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今晚报
星期文库
温良哲人汤用彤之四
和气一团的慢性子
与汤用彤同在清华学堂和哈佛大学就读的同学吴宓曾评价他:“其治事处世,纯依庄老,清静无为,以不使一人不悦为原则。”
汤用彤性格平和,他说话慢、走路也慢,是典型的慢性子。这种慢吞吞的性格,加上他骨子里的儒家风范,让他接人待物非常忠厚稳重,很能博得周边人的好感。季羡林说与他相处,“心中不由自主地油然生幸福之感,浑身感到一阵温暖”。乐黛云则说他,“让人想起古人所说的‘即之也温’的温润的美玉”。
汤用彤从小因为话少,家中大人都认为他不太聪明。直到3岁的一天,他学着父亲杨霖的样子坐在门槛上从头到尾吟诵《哀江南》,家人才发觉,这孩子原来是个才气不外露的有心之人。他生逢乱世,活到71岁,却有大半辈子都在兵荒马乱中度过。他不喜欢议论政治和时局,却常常一个人用浓厚的湖北乡音吟诵庾信《哀江南赋》或《哀江南》中的名句,在抑扬顿挫中,抒发着忧国情怀。
有学问有思想的人容易恃才自傲,进而与人发生争执。汤用彤却不然,他为人谦虚低调、谨言慎行。他家学渊源深厚,本人也是哈佛大学的哲学硕士,与国学大师吴宓、陈寅恪并称为“哈佛三杰”,可他却从不以家世和学历自居。20世纪30年代,他经常召集熊十力、蒙文通、钱穆、梁漱溟、陈寅恪等学界同仁在家中聚会,讨论学术。当同仁们发生剧烈争论时,他既不当和事佬又不介入,而是保持沉默。主持北大工作期间,他常常邀请冯友兰、朱谦之、任继愈等哲学系同仁上家里开会,周全款待。到汤家开过会的张岱年说他态度诚挚,待人热情,有一种让同仁感觉温暖的力量。
汤用彤尊崇科学,汤一介说:“父亲带我们这些孩子外出吃饭,总是带上酒精、棉花之类,要我们擦手。”但他并不一味地固执己见。他一度视中医为迷信,他反对妻子张敬平看病找中医,认为西医才是值得信赖的。晚年的汤用彤因脑血管阻塞接受了中医针灸治疗,疗效显著,转变了他对中医的偏见。
1954年进入北京大学文学系学习的刘绍棠曾给汤用彤打过一个比喻:“这位哲学界的老前辈,很像鲁迅先生笔下的《出关》中的老子。”鲁迅笔下的老子在面对无奈时是非常木讷的,有着既然改变不了什么,想“无为”就只好“无不为”的心境。汤用彤虽然有宽容仁厚的性情,但是他在为人处世上却丝毫没有佛门弟子的遁世之态,更多的是道家随遇而安的自然以及儒家和谐为重的风度。从汤求学、结婚、生子、立业、育人等人生经历来看,他既不是擅长交际能够随波逐流的人,也不是性格高傲不可一世的人,更不是玩世不恭吊儿郎当的人,他欣然接受一切际遇,并都能坦然处之。
钱穆用“极高明而道中庸”“一团和气,读其书不易知其人,交其人亦绝难知其学”以及“与时而化,而独立不倚”来评价这位老朋友,不可谓知之不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5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