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朝最后一场科举舞弊案,改变了鲁迅家族的命运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3-11 12:03:00 来源:戏说三国

1893年,清代载入史册的最后一场科举舞弊案发生了,而这场舞弊案的主角,正是鲁迅的祖父周福清。

细究这场科举舞弊案的起源,还要从周福清当年金榜题名说起。

01福清中举

清同治十年,绍兴学子周福清在多年苦读后终于高中进士,一举完成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终极梦想。

与周福清一起中举的人中,还有位叫做殷如璋的学子。在清代,像周福清和殷如璋这样同榜考中进士的人,称为“同年”。有同年关系的官员,常常会在官场中彼此关照,相互结合成一股互利互惠的人脉资源。

结识殷如璋后,周福清又外放了江西金溪县知事,带领着阖府全族奔小康,真可谓是名利双收,春风得意。

清朝最后一场科举舞弊案,改变了鲁迅家族的命运

尝到了甜头的周福清,就此成为科举制度的忠实粉丝。为了延续周家的光荣与繁华,周福清大力支持儿子周伯宜参加科举,只盼着周家能出个状元郎。

可惜,周伯宜虽然多次参加考试,却考来考去都是个秀才。眼看着儿子中举的梦想越来越难以实现,周福清又急又愁,忍不住开始琢磨起中举的捷径来。

清朝最后一场科举舞弊案,改变了鲁迅家族的命运

说来也巧,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朝廷决定在1893年额外增加一次考试,称为“恩科”。这意味着周伯宜多了一次中举的机会。

周福清敏锐的意识到这次恩科对儿子的重要性,于是他利用人脉四处打听主考官的消息。不久后,消息传回,原来这次的主考官正是周福清当年的同年殷如璋。

听说旧识当了主考官,周福清顿时眼前一亮,他暗暗心想:此前苦苦寻觅的中举捷径,就在主考官身上了。

02科场舞弊

周福清规划的捷径,简单来说就是靠着以往的交情行贿主考官,从而保证儿子中举。

为此,周福清专门筹集了一万两银子,作为暗箱操作的经费,同时派人打听主考官的行程,以便计划顺利进行。

清代为了防止科举舞弊,制定了严格的规定。比如要求考官们到达负责监考的地方后单独居住,不得回家及会客。

清朝最后一场科举舞弊案,改变了鲁迅家族的命运

这些规矩,周福清自然明白。于是当主考官到达苏州尚未进入浙江之时,周福清便派家丁持自己的名帖去给主考官送信了。

哪知人算不如天算。周福清书信送到的时候,恰逢主考官殷如璋与副主考在舟中议事。殷如璋感觉书信颇厚,料到有蹊跷,便打算等同事走后再单独拆阅书信。

谁知送信的家丁却不懂这些官员们的小心思。这家丁心想:老爷让我送一万两银票给这位主考官,现在主考官既然收了信,便应该打个回执给我去交差,否则老爷还以为是我私吞了银票呢。

一念及此,那家丁忍不住大声嚷嚷道:“大人,您收了一万两的银票,应该打个收条给小人啊!”

清朝最后一场科举舞弊案,改变了鲁迅家族的命运

此言一出,语惊四座。殷如璋为了避嫌,只得当场拆开书信。据史料记载,那封信里是:“内计纸两张,一书凭票洋银一万元等语,一书考生五人:马官卷,顾、陈、孙、章,又小儿第八,均用‘宸衷茂育’字样。又周福清名片一纸,外年愚弟名帖一个各等”。

原来周福清只是开了张空头支票,信里只说若是周伯宜中举了,就可以凭借这封信找周福清拿银子,可真正的银票却是一张都没有送来。

可惜,再巧妙的算计也架不住家丁的莽撞。周福清的科场舞弊计划,就此完全破产。

03家道中落

科场舞弊案发后,身处漩涡中心的殷如璋,不得不一边立刻将那名家丁下狱审问,另一边火速向光绪皇帝汇报。

那名家丁很快就供出了周福清父子,光绪皇帝听说后,下旨:“案关科举舞弊,亟应彻底查究,丁忧内阁中书周福清,著即行革职查拿到案”。

清朝最后一场科举舞弊案,改变了鲁迅家族的命运

周福清就这么下了大狱,紧接着,光绪皇帝又批示说:“科场舞弊例禁綦严,该革员辄敢遣递信函,求通关节,虽与交通贿买已成者有间,未便遽予减等,周福清着改为斩监候,秋后处决,以严法纪,而儆效尤。”

周福清被判为斩监侯之后,周伯宜的秀才身份也被革去,从此再也无缘仕途。

主动上报这次科场舞弊案的殷如璋,也因为涉嫌舞弊及“出卖”同年为人诟病。浙江学子甚至写下了“殷礼不足征,业已知聩如聋,那有文章操玉尺”的对联来讽刺殷如璋。

殷如璋的尴尬处境周家人已无暇理会,此刻,风雨飘摇中的周家正在全力营救周福清。

为了保住周福清性命,周家倾家荡产去贿赂官员,以便在报送光绪皇帝处决名单时,周福清的名字可以尽量出现在角落中,不引起光绪的注意。

在周家的斡旋下,周福清果然一连八年都没有被勾决。这八年里,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清廷在义和团运动之后已现败相,无心过问周福清一案,新任刑部尚书薛允升趁机请求赦免周福清。

清朝最后一场科举舞弊案,改变了鲁迅家族的命运

1901年,周福清终于被赦免出狱。此时他的长子周伯宜已忧郁而亡,周家也家道中落,再不复昔日荣光了。

1904年,周福清在绍兴去世。次年,清廷宣布废除科举考试。这项给了周福清无数辉煌与遗恨的科举制度,终于随着周福清一起埋没进历史的尘埃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2 21: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周福清科场行贿案给后代造成了什么影响
...案。在清朝光绪十九年,也就是1893年,发生了一件科举舞弊案,这场案件的案情并不复杂,但却是科举制废除前最后一桩科场案,同时这个案件却影响了一位著名人物的命运,那个人就是鲁迅
2023-02-17 15:18:00
...县知县时,因与上司李文敏顶撞,被弹劾丢官,后因科举舞弊案被判监斩侯,一系列变故使鲁迅家道衰落,少年鲁迅过早地尝到了世态炎凉,对鲁迅以后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著名文学
2023-02-17 15:19:00
鲁迅家里发生了什么变故?
...界的周福清见势不妙,只得出来自首。周福清的这场科举舞弊案情况很简单,但处理的过程却一波三折。与此同时,鲁迅家里面卖房子、卖地打通各种关节,自此周家走向破败。1893年底,光绪
2023-08-28 13:10:00
古人科举考试都是怎么作弊的?唐伯虎和鲁迅的爷爷纷纷被抓
...,这方面最出名的,就是明朝著名才子唐寅唐伯虎的科场舞弊案。这件案件到现在为止都未有定论,但是因为确凿有人揭发,在当时确实是按照考官程敏政私自泄露题目给唐伯虎来判的。导致时年2
2022-12-24 21:50:00
科举舞弊:历史与现实中的丑陋与悲哀
...大员、文渊阁大学士柏葰革职(主考官一职)。不过这场舞弊案–“戊午科场案”,才刚刚开始。办案官员在核查平龄考卷时,也一并抽调了部分上榜举人的考卷。结果发现几名举人的考卷水平很差
2023-09-02 16:26:00
古代科举考试作弊的后果与防作弊的策略
...但后来为什么没落了呢?就是因为他的祖父牵涉到了科考舞弊案。还有大家都看过《雍正王朝》,主考官张廷璐就是因为帮考生作弊被判了腰斩酷刑。这滋味大家可能想象不到,打个比方,杀头只是
2023-12-14 17:16:00
...想到了鲁迅,一代文学宗师,只因为他的祖父被卷入科考舞弊案,家道中落,尝遍了人情冷暖,他自己连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都没有,耳畔仿佛多了几声哀叹。离开博物馆,外面的雨渐渐停了。我想
2024-05-20 01:19:00
聊聊唐寅唐伯虎与科场舞弊案的纠葛
...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本文将以唐寅唐伯虎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落第为核心,探讨这一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江苏苏州人。他自幼聪明过人,博览群书,尤其擅长诗词和
2024-11-14 19:47:00
一场长庆科案,为何体现了穆宗的仁慈
...考场上发生了一件震惊整个朝堂的作弊案件——长庆科场舞弊案。这一案件直接导致了主考官钱徽被贬,同时也改变了科举以往的审查方式。钱徽是“大历十才子”钱起的儿子,此人学识渊博、为人
2023-02-03 16:5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