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缙云丨周丕谟:浅探老子的“清静无为”
浅探老子的“清静无为”文/周丕谟退休后喜欢上了《老子》,读了这么多年,多少有点体会。老子崇尚的是“清静无为”,我就谈谈自己对“清静无为”的体会吧。我认为如果把“清静无为”分开来讲,老子说的“清”,实际...……更多
...校于建玮老师将讲授《感悟儒道的智慧之老子——无为的清静》。《道德经》的“道”和“德”应如何理解?老子的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又有着怎样的启示?本期讲座,于建玮老师从孔子问学于老子切入,讲解老子思想的特点和...……更多
...“道化万物”的依据。在汉代人的注释中,对道的虚无、清静、自然等基本特性,进行了很多阐述,并且都紧密联系社会、政治、人生,其中既有理论性的阐释,如《老子指归》中对“道化万物”之反复论述,又有具体的解说,...……更多
安静的人是有福之人,心有多静,福就有多深
...认为: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这句话语浅而意蕴深刻,充满了哲理。静,是一种境界,一种耐心,一种福气,又是一种力量!内心安静能让身体自我修复,能让心灵得到洗涤...……更多
老子:道家哲学的创始人,与孔子并肩的伟大思想家
...有一次孔子带着众弟子走到东周时去拜访老子,老子喜欢清静,面对一群“远来之客”,有点不知所措,但他没有怠慢,立即走出门外,向这群人问道:“各位,有何事指教?”站在首列的孔子见到门前的老者清雅脱俗,知道这...……更多
...莫测的仪式,却一直没有深刻的教义。老子《道德经》中清静无为、修身养性、崇尚自然的思想很符合他们的要求,而且老子也一直被尊为神人,活了两百多岁,具有极高的权威性,特别是道,这种玄奥的思想体系,更是符合修...……更多
...物的本源。正因道是本源,所以人们应该顺应它,效仿其清静无为,而正是因为顺其自然,反而能够有所成就,这便是“无为而无不为”。与此同时,老子推崇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认为百姓自给自足,互相不需要往来,如此便...……更多
...近而求远。我们普通人功利心太强,不能心如止水、无为清静,常常局限于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所携带的一点灵光长期损耗,不知返观内照,陷于愚钝,失去天机,难知万物的本质,所以达不到神而通之的境界。宋朝夏元鼎有...……更多
...前470年左右):公认的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司马迁语),代表作是《道德经》。其身世没有确定的说法,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三种观点:一说老子姓李名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人。曾担...……更多
佛教与道教:何以佛教在中华大地更胜一筹?
...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气质就是超脱凡尘,讲究“清静无为”所以道教与尘世隔绝的也较多。相较而言,佛教则提出普度众生,显得比较大众化。其次,道教的门槛比佛教高很多。想要遁入佛门,往往只需剃度出家,好好...……更多
...五千言,系应其请而撰著。关尹子贵本重神,澹然无为,清静自守,独任虚无,随物因应。六、文子文子,姓辛氏,号计然。是道家祖师,与孔子同时,有《文子》一书,文子思想尚阳,常游于海泽,越大夫范蠡尊之为师,授范...……更多
静气,最上乘的人生修养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中告诉我们:“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这句话的意思是:静的胜动的,冷得胜热的,清静才是天下的正常之道。那么静气到底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呢?一个胸怀静气的人,身上具有一个浮躁的...……更多
汉朝之初盛行“黄老学说”,为何会悄然退出历史舞台?
...“道生法”,守道就是遵法,法和礼仪相辅而行,追求“清静无为”,从而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的目的。但是,汉高祖刘邦没有彻底否定秦始皇的法治传统,主张在“汉承秦制”的前提下,兼用“德治”,“守...……更多
儒家、道家和法家各自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赚钱不重要,老板要996咱们就反对他;道家则认为人要清静无为,做好了自己本分后,赚不赚钱就顺其自然;而法家最为严格,他们认为公司应该制定一套制度作为规范员工行为的准则,老板通过这套准则对有功的员工进行奖...……更多
清静恭俭:汉景帝的政治智慧与儒家治理
...们的权利被大大削弱,汉王朝成为真正统一的封建帝国。清静恭俭“清静恭俭”是对景帝政治功绩一个传统评价。“清”是指为政少事;“静”是指安定百姓;“恭”是指善待臣民;“俭”是指节省汰用。景帝继续执行黄老(黄...……更多
...不读。为人平易宽和,口吃不能快速讲话,静默爱沉思,清静无为,没有什么嗜好欲望,不追逐富贵,不担忧贫贱,不故意修炼品性来在世上求取声名。家产不超过十金,穷得没有一石余粮,却很安然。自身胸怀博大,不是圣哲...……更多
...费思想中道家的无为消费观占有重要地位,其代表人物为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尊道贵德,提倡无为而治,主张小国寡民。从物极必反出发,老子认为经济发展、财富增长和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是人的物欲膨...……更多
太皇太后窦漪房,又老又瞎,为何刘彻却斗不过她
...大的女性。看过《汉武大帝》的都知道,尊奉黄老,看似清静无为的窦老太其实骨子里并不无为。她在景帝时执意扶持小儿子梁王刘武上位,数度逼宫,让汉景帝头疼不已;又在武帝前期和小毛孩刘彻硬碰硬,逼杀武帝倚重的儒...……更多
中国远古有神人夸父逐日,还有一位追逐风的男人
...应摆脱人世间贵贱、名利的羁绊,顺应大道,淡泊名利,清静修道。其实列子小时候是师从老子的,他便是老子身边的那个童子,喜欢追逐风,向往自由之道。我们未来到世上的时候,我们在母亲的胎中,被束缚着,降世后我们...……更多
为何说孔子与老子的三次会面,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要说哪两个人的相遇最具划时代的意义,那必然是孔子和老子。孔子和老子是中国历史上圣人,几千年来他们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传说这两位圣人曾经有过三次会面,三次会面中二人的对话给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更多
春秋先贤老子竟不是自然死亡,这其中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
老子,姓李,名耳,也称老聃,号老子。春秋时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今见老子,其犹龙乎!...……更多
“无为”究竟是什么?老子:不是无所作为,更不是顺其自然
...非道家莫属了。然而道德五千言,微言大义,古往今来对老子思想的争议颇多。今天笔者不揣冒昧提出一点一家之言。一、“有”和“无”首先,要弄明白道家思想,建议大家最好去阅读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版《道德经》。因为通...……更多
考古队发掘两座战国墓,墓中惊现《老子》母本,专家:我们被骗了
...学著作。其中令人惊讶的是,郭店村这两座墓葬出土了《老子》和《太一生水》两部道家经典著作,出土的《老子》竹简一共有两千多字,并分为甲乙丙三篇,但如今我们看到的《老子》这本著作,一共有五千多字,分为八十一...……更多
老子:道德经里的“老”智慧与“子”气
...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大家都在追求“快、准、狠”,可老子却在几千年前告诉我们:“慢一点,别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古代哲学家的“老”智慧和“子”气,看看他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那一条“道”的。...……更多
静下心来,感受平淡生活中的美好,才能真正品味人生的韵味
...葛亮认为;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语浅而意蕴深刻,充满了道家哲理。生命活到极致,一定是静与简,人生最快乐的不是炫耀,而是平静,摆弄好手中的柴米油盐,保护好心中的...……更多
孔子三见老子,看看老子三次如何回答
...深似海,高耸如山。0 1第一次会面历史上孔子第一次会见老子时,老子还在周王朝藏书室中做史官。这次会面孔子除学到了很多礼制制度外,对孔子感悟最深的应该是老子的这段话,这也正是“上善若水”的精髓。两人离别时,...……更多
2500年前的老子是怎么探到宇宙起源的?
老子是我国历史上非常伟大的人物,是道家学派的创造者和奠基人。老子的很多思想甚至都得到了后人的继承,比如说:道教就将老子视为宗师。在老子的诸多思想中,甚至还解释过宇宙的起源,这一观点甚至还跟现如今的论...……更多
列子:先秦道家的重要人物和神秘传奇人物
...御寇,战国前期的道家代表人物,师承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思想境界达到忘我的境界。他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更多
...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谷雨养生,此处的“得一”就是清静自在,遵循健康之道。愿大家春祺夏安。(张益侨整理) ……更多
和气一团的慢性子
...学就读的同学吴宓曾评价他:“其治事处世,纯依庄老,清静无为,以不使一人不悦为原则。”汤用彤性格平和,他说话慢、走路也慢,是典型的慢性子。这种慢吞吞的性格,加上他骨子里的儒家风范,让他接人待物非常忠厚稳...……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叶向高的一生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明末时期,政治斗争激烈,党派之争不断。其中,东林党作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其精神领袖叶向高备受关注。然而,对于叶向高的评价却存在很大的争议
2024-10-05 20:35:00
李渊为何不以“太祖”为庙号,而是以“高祖”
中国历史上,开国皇帝的庙号与尊号往往与其个人功绩及所建立朝代的政治形象密切相关。然而,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并未被尊称为“唐太祖”
2024-10-05 20:35:00
探究李世民的军事才能
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李世民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备受推崇。作为唐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他的军事才华不仅在晋阳起兵和建立唐朝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4-10-05 20:38:00
为何说晋阳起兵事件显示出李世民非凡的决断力和军事才能
在中国历史中,许多转折点都与年轻才俊的决断和勇气紧密相关。李世民,这位后成为唐太宗的杰出领袖,早在年轻时就展露了这样的特质
2024-10-05 20:39:00
解析一代雄主李世民如何逆转乾坤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帝王将相通过各种手段走上权力巅峰,而李世民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作为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之子,李世民最终却能反其父而立
2024-10-05 20:40:00
聊聊古代贵族的奢侈生活
在古代,贵族们的生活可谓是奢华至极,他们享受着普通人无法想象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不仅仅是物质的富足,更是精神的满足
2024-10-05 20:41:00
探讨荀彧为何与曹操决裂
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荀彧作为曹操的重要谋士,为其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当曹操试图晋为魏公并加九锡时,荀彧却选择了决裂
2024-10-05 20:42:00
南明拥兵上百万,为何并未能像南宋那样成功偏安一隅
在历史的长河中,南宋和南明都是中国历史上在北方失地后,退守南方继续抵抗的朝代。然而,尽管南明拥兵上百万,其最终并未能像南宋那样成功偏安一隅
2024-10-05 20:42:00
探讨罗士信归唐的深层次原因
在隋末唐初的动荡时期,许多英雄人物纷纷崛起,其中罗士信因其骁勇善战而留名史册。罗士信原为张须陀部下,后转投瓦岗军,最终归顺唐朝
2024-10-05 20:43:00
探讨皇帝对国库资金的使用权以及相关的制约因素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理论上拥有对国家资源包括国库的最终支配权。然而,这种权力是否无限,以及如何行使
2024-10-05 20:45:00
探讨清末国库的收入情况,分析影响其收入的主要因素
在清朝晚期,中国正面临内忧外患,国库的收入状况直接关系到清廷的运作和国家的安危。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清末的国库并不充盈
2024-10-05 20:46:00
探讨明朝国库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
明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其国库收入为何相较于前期有所减少,这一现象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旨在探讨明朝国库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
2024-10-05 20:46:00
揭示明末国库的实际财政情况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其国家财政曾经非常充盈。但到了明朝末年,国库的状况究竟如何呢?这是许多历史学者和爱好者所关注的问题
2024-10-05 20:47:00
探讨吕母起义的起因、过程及其对新朝的影响
在西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王莽通过政变建立了新朝,试图挽救汉王朝的危机。然而,新朝的统治并未能平息社会的动荡,反而加剧了民众的不满
2024-10-05 20:48:00
聊聊明朝皇权与官权的斗争与平衡
在明朝的政治体系中,皇帝与文官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微妙。虽然表面上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但实际上,文官往往能通过各种方式对皇帝的权力施加影响
2024-10-05 20: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