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曾有人评述“清兴于科举,亦亡于科举”,认为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抓住时机入关后迅速开设科举,收揽了中原读书人的归附之心,帮助这个原本偏居东北一隅的少数民族争权稳定关内局面,使清朝一举成为有皇帝以来中...……更多
细谈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始于隋朝,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始设“秀才科”,令各州每年荐举三人,经考核优异者,便赐予“秀才”之名;隋炀帝时,又增设“进士科”,这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的正式开端。唐朝时期,科举考试...……更多
清朝一考生殿试时写了八个字,获得皇帝钦点状元
...现代,学子们都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变命运。古时候的科举考试和现在最为公平的高考,都是读书人人生道路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如今有很多偏远山区的孩子,通过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最终走出了困住数代人的山村,在大城市...……更多
周福清科场行贿案给后代造成了什么影响
科举制自隋唐产生以来,就伴随着舞弊行为,期间出现了不少著名的科场案。在清朝光绪十九年,也就是1893年,发生了一件科举舞弊案,这场案件的案情并不复杂,但却是科举制废除前最后一桩科场案,同时这个案件却影响了...……更多
金榜题名背后的荣耀与辛酸:揭秘科举状元与进士的真实生活
科举制作为我国古代封建时期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虽然有诸多弊端,但是科举制的推行仍然为当时的统治者选拔出了大量的人才。从隋炀帝建立科举制到光绪三十一年清末新政科举制废除,持续了一千两百多年的科举制真正...……更多
话说兴义府试院(下)
...西南日报兴义府试院内帘兴义府试院号舍遗址兴义府试院科举陈列展一角 严修 (资料图片)洪亮吉 (资料图片)张之洞殿试试卷 (资料图片) 兴义府试院的历史作用道光初年,地处贵州西南部的盘江流域,文化发展出现了...……更多
科举制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意义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二...……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的重大挫折:辛卯科江南乡试案
...百年。也因此,清朝非常重视自隋朝以来,延续上千年的科举考试制度,认为科举考试是能够吸纳到有用人才的最好办法。但是,让清朝没有想到的是,科举考试竟然在清朝出现了一次大问题,出现了震惊朝野的大案——辛卯科...……更多
聊聊景泰年间一场有趣的“科场徇私案”
...、酉年为乡试大比,两京一十三省首府都要为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而忙碌起来。八月初,各省乡试如期举行,顺天府乃天子脚下,首善之区,规制自然最高,两个主考官的分量都比其他地方高出许多,分别为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更多
聊聊晚清的一桩科场案
...科场之狱,周福清贿赂案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有清一代,科举制度不仅是通往权力、名声和财富之路,也暗藏了考生的投机取巧、官场的腐败交易以及帝王的挟势弄权。 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图源:网络考生:舞弊的手段说到考...……更多
...范立彬 王春侠《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08日 14版)翻译科举是清代专为旗人设立的、与文科举并行的一种科举制度。翻译科举始于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乾隆时期是翻译科举的初创时期,嘉庆道光时,翻译科举各项制度趋于...……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有女状元出现吗
科举制度科举是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因为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作科举。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于隋代,到清代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次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自从唐朝武则天时期开始,开创了殿试...……更多
聊聊科举同年徐世昌、陈夔龙与陈志喆
...在本家私塾就读,最后才入官学,经历比较坎坷,也显示科举之不易。硃卷有潘祖荫、翁同龢等主考钤印,故陈志喆可视为他们的门生。本届科榜名人有:徐世昌(清大学士、民国大总统)、陈夔龙(清直隶总督)。陈志喆在光...……更多
古代云南学子的状元情结
...上较为落后。直到元朝,云南考生才获得了参加中原地区科举考试的机会,但仅有少数人能考中举人、贡生。明、清两朝,云南出现了不少的秀才、举人、进士,但一直没有出过状元。中原地区科举的昌盛,让云南的官员和百姓...……更多
百年文化沉淀待开掘
...称南文场、北文场,可同时供四千名士子考试。 “作为科举考试的场所,贡院在建筑物及制度方面,都突出防范舞弊的作用,显示出它的严密性。”长期研究兰州士人文化的关振兴说。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清廷下诏,于丙午...……更多
科举背后的权力与利益:状元是如何产生的?
...发生好几起。如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开国后第一次科举考试,本拟郭冲为状元,可是朱元璋觉得此人貌不惊人,不足以显示大明帝国的新兴气象,于是换成气宇轩昂、相貌堂堂的吴伯宗,“以壮国威”。又永乐二十二年(14...……更多
清朝科举舞弊案:严苛的处罚与背后的故事
...满清十大酷刑令人闻风丧胆,然而面对如此严苛的刑罚,科举作弊却仍屡禁不止,那么清朝对于科举考试中的作弊现象,是如何处理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考试作弊这件事,从古至今就没断过,寒门学子为了改换门...……更多
从华金寿日记看晚清主考官忙啥
...生活记录,为我们提供有关学官历史的感性认知之外,从科举考试的角度来看,华金寿日记还有两点较为重要的价值:一是提供了丰富的晚清生员录取数据;二是录存了大量岁试、科试和院试等试题。清代童生,一般要经过县试...……更多
...年也正逢慈禧七十大寿,清廷上下仍积极筹备。这一年的科举,为了庆贺太后的七旬万寿,称为“恩正并科”。当然,人们绝对想不到的是,这次科举将是千年科举史上的最后一次,这一科的会元,便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茶陵人...……更多
聊聊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才选拔制度,从诞生之初起,就受到当时统治者的大力重视。到了明清时期,更是成为了统治者眼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推广。以此为背景,科举制度带动了不少的...……更多
看看古人在考场上的作弊和反作弊
...少要经历六场大考试。以明清时期为例。在你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之前,首先要经历三场资格考试:县试,府试和院试——光这三场考试,就已经足以挡住全天下诸多天赋平平的读书人了。通过了院试,可称“秀才”。尽管秀才...……更多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张三甲,武艺高强无人能敌
科举制度从隋朝创立,历经一千多年,作为中国古代统治者选拔官员的一种主要手段,对历史的影响巨大。科举制度扩展了选拔官员的范围,吸引了大量处于社会中下层的有识之士,打破了原本的阶级固化,扩展了社会阶层流...……更多
同名又同姓,此“会馆”非彼“会馆”
...举之年,也将其腾出来以供举子之需。会馆就这样进入到科举考试“后勤保障”的范围。 从科举考试的角度看,单独或者二三人散居京城,不利于试子们备考。所以,清道光丙戌年(1826)的《山阴会稽两邑会馆记》中说道:创...……更多
徐州历史上唯一一位“饽饽状元”李蟠
...戏称为“饽饽状元”的李蟠身上有多少传奇故事?1300年科举史上,江苏出过多少状元?本期“微史记”周刊,邀请到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学术顾问、科举史研究专家许友根教授,聊一聊江苏科举状元的那些事。李蟠状元府示意...……更多
...金溪县知县时,因与上司李文敏顶撞,被弹劾丢官,后因科举舞弊案被判监斩侯,一系列变故使鲁迅家道衰落,少年鲁迅过早地尝到了世态炎凉,对鲁迅以后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出...……更多
科举制度:古代寒门子弟的崛起之路,考试流程详解
科举考试,为我国古代王朝选拔出了很多的优秀才人,对我国朝廷的影响力非常大。科举这一制度产生于隋朝,结束于清朝。在这千年的历史里,它为王朝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一张试卷,虽然看似只是一张纸,但是它却很...……更多
清朝科举案揭秘:一品重臣柏葰因何无辜丧命?
...文字狱案件当中,还有一种非常特殊的类型,它们便是“科举案”。科举制度自唐朝盛行之后,便一直是中国古代选取人才最重要的制度。不过在古代封建制度当中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的现象,科举考试当中也是如此,经常出现徇...……更多
我国的科举制度为何有众多弊端,还能延续上千年
科举制度历史悠久,其影响深远。然而,人们对其评价褒贬不一。尤其在朱明王朝八股文体的推行之后,很多人对科举制度恶言相加,认为它消耗了无数读书人的心血和时光。但值得注意的是,要让一个备受众矢之的制度屹立...……更多
清代官员子弟更容易中举吗?其实他们考举人比一般士子难
自隋唐开创科举制度后,打破了自两汉以来固有的世族门阀制度,给平民学子打开了一条通往仕途的道路。但一直到清初时期,官僚贵族子弟入仕依然优于贫寒出身的士子,直到康熙时期,科举制度才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公平、...……更多
朱元璋抬来3筐稻谷让考生评优劣,刘伯温脸色骤变:有人要死了
科举考试是封建王朝时期,选拔人才,登科入仕的唯一途径,参与科举的学子们苦读多年,通过重重选拔,极为优秀得人才,才能够来到最后一轮殿试。可明朝的太祖皇帝朱元璋,在殿试之时,出了一道奇怪的题目,拎了三筐...……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玄学四大奇人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传说中的玄学四大奇人指的是能够预知未来、洞察天机,具有超凡能力的神秘人物。他们分别是:鬼谷子:传说中的鬼谷子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创始人
2024-09-14 19:05:00
常茂:常遇春之子,朱标妻弟,为什么选择“诈死”欺骗朱元璋?
《常茂:明朝开国名将的轨迹》明朝初期的常茂是一个备受瞩目的人物,他的父亲常遇春是一位勇猛的将领,而他本人也有着相当特殊的身世背景
2024-09-14 19:06:00
日本投降的前一天,仅一念之差,我国永失156万平方公里土地
标题:揭秘玛雅文明的兴衰:历史上的神秘消失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历史新闻博主,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深入探讨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玛雅文明的兴衰
2024-09-14 19:06:00
庶出和嫡出有什么区别
庶出和嫡出儿子的区别在于生母地位、还有孩子在财产继承上的区别!中国的第一次一夫多妻制的记载,是尧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帝
2024-09-14 19:24:00
在古代,休妻和娶妾可以随心所欲吗?答案让人意外,说了你别不信
妻子在古代又称为“娘子”,娘本来是对自己母亲的称呼,用这个字去称呼妻子一定别有用意。古代女人嫁做他人妇之后,就要承担起相夫教子的责任
2024-09-14 19:35:00
原创为什么天才大多是孤独的?看看叔本华的解释,才知道自己是庸俗的
本文由华夏史谱原创编辑孤独其实也是一种成功。现在很多人提到“孤独”这两个字的时候,或许会在心里面默默地为自己叹一口气,或许还会因此鼻头一酸
2024-09-14 19:48:00
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在福州人的中秋团圆宴席上,一道太平宴是必不可少的,象征着团圆平安。
2024-09-14 20:00:00
北静王出席秦可卿葬礼,亲热背后藏歹毒奸计,彻底触犯皇帝的忌讳
秦可卿出殡当天,声势浩大,参加者众。体现出贾府在朝中熏天的势力。如果贾家失势,哪怕办再盛大的葬礼,花再多钱也没人来参加
2024-09-14 17:00:00
贾宝玉大名叫什么?原来早在第二十七回,曹雪芹就提前剧透了
贾宝玉的大名叫什么,一直都让人好奇又众说纷纭。“宝玉”是小名,原文从冷子兴、林黛玉到贾母,说过好多次。可一个豪门公子不可能只有小名
2024-09-14 17:01:00
难怪王熙凤会倒台,过生日当众打脸贾母,她才是贾府的搅家灾星
论王熙凤的“倒掉”,叹息、惋惜又大快人心,真是五味杂陈。荣国府第四代最后一个有效的管家媳妇“掌权者”,最终“一从二令三人木
2024-09-14 17:02:00
红楼梦伏笔多精妙?两个细节让林黛玉见识贾府陈年丑事,大开眼界
都说《红楼梦》草蛇灰线伏线千里,曹雪芹最善于用伏笔来叙述故事。可能很多人并不觉得稀奇,很多情节一眼带过,也不觉得如何巧妙
2024-09-14 17:02:00
探春送邢岫烟的碧玉佩,被宝钗说成富丽闲妆,真是有眼不识真香玉
邢岫烟被薛姨妈相中,求了贾母做主,安排尤氏做媒许配给了薛蝌。从此薛家与贾府又多了一层姻亲。薛姨妈此举也是无奈。彼时贾宝玉借紫鹃试探
2024-09-14 17:03:00
难怪贾母不去贾敬生日,她吃的桃子有问题,才不是贪嘴吃坏了肚子
贾敬过生日,他本人没回来。贾珍在家请戏设宴替父亲庆祝,自然也请了贾母。不想想老太太竟没去。贾珍尤氏见贾母没来,便说他父亲是侄儿
2024-09-14 17:03:00
《红楼梦》最容易犯的常识错误,是无限高看林如海,过度贬低贾政
林如海是前科探花,任兰台寺大夫,后被钦点巡盐御史,出任扬州盐课。贾政被皇帝赐六品主事,入部学习,后任工部员外郎,外放海南作学政
2024-09-14 17:04:00
贾元春省亲6.5小时,花了多少钱?贾琏说出的数字让人不敢相信
贾元春省亲不是贾家灭亡的根源,却是真真切切的导火索。如果没有元春省亲,贾家两代荣国公的积蓄不至于没钱。皇帝不至于因为贾府站队太上皇而彻底反目
2024-09-14 17: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