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古代科举考试中如何防止舞弊?唐朝创设了各种措施
科举制度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之所以能够绵延不绝,关键在于科举制度打破了先前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存在的缺陷,即只看门第,不问才能。而科举制度建立了一种新的标准,即以考试成绩博取功名官位,使选官标准从只...……更多
是谁推动宋朝科举制度前进一大步,造福无数考生
宋朝建立之初,科举考试制度并不完善和规范,糊名、誊录等防作弊的手段尚未被朝廷采用,故请托作弊之事时有发生,其时,考生个人品德也在考量范围之内,考官有权力根据考生日常德行决定取舍,甚至考官根据个人喜恶...……更多
五代十国时期科举考试作弊现象及其应对措施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那么在五代十国时期,也沿用了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但是其沿用的效果其实并不好,主要是因为战争的因素依旧存在。但在五代十国时期,科举制度的实行,其实是遭遇了一系列的困难...……更多
宋朝科举制的繁荣与防舞弊措施
宋代重文轻武,因而相比其他任何朝代,都要重视通过科举制来选拨人才。如宋太祖时期创设了朝谢制度,让及第举人皆为天子门生。此举不仅增加了读书人的优越感,还巩固了中央集权,实为上上策。此后创设了殿试,与唐...……更多
朱元璋把科举变成八股,他为何选择这种方式取材?
科举选任人才是从隋朝开始的,隋炀帝时期所创立的进士科则应为中国科举制度的正式起始时间。科举考试从形式到内容以至录取均奉行公开、公平、平等竞争的原则。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最适合封建王朝选出优秀有才能的...……更多
古代的作弊手段究竟有多高明呢
科举制是以考试的形式选拔官吏的制度。隋朝创立,至清朝灭亡,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在这一千三百多年当中,既有说不尽的十年寒窗,一朝高中,也有道不完的不学无术,科场舞弊。在这些无数的舞弊手段中,“走后门”...……更多
宋朝时期应对考试舞弊的方法,有些比现代还绝
考试作弊,这个问题可以说自古都有。自科举考试开创以来,在考场上作弊的情况便是屡见不鲜,可以说自古至今各种花样和方式层出不穷。但毕竟你有张良计,我就有过云梯。现在的老师也是当年的学生,对这些学生的套路...……更多
“糊名法”的发明与应用:武则天与科举制度的改革
科举制,作为中国首创的选官制度,始创于隋朝大业元年,废止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在一千三百多年的漫长科举考试中,共涌现了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超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更是数不胜数。由于科举制成为普通人上升...……更多
宋朝科举改革: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之路
...并非一句话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就以科举制来说,以君权集中的角度来看,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科举制始于隋朝,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也是古...……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如何实行的
...题目一定都不容易,不然怎么能刷下一批又一批的人呢?科举制度是隋炀帝杨广首创的,隋朝只有38年的历史,但是隋文帝杨坚却开了一个好头,开创了开皇之治,实现了国富民强,到了杨广做皇帝时,他穷兵黩武,百姓也跟着...……更多
明朝科举制度与座主门生关系的形成
科举制自隋唐创立以来就逐渐发展完善,到了明代时期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成熟的选官体系,考试的层级、防作弊方式、考官的选拔以及批阅试卷决定排名都已经有着相应的流程。然而自科举诞生以来,就有着一种潜规则伴随...……更多
赵匡胤哪一举动,奠定了大宋的软弱
...朝之所以能够在文学上取得这么辉煌的成绩,与赵匡胤的科举制度改革是分不开的。我们来看看科举制度改革,是不是十分熟悉!公开选拔(取消公荐制度),公平竞争(创造殿试),公正(以成绩为标准),进士及第,对官二...……更多
科举考试:古代的公平选拔与官场变革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古代的科举考试备受瞩目,这是唯一通过学问以考试的形式来改变自己以及家族命运的机会。高中状元是每个莘莘学子的期望,可每一个人的学习水平不同,聪明的人一举高中,而大多...……更多
古代高考有多难?考官出题刁难学生被革职
古代高考,即科举考试。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隋统一后,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九品中正,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令\"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可以做官。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更多
科举制度:古代寒门子弟的崛起之路,考试流程详解
科举考试,为我国古代王朝选拔出了很多的优秀才人,对我国朝廷的影响力非常大。科举这一制度产生于隋朝,结束于清朝。在这千年的历史里,它为王朝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一张试卷,虽然看似只是一张纸,但是它却很...……更多
从南北榜到定额取士,明朝如何保证科举的公平性?
...民人家的读书人走上仕途的渠道就只有一条,那就是参加科举考试,在这样一场国家举办的选拔考试中夺得好名次。但是自古以来,南北就有差异,文人也有差异,这是因为北方多战乱,不如物产丰富的南方富饶,北方文人平均...……更多
宋太祖赵匡胤的科举制改革,既可维护政权稳定,又能柔性的集权
科举制,是中国封建时期产生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自己报名参加,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科举制在南北朝时期萌...……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中最强的考生是谁呢
在中国馆的历史上科举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的官员选拔制度,它始于隋,止于清末,前后历经一千多年,为朝廷选拔、输送了许多优秀人才。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作弊并非现代独有,在古代,就有许多学子禁不住“十年寒窗无人...……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的三大鼻祖:孔子、隋文帝与武则天
古代科举制,从隋文帝创立,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结束,历经一千三百多年。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古代“高考”也不断在革新,其中有三大鼻祖,特别值得我们纪念。古代高考的“理论鼻祖”--孔子说到古代高考,先要从孔子...……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各级功名详解
科举制度,乃系古代中国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将这种科举取士的选拔制度予以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和完善,按照《清史稿·选举志》的说法,“有清一沿明制,二百馀年,虽有以他...……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的重大挫折:辛卯科江南乡试案
...百年。也因此,清朝非常重视自隋朝以来,延续上千年的科举考试制度,认为科举考试是能够吸纳到有用人才的最好办法。但是,让清朝没有想到的是,科举考试竟然在清朝出现了一次大问题,出现了震惊朝野的大案——辛卯科...……更多
...太祖朱元璋的故事。公元1397年,朱元璋选85岁的刘三吾当科举主考官,可放榜后,录取的51人皆为南方人,民间十分不满。未免事端,朱元璋命他换几个北方人,他却拒绝。朱元璋不禁大怒:朕让你改黄榜,你改还是不改?明太祖...……更多
说说古代科举考试的步骤过程
科举制度是古代选拔官员的制度之一,它由隋文帝创建,完善于唐朝。作为我国古代版的\"高考\"制度,科举制度也颇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从隋朝开始一直到清朝,科举制度大约走过了一千三百年的历程,而历次科举考试选拔...……更多
本文转自:株洲日报科举时代的“唯分数”争论狄永从隋唐到明清的1300年间,科举时代的人才选拔标准,经历了一个从“不唯分数”到“唯分数”的演变过程。唐代进士科实行“通榜”和“公荐”制度,当时录取进士不仅看考...……更多
谁的朝代只有37年,制度却影响1300年
...—这些读书人此番来到长安,是为了参加可以改变命运的科举考试。随着这些读书人进入长安,科举制在这一年迎来了重大变革,由原来的单一科目考核,变成了明经、秀才、进士诸科。唐朝官方还规定,天下读书人参加科举需...……更多
古代考生作弊绝招大盘点,连袜子上都写满了四书五经
从古到今,自从科举制度兴起以来,作弊就成了一个比较时尚的话题,当然在古代作弊付出的代价是非常高的,如果被考官发现,那么轻者永远不许参加科举考试,重者被株连九族的也不在少数,历朝历代对考试作弊所设立的...……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如何防作弊?
本文转自:齐鲁晚报古代科举考试如何防作弊?有的举措颇有趣味,有些看似不近人情青州市博物馆镇馆之宝明状元状,是研究科举制度的重要文献。 又到高考季。每到高考时,考场周围都要使用电子屏蔽设备,目的是为了防止作弊...……更多
他战胜苏轼拿下状元,却仅一首诗传世
...到今天苏轼的很多诗词脍炙人口广为传颂。苏轼曾经参加科举考试,就在苏轼参加科举的那一年主考官正是欧阳修,苏轼这一届考生可谓是神仙混战。除了主考官欧阳修本身就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之外,苏轼的对手也非池中之物。...……更多
武则天首创一项制度,令世家大族有苦说不出
...,也为了选拔优秀人才,武则天开始扶持寒门子弟,熟悉科举制的朋友都知道,隋炀帝发明了科举制度,但真正完善和执行下去却是在武则天手中。据史料记载,武则天因为大力推行科举制度,最终彻底打垮了不可一世的世家贵...……更多
清朝最后一场科举舞弊案,改变了鲁迅家族的命运
1893年,清代载入史册的最后一场科举舞弊案发生了,而这场舞弊案的主角,正是鲁迅的祖父周福清。细究这场科举舞弊案的起源,还要从周福清当年金榜题名说起。01福清中举清同治十年,绍兴学子周福清在多年苦读后终于高...……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李煜与小周后之间有何故事
在历史上的昏君有很多,从商纣王到溥仪每一个朝代的没落似乎都是因为皇帝的昏庸。然而,就算不是末代皇帝也有不少的皇帝做事十分的荒淫无度
2024-06-27 20:32:00
和珅背后的最大靠山是谁,是乾隆吗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腐败问题一直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历史上最大的贪官是和珅。他太贪婪了,能吞下多少就吞下多少。在他家被查抄后
2024-06-27 20:32:00
四爷的得力干将李卫,最后结局如何
四爷就是这样在最后一刻绝杀,打败其他几个兄弟登基的。但是,先皇生前留下的圣旨也不是临时起意就写的,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才会确定继位人
2024-06-27 20:35:00
苏麻喇姑为何在清宫有极高的地位
苏麻喇姑,一个一年擦一次澡、完后还要将擦澡水喝掉的女子。她一生不吃药、不结婚,活到了九十多岁。她仅是一位宫女,但在宫中却有崇高的地位
2024-06-27 20:33:00
慈禧宠爱的四格格结局如何
晚清的时候国家处于风雨飘荡之中,一方面山河破碎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另一方面腐朽的统治阶层依然只顾奢侈享受。这其中的代表就是慈禧太后
2024-06-27 20:34:00
张廷玉被乾隆抄家,那他抄出了什么
1735年,雍正病危,临终之时,他为太子弘历选定了三位顾命大臣,其中之一就是张廷玉。雍正深知弘历的禀性,因为担心他会亏待张廷玉
2024-06-27 20:34:00
清朝末年,社会动荡,内忧外患,外有帝国列强侵华,内有太平天国祸乱,而这样的帝国却在一个女人手里,这个人就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虽然不是皇帝
2024-06-27 20:38:00
乾隆禅位后的三年,他都干了什么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其中两千年都处于帝王统治的封建时期,在封建时期里诞生过422位皇帝。其中乾隆就是这四百多位统治者中最长寿的一位皇帝
2024-06-27 20:45:00
和珅贪污的钱比清代15年的总收入还多,为何嘉庆花了一年就没了
明代末年,兵荒马乱。心藏抱负的崇祯皇帝,却无力回天,外有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内有奸臣当道擅权,此外连年干旱蝗灾鼠疫横行,这种内忧外患的死局
2024-06-27 20:37:00
顺懿密妃为何被乾隆尊为皇祖顺懿太妃?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统治者为爱新觉罗氏。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
2024-06-27 20:36:00
介绍慈禧太后的养生秘方
女官德龄在其所著的《御香缥缈录》中记载慈禧到老60岁时:“肌肤白嫩光滑如同少女一般,细腻光润,嫣然一笑,姿态横生,令人自然欣悦
2024-06-27 20:44:00
雍正最器重的皇子,弘时后来什么结局
根据历史上的一些说法,雍正有一个儿子弘时,他最后死是因为被雍正给处死的,要知道这可是父子两个人,即使雍正再不疼爱这个儿子
2024-06-27 20:35:00
纯惠皇贵妃为什么没能和乾隆合葬
在清东陵的裕陵中,葬着乾隆帝和他的五位后妃,除了他心中的白月光孝贤皇后富察氏以及嘉庆帝生母孝仪皇后魏佳氏外,还有几位宠妃
2024-06-27 20:38:00
康熙皇帝的\
清朝最有能力的皇帝当属康熙了,他8岁就开始登基,14岁亲政,跟着打掉鳌拜,成年后的康熙皇帝先后作战,分别对三藩、明郑、准噶尔发动进攻
2024-06-27 20:35:00
历史上哈密瓜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提速,人们外出越来越方便,运送物品的速度也有了质的飞跃,因此无论你身在何处,都很容易就可以上享受到世界各地的美食
2024-06-27 20: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