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百年文化沉淀待开掘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15 17:0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10月26日(时在2009年)下午,一块“清代甘肃贡院旧址”的石碑立在了兰大二院内的至公堂前,有134年历史的甘肃贡院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甘肃贡院是陕甘总督左宗棠在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主持修建的。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陕甘总督谭钟麟增修后,其规模在当时各省贡院中,也是数一数二的。百余年间,甘肃贡院是西北人文荟萃的摇篮,更是甘肃近代文化、教育、农业、工业、医学的见证地和发祥地之一。

“今天,我们对甘肃举院价值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它真正的文化内涵远远没有被发掘。我们计划恢复无名殿,通过种种手段逐步把甘肃举院的文化内涵开掘出来。”兰大二院李玉民院长如是说。

百年沧桑

深秋,踩着金黄的落叶我们找到了至公堂,绿底白字的匾额上左宗棠题写的“至公堂”三个字依旧,“共赏万馀卷奇文,远撷紫芝,近搴朱草;重寻五十年旧事,一攀丹桂,三趁黄槐”的对联也依旧。推开至公堂的大门,宽阔的大厅内是兰大二院的院史展览。发黄的书籍考卷,黑白的老照片,时光仿佛定格在134年前的那个时刻。

百年文化沉淀待开掘

“甘肃贡院的规模在当时各省的贡院中也是数一数二的。”说起甘肃贡院来,兰大二院办公室主任裴娟有点自豪。

甘肃贡院是左宗棠主持修建的。据《甘肃新通志》记载,甘肃贡院坐东向西,占地长140丈,宽90丈,俨然一个小城。在小城内,又筑起较低的一周城墙,两圈城墙之上,遍置棘刺,以防作弊者翻越,故称贡院为棘闱。自西向东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大门、龙门、明远楼、至公堂、牌坊及栅栏、水池、观成堂、内帘门、衡鉴堂、雍门。大门外迤南有外官厅、外供给所和大门。南北有点名厅、搜检厅。明远楼到至公堂南北两侧建四千间号舍,称南文场、北文场,可同时供四千名士子考试。

“作为科举考试的场所,贡院在建筑物及制度方面,都突出防范舞弊的作用,显示出它的严密性。”长期研究兰州士人文化的关振兴说。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清廷下诏,于丙午(1906年)科起,所有乡会试、各省岁考、科考一律停止,持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完结,使用了30多年的甘肃贡院也和那些饱读诗书的秀才一样面临新的抉择。

经过一百多年风雨之后,甘肃贡院如今只剩下了至公堂、观成堂两个幸存的建筑。除此之外就是迁建在五泉山的万源阁了。

师生传奇

“甘肃贡院落成前,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的学子们要想参加乡试必须长途跋涉,到陕西三原陕甘学政驻地进行考试。在交通条件不便的时候,仅到达考场就要花费三四个月甚至更久。不仅路途花费大,而且常常为雨雪所阻,一些考生没有到达考场就已病卧途中。一般情况抵陕考试不到3000人,而甘肃籍(包括宁夏、青海两省)学子最多不过600人。”关振兴说。

同治十二年(1873年),左宗棠入驻兰州担任陕甘总督。当他听说了不少科考合格的甘肃士子常常因家境贫寒,难以筹措到前往陕西参加乡试的路费而不得已放弃乡试的情况后,深为惋惜,于1875年力奏朝廷,请朝廷允许将陕甘两地分别乡试取士,并分设学政。据说,当时皇帝阅读左宗棠的这份奏章时,也深为奏折中透露的情真意切所感动,当即朱批准予。是年冬,清政府同意陕甘分试。

百年文化沉淀待开掘

创建贡院时,兰州进士吴可读在兰州,便欣然从命,担负起了募捐的重任。他穿梭于各州县衙门之间,托钵于富绅商贾之家,终于劝捐到白银51万两,在兰州城西北郊,今兰大二院处建成甘肃贡院。

吴可读(1812-1879年),字柳堂,清代甘肃皋兰(今兰州市)人。他曾任甘谷朱圉书院、兰州兰山书院山长,培养人才众多。任都察院河南道御史时,弹劾乌鲁木齐提督成禄滥杀无辜,为时人所敬仰。著有《携雪堂诗文集》传世,《清史稿》有传。

就在甘肃贡院落成后的第四年,1879年,吴可读以死谏慈禧皇太后废垂帘听政后,被称为以死谏言的陇上男儿。

光绪元年(1875年)的金秋八月,在新建成的甘肃贡院进行第一次乡试,与试者即达三千人,是往年前往陕西参加乡试者人数的几倍。左宗棠不但奏请简派考官,他自己更是以陕甘总督的身份亲临贡院并落座督考。甘肃的第一次乡试,朝廷允准甘肃士子中可取中二十一名举人,经争取准予三十名,至光绪二年增至四十名。当年第一名解元是兰山书院的安维峻,以才学和人品深得左宗棠赏识。

百年文化沉淀待开掘

安维峻(1854-1925),字晓峰,号般木道人,甘肃秦安人,是吴可读的弟子。他一生清廉耿直,不阿权贵。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上《请诛李鸿章疏》,这份满纸义愤、铁骨铮铮的奏疏,如同万钧雷霆当空炸裂,顿时朝野震惊。因为这份奏疏的刀锋直逼权倾一时的直隶总督大臣李鸿章和慈禧太后,安维峻被誉为“陇上铁汉”,鲁迅先生赞之为“中国的脊梁”。

“自光绪元年始,至三十年科举废,甘肃共选取举人681名,考中进士116名,超过了分闱前二百余年甘肃中举人中进士人数之总和,为甘肃文化教育的进步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兰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金玉铭说,“其中著名进士除安维峻外,还有编纂《重修皋兰县志》的张国常、求古书院山长天水刘光祖、重修五泉山的刘尔炘、兴办实业的河州邓隆等。”

无疑吴可读和安维峻成为甘肃贡院百余年历史最为耀眼的人物。

历史见证

科举考试被废除,新政开始。甘肃贡院再次被派上了用场,而且这次用场还很大。甘肃贡院现成的殿宇房舍,以及多重院落,成为设立学堂、工厂、农场的最好场所。

为举办院史展览,兰大二院的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搜寻工作,揭开被人们遗忘了的历史,我们才发现,这里有着多么厚重的沉淀。

百年文化沉淀待开掘

兰州道彭英甲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3月,在贡院西部设立甘肃农业实验场,分南北两场,引种甜菜,种植蔬菜新品种,向全省推广。5月,在东部设立甘肃劝工厂,分设织布、栽绒、绸缎、玻璃四科。

1907年,在东北部设立农林学堂、矿务学堂,在西北部设立甘肃官书报局。

1908年,在东南部设立甘肃督垦总局。

1909年3月,在督垦总局稍西设立甘肃农工商矿务总局,大体在南号舍一带。

1910年,在矿务学堂稍西设立甘肃高级巡警学堂。

进入民国时期,贡院原有堂舍几乎全部被公所、学校占据。

1913年,校长蔡大愚将甘肃法政专门学校迁入贡院。

1928年,甘肃法政专门学校改为兰州中山大学,后改为甘肃大学、甘肃学院,在校长(院长)邓春膏的努力下,成为甘宁青最早的一所高等学院。

1946年,甘肃学院改为国立兰州大学,辛树帜大力扩建,几乎占据整个贡院的空间。同时,聘请名教授,购置图书仪器,为新中国的兰州大学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甘肃农业大学也在经历发展。1917年,在衡鉴堂及其南北设立甘肃公立甲种农业学校,由甘肃大林区署(相当于省林业厅)专员罗经权任校长。1935年农校迁至何家庄,次年甘肃工业学校迁至农校旧址。解放后,在这里设立兰州劳动技校,化工机械厂。

百年文化沉淀待开掘

民国初年,甘肃督军张广建打着建工厂的旗号,在贡院南号舍暗建子爵府。袁世凯下台,这里就成了实实在在的机器制造局。上世纪三十年代,于学忠担任甘肃省政府主席后还在此派人铸造了孙中山铜像,并实验制造大炮。

兴废之间的学校,来来去去的教授,在甘肃贡院这块地方上演了一幕幕往事,也是风云变幻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写照。正是在这种纷乱中甘肃贡院见证了甘肃近现代文明的发展壮大。

今年87岁的史成礼教授,至今还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他们在大棚下面给市民看病的情形。他给我们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这块地方的发展演变。

“现在要说起甘肃贡院,就不能不说兰大二院。要说兰大二院,就不能不说甘肃贡院。1928年,甘肃政法学堂更名为兰州中山大学,同年成立了兰州中山医院。1928年就是我们兰大二院的成立之时。1932年,甘肃学院筹建了医学专修科,这标志着兰州医学院建院,同时将兰州中山医院作为实习医院。1954年,医学专修科升级为兰州医学院,兰州中山医院改为兰州医学院附属医院。1959年,兰州医学院在萃英门成立了‘兰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04年回到兰大,更名为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贡院前后经历了三个朝代,仍屹立在西关什字的一角。这一片地方属于兰大二院,它也因此成为兰大二院血肉相连的一部分。保护好至公堂等甘肃贡院的建筑是我们的责任。”兰大二院的李玉民院长说。

百年文化沉淀待开掘

亟待开掘

“二百年草昧破天荒,继滇黔而踵湘鄂,迢迢绝域,问谁把秋色平分,看雄门四扇,雉堞千寻,燕厦两行,龙门数仞,外勿弃九边桢干,内勿遗八郡螰楠,画栋与雕梁,齐耀于金戈铁马之后,抚今追昔,饮水思源,莫辜负我名相怜才,如许经营,几番结撰;

一万里文明培地脉,历井鬼而指斗牛,翼翼神州,知自古夏声必大,想积石南横,崆峒东矗,流沙北走,瀚海西来,淘不尽耳畔黄河,削不成眼前兰岭,群山兼众壑,都奔走于风檐寸晷之中,叠嶂层峦,惊涛骇浪,无非为尔诸生下笔,展开气象,推波助澜。”

在甘肃贡院的百年历史中,这副楹联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百年文化沉淀待开掘

从甘肃贡院到机器制造局,从机器制造局再到化机厂,从兰州大学到兰医二院门诊。洋务运动、平定阿古柏叛军、建立新军、袁世凯复辟、雷马事件、兰州事变、日本人轰炸兰州等等的事件,我们都能从这里看到它们的影子,找到踪迹。可以这样说,这个地方也是甘肃近现代文化的根。甘肃的大部分院校、众多医院能在这里找到他们的根。

“甘肃贡院的历史,记录了我省近代文化、教育、农业、工业、医学的早期历程。”兰大二院的李玉民院长说,“一百年前,我们医院所在的萃英门就是一个文化之地,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甘肃近代教育和工业都发端于此,这里,就如它的名字萃英——人文汇集,人才辈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百年文化沉淀待开掘

“从我们在至公堂筹办的院史展览中,可以清楚地疏离出西北现代文学、教育、医学和工学等学科发展的脉络,这里就是它的归宿和起点。”

“我们不能不说,对于这块地方我们认识远远不够,仅仅停留在表面,停留在那些简单记录上。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需要我们进一步认识,更深地开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5 1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左宗棠为何能做到仅用四千两就维修兰州西门
...,在这种危难时刻,最需要的就是为国家挺身而出的人,左宗棠便是一个。历经六年磨难,左宗棠总算抵达兰州,上任陕甘总督。连日的战火把一个原本不发达的城市破坏的面目不堪。为了长远着想
2024-03-20 15:08:00
“左柳”今安在
...北,多为“大漠孤烟”“北风卷地”“春风不度”。而自左宗棠后,诗作中的春风终于度过了玉门关。1866年,清同治五年,左宗棠临危受命陕甘总督,督办西北军务。此后十余年间,他平定西
2024-05-09 08:16:00
...以兰大人,坚持在西北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从至公堂前的书香,到萃英山顶的星空,无数‘自强不息 独树一帜’的梦想深种在这里。如果你愿意追随心头的那份热爱,那么兰大就是那个
2023-06-07 17:21:00
敦煌的骆驼上一次这么累,还是在汉朝
...土地上源源不断地诞生了李广、卫青、霍去病、赵充国、左宗棠等英雄好汉,而秦始皇嬴政、骁骑将军李广、貂蝉都是甘肃人。 甘肃汉子绝不认输。(图/图虫创意)从根子上就带来的家国情怀,
2023-07-22 15:02:00
陇上西子小西湖
...期在浙江为官,因“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而遭贬,后经左宗棠极力保荐才得以复出。“西园”修葺完成后,为了怀念杭州西湖的荷塘池沼,湖边月色,杨昌浚遂将“西园”更名为“小西湖”,并沿
2024-05-21 02:20:00
林则徐、左宗棠手迹展出!甘肃省定西市馆藏书画精品联展青岛开展
...、民国时期近50位书画大家的杰作,有董其昌、林则徐、左宗棠、于右任等历史风云人物的手迹,绘画涵盖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展期自2024年9月13日持续至2025年1月4日。本
2024-09-13 19:22:00
左宗棠筹集军费,左大人为何放话哪家银行利息高用谁
左宗棠将军,是晚清时期“中兴四大名臣”。他一生致力于通过实干,拯救摇摇欲坠的满清。可以这么说:左将军是中国近现代,贡献最大的几位人才之一。慈禧太后将收复新疆的重任,放置于左宗棠的
2024-03-24 17:18:00
...饼为职业。因其经久色形不变,气味醇香,晚清爱国将领左宗棠,率军西进新疆途经静宁,购静宁大饼备作行军干粮。民国元老于右任曾把大饼做特产专门携带。在解放兰州和西藏著名战役中,静宁
2023-02-15 02:54:00
...总督任上告病返乡。路过湖南长沙时,点名要见落第举人左宗棠。左宗棠向来敬重林则徐,听闻林则徐要见自己,心情十分激动。当天晚上,两人在湘江上的一艘小船上见面。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见
2024-07-23 17:1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