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有汉奸走狗等卖国贼,有苟且偷生之辈,也有挺身而出的英雄。
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诗人陈三立,字伯严,江西人,1853年生人。是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的长子,也是国学大师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一生以诗名世,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古典诗人”。
在1933年,陈三立见到其多年老友郑孝胥投靠日本,当了伪“满洲国”的总理大臣,乃痛骂郑“背叛中华,自图功利”。在再版其《散原精舍诗》时忿然删去郑序,与之断交。
在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攻陷北京,他表示:“我决不逃难!”当听闻有人议论中国必败时,他必怒斥:“呸!中国人岂狗彘耶?岂贴耳俯首,任人宰割?”
在日军占据北京期间,日伪当局想要招他出山任日伪政府的要职。于是派人登门对他游说,陈三立老人于是呼唤佣人拿扫帚将其逐出,从此五日不食,绝食殉国,终年八十五岁。
陈三立过世后,其子陈寅恪办理丧事,不开吊不服丧,闻讯赶来哀悼者仍络绎不绝。未及出殡,陈寅恪即随清华大学师生南下长沙,其时陈寅恪右眼视力急剧下降,因视网膜脱落失明。
在1932年日军占领上海之时,陈三立在邮局订阅航空沪报,每日盼望报来,报纸一来就读,读完则忧心忡忡愀然不语。
在抗战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人是中华民族中最具有爱国思想与爱国传统的社会群体。无论怎么污蔑知识分子阶层,每次民族危难之际,他们总是能给这个多灾多难民族的希望。
不知现在的知识分子怎么样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9 16: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