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苏轼为何选河南山村做长眠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17 15:4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说起苏轼,人人都会想到他的文采翩翩,他的豁达乐观,他的坎坷曲折,和他与兄弟苏辙之间的深情厚谊。

作为一位大名鼎鼎的文豪,生于四川的苏轼在去世后却没有选择落叶归根,而是葬在了河南的一个小山村——郏县。

苏轼为何选河南山村做长眠处

或许正是因为多年四海为家的经历,让苏轼看淡了人间百态,写下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名句。

他的一生,也正如词中所写,忘却了世间营营,将自己寄身于山海之中,而在他去世了11年后,他的弟弟苏辙,卒于许昌,最终也选择与兄长葬在一起。

年少时意气风发,步入仕途饱经漂泊坎坷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文豪苏轼一直是历史中的风流人物。在他21岁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进京赶考。

在会试中,苏轼文采斐然,洋洋洒洒写下了《刑赏忠厚之至论》,整篇文章行云流水,文笔清新洒脱。

阅卷人欧阳修看后赞不绝口,认为此考生文笔不凡,日后一定会大有作为。

在各位考官的赏识下,年轻的苏轼顺利进士及第。

苏轼为何选河南山村做长眠处

欧阳修很欣赏这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有了欧阳修的引荐,苏轼在京城很快名声大噪,成了朝堂中的新秀。

因为政治上与改革派立场不同,苏轼又为人直率,他常常会写文抨击自己的政敌,因此与很多人结下了梁子,虽然才华横溢,胸怀天下,但他的仕途之路注定不会顺利坦荡。

在之后的岁月中,苏轼不断遭遇贬谪,当时偏远的地方他几乎去了个遍。在他43岁时,因被陷害,乌台诗案让他险些丧命。

而那之后,他写下了“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这样的诗句来表明自己对世事弄人的无奈之情。

“小峨眉”勾起思乡之情

苏轼生于四川,因常被贬谪,祖国的各地几乎都有他的足迹。他去过北方的凤翔,东北的密州,南方的苏州、杭州、徐州等地。

在游览这些大好山河时,常州一度成为苏轼心中最好的定居之地。

苏轼为何选河南山村做长眠处

1804年,宋神宗想起了久居偏远之地的苏轼,想要再度任用他,于是将他从黄州调到了离京城更近的汝州。

或许是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在赴任途中,苏轼两次向皇帝上书,表明自己盘缠已经用尽,不愿再四处奔波,乞求皇帝同意让其定居在常州。

因其言辞凄婉,情真意切,皇帝最终同意让其暂居常州。

看似苏轼与汝州的缘分到这里就结束了,其实汝州的许洛古道苏轼在贬谪途中路过了很多次,而郏县则是这条古道的必经之路。

在离郏县不远处有一座箕山,在山脚下有两条细长的山峦脱离了山脉主体,延伸到了平原之中,乍看就像两条细长的眉毛,因此这两条山峦也得名为“小峨眉”。

多年的颠沛流离,四海为家,让苏轼十分怀念自己的故乡,在看到“小峨眉”后,一股思乡之情奔涌而出。或许在这时,苏轼与郏县就已经结下了不解之缘。

苏轼为何选河南山村做长眠处

未选择魂归故里,最终葬在小山村

到了晚年,苏轼终于离开了官场,可以过自己的逍遥日子。在“退休”之后,苏辙给苏轼写信,十分热情地邀请他来颖昌与自己团聚。

原本苏轼已经准备携家眷一起北上,但因时局变化,苏轼最终放弃了与弟弟团聚的计划。

公元1101年,苏轼卒于常州,一生漂泊的他,在晚年只享受了1个月的安稳时光就悄然长逝。

在他死后,苏辙悲痛万分,他遵循兄长“即死,葬我嵩山下,予我为铭”的遗愿,将苏轼葬在了汝州郏县的“小峨眉”。

古人一向很注重落叶归根,然而苏轼在死后,却没有嘱咐弟弟将自己葬在故乡眉山,而是葬在了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山村中。

有人说是因为路途遥远,虽然渴望能魂归故里,但在现实面前,苏轼最终选择了与故乡相似的“小峨眉”。

苏轼为何选河南山村做长眠处

其实这只是一方面原因,苏轼选择郏县作为自己的埋骨地,还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

郏县虽籍籍无名,却是风水尚佳的宝地

苏轼曾研读《周易》,发现嵩山一脉风水极好,这里“土厚水深”,是一块宝地,许多王室贵族都将其选作自己的长眠之地。

历史的更替中,嵩山最好的一带早已被皇室们占据,郏县风水尚佳,虽然有些偏僻但不失为一块宝地,思虑再三,苏轼将其选作了自己的长眠之所。

当时的郏县隶属汝州,是政客们前往京城的必经之路。

苏轼选择郏县,一方面因为其风水尚佳,另一方面是因为其离政治中心较近,有利于子孙们在这里生息繁衍,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苏轼去世后的第11年,苏辙也离开了人世。

苏轼为何选河南山村做长眠处

去世后他的子孙遵照其遗愿,也把他葬在了郏县,与苏轼的坟墓遥遥相对。在1350年,后人又将苏洵的衣冠冢迁到了苏轼和苏辙坟墓的中间,并称其为“三苏坟”。

之后,苏氏的很多子孙都葬在了这里,郏县成了著名的“苏氏坟茔”。

三苏坟的附近种植了500多株松柏,树干均向西南方向倾斜,有人传闻是三苏的品格感动了草木,向西南倾斜遥望着他们的故乡眉山。

或许后人在三苏坟种植松柏,也是表达了对三苏品格的尊敬。

苏轼的一生经历过无上的荣耀,年轻时他意气风发,靠一篇文章名动京城,但他也曾跌落过谷底,政治上的失意让他颠沛流离,甚至因为政敌陷害险些丧命。

到了晚年,因为种种原因,他最终放弃落叶归根,选择葬在了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山村。

苏轼为何选河南山村做长眠处

幸好他的一生能够有弟弟苏辙相伴,苏辙在去世后,选择与兄长葬在了一处。

苏轼虽然已经离去千年,但其文章词赋依旧流传后世,三苏也成了古典文化中的宝藏。

而郏县,虽然是个籍籍无名的小山村,但这里或许是苏轼心中,最好的长眠之地。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7 16:45:2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史地新知录⑥|生于四川逝于江苏的苏轼,为何葬于河南郏县
...了距离眉山老家一千多公里开外的郏县?苏坟夜雨的传说河南郏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县份,早在周康王时就称“夹”,时称夹邑,秦始皇设置郡县,称夹县,隶属颍川郡,南北朝废颍川郡,北魏始设
2024-06-22 07:10:00
苏轼兄弟晚年居住在颍川一带,为何会葬在河南郏县?
...以为苏轼葬在四川,其实并非如此,苏轼兄弟二人都葬在河南郏县的苏坟村东南处。这让人不禁产生了疑问,眉州距离郏县遥遥千里,他们为什么舍弃故乡而葬在中原呢?而且是这么不知名的郏县?
2023-02-23 17:09:00
从眉而来,魂归郏县 北宋文豪三苏为何心安吾乡?
...眉山,葬于郏县。提起三苏墓,很多网友都情不自禁想起河南,平顶山市郏县茨芭镇苏坟村东南隅的三苏坟,是北宋大文学家苏洵、苏轼和苏辙的墓冢。相隔一千余公里,故园与墓园,生与死,眉山
2023-11-21 11:41:00
苏轼墓旁的广庆寺内为何建有三苏祠?
...案)存留无额寺院皆特赐名额,四京(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北京大名府)管内无系帖而舍屋在百间以上者亦赐额,得额者达千余所之多(李焘《续资治通鉴》卷197)。由此可
2023-09-02 19:58:00
此心安处是吾乡 “寻路东坡——大型人文采访活动”今日启动,封面新闻九路记者带你重走东坡路
...祠 21岁,苏轼随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去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参加进士考试。开封,成为苏轼梦想开始的地方,一生的沉浮也都来自庙堂之上最高的决策。在这里,他展过翅,也折过臂。
2023-02-04 10:17:00
聊聊北宋文学家、宰相——苏辙
...岁。 嘉祐元年(1056年)春,苏辙父子三人同游都城开封(今河南开封),途经成都时,拜访出知益州的大臣张方平。张方平以国士礼对待苏辙父子。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苏轼兄
2023-05-31 15:34:00
苏轼为什么会被卷入乌台诗案中
...看到苏辙写给他的信后,十分生气,于是就把苏辙贬到了河南府做官。苏辙和苏轼的兄弟之情实在是令人羡慕,看到弟弟苏辙贬官之后,苏轼自然气不过,后来苏轼向宋神宗赵顼谈论宰相王安石,推
2024-05-27 10:22:00
《中华文脉•经典围读会》长江季,年少不懂苏东坡,读懂已非少年人
...月高悬,江水荡漾,演员梁家辉独立船头,用粤语诵读出苏轼的长江名篇,就此拉开《中华文脉·经典围读会》长江季的序幕。何以长江?长江很亲切,是在演员保剑锋童年回忆中往来着的“申通号
2024-06-14 16:01:00
苏轼与欧阳修竟然是姻亲关系,两家喜结秦晋之好
...,先将王闰之和十四娘的灵柩从开封运到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广庆寺待葬。 六月,苏过从常州护苏轼灵柩抵达郏城县后,与王闰之合葬于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并另行安葬了十四娘。四、
2023-04-18 10:3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