安石到苏辙:宋朝变法之争及其深远影响
...地改变了变法的走向。这个旗帜鲜明反对变法的人,就是苏辙。大宋的才子“愤青”苏辙是苏轼的弟弟,“唐宋八大家”之一。作为一个文人墨客,苏辙也毫不例外的将入仕作为自己的目标。经过几次科举,他与自己的哥哥苏轼...……更多
《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用流动的历史书实现文化新解读
...频道推出的《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播出第七期“苏轼苏辙篇(上)”。在第七期中,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在不同的人生节点,始终秉持“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徳”的信念,而演员在演出过程中临场感很强,在“夜雨对床”...……更多
豪放词宗 法学大家
...通判任上,故诗中自称“余杭别驾”,这是苏轼写给弟弟苏辙(子由)的。苏辙时任陈州(古时称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州学教授,苏轼以“宛丘先生”戏称。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科举考试罢明经诸科,设置新的明法科...……更多
...循循善导,教导他们仁爱宽厚、正义勇敢,才有了苏轼与苏辙的成就。“希望通过话剧《苏母》,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传承家风家教,推动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让观众能沉浸式感受中华传...……更多
苏轼和王安石都是为国为民的好官,他们政见不合却又惺惺相惜
...冲突,真正的冲突,还是在后面的王安石变法上。苏轼和苏辙二人参加科举,宋仁宗看了他俩写的文章,大为赞赏,给了他们极高的评价:“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可见,苏轼兄弟二人确实有难得的才华,而王安石作为当...……更多
...沼之中呢?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父亲带着苏轼和弟弟苏辙一起来到京城,第二年春参加了科举考试。主考官欧阳修本拟取苏轼为第一名,但当时乃匿名评卷,欧阳修以为除其门生曾巩外,开封再无如此饱学之人,故怀疑乃曾...……更多
...,即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以及王安石,似乎曾巩在民间的影响力要比这七位小一些,可是曾巩在他所生活的年代,是非常著名的。因为曾巩是当时的文坛宗主欧阳修的得意门生,在北宋...……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7月14日,飞虎队中尉穆蔼仁的后人穆言灵和学生陈世明来到位于三山人文纪念园的抗日志士墙,祭奠曾不远万里支援中国的穆蔼仁。
2025-07-14 19:07:00
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远望春光镇日阴,太行高耸气森森。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7月12日,“这是英雄的祖国”诗歌诵读会在石家庄举行
2025-07-14 08:39:00
【有理有句】中国碗装中国粮,中国粮托举中国梦
主创:王舒娴 詹蔷 李砚青统筹:程华东 陈俊旺 伍佳佳【责任编辑:王舒娴】
2025-07-14 10:29:00
悬崖上的史诗——遵义海龙屯
在遵义高坪镇的龙岩山巅,屹立着一座见证了历史风云变幻的古老城堡——海龙屯。海龙屯作为宋、元、明时期西南播州杨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遗存
2025-07-14 10:47:00
大众网记者 侯畅 济宁报道7月13日,济宁市兖州区举行篮球运动与发展顾问聘任仪式。顾问团首先来到豫州路小学,参观指导学校篮球运动教学开展情况并观摩学生训练课程
2025-07-13 15:19:00
非遗瑰宝——松花石砚
在吉林长白山脚下,松花江流域的沃土中,孕育着一种独特的瑰宝 —— 松花石。长白山松花石,又称长白山松花玉、长白山松花江石
2025-07-12 23:19:00
山河铭记丨烈士长眠异乡87载 我们想找到他的亲人
大皖新闻讯 在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司令部旧址院内,一座名为“抗日阵亡五烈士”的碑巍然屹立,碑上铭刻有一名安徽籍烈士的简短生平
2025-07-12 23:37:00
因“山路险峻,马为之而倒”而得名的倒马关,与紫荆关、居庸关并称为长城“内三关”。88年前,八路军出师华北敌后第一战,就在这里打响
2025-07-12 08:05:00
穿越时空的贵州抗战印记 | 独山深河桥抗战遗址:从贵州抗战第一桥到红色教育新地标
独山深河桥抗战遗址简介:深河桥位于独山县城北面约9公里处,是一座始建于明朝隆庆五年(1571年)的单孔石桥。桥高16.35米
2025-07-12 00:33: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通讯员考薇沈玉云1405年至1433年,中国航海家郑和率庞大船队从南京出发,七下西洋和平造访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5-07-11 14:13:00
文脉添新辉!王有金先生珍贵藏品无偿捐赠宁津县档案馆
近日,宁津县档案馆迎来了一份沉甸甸的文化厚礼。宁津县文艺界知名人士王有金先生,怀着对家乡的赤诚与对历史的敬畏,将个人珍藏多年的数件珍贵藏品无偿捐赠予宁津县档案馆
2025-07-11 16:19:00
父辈的抗战丨97岁老兵李法真:铁血传奇 赤子情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1943年,刚入伍的李法真被“三连问”:“能吃苦吗?敢开枪不?敢打敌人吗?”15岁李法真回答得铿锵有力
2025-07-11 16:50:00
百年湖光映征程:青年学子探寻红色湖畔的信仰密码
2025年7月2日至8日,巢湖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暑期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吴远军的带领下,先后走进环巢湖区域的南山烈士陵园
2025-07-11 17:07:00
一杯四特酒,盛满赣鄱大地四千年酿酒史诗
置身江西宜春樟树市博物馆,透过青铜斝(jiǎ)上纤毫毕现的饕餮纹,仿佛看到了四千年前贵族宴饮的觥筹交错。回到自家烟火寻常的餐桌上
2025-07-11 17: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