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小柔荐书(图)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11 05:3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天津日报

小柔荐书(图)

小柔荐书(图)

小柔荐书(图)

小柔荐书(图)

《一眼千年》

陈寅恪著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23年7月

陈寅恪,史学大师、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作为敦煌学开先河之人,陈寅恪在这本书里讲述了敦煌国宝的那些故事:你知道《心经》跟敦煌什么关系吗?流失海外的敦煌国宝有怎样的前世今生?《长恨歌》《琵琶行》《秦妇吟》《连昌宫词》原始出处在哪里?原始本与流传本又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这本书里发现。这里有绝美敦煌最初的样子,也有狩野山雪《长恨歌图》高清版,打开这本书,和陈寅恪一起守望敦煌。

《寻访敦煌遗书》(英藏篇)

张丽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贝贝特

2023年7月

敦煌遗书曾被封藏埋没千年,近代又几经流散,让几代学人把寻访与破解敦煌遗书所蕴含的民族历史和人类文明信息奉为毕生为之奋斗的神圣使命。本书记录了中国学者寻访四散全球的敦煌遗书的过程,展现了敦煌学者群像。

三十多年前,年轻的方广锠从导师任继愈那里接手整理北图敦煌遗书的任务后,便把编撰一部汇聚世界各地敦煌遗书基本信息资料的《世界敦煌遗书总目录》作为毕生目标。作者张丽自与方教授结缘,便一起踏上了这条漫长艰辛又蕴藏着无穷奥秘、给人以丰富精神滋养的寻访之路。

《雪山之恋》

丁颜著

译林出版社

2023年7月

丁颜是年轻一代作家中的佼佼者,她的故事源源不断,在西北青藏的空旷中,也在城市街道的拥挤里。她擅长表现人的情感,于是疼痛、遗憾、纠葛……也是源源不断。她不把情感往热里写,而是往冷里写,尤其是发生在西北青藏空旷之地的故事,撕心裂肺的情感在她笔下以冷若冰霜的方式表现出来。从青藏西北出发,以冰霜般的冷峻笔法,雕刻情感幽微处的爱与痛,旁观生而为人的庸常与庄严。

《雪山之恋》收录了丁颜近年来创作的七篇小说和一篇作者自述。虽然是90后作家,但丁颜已经受到文坛和读者认可,先后获得第二届“《钟山》之星”文学奖年度青年佳作奖、第十届敦煌文艺奖等重磅奖项。

《孩子爱看的西游记》

王崇秋、陈娜、和曼绘编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22年12月

作为中国神魔小说的巅峰之作,《西游记》被列为中小学生必读书目,但原著内容晦涩难懂,孩子读起来有困难,看电视剧可能又会因为理解能力不够而无法完全领会故事的精髓。这套书是专门为小读者打造的科普类图书,在故事情节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真正从孩子视角出发,以简代繁、以浅代深,用孩子读得懂的语言、喜爱的插画形式,对原著做了改编和演绎。

全套图书共8册,包含50回故事,并以82版电视剧《西游记》作为彩绘原型,绘制了300余幅妙趣横生的插画。书中还特别设置小百科知识拓展等栏目,让孩子带着问题主动探索、挖掘知识宝藏,真正从“要我读”转变成“我要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1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回望王国维
...正确解释的,是他的同事、同是清华四大国学导师之一的陈寅恪。在王国维死后,陈寅恪写了非常著名的一首长诗,叫《王观堂先生挽词》,回顾了王国维一生的际遇和学术成就,在这个挽词的前面
2024-01-26 09:42:00
《唐朝诡事录》编剧魏风华:志怪故事也是历史真实的一部分
...李玫《纂异记》中“喷玉泉幽魂”对甘露之变的影射。从陈寅恪开始,就曾考证过“辛公平上仙”这篇唐志怪与真实历史的关系。他认为,影射的是唐宪宗之死。文史学者卞孝萱和黄永年等人则认为
2024-07-18 09:46:00
华佗是印度人而非中国人?清华教授陈寅恪有何依据?确实如此吗?
...依据呢?宣称华佗是印度人而非中国人的清华教授,名叫陈寅恪。这个陈寅恪在民国时期被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发表了许多令人震惊的言论,不过本文却并不是非常认同他的观点!陈寅恪长期
2024-11-04 10:28:00
...配角,大多设计灵感是他读文本的时候冒出来的。他读《陈寅恪的最后20年》,感觉很压抑,就调用各种设计要素放大这种情绪:用黑色做底色,提取了目录上的文字密密麻麻地堆砌在封面最上方
2023-04-20 11:23:00
敦煌文献与《放妻书》:古代社会的婚姻与女性地位研究
...如何被外国人所窃取的悲剧历史,让人为之心痛。为此,陈寅恪也曾说:“敦煌者,吾学术之伤心史也。”敦煌文献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却被侵略者以各种手段窃走,也因此,现在世界各大博物馆
2023-10-27 08:48:00
...年生人。是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的长子,也是国学大师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一生以诗名世,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古典诗人”。在1933年,陈三立见到其多年老友郑孝胥投靠日本,当了伪“
2023-01-09 15:20:00
历史学家刘桂生逝世!曾求学广州师从陈寅恪,清华北大发讣告
...享年94岁。南都记者获悉,刘桂生曾在广州求学,师从于陈寅恪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研究。他是改革开放后国际学术交流的先行者,对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发挥了
2024-07-01 18:04:00
...果真有此神奇人物?史学界历来看法不一。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认为,华佗故事原型来自于印度佛教传说。“佗”字中的秘密陈寅恪认为,天竺语(即印度梵语)“agada”乃药之意。旧译为“
2023-08-29 10:15:00
华佗的身份不是中国人,而是印度人?清华教授陈寅恪:我有证据
...药方神妙,后世敬仰。然其生平迷雾重重。今有考证大家陈寅恪,以独到历史眼光,为解华佗之谜带来新视角。陈寅恪独辟蹊径,探秘华佗身世之谜,揭示其与印度传说的微妙关联,重新勾勒神医非
2024-11-05 10:3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历史上的今天 |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又译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等
2025-04-02 11:32:00
季布一诺:楚汉风云中的诚信丰碑
他是项羽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令刘邦闻风丧胆;他也是汉高祖悬赏千金也要生擒的“死敌”。可当生死攸关之际,竟有人甘冒灭族之险
2025-04-02 09:34:00
“孔融让梨”世人皆知,可有多少人知道他哥后来为他而死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历史上出过很多有高尚美德的名人,也有很多关于美德的故事。比如说“曾参教子”
2025-04-02 00:05:00
万贵妃比明宪宗大17岁却为何极度受宠?她最终的结局如何?
铁打的万贵妃,流水的皇后”,说的就是明朝皇帝朱见深对万贵妃的专宠。自古老夫少妻的组合很常见,但老妻少夫却相对“另类”。这不
2025-04-02 00:09:00
迁西县塔子山村:八十余载坚持守护无名烈士墓
图为村民为烈士扫墓。王喜增摄3月27日清晨,燕山深处的迁西县上营镇塔子山村,薄雾轻笼。清明节即将到来,塔子山村党支部书记张宗宾和几名村民带着铁锨和笤帚
2025-04-02 06:46:00
大皖新闻讯 为纪念赵朴初先生逝世25周年,传承和弘扬赵朴初先生爱国主义与无私奉献精神,安庆市赵朴初故居陈列馆近日同时举办三组主题展
2025-04-01 22:06:00
清明节吉林省各博物馆用35个展览带观众“邂逅历史”
清明节小长假已经进入倒计时,吉林省内各博物馆将推出35个展览,邀您共赴春日之约。此外,有多家博物馆延时闭馆,让观众可以在博物馆中尽情度假
2025-04-01 23:03:00
西班牙曾计划用两万人征服明朝,为什么最后没有实施?
1574年1月11日,殖民者雷克尔给西班牙国王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诉国王,只要他愿意,可以率领60名士兵攻占中国明朝
2025-04-01 17:26:00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何如此出名?专家:放大十倍后就明白了
无论哪个时代,无论是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甚至普通读书人,对达芬奇的传世名画《最后的晚餐》都有所了解。毫无疑问,《最后的晚餐》已经是永恒的精神符号
2025-04-01 17:58:00
白登之围与一片石大战,相同困境,刘邦与李自成的选择,孰对孰错
中国历史上有两场战争很相似,但时间上却跨越了两千年,那就是汉初的白登之围和明末清初的一片石之战。这两场战争在发生的背景上很相似
2025-04-01 18:50:00
又至清明,追思情深。在襄阳市保康县城关镇堰塘村的一座红军墓前,邓家四代人接力守墓94年。墓中长眠的是一位至今无人知晓“叶司号员”
2025-04-01 20:14:00
10个可以和人吹嘘的历史冷知识,一般人真不知道
一:百家姓为何以“赵钱孙李”开始?百家姓流传至今,四姓一句朗朗上口,为何从赵钱孙李开始呢?据相关历史记载,百家姓最初的编纂者是宋朝时期南方吴越国的一位老儒生
2025-04-01 16:44:00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四至”西界首次被准确定位
武当山"蟠蜛八百余里"的区域概念,肇于宋元史志,至明代被确立为法定山界。随着东、南、北三块界碑陆续被发现,其边界走向与古籍记载基本吻合
2025-04-01 16:50:00
2019年,女子坐月子吃12个南瓜被婆婆大骂,公公让她用脚踩钉子
2014年10月19日,长沙市望城区的何庆林接到了村里妇女主任的一个电话,妇女主任对何庆林说:“你的妻子方宝琴在原阳市的一家医院中生了一个孩子
2025-04-01 16: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