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世有博闻强记之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11 17:42:00 来源:太原新闻网

人的记忆力,差别也大,有的人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如我者手不释卷,看上去很努力,读毕即置之脑后,家无财帛,惟书籍而已。年既长,状况更是堪忧,辛丰年说过,“记忆衰退不但害得我不能积累自己的新知,原先那一点点可怜的老本也在贬值”,时外存知己,隔代有共鸣。不相见者几十年,仍能叫出名字,如今写字楼里时而照面,还是想不起是谁,未必全部忘记,往往事后恍然复得。备忘录由小本本,变为手机,且越记越多,越翻越勤。

一览成诵与反复记忆,是两种境界,前者天骨开张,匠心独造,乃天生所致,后者焚膏继晷,铁杵磨针,为努力得来。通过笔录,反复记忆,多数人如此,王力说“如果你做了笔记,又做了眉批以后,读书报告就很好写了”,此即反复记忆的结果。每次多识一个生字,便觉又年轻了一岁,日积月累,攒少成多,也可成气候。

世间不乏博闻强记之人。《册府元龟》载张华事:“盖有目所暂阅,耳所暂闻,而成诵于口,终身不忘者,信乎!其强记也。”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于二战期间,投笔从戎,参军抗德,被俘后集中营关押5年,直至希特勒垮台。5年间,手头没有一页参考资料,仅凭之前大脑中的记忆,以冥思方式,写出了代表性巨著《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陈寅恪晚年失明后,耗费10年,完成85万字的《柳如是传》,钱穆双目病盲后,费时6年,由其夫人协助完成《晚学盲言》。如一不留神,坠入凡间的精灵,这些人只在传说中闻听。

钱锺书生前即被奉为神龛级人物,死后不乏苛刻评价,称之为技术性的活动图书馆,言外之意,缺少学术创新,并未贡献什么思想。李泽厚便说:“互联网出现以后钱锺书的学问(意义)就减半了。比如说一个杯子,钱锺书能从古罗马时期一直讲到现在,但现在上网搜索杯子,钱锺书说的,有很多在电脑里可能就找得到。严复说过,东学以博雅为主,西学以创新为高。大家对钱锺书的喜欢,出发点可能就是博雅,而不是他提出了多少重大的创见。在这一点上,我感到钱锺书不如陈寅恪,陈寅恪不如王国维。王国维更是天才。”李敖的评价是:“钱锺书读的书很多很细,但是思考力不够,他是读死书的。”此话并无不恭之意,后生与先生所具有的某种平等关系,是基于对知识的尊重,对真理的崇尚。钱的治学要旨在打通,打通古今中西,打通学科分割,或许这便是他的方法论。

金子再多,堆不出思想的光芒,读书再多,同样如此。每一口井都有底,庄子尝感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契诃夫说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一个,书中得来一个,生活得来一个。活着如此不轻松,需要记忆的内容何其多。临老,往往沉淀堵塞了太多的哀怨与无奈,双眉紧皱,一脸担忧,此即所谓相。收拾情绪,告别悲伤,遗忘反倒成为一种幸福。

晚年林风眠客居香港,深居简出,凭记忆重绘“文革”中毁掉的作品,直至生命的终点。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这是一种形象思维模式下的博闻强记,大脑记忆加肌肉记忆成就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1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读书种子”是怎样炼成的
...很自然想到明朝的方孝孺、钱允治,民国时期的叶德辉、陈寅恪,后来的钱锺书、季羡林。这种人不可能太多,但绝不可以没有,一个时代充其量也就是那么三五人,如同凤毛麟角,价值极高,弥足
2023-02-17 14:25:00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谢泳重庆林建刚博士知我对陈寅恪晚年诗有兴趣,以凌梅生整理的《又向流云阅古今——凌道新诗札日记存稿》见告,并云或有新史料线索。我将此书读过,知凌道新出身燕京大学,
2024-05-14 14:45:00
华佗是印度人而非中国人?清华教授陈寅恪有何依据?确实如此吗?
...依据呢?宣称华佗是印度人而非中国人的清华教授,名叫陈寅恪。这个陈寅恪在民国时期被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发表了许多令人震惊的言论,不过本文却并不是非常认同他的观点!陈寅恪长期
2024-11-04 10:28:00
...果真有此神奇人物?史学界历来看法不一。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认为,华佗故事原型来自于印度佛教传说。“佗”字中的秘密陈寅恪认为,天竺语(即印度梵语)“agada”乃药之意。旧译为“
2023-08-29 10:15:00
才华横溢的李白,其父李客是怎样一位奇人?
...民对他的称呼,久而久之他就用作汉人名字。在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看来,李客就是胡人。 在众多公众场合中,李白都很自豪地说“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称自己是陇西成纪人,为飞将军
2022-12-31 21:05:00
小柔荐书(图)
本文转自:天津日报 《一眼千年》 陈寅恪著中国画报出版社2023年7月陈寅恪,史学大师、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作为敦煌学开先河之人,陈寅恪在这本书
2023-09-11 05:37:00
回望王国维
...正确解释的,是他的同事、同是清华四大国学导师之一的陈寅恪。在王国维死后,陈寅恪写了非常著名的一首长诗,叫《王观堂先生挽词》,回顾了王国维一生的际遇和学术成就,在这个挽词的前面
2024-01-26 09:42:00
估价百万的“陈寅恪手稿”被质疑是600多元抄本伪造?拍卖公司已下架拍品
...北京瀚海春季拍卖图录中出现了两本估价在80-100万元的“陈寅恪1910年作宋史手稿”(以下简称陈寅恪手稿),而这所谓“陈寅恪手稿”,其实是由2014年成交价650元的一个普
2025-05-23 18:48:00
...:北京青年报季羡林清华旁听时——冰心“不解风情”,陈寅恪笑脸相迎◎姚秦川1930年,季羡林考入清华大学,入西洋文学系学习。当时,西洋文学系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规定得有条有理
2024-01-24 00:2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