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历史学家刘桂生逝世!曾求学广州师从陈寅恪,清华北大发讣告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7-01 18:04:00 来源:南方都市报

6月30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共同发布讣告,曾在两校任职的历史学者刘桂生于6月29日12时5分逝世,享年94岁。南都记者获悉,刘桂生曾在广州求学,师从于陈寅恪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研究。他是改革开放后国际学术交流的先行者,对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学家刘桂生逝世!曾求学广州师从陈寅恪,清华北大发讣告

刘桂生。

求学广州师从陈寅恪

讣告称,刘桂生1930年8月生于云南昆明,1949年初入岭南大学政治历史学系,师从陈寅恪教授学习中国史,次年9月转入清华大学历史学系,1952年毕业。1953年结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革命史研究班。

“我的大学生活开始于广州岭南大学,历史机遇使我首先受教于陈寅恪先生。”刘桂生曾接受访谈,回顾与老师的相遇。1948年底,陈寅恪应岭南大学校长邀请,到该校担任政治历史学系与中文系的合聘教授。岭南大学政治历史学系分为政治学与历史学两个组,“我恰在此时进入岭南,成为历史学组的学生。”

历史组的课就在陈寅恪家里的客厅进行,老师的治学方法给刘桂生留下深刻印象,“比如说,用经济眼光分析社会、政治问题......用制度性、物质性的史料分析精神现象......特别是用多种文字的史料治史这一类新颖而独特的史学方法......以至今日脑子里还留存着先生讲课时的音容笑貌。”

1953年,刘桂生任教于清华大学,历任助教、讲师(1965年)、副教授(1978年)、教授(1984年),曾任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社会科学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位委员会主席,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北京市第七、八届政协委员,文化部国家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等。1993年调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及博士生导师,也是该系实际招收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生的第一位导师,同时主持北京大学最早的中国近现代史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调回清华,同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刘桂生先后主编《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史料》《图说近代中国》《时代的错位与理论的选择》《严复思想新论》,主持和参与“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李大钊全集》《孙中山全集》的编注工作。其成果多次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奖项。鉴于他在李大钊、中共早期历史、马克思主义传播史、新文化运动史等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刘桂生于2021年获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授予的“李大钊研究终身成就奖”。

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讣告称,刘桂生长期致力于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研究。学术思想上,他受其业师陈寅恪、雷海宗、邵循正诸先生之影响,承袭“人文日新”的民族文化精神和老清华会通之学术范式,以“身、心、家、国、古、今、中、外”八事相通为要领,强调治学与为人合一,注重古今贯通,中西融会,双向互动,交融互释,主张在不断深化对本民族文化认识的基础上,认识世界文化;同时在深入认识世界各主流文化的基础上,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

研究方法上,他主张为学须具“预流”思想和“一线”观念,强调跨文化、跨语际、跨学科研究,是改革开放后国际学术交流的先行者。早在1980年,他应法国外交部之邀,前往该国高等社会科学院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巴黎第七大学、第八大学等校讲学。1990至1991年及1995年两度应聘担任德国海德堡大学汉学研究所客座教授,前往该校讲授“中国古代思想史”和“中国近代思想史”两门课程。此后又数次赴德讲学。1997年、2000年又赴美国、俄罗斯等国进行学术交流。他先后指导美国、德国、意大利、韩国等国学者和留学生多名,为国外新一代汉学家的成长做出贡献,对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桂生为人正直,待人至诚,关爱学生,深受同事的尊敬和学生的爱戴。直至九十余岁高龄,他仍思索不已,问道不止。在生病期间,他还讲述了对于晚清大儒俞樾“花落春仍在”的见解,以阐明中华民族文化自我更新之生命力。

“大学生应该通过读书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提升与强化自我。只有把书读到心里,才能培育自己的底气,有了底气,才有骨气、志气、豪气、英气、雄气,以及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2017年4月,刘桂生向学生分享读书感悟,“只有通过读书,人们才可以培养审视历史本质的眼光。”他将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的对联送给学生,“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采写:南都记者 张林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01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华佗是印度人?清华教授拿出三大证据能证明吗?
...了。但提出这个论点的人,恰恰就是民国至近现代时期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诗人,语言学家于一身的陈寅恪教授。当然,他不仅仅是的质疑华佗是不是中国人,还有华佗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历
2023-04-25 14:22:00
...学成立“清华国学研究院”,聘请四大导师。梁启超提名陈寅恪。校长曹云祥说:“陈寅恪一无著作,二无博士学位,怎能胜任?”梁启超着急了:“我梁启超虽然是著作等身,但是我的著作加到一
2024-01-23 01:58:00
...果真有此神奇人物?史学界历来看法不一。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认为,华佗故事原型来自于印度佛教传说。“佗”字中的秘密陈寅恪认为,天竺语(即印度梵语)“agada”乃药之意。旧译为“
2023-08-29 10:15:00
华佗是印度人而非中国人?清华教授陈寅恪有何依据?确实如此吗?
...依据呢?宣称华佗是印度人而非中国人的清华教授,名叫陈寅恪。这个陈寅恪在民国时期被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发表了许多令人震惊的言论,不过本文却并不是非常认同他的观点!陈寅恪长期
2024-11-04 10:28:00
名医华佗到底是曹操老乡,还是印度大夫
...禽戏”。然而,关于华佗的身世,却一直存在众说纷纭,陈寅恪曾提出大胆的质疑,称华佗是印度人。陈寅恪是一位集古典文学研究学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学者,曾敢于挑战权威,他提出华
2024-04-17 22:04:00
小柔荐书(图)
...著中国画报出版社2023年7月陈寅恪,史学大师、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作为敦煌学开先河之人,陈寅恪在这本书里讲述了敦煌国宝的那些故事:你知道《心经
2023-09-11 05:37:00
华佗的身份不是中国人,而是印度人?清华教授陈寅恪:我有证据
...药方神妙,后世敬仰。然其生平迷雾重重。今有考证大家陈寅恪,以独到历史眼光,为解华佗之谜带来新视角。陈寅恪独辟蹊径,探秘华佗身世之谜,揭示其与印度传说的微妙关联,重新勾勒神医非
2024-11-05 10:36:00
二十世纪中国史家的得与失
...论及二十世纪中国史家的最高成就,严耕望曾推举陈垣、陈寅恪、吕思勉和钱穆为四大名家。其中陈垣、陈寅恪又并称为“史学二陈”,是历史学界公认的大师,地位崇高,备受景仰。虞云国对二陈
2024-05-24 14:23:00
...:北京青年报季羡林清华旁听时——冰心“不解风情”,陈寅恪笑脸相迎◎姚秦川1930年,季羡林考入清华大学,入西洋文学系学习。当时,西洋文学系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规定得有条有理
2024-01-24 00:2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