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 厦门受降地为何有两个?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8-15 08:39:00 来源:厦门日报

第一次受降

●时间:1945年9月28日

●地点:鼓浪屿海滨旅社旧址(现鹿礁路2号)

●厦门受降代表:海军少将李世甲、厦门要港司令刘德浦

第二次受降

●时间:1945年10月3日

●地点:柏原旅社(现民主大厦)

●厦门受降代表:厦门受降主官严泽元、厦门市市长黄天爵

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 厦门受降地为何有两个?

1945年厦门受降地之一的鼓浪屿海滨旅社旧址。

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 厦门受降地为何有两个?

现在的海滨旅社旧址东门。(厦门日报记者 邬秀君 摄)

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 厦门受降地为何有两个?

厦门第五码头老照片。

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 厦门受降地为何有两个?

民主大厦。(摄于2015年)

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 邬秀君 本版图/厦门日报资料图 除署名外)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厦门接受日军投降相关事宜也随之提上议事日程。不过这一重大仪式性事件,最终推迟了一个多月之久,直至当年的10月3日才完成厦门的全面接收,其间发生了什么波折?

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记者近日跟随厦门本地文史研究者再次前往当年位于鼓浪屿的受降点,试图发掘当年厦门受降的更多细节,尽可能还原更多幕后的故事。

一波三折

首次洽降为何让日军换人来谈?

时任福建省保安处处长严泽元是当年的主受降官。石码与厦门隔海相望,是当时漳厦间交通的咽喉,严泽元指定石码为接见地点,令日方请降代表在1945年8月28日到石码商会会所洽降。

但第一次洽降,严泽元就要求日军换人来谈。当年参与受降的厦门水警第二大队副大队长李度青,生前曾多次接受本报采访。据他回忆,严泽元当天全副戎装,在会所接见了日方海军少佐驹林力和厦门总领事永岩弥生,但问到日方代表的军阶和职务时,发现对方级别太低,且没有携带身份证明,便马上命令他们返回,换人来谈。

次日,驻厦日军最高司令部指挥官原田清一不敢怠慢,派出海军大佐松本至石码再度请降。当天下午3时30分,中方当场宣读了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省政府给原田清一的两份备忘录。李度青说,松本接过备忘录签字时,双手发抖,面色惨白。

受降仪式为何一直拖延?

据李度青回忆,请降仪式后,中方本应立即接管厦门,但当严泽元派人至厦门与日方协商接管事宜时,却遭到原田清一的拒绝。他当时给出的理由是:厦门是海岛,应由海军接收,而严泽元是陆军长官。另有资料显示,对厦门的接管,国民党内部有多方势力介入,各有心思,相互掣肘——就这样,各方就接管问题僵持不下,接管人选迟迟未定。

事情一直拖到9月下旬,最后确定厦门受降改由海军主持,海军少将李世甲获命负责厦门受降事宜,并由担任厦门要港司令的刘德浦少将协助。

当时明确的是,海军接收范围仅限于原厦门要港司令部、厦门要塞、海军机场、厦门造船所、海军医院和海军电台等几个机构,其余地方行政单位,诸如金融、海关、税务、司法、邮电等均不过问,由省政府自行派员——后来由严泽元负责接收。

受降地为何选在海滨旅社旧址?

据相关史料记载,在确定日军在厦投降改由海军主持后,刘德浦就带领一些随员,于1945年9月24日从上海乘专机飞抵厦门,后转到漳州与李世甲会面。随后,李世甲令刘德浦以接收指挥所名义,向原田清一发布关于厦门、金门、鼓浪屿、白石炮台要塞与飞机场及厦门日军投降接收的训令。

据此,刘德浦命令原田清一立即编写投降官兵花名册和舰艇、军械、弹药、物资等清单,并确定于9月28日在鼓浪屿海滨旅社旧址(现鹿礁路2号)举行受降仪式。

近日,厦门文史研究者李世伟特地带记者重走海滨旅社旧址。如今,海滨旅社旧址已被用作酒店,这栋两层半高的楼房,一楼大厅被设计用作餐厅,二楼以上皆为客房。李世伟推断,当年的仪式应该是在一楼大厅举行的。

他说,这座楼建于20世纪30年代左右,“楼房东濒鹭江,满潮时海水漫堤,小艇可直驶进东门。”也就是说,这里的交通、保卫条件相对来说较好,这或许是当年选择在这里举行受降仪式的重要原因。

为何要进行二次受降?

五年前,本报记者曾采访过时任集美区政协文史顾问的杨柳。据杨柳介绍,在李世甲、刘德浦完成海滨旅社旧址受降仪式后的第五天,也就是1945年10月3日,厦门受降主官严泽元与当时刚上任的厦门市市长黄天爵等人乘坐专轮从漳州石码抵厦,准备在柏原旅社(现民主大厦)完成二次受降,接收厦门地方行政单位等机构。

杨柳说,当时国民党有两套管理系统,一套是海军管理系统,另一套是行政管理系统,所以才有两次受降仪式。

据李度青回忆,1945年10月3日中午11时许,“三艘汽船同时到达厦门港,但见码头上聚集无数厦门同胞,挥手欢呼,万头攒动。严泽元传令三艘汽船先在海面环回三圈,用以报慰沦陷七年三个多月受难同胞之渴望。这时岸上同胞更是欢声雷动。然后三艘汽船停靠在厦门第五码头登陆。”当他们步出轮船时,日军善后联络部部长原田清一、总领事永岩弥生等人,皆恭立码头、曲身致敬。

另据厦门文史专家洪卜仁生前接受采访时介绍,受降仪式后,严泽元还给日方安排了任务。洪卜仁说,厦门百姓看到原本零散分布在厦门的日军一大早就集合起来,拿着扫把等工具,在厦大、中山路的大街小巷里打扫卫生,一直到美方派来的军舰将他们接走为止。

1945年10月4日上午10时,厦门市政府及所属机关职员队警百余人,前去接收伪市政府与伪警察局。在一系列相关事宜完成后,厦门的接收和接管宣告就绪。

庆祝胜利

厦门百姓喜搭台楼

洪卜仁曾提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厦门可谓万人空巷。他回忆,大家当时奔走相告“日本鬼子投降了!我们胜利啦!”平静的街面顿时沸腾,到处张灯结彩,鞭炮声响彻岛内外,“8月15日这一天,鼓浪屿和厦门岛,到处可以听到持续不断的鞭炮声和欢呼声。这一天,我从鼓浪屿搭小船到厦门岛,从轮渡码头上岸,走不多远,就可以看到中山路原工商联(今黄则和花生汤店)前的马路上,有人在准备搭制庆祝抗战胜利的台楼。再隔几天,中山路今新华书店门前、大同路大元路口、开元路磁安路口等处,都已耸立了庆祝抗战胜利的台楼,到处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据洪卜仁回忆,搭台楼是当时民间最主要的庆祝方式。在中山路、大同路、轮渡、鼓浪屿等许多地方,台楼随处可见。它们以与马路同样的宽度横跨路面,通常有两层楼高,写着大大的庆祝语:“欢呼胜利,庆祝胜利!”台楼全部用竹子搭成,分为正反两面,中间腾出一排空间,装上灯泡。洪卜仁说,一到晚上,就把灯泡拉亮,透过竹子之间的空隙,台楼两面的庆祝语就都能看清楚了。

厦门文史专家杨纪波生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曾提到当年听到抗战胜利消息的那一刻。他说,全家人都异常激动,马上焚香告慰祖父(厦门沦陷后被日军注射药物害死)的在天之灵。他的老父亲则泪流满面,回顾沦陷期间的辛酸,叹道:“可怜最是小儿女,随父艰辛尽八年!”

接管之后

日俘日侨都去哪儿?

事实上,受降仪式看起来简单,但是后续要处理的问题异常繁杂。李度青曾提及,严泽元当时在接受日军请降时曾向日方提出三个要求:“一是命令日方长官必须尽快清理九龙江江水里的水雷;二是必须清理好厦门各单位的名单,不允许额外的财物流失;三是必须登记好各单位的人员名单,好日后清算汉奸。”现在来看,这些要求正是出于对后续接管复杂局面的长远考虑。

首先是厦门的日俘、日侨。当时厦门有多少日俘、日侨?据1945年11月11日严泽元和刘德浦共同署名发给上级的电报,当时厦门共有日俘2778人、日侨910人。日俘主要集中在厦门大学,由海军要港司令部派员监督看管,而日侨先是分住6处,后被安排在4个集中所,每所各设有代表,由厦门市政府派员监督管理。

相关资料记载,遣返日俘、日侨的工作由第三战区日本官民管理处厦门管理所负责,厦门港口运输司令部执行,并由国民党党政军宪机关、海关、社会团体、厦门大学的代表和驻华美军代表组成具体工作班子。

1946年2月2日,厦大集中所的日俘经清点后被送上美国军舰运载回国,其中19人因犯有战争罪行,被暂时扣留,候报省政府核示审批;日侨的遣返始于2月8日,他们分别从4个集中所到原太古码头集合,分批登上小艇,再转运至停泊港外的日本轮船“院柴丸”号回国。

汉奸下场如何?

抗战胜利后,附逆汉奸自然没有好下场。

厦门接收和接管事宜就绪后,附逆汉奸如伪市长李思贤、伪经济局长卢用川、伪财政局长金馥生、伪禁烟局长林济川、伪教育局长叶则庵、伪市府秘书长陈见园、伪秘书长张修荣、伪金门特别区署长王廷植、伪金门特别区署科长王天和、伪开发公司董事蔡文篇、伪稽征所主任陈刚池、伪法院书记长郭光斗、伪警长傅炳宽等被一一拘押审讯,皆得到应有的下场。

【相关】

三把军刀的故事

据李度青回忆,他当时抵厦后的首要任务,是将队伍带回水警大队驻地,准备接受日方移交。当他带着30多名水警开往位于厦门开元路口的日伪“水警处”大厦(原水警第二大队警部),李度青把当时掌握财产的“水警处司法科科长”岗健之进叫来清点人员和财物。

交接完毕后,岗健之进的一个举动让李度青颇感意外。“他突然转过身,说有东西想交给我。”李度青回忆,岗健之进说完就取出三把军刀,恭敬地交给李度青。岗健之进告诉李度青,其中有一把是他的祖传宝刀,军刀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象征,他自己一直舍不得用,现在他想将刀交给中国。李度青接下刀后,岗健之进再次向他行礼。“这三把军刀,代表日军完全意义上解除了武装。”李度青这样感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16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郭彩玲:越南华侨、厦门籍抗日航空女英烈
...的郭彩玲,英姿飒爽地站在滑翔机旁,挥手致意。彼时,抗日战争的烽火,已在她身后的祖国大地熊熊燃烧。三张照片之间,隔着抗日战争的炮火,隔着一个南洋华侨家庭的离散,更隔着中国抗日航
2025-07-07 07:57:00
《厦门抗日战争简史》出版 填补厦门抗战史系统研究空白
(厦门市档案馆 供图)《厦门抗日战争简史》具体内容包括: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抗战防御体系的部署中共厦门党组织发动群众抗战厦门沦陷八年的苦难历程厦门人民英勇无畏海外华侨捐纾救国台湾同
2025-09-02 08:10:00
厦门桂林两地党媒联动——今天我们为英雄寻根寻亲
...,连同他的亲属、后人等也难以联系。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本报联动易元勋籍贯所在地的党报《桂林日报》,共同寻找桂林籍忠烈易元勋后人,为英雄寻根
2025-07-08 07:56:00
安徽省侨界组织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
...2日上午,由安徽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报告会暨特展参观活动\"在安徽省政务大厦成功举行。活动首项议程为专题报告会,安
2025-08-23 19:48: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百岁党员孙继舜:三块弹片仍存体内
...继舜从床上缓缓起身,手捧崭新的、金灿灿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由于几年前的一次髋关节受伤,孙继舜的行动不如以前灵活。不过,他仍保持着乐观本色,并能清晰回忆起
2025-09-03 08:54:00
88幅俄罗斯油画再现烽火年代 展览将持续至9月14日
...,达到全新的艺术高度。展览开幕式当天,一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成为全场焦点。这枚纪念章属于已故抗战老兵高俊发,他于10年前离世。中华儿女美术馆馆长李忆敏在开幕式
2025-07-07 07:57:00
一批南侨机工旧物 讲述抗战报国之情
... (厦门日报记者 应洁 通讯员 沈鹭璐)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昨日下午,“烽火侨心——陈嘉庚与南侨机工”展在陈嘉庚纪念馆开启预展。陈嘉庚写给集
2025-09-04 09:40:00
抗日志士郑资深:百货公司经理 实是“情报员”
...的名字出现得最为频繁。2009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抗日战争时期厦门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查》一书中,收录《张阿美为其夫郑注深遭杀害请求抚恤褒扬致厦门市政府呈》的影印件和详细
2025-07-18 08:37:00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在长春开展
9月30日,“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在长春美术馆开展。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以艺术为桥
2025-10-01 15: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物出道计划 | 水里“冒出来”的战国小钺钺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10-19 19:54:00
国家京剧院一团《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石家庄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0月1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梨园芳华·国粹流韵——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5年京津冀戏曲展演季
2025-10-18 10:46:00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