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新见陈寅恪旧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14 14:4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

谢泳

重庆林建刚博士知我对陈寅恪晚年诗有兴趣,以凌梅生整理的《又向流云阅古今——凌道新诗札日记存稿》见告,并云或有新史料线索。

我将此书读过,知凌道新出身燕京大学,一九七四年去世。早年和吴宓过从甚密。凌英文甚佳,旧诗修养也好,平时喜读陈寅恪诗。书中偶有涉及陈寅恪处,但多为习见资料,对笺证陈寅恪晚年诗今典,似无直接帮助。但我在书后凌道新日记所附照片中,发现他抄录的二首陈寅恪旧诗,与以往陈诗大异,或可视为新见陈寅恪旧诗。

一九六九年十月十八日,凌道新在四川梁平劳动改造,在笔记本上默写了陈寅恪四首诗,其中有一首全诗:“鸡林鸭绿阵云深,谁启开边武帝心。汉腊只余残烛夜,楚氛翻作八方阴。烦冤新鬼家家梦,破碎河山寸寸金。剩有宣和头白老,岭梅如雪对哀吟。”

陈寅恪一九四五年有《玄菟》一首,全诗:“前朝玄菟阵云深,兴废循环梦可寻。秦月至今长月照,汉关从此又秋阴。当年覆辙当年恨,一寸残山一寸金。留得宣和头白老,锦江衰病独哀吟。”二诗比对,可知凌记陈诗系由《玄菟》改造而来,古典及造句语词,符合陈诗旧例,陈有改旧句作新诗的习惯。凌默写陈诗,个别字句与原诗有差异,应属正常,但句句差异,显然不属记忆问题,观察凌记其他陈诗甚少失误,可判断这是一首新见陈诗,意义非常。

陈寅恪旧诗,当年未公开刊行,多存于友朋日记或往来书信中,日后此类史料发现愈多,新见陈诗的机会也愈多。

凌道新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五日,抄录一九四五年陈诗《与公逸夜话用听水轩韵》,与通行本诗句多有差异。此题共四首。第一首相同。第二首略异。第三首完全不同,应为新见旧诗。全诗:“昨夕图浮色变空,众生形解动刀风。东飞帝子冤成鸟,南伐军人惨化虫。细柳一般兵作戏,大槐何日作方终。皂罗今岂长安有,愁杀鸡群老秃翁。”第四首略异。陈寅恪旧诗传抄过程中,时见语词差异,比对差异,对理解陈诗多有启发帮助,不可忽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4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北京青年报季羡林清华旁听时——冰心“不解风情”,陈寅恪笑脸相迎◎姚秦川1930年,季羡林考入清华大学,入西洋文学系学习。当时,西洋文学系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规定得有条有理
2024-01-24 00:26:00
陈寅恪之父,为何在85岁时绝食而死
...年生人。是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的长子,也是国学大师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一生以诗名世,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古典诗人”。在1933年,陈三立见到其多年老友郑孝胥投靠日本,当了伪“
2023-01-09 15:20:00
...果真有此神奇人物?史学界历来看法不一。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认为,华佗故事原型来自于印度佛教传说。“佗”字中的秘密陈寅恪认为,天竺语(即印度梵语)“agada”乃药之意。旧译为“
2023-08-29 10:15:00
名医华佗到底是曹操老乡,还是印度大夫
...禽戏”。然而,关于华佗的身世,却一直存在众说纷纭,陈寅恪曾提出大胆的质疑,称华佗是印度人。陈寅恪是一位集古典文学研究学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学者,曾敢于挑战权威,他提出华
2024-04-17 22:04:00
回望王国维
...正确解释的,是他的同事、同是清华四大国学导师之一的陈寅恪。在王国维死后,陈寅恪写了非常著名的一首长诗,叫《王观堂先生挽词》,回顾了王国维一生的际遇和学术成就,在这个挽词的前面
2024-01-26 09:42:00
小柔荐书(图)
本文转自:天津日报 《一眼千年》 陈寅恪著中国画报出版社2023年7月陈寅恪,史学大师、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作为敦煌学开先河之人,陈寅恪在这本书
2023-09-11 05:37:00
华佗是印度人?清华教授拿出三大证据能证明吗?
...期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诗人,语言学家于一身的陈寅恪教授。当然,他不仅仅是的质疑华佗是不是中国人,还有华佗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历史也是他提出来的。当时的民国有这样一批人,名为
2023-04-25 14:22:00
二十世纪中国史家的得与失
...论及二十世纪中国史家的最高成就,严耕望曾推举陈垣、陈寅恪、吕思勉和钱穆为四大名家。其中陈垣、陈寅恪又并称为“史学二陈”,是历史学界公认的大师,地位崇高,备受景仰。虞云国对二陈
2024-05-24 14:23:00
...学成立“清华国学研究院”,聘请四大导师。梁启超提名陈寅恪。校长曹云祥说:“陈寅恪一无著作,二无博士学位,怎能胜任?”梁启超着急了:“我梁启超虽然是著作等身,但是我的著作加到一
2024-01-23 01:5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