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古代科举第一榜,一场考试诞生了8位文坛大家,9位宰相
科举取士自隋朝设立以来,历代以来为朝廷选拔人才的最直接方法,也是寒门读书人进阶的唯一途径。虽然到清朝经历过“八股取士”的框架,比较死板,但仍不失为最好的办法。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佑二年,北宋初中期建国...……更多
为何说明宣宗朱瞻基在用人方面有问题
...器,在明代,如要做官,往往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科举。(科举)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一轮一轮的考下来,从青年才俊考到华发皆白,也往往只不过是混了个翰林待诏而已。金榜题名,蟾宫折桂在电视剧里经常出现,...……更多
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才华横溢,却并非完美无缺
...是一个非常有声望的官宦家庭,每一代子孙,都有人通过科举,走入官场。因此,纪家非常重视对子孙的教育。或许是因为家族优秀的基因,纪晓岚从小就表现出了非常高的读书天赋。六岁时,纪晓岚就以非常优秀的成绩,通过...……更多
李春芳:乱世中的一股清流,是大明王朝最温暖的人
...第一成为了丁未科状元。忘了提,在李春芳参加的那一次科举考试中,有一位坐在他身后的考生,虽然成绩平平,但也混了个进士,由此步入仕途,这位考生的名字叫做张居正。现在,再说回我们的李春芳同志。朋友们,状元郎...……更多
我国历史上最牛最强的一次科举是在公元1057年,即宋仁宗嘉佑二年这一届,当时科举的前三名默默无闻,前三之后能人辈出。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吧!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方式,由于采取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作弊的后果与防作弊的策略
对于科举考试(相当于现在的高考),自古以来很多人都很重视。因为一旦通过考试,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是一个家族的命运,这几千年来一直都是贫苦民众唯一的一条鲤鱼跳龙门的捷径。所以千百年来为了在考场上得到不...……更多
从举孝廉到公平考试:东汉察举制的演变与争议
...要进行公开考试。这种模式,其实已经非常近似于唐朝的科举考试了。在大家的传统观念当中,科举考试,或者说公平纸面考试,这应该是隋唐之后的事情了。或者更准确一点来说,应该是唐朝武则天时代之后的事情。而在这之...……更多
揭秘中国科举考试的“满分作文”
科考取士在中国由来已久。承袭千年的科举考试中,古人所面对的可以说只有一种题目:作文。在这一隅天地间,他们又是如何以一支笔、一缕才思,挥洒为国为民的仁人志气,绵延神传文明的千年辉煌?明代绘画中所描绘的...……更多
柳永四次科举三次落榜,第四次高中却被皇帝下旨去青楼填词
...决定的。2、四次考试三次落榜柳七第一次前往汴京参加科举的时候,他18岁,正是青春年少时。他在路过杭州的时候,被当地的繁华吸引,竟然忘记了自己的初衷,留恋起当地的湖光潋滟、山色空蒙,以及莺歌蝶舞了。正是在这...……更多
中国封建时期的门阀世家与科举制度的兴起
...的发表意见,妄图以这样的方式来影响皇帝下发政策。而科举考试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就很好的抑制了门阀世家在朝廷之上为所欲为的现象。但直到唐朝时期,门阀世俗才有了逐渐消亡的趋势,最后更是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之...……更多
平民是如何当上宰相的
...寒心,但对于这位老相而言,这还不是人生最大的起伏。科举才是。因为,在科举入仕以前,他只是一名乞丐。杜衍乃唐朝名相杜佑之后,本来出身名门。可是,就在他出生后不久,父亲暴病而亡,母亲在万般无奈下,只能改嫁...……更多
雍正年间科举考试泄题,雍正临时换考题让40多人名落孙山
...轼是个大文学家,雍正不仅然他做吏部尚书,还让他主持科举。雍正元年的科举主考官,正是朱轼。雍正登基,想迅速选拔自己的人才,所以匆匆准备科举,让大学士朱轼和礼部侍郎刘碧二人主持第一次科举,因为雍正元年是农...……更多
从唐到宋:士族瓦解与寒门崛起
大唐贞观年间,在一次科举考试选拔结束之后,唐太宗李世民站在端门的城楼之上,看着新进的士子们鱼贯而入,不禁欣喜感怀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作为帝王,自然希望天下英杰都能为己所用,为朝廷尽可能多招揽...……更多
白圭:从神童到内阁首辅的传奇人生
...。白圭也顺利通过了考试,父亲欣慰之余,更加期盼他能在科举之路上一路高歌。科举之路一鸣惊人 第二年,刚满十三岁的白圭就跟随父亲去了邻县参加乡试,希望能够一举夺魁。出乎意料的是,白圭在这次乡试中并未能如愿。原来,...……更多
唐朝名妓李娃,皇帝亲封为汧国夫人以彰其德
...称之。未到加冠之年,荥阳公就早早的安排儿子进京参加科举考试,结果荥阳生刚进京城就遇到一个姑娘,其“妖姿要妙,绝代未有”,直接将青春年少的荥阳生迷倒。为了多看几眼这个女子,荥阳生停下车马,还把马鞭故意掉...……更多
...古代书院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书院的生员顺利通过科举考试。大程书院本来就是县试的重要场所,就现存的建筑来看,其东西廊房各两排,每排有13间房,共有52间房,这些房间都是生员参加科举考试、用来答卷的地方。...……更多
墨水惩罚:古代科举制度的奇葩法律
...喝“墨水”,瞬间变成文化人的传奇;但对于古代参加“科举”考试的儒生来说,他们不仅要面对十年寒窗苦,甚至考试完还要被迫“喝墨水”,更让人惊讶的是,“喝墨水”居然还上升到了国家法律的阶层。这还要追溯到隋朝...……更多
从作弊状元到慈善家:陈冕的传奇人生
...处罚是非常严重的,因为这影响了公平公正原则。在清朝科举史上有一次公开的作弊事件,选出的一位状元,却足以名垂青史。这位状元的名字叫陈冕。陈冕,出生于1859年,顺天宛平(今北京大兴)人,祖籍浙江绍兴山阴县,...……更多
为何古代考上秀才的书生,参加完科举后还是很贫穷?
...的是社会最底层人士一样,明明也是一个文化人,参加过科举考试,为何秀才会过的非常清贫。以至于被很多人看不起的,所以说,古代的秀才到底年收入是多少,为何生活如此拮据?虽然说古代的科举考试是穷苦百姓唯一出人...……更多
...这两个字均与株洲人罗典重赴鹿鸣宴有关。鹿鸣宴是旧时科举考试后,由州县长官宴请主考官、学政及中式考生的宴会。因在宴会上歌《诗经·小雅·鹿鸣》,故称为鹿鸣宴。在清代,鹿鸣宴设在乡试揭晓的第二天,由行省一级...……更多
宋朝时期成为道士的严格程序与规定
...件包括考试、恩赏和用钱买1、考试考试选拔这是参考的科举开始,系帐童行经过考试之后,才能发放度牒,和读书参加科举考试成为做官的的正规途径一样,系帐童行的考试也是成为道士最正规途径,试经拨发是向已通过经业...……更多
北宋宰相章惇的浪漫传奇故事
...惇这个人心高气傲,向来十分自负,嘉佑二年,章惇参加科举考试,考试成绩还算理想,是进士及第。可是他有位远房的后辈亲戚,他的族侄章衡和他一起参加考试,却高中状元。章惇看到自己的成绩还挺满意,但是一看到章衡...……更多
清朝宗室子弟的官场生涯:升迁与限制的谜团
...三在正常情况下,所有的宗室子弟要想当官,就必须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在清朝初期,朝廷不允许宗室子弟参加科举考试。1697年,康熙皇帝下谕宗人府和礼部,第一次准许宗室参加科举考试,称“嗣后八旗宗室子弟,有能力...……更多
科举制下的年龄特权:从宋太宗到乾隆的录取特例
隋朝时,隋文帝创立了科举制,这个制度对整个封建社会都有重大影响。科举制出现后,从之前看出身门第选官变成看才学选官。科举制的意义非常大,让所有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才学做官,这个制度一直到今天都在使用。不...……更多
桅杆背后的科举功名
...到多根桅杆。 桅杆亦称旗杆,立在宗祠或坟墓前面,是科举时代的衍生物。科举考试是读书人获取功名、走上仕途的必经之路,成千上万的读书人“三更灯火五更鸡”,为的就是金榜题名。读书人科试中式后,为光宗耀祖、光...……更多
“糊名法”的发明与应用:武则天与科举制度的改革
科举制,作为中国首创的选官制度,始创于隋朝大业元年,废止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在一千三百多年的漫长科举考试中,共涌现了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超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更是数不胜数。由于科举制成为普通人上升...……更多
乾隆出上联挖苦丑陋考生,考生从容对出下联,乾隆大喜:赐探花
...举人。很多人不清楚举人在清朝是什么身份,按照清朝的科举制度,应考者要经过“童试”、“乡试”层层筛选,才有机会成为举人。成为举人也意味着一只脚走上了仕途,如果哪里的地方政府有实缺,举人就有机会被任命为地...……更多
北宋科举制度的黄金时代:龙虎榜的诞生
科举考试自大业元年(605年)建立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一直都是朝廷任选官吏的主要途径,这一制度共经历了1300年,纵使历经千年,朝代更迭,它始终被保留,可见其作用之大,影响之深远。其中,有一年科考最值得...……更多
...同科进士中择优“钦点”,一般每科三五十人,或等同于科举考试的“最高学历”。沈阳在清朝二百多年间仅10人获此荣耀,本地居民视之为读书人中佼佼者。若其人出自城区旧家,获此殊荣后家宅街巷也随之沾光,往往以某“...……更多
黄巢虽然残暴,却为我国拔掉了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没有因为家境优渥,而成为纨绔子弟,反而喜爱读书崇尚科举,小时候就被称为“神童”,长大后立志要入朝为官。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黄巢顺利的通过了乡试,参加了会试,并成为最终候选人之一。他对自己很有信心,满心...……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为何说三国的权臣蔡邕,是人才,也是个倒霉蛋
我们在看三国志的时候,了解到的都是一些出了名的人,在这些亮眼的明珠背后,你有没有看到一个既才华横溢又很倒霉的老哥呢?他叫蔡邕
2024-06-14 19:12:00
曹参当了三年宰相一件事都没办,死后为何还被千古传诵
曹参是大汉的第二任宰相,紧跟在萧何之后。萧何当宰相的时候,曹参是在齐国辅佐刘肥,当齐国的宰相。到了萧何死亡了,曹参就告诉他的仆人说赶紧收拾收拾东西吧
2024-06-14 19:27:00
汉武帝培育了大量汗血宝马,为何却被后世人弃用
在《史记》中,对于汗血宝马曾有过记载“大宛多善马,马汗血,”不论是古代还是当代,对于汗血马这种珍贵马种都崇尚的很,甚至当代土库曼斯坦还以此为国礼赠予中国
2024-06-14 19:18:00
关羽斩华雄之前为什么一定要“温酒”呢
三国时期的故事,通过罗贯中先生的文字演绎,让那一个时代的人物情节栩栩如生,无数的英雄形象都能跃然纸上。今天我们来讲讲“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
2024-06-14 19:28:00
为何曹丕临死前一天才立曹叡为太子
公元226年6月28日,魏文帝曹丕病笃(病情非常严重),立曹叡为皇太子。结果第二天,6月29日曹丕去世,曹叡登基,是为魏明帝
2024-06-14 19:17:00
谁自称“诸葛亮”,被曾国藩用一对联嘲讽
中国人自古以“谦虚”为美德,即使你功比天高也应该谦逊待人,这样才能赢得好名声,可也有人自命不凡,从小就认为自个是天选之人
2024-06-14 19:09:00
特别策划丨高考试卷中的河南:洛阳李贺故里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拥有丰富文化历史资源的河南,频频出现在高考试卷中,今年也不例外。202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
2024-06-14 18:33:00
为何说诸葛亮不能算军事奇才
诸葛亮历来受到儒家正统的尊崇,而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更是将其神化为“近乎妖”的算无失策之“智绝”,但是就是从《三国演义》来看
2024-06-14 19:12:00
诸葛亮为何火烧司马懿时没能算出有雨
这个问题问得好啊!诸葛亮不是能掐会算吗?否则,他又怎么能算得出天将降大雾呢?又怎么能算得出即将刮东南风,而给东吴借了三天三夜的大风呢
2024-06-14 19:19:00
韩信能出川,为什么诸葛亮五次北伐却无法出川呢
在古代割据蜀地的政权中,无论是先秦的古蜀国,还是东汉建国时期的公孙述,或者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前蜀和后蜀,甚至是明朝末年的张献忠
2024-06-14 19:05:00
三国武将层出不穷,谁力气最大
谈及古代气壮如牛的人物,很多人脑海中会一时浮现出关羽百战沙场的场面,倍感震撼。而在三国里,真要给好汉们的力气排名,关羽只能算第四名
2024-06-14 19:33:00
为什么周瑜要十万之箭并且还让诸葛亮准备呢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经典的故事,就是周瑜和诸葛亮比自己的智谋的时候。那就是草船借箭,在当时的曹操杀死了蔡瑁和张允两个水军提督
2024-06-14 19:29:00
韩信曾留下了哪三大“神器”,却神秘失踪
众所周知,韩信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秦末时期,韩信就参加了反秦斗争,投奔了项羽,但是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后来韩信被人举荐到了刘邦
2024-06-14 19:31:00
诸葛亮最后一计历经一千七百多年,至今无人能解
无论陈寿《三国志》中真实的诸葛亮,还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夸大的诸葛亮,人们都不能否认诸葛亮的过人智慧。在三国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
2024-06-14 19:29:00
“四庭柱”对战“八健将”,哪边更厉害一点呢
演义里有“八健将”的说法,但没有“四庭柱”的说法,“四庭柱”的说法最早出自于张国良的《三国志评话》中,他们是指河北的四员骁勇果敢的大将
2024-06-14 19: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