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从南京开启“海洋史诗”比穿越还震撼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7-11 14:13:00 来源: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通讯员考薇沈玉云

1405年至1433年,中国航海家郑和率庞大船队从南京出发,七下西洋和平造访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20周年纪念日,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在宝船厂遗址公园推出“海丝路上的西行者”专题展览。

此次展览以郑和船队人物群像为切入点,通过指挥决策、航海技术、外事后勤、军事护航四大板块的场景复原与图文解析,系统展现明代航海活动的组织架构与协作精神。

600多年前

2万多人的舰队从南京扬帆起航

进入南京宝船厂遗址公园,在曲折的中式回廊内,观众移步观展,仿佛置身600多年前的航海筹备现场。

根据史料记载,郑和七下西洋,每次船队规模均逾两万之众。按其职能,可划分为指挥决策、航海技术、外事后勤与军事护航等不同群体。展览以郑和下西洋船队的人员分工为脉络,精选20余位代表性人物,彰显了明代航海事业背后众多无名英雄的卓越贡献。关于指挥人员的具体构成,史料提供了详细记载。曾多次随船队下西洋的马欢在其著作《瀛涯胜览》中记录:船队拥有正使太监7人、监丞5人、少监10人以及内官内使53人。而《郑和家谱》则记载有钦差正使太监7人、副使监丞10人、少监10人、内监53人。

指挥决策部门(即统帅部)是郑和下西洋船队的核心机构,主要负责制定航行、外交、作战、贸易等重大决策,是整个船队的指挥中枢。该部门的核心成员包括正使太监、副使太监、监丞、少监、内监等,均属明朝宦官机构十二监中的六品以上官员。牛首山的郑和塑像、福建漳平王景弘雕像、江宁祖堂山的洪保墓、甘肃临潭县侯家寺的侯显灵塔……如今,在这些历史遗迹中仍能寻找到他们的故事。

没有北斗定位的明朝

“宝船”的底气来自哪里?

在没有北斗定位的明朝,郑和的船队探索辽阔海域的底气来自哪里?据策展方介绍,郑和所率的船队规模宏大,实为一支特混“舰队”,巅峰时期拥有船只二百余艘。其舰船按功能主要分为六类:宝船、马船、粮船、坐船、战船与水船。为确保庞大船队的航行安全与效率,船上配备了大量精通航海技术的专业人员。郑和下西洋的伟业并不是一人之功,而是成千上万的工匠、官员、士兵和其他职业从业者以及无数部门通力合作的成果。

在展板上,观众可以看到当时船队设有火长、舵工、班碇手、水手等职。其中火长是承担核心导航与航线规划职责的技术指挥官,其地位相当于现代舰船的总航海长。舵工是直接掌控船舶航向的核心操作者,其职责是根据火长的指令操作船舵,在复杂海况中确保船舶安全航行。班碇手负责船舶起锚、抛锚操作。“碇”指古代大型木帆船使用的石锚或木石复合锚(后期发展为铁锚),是船舶停泊时固定船身的核心工具。

此外,还有阴阳官、阴阳生:专司天文观测、气象预测与航海吉凶占卜。阴阳官为钦天监派遣的官方术士,阴阳生为阴阳官的助手。他们是保障船队规避风暴、择定航期的关键力量。

铁锚、搭材匠等各种工匠,负责打造修理铁木器材等设备,是船舶建造与维保体系的重要技术人员。

明初郑和下西洋之际,中国航海技术已臻世界顶尖水平,其系统性成就体现在多个领域。比如运用“过洋牵星”技术测定纬度与航向。操作者使用一套由12块乌木制成的牵星板(最大边长24厘米,逐块递减2厘米)测量星辰(如北极星)高度角,结合算法即可精确计算船舶所处纬度及应循航向。

精准海图的测绘,是整个船队安全行驶的保证。在《郑和航海图》(原名《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中,可以看到采用“对景图”技法,详尽描绘了从南京至非洲东岸的航路,并附有4幅珍贵的“过洋牵星图”,不仅是现存世界最早的实用航海图集,更是明初航海科技巅峰的实证。

医士、舵手、工匠……

“西行者”的身影穿越时空走来

庞大的船队,漫长的航行,吃饭成为当时后勤保障的关键。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官兵水手们吃什么?生病了怎么办?从展览中,观众可以找到答案。

明代的外事后勤工作可分为外交贸易与后勤保障两大职能:外交贸易主司外交礼仪、联络翻译、朝贡管理等涉外事务;后勤保障涵盖财务管理、物资供应、文书处理、医疗支持等综合服务。

在船队中,有专门人员负责船队医疗救护,搜集海外药物资源,鉴定药材效用,治疗疾病以维持船员健康。

近年来发现的张寿观之孙张仕琦墓志铭,记载了张仕琦祖父张寿观曾跟随郑和下西洋,是南京发现的首位下西洋的医生。张寿观,出身医学世家,初任宁波府医学正科(从九品)。永乐年间,因医术精湛被征召入太医院,授医士衔。曾以“护市蕃使者”身份随郑和船队出使西洋,其职责可能包括:护送明朝贸易使团出访海外诸国;负责来华朝贡使臣的医疗保健及返程护送工作。作为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医疗交流的重要参与者,其事迹反映了当时官方医学人才的对外交往职能。

各职官分工明确,技术性与行政性相结合,形成跨部门协作网络,在郑和下西洋等重大外事活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体现了明代外事管理的系统性与专业性。

郑和的船队遇到海盗怎么办?600年前,大明船队给出的答案是——海盗得快跑!

在这支由200多艘船只组成的船队中,军事护航人员负责航行安全和军事行动。他们由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旗校、勇士、力士、军力、余丁等各级军事人员组成,主要负责航行或停泊中的外部安全,防御敌对武装和海盗的侵袭。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均是武官,旗校、勇士、力士、军力、余丁等为一般武职人员。郑和率领下西洋的官兵,多是由南北两京卫军中调用的精锐部队组成。

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同于宏大的航海叙事,我们聚焦于郑和下西洋船队中的人物:决策指挥人员、外事后勤人员、航海技术人员,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是普通的舵手、翻译官、医士、工匠……这些被正史忽略的姓名,用他们的技艺、胆识与坚守,将中华威仪与物产传播海外,通过图与文相结合展示,我们看到‘西行者’的身影正穿越时空,在惊涛骇浪中书写属于中华民族的海洋史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11 20: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穿越六百二十年的“远海风云”
...月中,矗立在一座城市的文脉里。何妨,让我们一起穿越南京城620年前的“深海风云”,回望一个永远的深蓝传奇?“长江第一锚”的海路叙事初夏。阳光和煦,微风习习。在赵志刚先生的邀约
2025-06-27 08:20:00
东西问丨陈弦章:“景弘故事”何以迄今流传东南亚?
...景弘还深得继位的明仁宗朱高炽的高度信任,被钦点负责南京事务。永乐三年(1405年),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王景弘以副使身份协助正使郑和,率62艘巨型宝船、2.78万余名官兵和水手
2023-11-07 21:40:00
揭秘郑和远航:为何只带老妪不带少女?
...国古代,有一段传奇故事流传至今,那就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史诗级远航。600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回顾这段伟大壮举时,不禁要追问:是什么支撑着郑和能够完成七次惊天动地的远航呢?本文将为
2024-02-21 20:27:00
七下西洋颂和平天下为公谋大同
...航线、2页4幅过洋牵星图,图高20.3厘米,全长560厘米。以南京为起点﹐最远至非洲东岸的曼八撒(今肯尼亚蒙巴萨),图中标明了航线所经亚非各国的方位、航道远近、深度,以及航行
2023-07-11 07:05:00
​郑和下西洋是航海史上的千古绝唱,万古流芳
...险之旅。早在明朝初期,中国已经开始进行东南亚地区的海洋贸易。而郑和是明朝官员之一,因其在海上贸易方面的专业知识,在明朝皇帝的命令下率领中国船队下西洋,探险和贸易活动绵延达30
2023-04-27 18:56:00
...人。不过,马三保是命中有大气运之人。他跟着明军到了南京后,因其模样俊俏、办事伶俐,很快便被招入皇宫做了宦官,后来又被派往北平,担任燕王朱棣的近侍。1399年,因建文帝朱允炆的
2024-07-23 20:25:00
...,“方志大讲堂”再谈郑和:让航海精神融入城市血脉□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祝东秀2025年是郑和下西洋620周年。7月3日,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举办“江苏方志大讲堂南京方志
2025-07-08 07:51:00
明清航海本可傲视全球,为何中断了
...(英国女王就曾给海盗授予爵位),进而发展海军,占领海洋。纵观近代西方各大国的崛起之路,无一不是从经略海洋开始的。反观我国明清时期,对海防的政策却惊人相似。明太祖时期曾下令“不
2024-04-16 19:14:00
...馆——穿越600多年时光,“看见”郑和船队扬帆下西洋□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怀艳通讯员朱孔阳证实郑和船队曾到过非洲东海岸的关键证据何在?为郑和下西洋建造海船的龙江船厂遗址
2024-04-18 07:4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
大风·影像|中国最“吓人”村子:坟上村
与世隔绝500年,专心致志守墓,坟墓上就是家,顺着墓道进出村!网友惊叹《盗墓笔记》具象化了……山西省临汾市坟上村因明代晋王的陵墓而得名这个村子就是地处吕梁山脚下的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土门镇坟上村
2025-10-09 21:22:00
赤子心承红色志,红嫂后代徐美安让沂蒙六姐妹的故事“活”起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在沂蒙山区野店镇,有一位特殊的红色故事讲述者。他不是专业的文史学者,却对沂蒙六姐妹的事迹了然于胸
2025-10-09 21: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