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苏轼的被贬之路与文学之巅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21 07:19:00 来源:戏说三国

背古诗的时候,要想把诗词吃透,就有必要了解一下诗人的写作背景。只是,当了解到诗词背后的更多之后,便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定律,那就是:大部分诗人是在被贬后,写下了这些流传至今的好诗。比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等。

如果要说,从始至终都在被贬路上的诗人,甚至,被贬到天涯海角的话,这位诗人大概就是苏轼了。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诗名《自题金山画像》,这是苏轼对自己这一生的总结,当时的他已年过花甲,内心已经达到了无欲无求的境界,或许,也可能是心如死水一般了。他的这一生几乎都在漂泊,没有真正的靠岸过。这首诗的最后八个字“黄州惠州儋州”,相信你们能看得出这是地名,其实,当时的儋州就是如今的海南。惠州和儋州在当时还是没有被开发的地区,很是落后。

如果说,惠州是蛮荒部落的话,那么,儋州就是海外的荒岛。

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上,苏轼的才气不亚于任何一位有名的诗人,他就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般的存在。凭着他那天才般的诗才,为后的人们留下了许多精神财富。那么,问题来了,苏轼是如何写出这些令我们着迷的诗句,这其中,又是蕴含了他什么样的人生况味。

苏轼的被贬之路与文学之巅

这里,我们不妨试着来解读下苏轼的一生。

那是在仁宗景祐三年,成都平原的西南部,有个叫做眉山的小城,山水环抱、奇郁隽秀,一年四季几乎都是春天。然而,在这年的腊月,冬天来得格外的寒冷。忽然,一声清亮的婴儿啼哭声打破了这个寒冬的平静。仔细听这个声音,虽然急促,但很有力量。

苏洵看着怀中“一鸣惊人”的婴儿,很是喜爱,于是,为他取了一个名字——苏轼。

名字当中的“轼”,在古代,它的意思是用来当作车前乘车人扶手的横木,也就是车扶手。虽然,这个东西不像装饰品那样好看,但却非常实用。苏洵之所以为自己的儿子取这么个名字,其目的,就是希望苏轼将来能够踏踏实实做人,真诚而简单。

只是,当时的苏洵绝对不会想到,他的儿子在不久后的将来,会被后人誉为“诗神”,且还是个全能王,不管是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还是在美食、水利等等领域,他都是样样精通,甚至,还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学的最高成就。

在文学创作上,苏轼还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其惊人的天赋,连教他的老师都自愧不如。

一天,私塾先生刘微之写了一首《鹭鸶》:

鹭鸟窥遥浪,寒风掠岸沙。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

刘先生对自己创作的诗很是满意,就连学生们也纷纷称赞老师的作品,意境极美。刘先生有些飘了,眯着眼睛,微微一笑,俨然沉浸在自己的诗情画意之中。此时,唯独有一个学生,没有跟着一起附和,而是沉思了片刻,随后起身,向刘先生一拜,说道:“先生,你作的诗,好是好,只是,末句‘雪片逐风斜’,学生有点疑问。”

这个学生,正是苏轼。

刘先生不解,问道:“雪片,乃是鹭鸶的羽毛,那么,羽毛逐风飞翔,有什么不妥吗?”

面对老师的反问,苏轼不慌不忙,只是恭敬的说道:“是的,先生,恰恰就是因为鹭鸶羽毛,它是不会逐风而飞的。当鹭鸶归巢时,身上的羽毛常会落在一旁的蒹葭之上。”停顿了一下,苏轼又补充到:“不如这样改,‘渔人忽惊起,雪片落蒹葭’,先生,您看如何?”

听完这些话的刘先生,惊讶了一下,来回思考着被修改的诗句:

鹭鸟窥遥浪,寒风掠岸沙。渔人忽惊起,雪片落蒹葭。

刘先生猛然一喜,连连夸这个学生:“果然好句,好一句‘雪片落蒹葭’。我这个水平怕是当不了你的老师了,真是后生可畏啊!”

苏轼的被贬之路与文学之巅

后来,到了苏轼再大一点的时候,他便和弟弟苏辙去了天庆观读书,教他们的老师是一位道士,名叫张易简。当时,张易简道长收了很多学生,少说也有好几百人,然而,他最青睐的学生只有两个:一个是苏轼,另一个是后来载入《仙鉴》的著名道士陈太初。

从道化被启发后的苏轼,他经常会穿着道袍,时不时的游访道士,甚至,还给许多道堂撰写文章。

可以说,道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的思想,深深影响着苏轼,并贯穿着他的一生。苏轼这一生是大起大落的,但是,每次逆境到来时,他都能做到从容洒脱,对于政治权谋斗争,他也是避而远之,而是去拥抱自然山水,并从中找到了豁然开朗的智慧。

苏轼写过的一首千古名篇《后赤壁赋》:

......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可以说,在文章的最后几页,他是以道人入梦结尾的,一下子就让这篇文章有了一种仙道的灵气,是那么的清丽脱俗,也惊绝了无数后人。

当然,苏轼的弟弟苏辙也很优秀,对道家思想的参悟程度不亚于哥哥。有一回,苏辙熟睡之时,在梦中与老子对话,得知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天道报应现象,那就是:不杀生可以长寿。这个故事是真实存在的,在《龙川略志》的开篇中就有这段记载。

书中追忆生平所经历的各类事件,内容广泛。有些事件故事性较强,有一定小说意味。如卷三“王江善养生”记王江放达饮酒,落拓不羁,为众人所畏,极见其人豪放性格。同卷“赵生挟术”记丐者赵生狂放之状,亦与王江相类。文中记事细腻,然稍嫌冗曼。

这么优秀的一对兄弟,必然是天才学霸。

果不其然,第一次科考时,他们就轻松拔得头筹,一时名声大噪。

对此,父亲苏洵暗暗自嘲,因为,科考对于苏洵自己来说,简直是比登天还要难,考了好几回都落榜了。但是,却万万没想到,科考对他的两个宝贝儿子来说,就像随手捡了个东西那样轻而易举。不过,作为他们的父亲,苏洵还是倍感欣慰的,不由得骄傲了几分。

别人都夸苏洵,培养出了两个聪慧的孩子,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苏氏两兄弟后来还参加了北宋王朝最高等级的考试,要知道,这可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而且,还要亲自命题,来选拔人才。听说,对人才有着极高的要求,要经过层层筛选,优中择优,千里挑一才行。

而这样的考试,对苏氏两兄弟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苏轼的被贬之路与文学之巅

所以,宰相韩琦对这兄弟俩很是器重。

苏辙生病了,宰相韩琦便恳求皇帝推迟考试,并声称:其他来考试的人都是没有自知之明的。言外之意也就是说:只要有苏氏兄弟在,那么,其他人还有什么好考的呢?因为,他们横竖都考不过人家。连当朝宰相都这么说了,可见,二苏在当时文、政坛已经是相当厉害的人物了。

最终,在这场最高等级的考试中,苏轼凭着自己写下的长达五十篇的策论实力,拿到了大宋开国以来的最高分。不亏是苏大才子,不但博闻强记,还懂得举一反三的道理。有一回,他在考卷上“创新”了一个典故,把主考官梅圣俞都给忽悠住了。

没想到的是,梅圣俞还认真了起来,追着苏轼问:“你的这个典故到底是出自哪里。”在欧阳修的一再追问下,苏轼如实坦白:“这个典故,其实是我自己编造的。”

“当年曹操把袁绍灭掉后,就将袁绍的儿媳妇赏赐给了自己的儿子。孔融对此大为不满,只是讲了个故事给曹操听:

‘当年武王伐纣,就将商纣王的宠妃妲己赏赐给了周公。’不知所云的曹操,没有听过这个故事,连忙问孔融:‘这个典故出自哪里?’孔融说:‘不过是想当然罢了,今天能发生这样的荒唐事,那么古代肯定也有这样的事吧。那么我想,既然尧帝为人宽厚,司法官又是非常严格,想一想,这个事情也是自然而然会发生的吧。’”

梅圣俞听完苏轼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哈哈大笑,不但没有怪罪他,还夸他把举一反三玩得很是漂亮。“如果按照你的聪明机灵,将来写的文章定能独步天下。”梅圣俞说道。

其实,苏轼的天才远远不止这些,他还是一位易学大师。

在野史记载中,苏轼喜欢研究《周易》占卜和“胎息”养生之术,还自称“铁冠道人”。后来,当官没多久,被贬到了黄州,不过,就是在那个时候,他撰写了一本《东坡易传》,成了蜀学的核心著作。

对于长生之术,古人一直都很相信它的存在,到了北宋时期,长生之术更是大行其道。作为易学爱好者的苏轼,对此深信不疑,还开始研究道家的炼丹之术,更是痴迷到了一定的程度。

一年的冬天,雪刚刚下完,苏轼出去散步,意外发现地上有一处居然没有积雪,觉得这肯定是古人藏丹药的地方,一时激动,忍不住想要掘地寻丹。就在这时,他的妻子王弗及时制止了苏轼的疯狂举动。王弗说道:“夫君,如果婆婆在这里的话,想必不会让你去挖丹药的。”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苏轼很快意识到自己刚刚差点做了很冒失的事情,有些惭愧。

男人啊,多少都是有一点大男主主义的,在古代的封建社会尤为明显,女子对丈夫只有服从的份,没有说“不”的权利。然而,王弗真的做到了,而苏轼对妻子的话也是心服口服。大概这就是爱情的最好诠释吧,你能明白我的苦口婆心,我也会理解你的洒脱不羁。

苏轼对王弗的感情,是有爱情成分在的,但是,更多的是敬重,以及依赖。

苏轼的被贬之路与文学之巅

在说他们的爱情故事之前,先插播一则小故事。

在苏轼进京赶考前,苏洵就做了一个很是前卫的决定,让他挑选个心仪的姑娘成婚,这似乎并不符合他沉稳作风。后来,苏洵对儿子是这样解释的:“在这个阶段去结婚,就是为了能避免在金榜题名后,有太多王侯来争相提亲,那么,婚配之事你肯定是身不由己的,如此,你也就会被动的卷入到权谋漩涡之中了。”

苏轼明白了父亲的顾虑,于是,便答应了下来。

他和王弗相遇的那年,王弗才十六岁,正是花样年华,已到了出阁的年纪。就在这时,王父决定要为爱女招个乘龙女婿。于是,他请来了当地的不少青年才俊,到青神山为鱼池题名。

被邀请的这些青年才俊里头就有苏轼。

他们来到这里,看见翠竹环抱之间有一方池,有趣的是,只要有人拍手,鱼儿就争先恐后地跃出水面。面对这等奇观,文人雅士纷纷题名写词,然而,大多数都太过于俚俗,不够贴切。苏轼只是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提笔在纸上写了三字——“唤鱼池”。

王父一看,果然很形象,又十分生动。

此时,在池边不远处的雅室里,屏风后的王弗也开始轻点墨香,写好后,让侍女过去递给父亲看。待王父看完女儿写的内容,居然与那才子苏轼写的是同样的三个字,不由得大笑一声。“这就是姻缘天注定吧,相信他们二人定能情深意笃,恩爱有加。”王父心想。

很快,王父把爱女王弗许配给了苏轼。

不出所料,婚后的两人幸福无比。王弗不仅贤良淑德,而且,有着一般女子没有的满腹才情,也是让苏轼目瞪口呆了好久,内心暗暗庆幸着,何德何能娶到了一位好老婆呀。

然而,老天偏偏不遂人意。如此情投意合的一对才生活了十年,年仅二十七岁的王弗就患上了重病,不得不撇下苏轼和不满七岁的儿子,撒手西去了。

苏轼对王弗离开人世的事实,难以释怀,为了抒发自己的思念之苦,他为亡妻亲手种下了三万颗青松,这才有了十年后的短松冈。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记梦》

这是苏轼在王弗的忌日里为写下的,十分凄绝。

别人都说,历经过生死的感情,就好比一道伤,心里念一回,就淌一次血。就这短短的两阙词,字字都泣着血,把思念、凄凉、孤寂都体现了出来。

但是,苏轼总是要往前看的,在王弗逝世三年之后,他娶了第二任妻子,正是王弗的堂妹王闰之。

苏轼的被贬之路与文学之巅

其实,王闰之在第一眼见到他时就深深地爱慕着他,尽管,王闰之那个时候不过是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虽然,苏轼娶了她的堂姐,但是,也不妨碍她对苏轼的喜欢。后来,堂姐去世的时候,王闰之也是悲伤的,但是,更多的是担心苏轼以后一个人该怎么办。

她没能想到,将来有一天她居然也做了苏轼的妻子。

婚后,王闰之对苏轼可以说是温柔体贴,百依百顺。

爱情最完满的一个地方就是,她付出的时候,他都看得到,两人相互体恤。在苏轼人生中的二十五年里,有大起大落,不管是乌台诗案,还是黄州贬谪,王闰之都依然不离不弃,陪伴在苏轼身边。苏轼面对情深义重的王闰之,内心是十分感激的。

然而,王闰之没有这个福气能陪苏轼白头偕老,就像自己堂姐一样,也是先丈夫而去了。苏轼再一次遭受痛失爱妻的滋味。这次不亚于上次失去妻子王弗的痛苦,可以说是肝肠寸断。

“苏无以为报,惟有生同寝死同穴!”

也就是说,苏轼死后,要与王闰之合葬,这是他生前最后的一件遗愿。

就在这时,他人生当中的第三个女主角粉墨登场了,她就是在苏轼身边默默守护他的侍妾——王朝云,也是他的红颜知己。还记得苏轼写过一首描写西湖景致的千古佳句,其实,要说写的是西湖美景,实际上是写的他对朝云初见的怦然心动。

苏轼的被贬之路与文学之巅

当时的朝云才十二来岁,是一名歌姬,长得很是清丽脱俗,不过,只是略施粉黛,就有了楚楚动人的模样,激发起苏轼的灵感。于是,他很快提起笔来,一气呵成写下了这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如此一位能歌善舞的女子,意外地与苏轼志趣相投了起来。夫人王闰之将朝云对苏轼的仰慕全都看在眼里,倒也不恼不怒,因为,这个女孩儿就像当年的自己,看着心爱的郎君一样。后来,在王闰之的巧妙安排下,王朝云如愿成为了苏轼的侍女。

就这样,在王闰之陪伴苏轼的第五年里,王朝云便加入了进来,开始了追随苏轼的二十多年,尤其是陪他度过被贬谪黄州和惠州的这两段艰难的岁月。在他的第二任妻子去世后没多久,一直没有名分的王朝云,这才从侍女变成了侍妾。

对此,王朝云没有过多埋怨,而是心生感激。

王朝云与东坡先生相知之深,可谓一举手、一投足,都可知道对方的用意,东坡所写的诗词,哪怕是轻描淡写地涉及往事,也会引起朝云的感伤。最典型的莫过于东坡所写的《蝶恋花》词: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据说苏东坡被贬惠州时,王朝云常常唱这首《蝶恋花》词,为苏轼聊解愁闷。每当朝云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时,就掩抑惆怅,不胜伤悲,哭而止声。东坡问何因,朝云答:“妾所不能竟(唱完)者,‘天涯何处无芳草句’也”。

苏轼大笑:“我正悲秋,而你又开始伤春了!”

那么,为什么王朝云能成为苏轼的红颜知己?主要是她在佛理这一块有很深的感悟,或许是这份难得的灵气,再加上悟性,让她能够更好的勘透苏轼的内心世界,也就达到了与苏轼的心灵相通。然而,王朝云也和他的两位妻子一样,都是先他而去了。

在王朝云死后,苏轼就按照她的心愿,把她葬在了她最喜欢的一个地方——惠州栖禅寺的松林里,并在墓上筑六如亭写下了一幅楹联,以表纪念: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苏轼在这两行字中,表达了对自己的这一生遭遇了太多坎坷际遇的感叹,却也不忘这位红颜知己对自己的不离不弃,可惜,她已经不在人世,唯有把对她的无限深情写到文字中,抒发着自己的思念之情。朝云葬后第三天,惠州突起暴风骤雨。

次日早晨,东坡带着小儿子苏过,前来探墓,发现墓的东南侧有五个巨人脚印,于是再设道场,为之祭奠,并因此写下《惠州荐朝云疏》,其中说道:

“轼以罪责,迁于炎荒。有侍妾朝云,一生辛勤,万里随从。遭时之疫,遘病而亡。念其忍死之言,欲托栖禅之下。故营幽室,以掩微躯。方负浼渎精蓝之愆,又虞惊触神祇之罪。而既葬三日,风雨之余,灵迹五显,道路皆见。是知佛慈之广大,不择众生之细微。敢荐丹诚,躬修法会。伏愿山中一草一木,皆被佛光;今夜少香少花,遍周世界。湖山安吉,坟墓永坚……”

在这之后,苏轼也写了不少诗,来来悼念他的红颜知己——王朝云。

苏轼的被贬之路与文学之巅

说完了他的三段情,那么,接下来该说说他的美食趣事了。

苏轼是个爱喝酒的人,诗人喝酒没什么好稀奇,但是,他还会酿酒,发明了桂香酒和罗浮春,罗浮春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一种一种糯米黄酒,只要是喝过他酿过的酒,没说不好喝的。既然会酿酒,那么也肯定很会做美食。

没错,好吃的他发明了一道美食,那就是东坡肉,在招待朋友时,就会做上这一盘东坡肉。后来,人们便称他为苏东坡了。不仅如此,他还敢吃别人不敢尝试吃的东西,比如河豚。吃起这个有毒的小东西起来,也是没在怕的,吃完后,他连连夸赞其鲜美,还把河豚写进了诗里: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池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古代诗人会吃的没几个,苏东坡算一个,羊羔肉、蒸幼鹅,还有玉泉水鲜鱼汤等等,没有他没吃过的。在那些被贬谪的年头里,他最爱做的事就是:经常喊上三五好友出游,喝酒吃肉呤诗作画一样都不落下,简直快哉!

即使到了囊中羞涩的阶段,苏东坡吃个野菜根,也是吃得津津有味。

所以,在美食这方面上,他追求的并不是所谓的山珍海味,而是一种过程,一种境界,试问,他这种旷达的心境,千百年来,能有几个?

最后,再说说苏轼的兄弟情吧。

苏轼与苏辙从小一起读书的事情,在文章的开头就有说过。其实,他们不但是兄弟,还是难得的知己。在苏轼死后,他的墓志铭就是弟弟苏辙所题写:

我初从公,赖以有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

墓志铭当中的一个“抚”字,表达了苏辙对哥哥说不完的深情厚意,说不完的追思回忆,说不完的感念神伤。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写的这首《水调歌头》,如果不交代其创作背景的话,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他是写给他思念的某一位女子。但是,恰恰相反,这阙词是写给他的弟弟苏辙的。那是在宋神宗熙宁九年,正过着中秋,苏轼在密州时写下的这首诗。

苏轼的被贬之路与文学之巅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苏轼因为与变法者王安石的政治想法不同,干脆向朝廷请求将自己外放,这才有了后来辗转各地为官的动荡经历。再到后来,苏轼十分想念自己的兄弟苏辙,便要求调任到离兄弟较近的地方,希望能够多和兄弟聚会的机会。

然而,到达密州后,苏轼的这个愿望还是无法实现。也就是在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离上次与兄弟苏辙分别之后,到如今已经有七年没有团聚了。面对夜空中的明月,苏轼内心百感交集,不由得喝酒都喝多了,随后,他挥笔写下了这首流传至今的名篇。

广东雷州西湖原名罗湖,始建于北宋,自从大文豪苏轼兄弟在此醉游之后,罗湖更名为西湖。

宋绍圣七年苏轼从惠州贬移儋州,千里跋涉途经雷州,有幸与其贬雷的胞弟苏辙邂逅,悲喜交加。兄弟择日游罗湖泛舟,被罗湖秀丽的风光吸引,恋不思归,游罢到湖滨天宁禅寺憩休,苏城游趣尚浓,“万山第一”四字,就是此时此地写就的。

直到几年后,也就是建中靖国元年,习惯了辗转各地为官的苏轼,最后,还是在常州病逝了,年仅六十六岁。弟弟按照他生前的遗愿,将他埋在了王闰之的坟墓旁。

可以说,在那个年代里,苏轼活出了很多人想要的模样,比起中国其他的诗人,他是具有多面性格的天才。虽然,他是个智能过于优异的诗人,但是,心灵意外的像个天真的小孩。就像他说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在这一生里,不如做个无畏潇洒的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1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苏轼为三任妻子写的三首悼亡词,哪一首最让你感动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
2023-10-14 08:01:00
苏轼背后的女人:王弗王闰之王朝云
...民间有一句话:娶妻当如黄月英,要嫁就嫁苏东坡。说到苏轼,你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东坡肉、乌台诗案、诗词、书法……有这么多的名号供后人仰慕,可是说回来,苏轼也只是生活在北宋的一个
2023-01-26 18:21:00
她是苏东坡一生中最难以割舍的女子,情深义重让人动容
...善解人意的年轻女人并没有陪伴老迈的苏轼走完他的人生之路,反而先于苏轼离开尘世的喧嚣。绍圣二年七月五日,朝云突然得了一种瘟疫,不治身亡。朝云是虔诚的佛教徒,她在咽气之前握着苏东
2023-02-19 22:12:00
据说苏轼那“欲把西湖比西子”的千古绝唱,其实是写给王朝云的。那年朝云12岁,明眸皓齿。而王朝云成为苏轼的侍妾,已经是六年后他被贬谪到黄州后的事了。朝云的父亲在运河码头当搬运工,辛
2023-07-28 17:54:00
苏轼的爱情有多坎,三任妻子都红颜薄命
...王弗;最能照顾他生活的是王闰之;最懂他的是王朝云。苏轼临终前要求和王闰之合葬,而不是王弗。”坦白讲,这位读者朋友的评论确实很令人唏嘘。今天爆炸君就来专门写写苏东坡的这三位他深
2023-06-29 14:46:00
苏轼纳12岁小妾,初次相见就写下一千古名句
...最重文轻武的朝代宋朝,应运诞生的词人大多千古流芳,苏轼便可被称之为是其中的翘首。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不仅有众多代表作流传世间,他的许多趣闻逸事也广为传颂,而很多人没有注
2022-12-21 22:23
...们献舞唱曲,随后来到他们的身边,各自陪着他们喝酒。苏轼的这位十二岁的小妾,就是苏轼在宴饮时的一名陪酒的舞女,只因其相貌美丽,便让这位大文豪情不自禁为其作诗一首;这位小妹妹也被
2023-07-06 06:13:00
秦观:北宋才子的传奇人生与文学造诣
...蔑,再加上多年来政治上的打压,使得秦观改变了对仕途之路的看法,开始有了退隐山林的想法。 正在这时候苏轼从扬州被召回京城之中担任端明殿学士,而秦观也被任命为国史院编修,与黄庭
2023-09-19 19:58:00
苏轼的一首奇诗让明朝两位文豪唱反调
元丰二年,北宋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四十三岁的文豪苏轼,被御史台以“衔怨怀怒”、“不忠皇上”的罪名逮捕入狱,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两宋优待文人,不杀上书言事的士大夫,极少发
2023-07-16 06:5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