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文学里的抗战·烈火金钢|烈火中的“金”与“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8-15 12:35: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文学里的抗战·烈火金钢|烈火中的“金”与“钢”

河间市冀中烈士陵园内矗立的冀中革命烈士纪念碑。河北日报记者 田 恬摄

夏日的滹沱河,阳光洒落碧波荡漾,一片绿意盎然。这条发源于山西的河流,进入燕赵大地后,蜿蜒流淌,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每一场战斗的背后,都有着滹沱河的身影。

滹沱河不仅滋养了一方水土,也见证了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和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斗争。它还像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和坚定信念。

位于滹沱河下游的沧州河间,就是这样的一片热土,在抗日战争时期,当地人民用物资、鲜血和生命铸就了这片土地的荣光。

7月23日,记者驱车前往河间,走进小说《烈火金钢》作者刘流的家乡后念祖村,探访这片红色的热土。

当我们驶过尊祖庄镇的街道,踏上后念祖村时,仿佛再次听到袁阔成讲起评书《肖飞买药》,仿佛看到侦察员肖飞正在玉米地里急速穿梭与敌人周旋……这座位于尊祖庄镇东部的村庄,在夏日炙热阳光的照耀下,有着别样的静谧与祥和。

文学里的抗战·烈火金钢|烈火中的“金”与“钢”

刘流在抗敌剧社时的演出剧照。 后念祖村村民委员会供图

孕育《烈火金钢》的革命热土

1942年5月1日,日本侵略者集中主力部队用空前残酷和野蛮的“铁壁合围”“梳篦清剿”“反复拉网”“剔抉扫荡”和“三光”政策等,向冀中军民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扫荡”,敌后抗战进入最严峻也是最艰苦的阶段。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冀中军民团结在一起,抱定了誓死捍卫家园的决心,英勇地展开了反“扫荡”……刘流的《烈火金钢》即是以抗日战争最艰苦复杂的1942年为背景,描写了冀中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反“扫荡”斗争,展示了冀中军民在黎明前的黑暗中,从艰难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歌颂了英勇抗战的传奇英雄,宣扬了革命英雄主义和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领导作用。

“《烈火金钢》中塑造的八路军排长史更新、侦察员肖飞、骑兵战士丁尚武等革命英雄人物形象没有读者不喜欢的,书中肖飞买药的情节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后念祖村村民委员会,我们见到了曾经见过刘流的87岁老人赵福林,他精神头十足,说起话来声音依然清亮。

据赵福林老人介绍,后念祖村与大里文村、东小里文村、西小里文村相邻,这些村庄也是《烈火金钢》里大李庄、小李庄的原型。“这里是刘流出生成长的地方,他对这里比较熟悉,以这些村庄为原型创作起来也更得心应手,包括小说里那些英雄人物的姓氏也都是附近几个村子里常见的姓氏。”赵福林说。

不仅《烈火金钢》的故事和人物与家乡有关,就连小说采用的章回体评书形式也和家乡有关。河间是西河大鼓的发祥地,戏曲艺术丰富繁荣,据刘流女儿刘丽华回忆,当时农村中流行的戏本、唱本、鼓词、评书等民间文学作品刘流也非常喜欢,经常看“野台戏”,听“大棚书”。“我的祖父是个戏迷,父亲跟着他学会了不少戏曲唱段,渐渐地父亲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刘丽华说,家庭文化的濡染、民间文艺的熏陶,对父亲刘流后来的文学创作以及艺术实践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涌现出一批脍炙人口的抗战文学作品,如《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烈火金钢》等。在这些经典作品当中,刘流的《烈火金钢》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一部,也是新中国抗日战争题材中唯一一部以评书形式创作的。《烈火金钢》以环环相扣、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浓郁的传奇色彩,强烈地吸引并感染了无数读者,问世六十多年来依然展现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文学里的抗战·烈火金钢|烈火中的“金”与“钢”

刘流女儿刘美华、刘丽华、刘建华三姐妹向河北省图书馆捐赠的不同版本的《烈火金钢》。 河北省图书馆供图

烽火硝烟中锤炼的“金钢英雄”

刘流出生于1914年,很早就离开家乡闯荡社会。九一八事变后,背负国恨家仇,刘流奔赴东北参加了抗日义勇军。抗战期间,刘流一边战斗一边宣传抗日。为了适应宣传工作的需要,喜欢写作的刘流开始自编自演宣传抗日的文艺节目。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刘流执笔拿枪,进可上阵杀敌,带领将士们浴血奋战,退又可成为文艺战士,用通俗生动的表演唤醒民众的抗战意识。这种“一手拿枪、一手执笔”的战斗能力,让刘流成为能文能武的抗战干将。

经历过大大小小无数次战斗的刘流,心中早就豪情万丈,那些血与火交织的战斗,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们,如同烙印般深深镌刻在他的脑海中。1944年底到1945年初,晋察冀边区第二届群英大会在阜平县史家寨村召开,参加会议的300多名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等,彻底激起刘流创作一部长篇小说的冲动。

“父亲当时参加了大会的组织工作,英雄们可歌可泣的事迹深深打动了他。当时父亲就以英雄们的事迹为素材创作了一个多幕剧让他们自己演出,并获得了成功。”刘丽华曾在《“铁马冰河入梦来”——我的父亲刘流的革命生涯和创作道路》一文中写道,通过这次舞台艺术实践,父亲刘流便萌生了一个愿望,用长篇小说的形式表现冀中人民在残酷的抗日战争中英勇斗争的壮丽画卷。

这些英雄们撼天动地、感人至深的抗日斗争事迹,让刘流的内心产生了一种难以遏制的创作冲动。刘流曾在《关于〈烈火金钢〉的创作报告》中写道:“当我了解了英雄们以后,脑子里自己的经历退让得没什么位置了,游过来飞过去的总是英雄们的影子。如何将他们就像生铁投进熔炉一样,锤打成钢,从此把他们的形象记在心里,是我想做的。就好比写作的种子种在我的心底,不能不让他们生长起来。”

赵福林老人还记得,抗战胜利后,刘流回了趟家乡,那次回乡刘流做了两件事,一是与青梅竹马的小学教员徐广纯成婚,二是搜集小说素材。“刘流当时结婚,我还去吃了喜宴,他骑着高头大马,腰间挎着两把盒子枪,威风帅气。”赵福林老人回忆说,虽然那时候年龄小,但是刘流的英雄气概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次返乡,刘流挨门挨户访问,搜集家乡抗日故事,积累了大量素材,为后来创作小说《烈火金钢》奠定了基础。也正是这次返乡,才使得《烈火金钢》中滹沱河下游的小李庄、同仇敌忾的冀中老百姓、冀中平原纵横驰骋的游击战士们,一个个找到了原型,并不断在刘流的脑海中日益丰满、生动起来。

刘流在故乡河间,找到了这样的熔炉,这样的土地。沙河桥镇、河间县城、光明戏院成了《烈火金钢》中的桥头镇、县城和老戏园子,以此为背景,刘流用手中的笔为大家上演了一出威武雄壮的抗日斗争活剧。

文学里的抗战·烈火金钢|烈火中的“金”与“钢”

刘流手稿。 后念祖村村民委员会供图

“为什么单单写冀中?”

地处冀中腹地的河间,在抗日战争期间,是敌我双方激烈交战、环境最为残酷的地区之一。日本侵略者在这里肆意践踏,疯狂杀戮。中国共产党领导冀中军民,在这里奋起反抗、保卫家园。河间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鲜血。这里发生过齐会战斗、大曹村战斗、黑马张庄战斗、河间县城战役等战斗,正是这些战斗的胜利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嚣张气焰,振奋了河间抗日军民的信心。

刘流在《关于〈烈火金钢〉的创作报告》中说:“为什么单单写冀中?”一是冀中平原“是我生长的故乡”;二是“这块抗日根据地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河间有刘流和他的《烈火金钢》,还有在后念祖村长眠的七十二烈士,有冀中烈士陵园英名录上记录的近三千名革命英烈,更有无数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而光荣献身的无名英烈,他们的事迹,至今还在这片热土上广为传颂。

曾在尊祖庄镇政府工作过的高宝忠,那时每天都能听到有人在讲当年的故事,那些激烈的战斗,特别是战斗中壮烈殉国的英雄们,时时浮现在他的脑海。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更为了增强后人的爱国情感,高宝忠退休后用一年多的时间,访问了60多人,查阅了上百万字的资料,不但完成了后念祖战斗的纪实,还整理出全镇50多名烈士的生平事迹,写成了《金刚壮歌》一书。“他们在那样残酷的战争年代,理想信念却是那样的坚定,他们为了人民舍生忘死、浴血奋战,有的牺牲在炮火连天的战场,尸首荡然无存,有的在敌人屠刀前大义凛然、面不改色,英勇就义。”高宝忠说,在每一次的访谈中,那些英烈的事迹,都让他深受感动,他们需要被一代又一代人牢记心间,这段血淋淋的抗战历史,更是每一个中国人需要铭记的。

文学里的抗战·烈火金钢|烈火中的“金”与“钢”

位于河间市卧佛堂镇屯庄村的白求恩手术室旧址。 河北日报记者 田恬摄

作家刘流说,这些游过来飞过去的英雄们,把他们的形象记在心里,是他想做的。赵福林老人说,在学校向学生们讲述这些战斗过程和英烈的事迹,是他必须要做的。高宝忠说,尽力整理出那些英烈的生平事迹,让人们牢记英烈们用奋斗和牺牲才换来了我们如今幸福和平的生活,是他义无反顾要做的。

尊祖庄镇和后念祖村,这些村庄的名字仿佛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们不忘来时路,提醒我们时时刻刻都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他们的精神一路传唱,始终回响在冀中平原上。当年八路军突围的水沟早已填平,成为充满生机的工业园区;离后念祖村二十多公里处的白求恩手术室旧址经过改造升级后,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前来缅怀;冀中烈士陵园接待一批又一批参观者,成为传承红色精神的生动课堂和赓续红色血脉的生动载体……

不管是《烈火金钢》中塑造的史更新、肖飞、丁尚武、孙定邦等人的英雄原型,还是白求恩手术室旧址登记册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人们没有忘记那些在抗战中牺牲的英烈,他们以各种形式活在世人心中……

《烈火金钢》的故事中铭刻着河间的记忆,刘流的生命中流淌着家乡的血液,冀中平原上的这片热土,滋养了这位文学战士的成长,更在无意间成就了一部镌刻民族精神的红色史诗。从河间到尊祖庄镇再到后念祖村,人们为哺育了刘流这样的作家而自豪,更为孕育了《烈火金钢》这样的红色经典而骄傲。《烈火金钢》“坚韧、担当、团结、正义”的精神内核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时刻提醒人们,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崇高的精神追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是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采访结束,从后念祖村返回河间时,我再次被这片土地所感动,感动于在这里牺牲的无数英烈,感动于抗战时期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鲜血,更感动于如今这片土地上充满着生机与活力……道路两旁的厂房,向人们展示着河间雄厚的工业基础。以电线电缆、保温新材料、汽车配件、特色装备、再制造、工艺玻璃等而闻名的河间,正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河北日报记者 田恬)

文学里的抗战·烈火金钢|烈火中的“金”与“钢”

7月23日,高宝忠(左)、赵福林在后念祖村七十二烈士墓前回忆当年的战斗。河北日报记者 田恬摄

作家说

春风送来一本书

一个初春的中午,我坐在村里小卖部门口的水泥台阶上,等着售货员吃午饭回来买东西。金灿灿的阳光照在我身上,让人心里发暖。突然刮来一阵风,呼啦啦,一本书从西墙根处吹到了我跟前。

那是一本没有封面、颜色泛黄的书,和我平时看的小画书相比,这是一本又大又厚的书。虽说前面缺了几页,可我还是被深深吸引,回到家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这是1977年的春天,在这之前,我看到的抗战文艺读物,就是小画书。后来才知道这本书是作家刘流所著的长篇小说《烈火金钢》。我之所以被这本书吸引,是因为里面人物的丰富性与传奇性,像肖飞、史更新、孙定邦,还有八路军堡垒户田大姑等都个性鲜明,让人过目不忘;反面人物,像解老转、何大拿等,都被作者用夸张的漫画式手法,把侵略者及其帮凶的种种丑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烈火金钢》不是用空洞的口号式语言塑造英雄人物,而是用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情节表现抗日军民的英勇机智与无畏,看似出人意料,却又是情理之中。同时通过战争的残酷、敌人的残忍,反衬出我抗日军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书中写到了滹沱河,这是我家乡的母亲河,虽然故事发生地在下游,却依然让我感到亲切,还有土墙头、土坯房、大榆树、水井等物象,和眼前的村子几近相同。我家屋后就是大片的庄稼地,我甚至从文字中嗅到了高粱地和棉花地的清新气息。可是,当我的思绪从书中回到现实,心像让什么东西猛地撞击了一下。我庆幸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战争与恐怖!

生活在和平年代多么幸福与美好!从书中的桥头镇我联想到了脚下这块土地,想到了我家屋后和几十年前没有多大区别的庄稼地。这时似乎才明白,原来日寇的铁蹄也曾经践踏过故乡这块土地。

后来我向大人们讲到《烈火金钢》里的故事,原来他们都知道,还津津有味地讲起“肖飞进城买药”“大战桥头镇”等精彩情节,他们是《烈火金钢》的第一代读者。

《烈火金钢》出版后不久,收音机里开始连播由袁阔成播讲的同名评书。每到播放时间,大人孩子就围坐在有收音机的人家听得如痴如醉。我们小孩子玩耍时,也会讲史更新的英勇、肖飞的机智,可见当时这部小说有多火。

几十年后,一次我回老家,无意中又瞥见了这本书,是父亲从别人手里借来的。虽说是刚出版的,却破损不堪,不知被多少人传阅过。当时已是二十一世纪初,这部显然已经不大入时的作品,却还在人们中间传阅着,他们也许不知道中国文坛当红的作家,却一直喜欢刘流和他的《烈火金钢》。

这本书之所以受到不同年龄的读者们喜爱,是因为作者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不乏人情与人性。正是书中人物的多面性与丰富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我写小说,在塑造人物方面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这部作品的一些影响。

小说中的人物,总要承载时代精神。在那个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不正需要像史更新、肖飞这些英雄群体挺身而出吗?他们的英勇无畏与爱国情怀,凝结成了可贵的抗战精神!抗战精神也是民族精神,需要我们一代代地传承与弘扬!

(康志刚 作者系石家庄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16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亲身参加的。”13岁参加八路军、经历过无数次战斗的《烈火金钢》作者刘流也曾回忆说:“和英雄们在一起的日子里,自己的经历退让得没什么位置,脑子里全是英雄们的影子。”二十世纪五六
2025-08-15 11:40:00
91岁播音艺术家陈醇辞世,巴金听着他的朗诵离开世界
...》《白杨礼赞》《愿化泥土》《琵琶行》以及长篇小说《烈火金钢》《难忘的战斗》《征途》《红岩》这些作品不仅在广播中反复播出,成为保留节目,而且还在全国有关评比中获奖,展现了陈醇在
2024-06-19 23:06:00
英雄辈出的沧州
...以这些英雄事迹为蓝本,还诞生了多部文学艺术作品。《烈火金钢》《敌后武工队》《回民支队》《萧华挺进冀鲁边》《英雄黄骅》等,都记录了沧州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贡献。解放战争时期,
2024-02-02 11:01:00
阳原县总工会举办女职工经典诵读活动
...活动中,来自各个阶层的女职工围绕主题,分享了小说《烈火金钢》读后感;音乐快板《玫瑰书香沁女工,慧心雅韵伴我行》;歌曲《幸福中国一起走》;诗歌《在秋天,丰收的喜悦铺满阳原大地》
2024-12-31 17:53:00
《当代人》跻身“2022年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TOP100”(海外)排行榜并入选“BIBF中国精品期刊”
...点文艺期刊,培养了几代河北作家,首发了《红旗谱》《烈火金钢》《小兵张嘎》等新中国文学经典。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刊导向,以“出精品、出人才”为主责主业,秉承文学传统,坚守
2023-01-13 08:40:00
...演义》与《水浒传》,到《暴风骤雨》《小二黑结婚》《烈火金钢》《战争与和平》《希腊神话》《约翰·克里斯朵夫》《三侠五义》《三言二拍》,有什么看什么,反复看,看不懂扔那里,其余的
2025-08-09 08:09:00
...厚一本书,月光下看得真切,封面是挥枪舞镐的画面,《烈火金钢》,刘流著,出版日期比我年长三岁。我匆匆吃罢晚饭,洗脚上楼,点亮用墨水瓶做的煤油灯,看了一通宵。娘喊了几次,叫我熄灯
2023-01-07 06:10:00
他警察出身却擅演反派,32岁出道大器晚成
...牙,《行运一条龙》中的皇极惊天拳大师兄,以及《百变金钢》中的帮会帮主富田。此外,他还演过《钟无艳》《中华赌侠》《无价之宝》,这几部电影大咖云集,但郑祖依然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存在
2023-07-27 11:46:00
以为他们退休了,没想到已去世,《大宅门》9位演员再也见不到了
...金像最佳美术指导提名。后来他改行过做导演,执导过《烈火金钢》、《女子戒毒所》、黄海冰版《萍踪侠影》等作品,其中《女子戒毒所》的三位主演陈宝国、赵奎娥、茹萍也正是《大宅门》的主
2024-03-10 11:0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