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苏轼墓旁的广庆寺内为何建有三苏祠?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02 19:58:00 来源:精彩生活

一代文豪苏轼墓侧的广庆寺,寺内建有供奉三苏的祠堂,成为国内现存唯一的一座“寺祠合一”的古代建筑。广庆寺内为何建有三苏祠?

若追溯苏轼墓侧的广庆寺的寺院史,寺内现存的清顺治十六年《重修山门碑记》载:

郏邑西北有尚瑞里峨眉山,苏坟在焉,广庆寺因而达焉。创之者宋代仁宗勅修。

苏轼墓旁的广庆寺内为何建有三苏祠?

“宋仁宗敕修”并非宋仁宗诏敕修建,而是寺院取得合法地位的时间在宋仁宗时期。合法与不合法是以有无皇帝敕额为标准。无敕额者可随时加以取缔或拆毁。

李焘《续资治通鉴》卷九十一有载:真宗天禧二年(1018)四月,乃令具备屋宇三十间以上,且有佛像、功德、僧尼住持者均赐额;至于名山胜境或高尚庵岩之寺院,虽屋舍未满三十间,若有佛像者亦一体颁赐。仁宗嘉祐七年(1062)九月,帝病笃,乃诏天下系帖(登记有案)存留无额寺院皆特赐名额,四京(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北京大名府)管内无系帖而舍屋在百间以上者亦赐额,得额者达千余所之多(李焘《续资治通鉴》卷197)。

由此可知,广庆寺院的创建时间至迟在嘉祐七年(1062)之前。崇宁元年(1102)四月二十三日苏迈护其母王闰之灵柩从开封往郏城安葬,灵柩过颍川(今河南许昌),苏辙率家人路祭作《再祭亡嫂王氏文》文中说:“茔兆东(西)南,有佛有僧,往寓其堂,以须兄至,归于丘林。”王润之(1047-1093),字季璋,王介女,王弗堂妹,1068年二月(按:农历,公历嫁给苏轼作继室,生苏迨、苏过,封同安郡君,亦先苏轼卒。

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翼·苏符传》载:绍兴九年(1139)“九月试尚书礼部侍郎兼资善堂翊善奏请:郏城苏轼坟寺援范镇例赐名。宋孝宗诏敕:郏县苏轼坟寺以旌贤广惠为名。”(胡坤点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第六册),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12月版,第2468页;陆心源《宋史翼》,中华书局1991年12月第1版,第45页)

苏轼之孙苏符“援范镇例赐名”的范镇墓,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今成都双流)人,世称“范蜀公”,其历仕仁、英、神、哲四朝,一生三入翰林、四知贡举,著述颇丰,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元祐四年八月葬于汝之襄城縣汝安鄉推賢里,苏轼为其撰墓志铭。范镇墓位于今许昌市襄城、平顶山市郏县两县交界,东距郏县城四十里,西距襄城县城四十里,即今河南襄城县王洛镇观音寺村。

苏轼墓旁的广庆寺内为何建有三苏祠?

据白文固、赵春娥《中国古代僧尼名籍制度》、钟强《宋代功德寺研究》所载:坟寺,是宋元时期引导佛教为国家服务的特有方式。嘉祐四年(1059),仁宗正式确立了功德寺制度,将获建功德寺的群体限定在了两府大臣、长公主、亲王和入内内侍都省、押班之中。对于功德寺而言,朝廷发放的牒文和赐额是显著的标志。宋孝宗诏敕“郏县苏轼坟寺以旌贤广惠为名”即是其佐证。其职责一是平时洒扫茔域、守护坟墓;二是生日、忌日和四时八节祭祀;三是寺置设檀越祠,即施主祠堂,通过供奉茶汤、插香点灯、诵读佛经的方式资荐冥福。

由于苏轼坟寺宋孝宗诏敕在绍兴九年(1139)九月,此时河南已入金朝版图,寺内檀越祠延至元代才得以建立。今广庆寺三苏祠堂现存元代《三苏先生祠堂记》碑载: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十月,江西乐平县进士杨允,任职郏县县尹,上任第三天即赴距县城三十里的苏坟拜谒,他“四顾寂寥,唯有看坟”,遂提出“谓两公(苏轼、苏辙)之学实出其父老泉先生教也,虽眉、汝之茔相望数千里,而其精灵之往来必陟降左右,盖未始相远”,并决定置老泉衣冠冢。杨允又召位于苏坟一侧广庆寺住持僧从敏,声色俱厉地接连发出三个怒斥。杨允先是诘问住持僧:“古昔圣人制礼,有其坟,必有其庙。坟以安厝,庙以荐享,二者不可相无。今也,既有先贤茔圹,而无先贤祠堂,可乎?”再又诘问:“然或春秋之际,朔望之荐,熟歆而熟享哉?”后又诘问道:“况汝等平日衣钵之所需,食用之所费,皆出于先贤坟地土之所供也,其不报德,可乎?”杨允接连三个怒斥使广庆寺住持僧无言以对,只有合掌叩头。经过积极筹备,遂于次年九月动工,历经六个月时间,在广庆寺主恭殿的位置上兴建一座三苏祠堂,并邀请塑匠张天秀按画工田子新所绘三苏职官画像泥塑而成,安放在祠堂内。

宋代名臣如范仲淹、欧阳修、范镇的坟寺已荡然无存,作为“寺祠合一”的古建筑——广庆寺,成为中国宗教史上有宋一代引导佛教为“国”服务的实物见证。“寺祠合一”是宋代坟寺区别与普通寺院建筑特征,它标志着宋代坟寺享有住持僧受赐紫赐师号、寺院可敕度僧尼、寺田优免科差敷配三大特权这一独有的历史内涵。三苏祠和墓被列入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刘继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2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苏轼兄弟晚年居住在颍川一带,为何会葬在河南郏县?
...着三座古墓。墓主人的名字说出来你一定知道,他们就是苏轼兄弟。每当静夜来临,朦胧的月光照着这片柏树林,山风吹拂着,吹过汝水,吹得树林簌簌作响,像极了下雨的声音,也像是人的叹息,
2023-02-23 17:09:00
史地新知录⑥|生于四川逝于江苏的苏轼,为何葬于河南郏县
...入列“唐宋八大家”之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及其两个儿子苏轼苏东坡、苏辙苏东轩。三苏园里的三座坟茔,分别安葬着苏洵的衣冠冢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的遗骨。众所周知,苏氏父子均出生在
2024-06-22 07:10:00
苏轼为何选河南山村做长眠处
说起苏轼,人人都会想到他的文采翩翩,他的豁达乐观,他的坎坷曲折,和他与兄弟苏辙之间的深情厚谊。作为一位大名鼎鼎的文豪,生于四川的苏轼在去世后却没有选择落叶归根,而是葬在了河南的一
2023-01-17 15:40:00
从眉而来,魂归郏县 北宋文豪三苏为何心安吾乡?
...共同披露重大考古发现确认,“苏坟园”中的大苏坟园为苏轼孙子苏符墓葬,小苏坟园为苏轼曾孙、苏符之子苏山的墓葬。生于眉山,葬于郏县。提起三苏墓,很多网友都情不自禁想起河南,平顶山
2023-11-21 11:41:00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明末清初王式《西园雅集图》卷(局部)。明代陈淳草书苏轼《前赤壁赋》册页(局部)。 红墙黛瓦,雕梁画栋,花木葳蕤,碧水依依。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
2024-09-03 09:10:00
此心安处是吾乡 “寻路东坡——大型人文采访活动”今日启动,封面新闻九路记者带你重走东坡路
...且远,在逆境中搜寻人间的有味清欢。仕宦生涯数十载,苏轼辗转于神州大地。初到开封的意气风发,被贬黄州的超然豁达,外放儋州的人生秋凉……他将心安处皆当作故乡,修水利、兴教育,甚至
2023-02-04 10:17:00
作为反对新法的一员,苏轼在新法派占主导的朝堂上饱受排挤,自觉无法在朝堂立足的他,无奈申请调往地方,并于熙宁四年(1071年)外放杭州通判,后相继担任密州、徐州、湖州知州。按照惯例
2024-06-30 22:07:00
吴育与苏轼齐名,为何在历史上却籍籍无名?
...,“已而卒,年五十五。赠吏部尚书,谥正肃。”吴育与苏轼同为制科考试最优秀者。但苏轼以文才名垂千古,吴育却因政绩而寂寂无名。吴育名如其人,“无欲则刚!”正因为心底无私,不谋私利
2023-07-05 12:11:00
...县东坡书院院长”的名头,参加各类活动。刘楠提供的《苏轼与惠州——第27届苏轼学术会会务手册》显示,今年7月 ,苏文以“郏县东坡书院院长”的身份参加在广东惠州举办的第27届苏轼
2025-08-21 23:4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