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清朝科举制度:各级功名详解
科举制度,乃系古代中国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将这种科举取士的选拔制度予以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和完善,按照《清史稿·选举志》的说法,“有清一沿明制,二百馀年,虽有以他...……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从举人到进士的晋升之路
“进士”,古代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所能获得“功名”的最高等级。从“童试”、“院试”到“乡试”,再到“会试”,然后再到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古代读书人的身份经历“童生”、“秀才”、“举人”、“贡士”和...……更多
金榜题名背后的荣耀与辛酸:揭秘科举状元与进士的真实生活
科举制作为我国古代封建时期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虽然有诸多弊端,但是科举制的推行仍然为当时的统治者选拔出了大量的人才。从隋炀帝建立科举制到光绪三十一年清末新政科举制废除,持续了一千两百多年的科举制真正...……更多
...范立彬 王春侠《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08日 14版)翻译科举是清代专为旗人设立的、与文科举并行的一种科举制度。翻译科举始于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乾隆时期是翻译科举的初创时期,嘉庆道光时,翻译科举各项制度趋于...……更多
明朝科举考试的故事,隆庆年间出了7个宰相18名尚书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阶层流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不仅是朝廷吸纳精英参政的途径,也是百姓改变社会地位、人生命运的机遇。明朝初建时,朱元璋采用举荐选拔人才,后因地方控制不力,他下令开启科举取士。科举制度...……更多
毕沅的人生机遇:因值夜班看奏折意外中状元
科举考试众所周知,古代社会的等级是士农工商,无论这人家里有多少财富,终究是比不过做官的官爷,即使这官爷的品阶不高。所以,为了光耀门楣,许许多多的子弟都选择读书参加科考,赢得功名。历史上,痴迷于科考的...……更多
聊聊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才选拔制度,从诞生之初起,就受到当时统治者的大力重视。到了明清时期,更是成为了统治者眼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推广。以此为背景,科举制度带动了不少的...……更多
明代诗歌成就逊于唐宋,八股科举给明代文人带来了什么影响?
从整体情况而言,八股文和科举出身牵耗了士人群体的绝大部分精力与心血,造成了士人群体在教育背景与知识结构上的缺陷。而伴随着出身与否的实现,士人与科举或合或离,与科举之外的文学或离或合,这也刺激了士人是...……更多
为何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把他中举后的官职放到现代,或许你也疯
...在中国古代,寒门贵子想要出人头地的唯一办法就是通过科举获取功名。不过,这科举考试就好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其中难度,可想而知。在《儒林外史》中,范进便是社会底层读书人的缩影,他半生参加科举,直到五十多岁...……更多
科举制度的演变:从周朝到宋朝的选拔之路
...子有了一丝生机。在隋朝,因为大统一,所以有了明确的科举制度,任何人都有权利通过考试获取当官的机会。可是因为隋朝建立延续的时间太短了,所以科举制度的流传,是在唐朝。在唐朝,李世民和李治时期,完善了科举制...……更多
明朝南北榜案:科举背后的政治纷争与南北矛盾
...起了朱元璋的关注,他一直看重人才,洪武三年时恢复了科举考试,以选拔人才为国家服务。朱元璋命令礼部官员重新审查考卷,实际上是希望在名单中录取一定数量的北方举人,以平抑南北矛盾。主考官刘三吾,年届85,一直...……更多
桅杆背后的科举功名
...到多根桅杆。 桅杆亦称旗杆,立在宗祠或坟墓前面,是科举时代的衍生物。科举考试是读书人获取功名、走上仕途的必经之路,成千上万的读书人“三更灯火五更鸡”,为的就是金榜题名。读书人科试中式后,为光宗耀祖、光...……更多
为何古代考上秀才的书生,参加完科举后还是很贫穷?
...的是社会最底层人士一样,明明也是一个文化人,参加过科举考试,为何秀才会过的非常清贫。以至于被很多人看不起的,所以说,古代的秀才到底年收入是多少,为何生活如此拮据?虽然说古代的科举考试是穷苦百姓唯一出人...……更多
科举制下的年龄特权:从宋太宗到乾隆的录取特例
隋朝时,隋文帝创立了科举制,这个制度对整个封建社会都有重大影响。科举制出现后,从之前看出身门第选官变成看才学选官。科举制的意义非常大,让所有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才学做官,这个制度一直到今天都在使用。不...……更多
古代科举之路:状元背后的辛酸与机遇
...什么好激动地,还疯了,这也太没有出息了。但真正进入科举的读书人才知道,所谓状元,三年才有一个,而且,不要说得状元,就是考这个状元,也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的。这就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进入科举,才知道...……更多
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真的是风流才子吗?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比,吾试捐一年力为之,若勿售,一掷之耳。”古人考取科举,要经过四道关,分别是: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考中童试,可以成为“秀才”;考中乡试,可以成为“举人”;考中会试,可以成为“贡士”;考中殿试,可...……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与形式
...景可考究的进士六千余名,其中有一半是平民出身,可见科举确实是一把通往成功的阶梯,有效地促进社会流动(SocialMobility),微寒的家族非常有机会经由科举向上爬升。但考中科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古语有云:十年窗下无...……更多
关西师表与文人心志——说巩建丰(上)
...根有一定长度和宽度的大木。真正的独木桥还要算古代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一考的科举考试,一次录取的进士大多数年份不到300人,平均一年就几十个人,相对于全国的考生,实在少得可怜。但要上进,绝大多数人还得从这个窄...……更多
...年也正逢慈禧七十大寿,清廷上下仍积极筹备。这一年的科举,为了庆贺太后的七旬万寿,称为“恩正并科”。当然,人们绝对想不到的是,这次科举将是千年科举史上的最后一次,这一科的会元,便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茶陵人...……更多
清代科举探秘:状元头衔背后的荣耀与仕途起点
...衔。以清代为例,状元分文状元、武状元。文状元就是文科举殿试中位列一甲第一名的进士。清代的文科举考试分为四级:第一级是童试;第二级是乡试;第三级是会试;第四级是殿试。童试分为县试、府试和院试,考生需要通...……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的三大鼻祖:孔子、隋文帝与武则天
古代科举制,从隋文帝创立,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结束,历经一千三百多年。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古代“高考”也不断在革新,其中有三大鼻祖,特别值得我们纪念。古代高考的“理论鼻祖”--孔子说到古代高考,先要从孔子...……更多
朱棣的勤政与文治:从武功到文治的转变
...进的一个大的建树。明成祖他的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完善科举制度,广泛招揽人才。文官制度确实是完善起来了,但光有完善的制度,没有有才干的人来具体执行,还将会一事无成。朱棣重视文官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接下来他就...……更多
...同科进士中择优“钦点”,一般每科三五十人,或等同于科举考试的“最高学历”。沈阳在清朝二百多年间仅10人获此荣耀,本地居民视之为读书人中佼佼者。若其人出自城区旧家,获此殊荣后家宅街巷也随之沾光,往往以某“...……更多
清朝时期食物科举制度:五种人无缘金榜题名
...封建王朝诞生一来,进入朝廷做官都是读书人的向往。在科举制度没有发明之前,人们想要进入朝廷做官,只能靠月旦评,或者是别人的举荐。隋朝时期科举被发明,可惜的都是在这个朝代,科举并没有完全的落时。直到到了唐...……更多
明朝科举制度与座主门生关系的形成
科举制自隋唐创立以来就逐渐发展完善,到了明代时期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成熟的选官体系,考试的层级、防作弊方式、考官的选拔以及批阅试卷决定排名都已经有着相应的流程。然而自科举诞生以来,就有着一种潜规则伴随...……更多
科举制的兴衰:从隋朝到明朝的演变
隋朝科举制的创立,相比以往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有着非常突出的优势,打破了魏晋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使得门第低的考生也能步入仕途。到了明朝时,朱元璋为了维护明朝的长久统治,加强了对群...……更多
梁灏:历经五代战乱,82岁终圆状元梦
科举在中国存在了上千年,据史书记载,曾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以及10多万进士。然而,中文状元的只有600多人,中状元有多难可想而知。不仅是中状元难,就连中举人都很难。小说《范进中举》中,54岁的范进还是一个...……更多
中国古代科举制的起源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是封建时期的一项创举,他打开了寒门学子得以进入仕途的大门。但关于科举制度的起源历史上的学者们却各有争议,有的人认为科举制源于汉代“分科举人”的考试形式,有的人将隋朝设立进士科作为科举...……更多
细数中国历史上科举状元中的奇人异事
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人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共有592人。脸...……更多
科举制度:古代寒门子弟的崛起之路,考试流程详解
科举考试,为我国古代王朝选拔出了很多的优秀才人,对我国朝廷的影响力非常大。科举这一制度产生于隋朝,结束于清朝。在这千年的历史里,它为王朝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一张试卷,虽然看似只是一张纸,但是它却很...……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成吉思汗的死亡之谜被揭开,死法或有些耻辱,史书都不好意思写明
成吉思汗于1227年春,年届六旬有五,自漠北荣耀归来,携十万铁骑,历经七载春秋,西域征途圆满告终。此千里征途,难度与规模皆旷世罕见
2024-11-18 10:15:00
历史上最成功的陪嫁丫鬟,小姐成了嫔妃,她却当上了皇后
十世纪江南烽火连天,门阀更迭频仍,一弱女子宋福金,自丫鬟逆袭,入宫执掌凤印,稳坐后位二十年,南唐第二皇后,以智勇独步后宫
2024-11-18 10:17:00
秦桧投降:历史的背叛与民族的悲哀
秦桧,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如同一块烙印,深深地刻在了人们的记忆中。他不仅是南宋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更因其在对金战争中的投降行为而被后世唾弃
2024-11-18 10:48:00
宋徽宗赵佶:书法与绘画双料冠军!史上最会“玩”的皇帝
在历史的长河中,皇帝们大多都是威风凛凛的统治者,但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皇帝——宋徽宗赵佶,简直是个“文艺青年”!他不仅在位期间治国理政
2024-11-18 10:54:00
李自成:从农田到皇位的“逆袭者”
在中国历史的星空中,有一颗特别闪亮的星星,那就是李自成!他就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历史大片,剧情精彩,角色鲜活。今天,让我们带着欢声笑语
2024-11-18 10:55:00
孙子兵法:让敌人哭着求饶的“兵法宝典”
各位历史爱好者,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位传奇人物,他不仅是兵法的创始人,更是战场上的“搞笑天才”——孙武!想象一下,古代战场上
2024-11-18 10:57:00
横扫中亚的贵霜帝国想要吞灭汉朝,结果刚到新疆就被班超一顿胖揍
贵霜帝国,昔日中亚霸主,曾志在吞并汉疆。然其命运在新疆骤变,与班超交锋,未料一战即溃。班超英勇反击,痛击贵霜,此役成为军事史上璀璨篇章
2024-11-18 10:17:00
徐茂公死前交代弟弟:若我后代出奸人一定要杀,不杀定会祸及全族
人生四大关键时刻:生老病死,临终尤显脆弱多疑,力求守护身后事。669年,权臣徐茂公病危,非儿孙伴侧,而是亲弟紧握其手,共度时光
2024-11-18 10:18:00
隋炀帝赏给日本一块木头,至今被日本奉为国宝,连天皇也不能动
607年,日本使者团踏上访隋之旅,怀揣友好与文化渴求。小野妹子引领使团,梦想获隋炀帝嘉赏。不料国书失言触怒圣颜,他失望而归
2024-11-18 10:20:00
如果他没死,李渊很难称帝,百姓为他修庙纪念,名字人尽皆知
窦建德诞生于北国冷杉怀抱,隋文帝开皇三十一年间。家世耕农,生活简朴,然其自幼秉性非凡。他情深义重,一诺千金,令乡里刮目
2024-11-18 10:25:00
兵精将猛如日中天的瓦岗寨,为什么转眼就烟消云散了,真相是什么
瓦岗寨,昔日辉煌,英勇善战,犹如烈日当空。但转瞬之间,堡垒瓦解,仅余历史尘埃。此巨变令人费解,瓦岗昔日无敌之姿何以速朽
2024-11-18 10:25:00
清军胸前的“兵、丁、卒、勇”有何深意?仅一字之差,却天壤之别
古装剧热潮中,清朝题材以其深厚历史与引人入胜剧情,成观众新宠。经典老剧屡映不衰,新兴剧集频现创意,共同赢得当代观众青睐
2024-11-18 10:26:00
苏轼拿一碗面,苏小妹给上联“面对面吃面”,和尚下联让其羞红脸
北宋文化盛世,孕育无数文人墨客,他们才情横溢,无论名声显赫或默默无闻,皆以非凡才智和深邃智慧,镌刻历史,启迪后世,共同铸就了那段辉煌时代的印记
2024-11-18 10:27:00
侍卫救了乾隆,乾隆问他要何赏赐?侍卫:那就赏我一个胖宫女吧
汤原山城,静谧于长白山麓,其名源自融雪汇湖之景。镜泊湖,其精华所在,冬日冰封如镜,阳光洒落,冰面熠熠生辉,映照天地,美不胜收
2024-11-18 10:28:00
明朝第一迷案被揭开:建文帝朱允炆下落找到,原来他在此地终老
年轻的帝王未能承继祖上的基业绵长,四年时光匆匆,朱允炆因靖难之乱遗憾退位,帝位易主。朱允炆的踪迹,在明朝史卷中化作了最为扑朔迷离的一页
2024-11-18 10: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