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历史上最传奇状元,因一场火灾高中状元,六天后却离奇去世
...姚涞的趣事,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反响,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科举史上经历最奇特的状元。众所周知,科举制度乃是中华历史长河中的一颗明珠,从唐至清的上千年时光中,仅仅只产生了638个状元。可以说,一位状元的诞生必须要“...……更多
北宋宰相章惇的浪漫传奇故事
...惇这个人心高气傲,向来十分自负,嘉佑二年,章惇参加科举考试,考试成绩还算理想,是进士及第。可是他有位远房的后辈亲戚,他的族侄章衡和他一起参加考试,却高中状元。章惇看到自己的成绩还挺满意,但是一看到章衡...……更多
由庙宇而成书院的文昌宫
...才清道光七年(1827)在文昌宫西侧创建辅仁书院,作为士子科举的预备场所。课期分朔望两课。朔日斋课由地方公捐办理;望日官课,分道、府、县三衙门轮流阅文,随意捐廉,以为奖赏饭食之用。一年后,天津道员兼长芦盐运使...……更多
...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整张样卷分数不变,依旧是满分120分;试题数量不变,依旧是23道题。一、试卷结构有变化,由原来三部分改为四部分,分值也有调整。第一部分是积累与运用,题型不变,分值由以往的15分增至17分...……更多
明朝重臣杨荣:从科举状元到皇帝智囊的传奇人生
...二甲第二名,成功考取了进士。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之下,科举考试的制度已经非常完善了,所以在官场上,已经很少出现作弊的情况了。为了让自己的门生能够踏上仕途,朝廷中的很多派系,也曾经向阅卷考官施加压力,或者是...……更多
聊聊兵部为武科新进士举行的庆贺宴——会武宴
...祝贺考试获胜。这就是古代为升学而举行的鹿宴。这是新科举人的宴席,始于唐代。据《新唐书选制一》记载:“每年仲冬,州、县、博、监等推举中士,送尚书省;选出的官员、学者,称为“乡贡”。考完后,长官们在乡间举...……更多
俞鸿图的死,吓得乾隆做了一个什么决定
...鸿图,是浙江海盐人。俞鸿图从小就爱学习,长大后通过科举考试考中了进士。俞鸿图没什么远大抱负,不想着做大官,俞鸿图觉得只要能用自己的学识为老百姓做些事情就好。不过,做官时间久了总会被升一升的,所以后来俞...……更多
在宋朝,当公务员是一种什么体验?
...宋朝当官,主要有四个途径,分别是荫补、积年、纳粟、科举。例如荫补,指的是当皇帝诞辰、祭祀,或者高级官员告老还乡、在朝任职临终时,皇帝都会对高级官员的子弟和亲属进行封官。 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更多
明朝是因为社会开放而走向倾覆这条不归路的么
...向封闭的唯一原因。明朝的一大建树是恢复并“重”用了科举制度。自洪武三年太祖下旨重开科举,明朝不仅每三年就开科取士一次,还很快就将每批进士的录取人数扩大至三百人。科举成为贫寒子弟实现阶级跃迁的主要途径,...……更多
唐朝“第一枪手”温庭筠 是如何把自己前途作没的
...去世了,温庭筠不得不提前告别段成式,北上长安,踏上科举之路。初来乍到,温庭筠却发现自己才子的名号,早已盛传京城。唐朝进士科要考诗赋,考生要按照试题所出的韵,押八个韵,且有时间限制。“三条烛尽,烧残士子...……更多
乾隆皇帝当政时期长得好看就能当官吗
...当官,只有走一条路(一些特别的人除外),那就是参加科举考试,大家从童生、秀才、举人、进士一步一步的爬上来,这个过程是非常难的,有些人考到死都没能考上举人。如果你考上了举人,那么你就有机会做官了,当时古...……更多
为何说韩愈他拼搏一生只为了他的嫂嫂
郭威称帝之后,建立隋朝,他颁布了科举制,给出生贫寒又有才能的人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科举制也是影响后世,然而想要得到认可并不是那么简单,有人寒窗十年苦读,也终究与官无缘。“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更多
历史上的武状元中,谁的军功最大?
...国家安定、巩固国家政权。武状元就是在封建社会中,武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选拔出来的或者经皇帝认定的第一名,或者称为一甲一名武进士,这就是武状元。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更多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
...身低微,才华得不到认可,唯一步入仕途的道路只能通过科举考试了。于是他从22岁就开始考,连考三次都以失败告终。但他连续奋战,锲而不舍,终于在第四次考试时如愿以偿,成为一名进士,那年25岁。 公元796年年七月,韩...……更多
蒲松龄生不逢时,72岁才考上贡生,一生都穷困潦倒
...聊斋志异》中。蒲氏家族自明朝初年开始就是书香门第,科举一直是世代子弟的指定职业途径。从他的父亲开始,屡试不中,选择了弃儒经商的道路。清世祖顺治十二年,他16岁。他的父亲给他选定了一门亲事。那个时候,满清...……更多
聊聊大唐第一斗士韩愈
...786),18岁的韩愈一个人来到长安打拼。他一连考了三年科举,都没考上。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但想要通过考试,光靠才华可不够,还需要上位者的推荐。考生需要将自己的作品四处投递,然后拜访名流,获得他们的支持。这...……更多
...贵港日报》呢,这副对联很适合他贴在自己的房间。数学满分的昊昊也选了一副对联,上面写着,“读书求甚解,做事必认真。”五年级数学的知识点琐碎,要考满分确实是要做事必认真的态度才行。这副对联也很适合他。小蒙...……更多
左宗棠作为汉臣是如何站稳脚跟,得到慈禧的青睐的?
...棠失意潜伏只为腾飞左宗棠并非少年及第,他曾三次参加科举,均以落榜告终。并非他不优秀,尚在学堂之时,他也是名列前茅,只因左宗棠厌恶八股,更重经世致用。虽然没能通过科举以“正途”入仕,但他出众的才能和志向...……更多
古代秘书职业的兴起与权力之路
...发财的道路的,但是他却参加了后来第二次考试,也就是科举考试,因为自己力不从心,所以落榜,没有办法,自己只能回老家,但是自己还有媳妇等着养,所以他当起了教书先生。两年过后,林则徐不甘,跑到厦门,开始了自...……更多
...太祖朱元璋的故事。公元1397年,朱元璋选85岁的刘三吾当科举主考官,可放榜后,录取的51人皆为南方人,民间十分不满。未免事端,朱元璋命他换几个北方人,他却拒绝。朱元璋不禁大怒:朕让你改黄榜,你改还是不改?明太祖...……更多
清朝悲催文人蒲松龄,一生科举不第,书写仙狐志怪传奇而得名
...氏祖先来此定居。此后,繁衍400余年,虽非世家豪族,但科举功名者不断。关于蒲松龄族属,学界争论不休,有说是蒙古人,也有说是阿拉伯人,更多人认可蒲松龄自撰《族谱序》中的汉族身份。蒲松龄之父蒲槃,科举不利后,...……更多
哪个朝代的进士最受重视
自隋代创建科举后,打破了以往的察举和门阀制度,为中下阶层的读书人提供了入仕的机会。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科举并未形成完善的制度,唐代时的进士大多通过权势举荐,宋代时对科举逐渐重视。进士身份真正受到追捧...……更多
隋炀帝杨广在位时做了3件事,让他扬名立万
...成为了“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的重要通道。选拔官员皆过科举唐朝著名诗人孟郊在中举后,意气风发地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观尽长安花”这样的诗句。在隋朝之前,政府对于官员的选拔,大多采取的是察举制、九品中...……更多
...桐城派的庐江代表作家。字伊平,号嵩南。他是康熙戊午科举人(解元,即江南乡试第一),乙丑科(1685年)会魁、二甲第十七名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读学士,主试云南,督学四川。累官至太子少保,例封...……更多
张齐贤:从治国十策到代州大捷,宋朝文官中的军事奇才
...。六、高中进士三个月后,赵光义举行了登基后的第一次科举考试。赵光义这次科举,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这次科举,赵光义录取进士一百零九人。而宋太祖赵匡胤在位十六年,开科十五次,总共才录取进士一百八十人...……更多
宋英宗看中苏轼的文才想提拔他,为何韩琦要阻挠?
...目的对韩琦也是很不利的。苏轼是嘉祐二年的进士,这届科举是中国古代科举史上的两届龙虎榜之一。其中产生的进士,可以说是集宋朝文人精粹之大成。除了苏轼兄弟俩外,还有曾巩、程颢、程颐、林希、王韶、曾布、张璪、...……更多
揭秘苏轼晚年的坎坷遭遇
...育。他的父亲苏洵是一个十分刻苦读书的人,一心想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虽然多次进京应试未能如愿,但苏洵并未放弃,反而更加努力。在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小小的苏轼也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与此同时,苏轼的母...……更多
在古代,探花比状元还备受关注
提到古代可以让贫寒学子飞上枝头变凤凰的科举考试,就必须要提最后的殿试。能参加到殿试这一环节的读书人可都是读书人中的佼佼者,最后的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和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作为成绩最为出色的人,状...……更多
霸道总裁为什么大多都姓顾
...南,形成“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的局面[4]。从明代科举人才分布表来看,浙江、江西、江苏和福建占据全国前四,人数总量占了全国的近一半[4]。到了清代,江苏和浙江依然霸占第一、第二[5]。以至于明清两代每7个进士...……更多
他仅仅在位14年,留下了5件千百年来造福后代的伟大事件
...阳新城而不顾民意,这可能是他被称为暴君的原因。创设科举制度杨广恢复了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并命令使者视察各州,除其他任务外,还肩负着寻找行为模范、文采出众、有专长的人,经过考察后再送至首都。随着全国...……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关云长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他怒斥降将于禁的时候,也是豪气干云:“吾杀汝,犹杀狗彘耳,空汙刀斧!”于禁兵败投降而不自尽以谢曹操
2024-06-05 20:02:00
一、桃花命里桃花劫桃花夫人嫁给息国国君需要途经蔡国,她便去探望了一下嫁给蔡哀侯的姐姐。谁知她却遭到了姐夫的轻薄。男人都有一颗好色之心
2024-06-05 20:04:00
隋朝末年的哪位诸侯篡位称帝?下场如何
在古代历史上,隋末唐初也是比较有名的乱世。在这一历史阶段,出了不少割据一方的诸侯。尤其是在隋朝走向灭亡后,有的诸侯甚至称王称帝
2024-06-05 20:46:00
耕牛舌头被割断,看包拯如何破案
天长县地处江淮,农业发达,商业兴旺,繁荣一时。包拯上任以后,天长县境内可谓是太平盛世,好些日子都没人上门告状了。结果有一天早晨
2024-06-05 20:45:00
古代少女15岁才成年,为何13、14岁就要嫁人
在古代,无论男女,结婚一直都很早。女子十三四岁开始议亲,男子十四五岁开始纳妻。现在我们都知道,十三四岁的女子还没有发育完全
2024-06-05 20:43:00
古代河南省十大武将。第十名:黄忠,南阳猛将,蜀汉五虎之一。定军山一役,他手起刀落,斩杀夏侯渊,威名远播,一战奠定其勇武之名
2024-06-05 20:44:00
故宫是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在封建时期,故宫被称为紫禁城,那么后来又是为什么被称为故宫的呢?故宫位于我国北京市内,它是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的皇家宫殿
2024-06-05 20:48:00
汉末乱世,最悲催的可能就是汉少帝刘辩和汉献帝刘协了:这哥俩一辈子就没就没过几天安生日子,先有董卓后有曹操,太师和丞相比皇帝权力还大
2024-06-05 20:49:00
谈谈中国历史上的清官效应
几次在太原街头,偶遇耿彦波先生,每次都是风尘仆仆,愁容满面。许多太原人说,这就是他们心中,清官的模样。宋朝时,一支西来的少数民族归化
2024-06-05 20:50:00
唐朝的胡人全体非常壮观,上至卿相,中至文武百官,下至商贾名流、贩夫走卒,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唐朝是一个等级制社会,胡人处于哪个等级呢
2024-06-05 20:51:00
聊聊元朝统治者对宗教的态度变化
在王朝短暂存续的98年间,元朝社会中接续兴起过萨满、佛教、儒道、伊斯兰教、摩尼教乃至西方基督教。这些宗教大多由于版图扩张而被吸纳
2024-06-05 20:51:00
48岁的刘邦为什么斩白蛇起义
刘邦起义,是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此时秦国已天下大乱,各地纷纷造反。刘邦之所以造反,一是由于刘邦的起义前,由于释放刑徒,已经成为秦国的逃犯
2024-06-05 20:52:00
齐国为什么差点被小小的燕国灭了
齐湣王“报告大王,大事不好,燕国打过来了!”前284年,战国时田齐第6任国君齐湣(mǐn)王正沉浸在灭亡宋国、疆域扩充的喜悦中
2024-06-05 20:53:00
北魏皇帝驾崩大将生反意,看皇后如何智斗除权臣
一日,北魏常太后去皇家佛寺礼佛,回宫路上突然马儿受惊,车子失去控制,坐在车里的常太后呼救命。危急关头,一名武官冲了过来
2024-06-05 20:53:00
《甄嬛传》中甄嬛最爱的人是谁呢
甄嬛在情窦初开的时候,向往的是一心一意的爱情,深爱皇上,只是后来小产和误穿纯元皇后旧服后,认清了现实,所有的宠爱只是因为一句“菀菀类卿”
2024-06-05 20: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