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同名又同姓,此“会馆”非彼“会馆”
...太学。入明后,随着举子不隶属太学,以及乡贡额(各地考生名额)的增加,考生的住宿就得“各自保平安”了。明清两代举子赶考的在京时间,参加乡试的,要自七月起至九月,至少三个月;参加会试的,则要自正月起至五月...……更多
古代也有科举通知书吗
...,一片声叫道:‘快请范老爷出来,恭喜高中了!’”中秀才举人或者进士及第希望比较大的人家都会在煎熬中苦苦等待着喜报的到来。有专人在门口等候,真是望眼欲穿,一旦报喜的人到了,即大呼小叫向主人报喜。报喜是个...……更多
他是明朝第一位连中三元的人,因得罪皇帝名字从《登科录》中抹去
...试不分老幼都称为童生,考试的范围是州县,合格了就是秀才。中了秀才就可以考省一级的乡试,乡试三年考一次,过关就是举人,乡试的第一名叫做解元。做了举人就有了做官的资格,官位有缺,又有要人举荐就可能做官。举...……更多
晚明文坛奇人冯梦龙,落魄失意了一生,作品却流传千古
晚明文坛叛逆奇才冯梦龙,少年成名中秀才,但后来迟迟考不上举人,爱上青楼女子却无钱为其赎身,眼睁睁看着心上人被卖给有钱人,60岁才成为知县,然后仕途止步于此,又历经亡国。他的一生,没有逆袭,只有叛逆,只有...……更多
盘点历史上出名的灯谜和对联
...回对,成了那户人家的乘龙快婿。除了王安石,还有一个秀才在元宵节这天凭借自己的才学直接被皇帝赐为了状元!相传明成祖朱棣当皇帝的时候,有一年他在元宵节微服出游,在民间,朱棣和一个秀才聊得非常投机,朱棣认为...……更多
明朝行政区划与地方管理的复杂性
...剧增,于是就对制度进行了调整:先进行县试,考中的称秀才;再进行乡试,考中的称举人;完了就是于京师举行的会试,考中之后才能被打上进士的标签。由于明成祖朱棣时规定,吏胥不准考进士,这就导致那些沉淀在底层给...……更多
王伦:一个落第秀才的造反之路
秀才,在古代,那便是文化人,知识分子,有一定社会地位。比如,见官可以不跪,免除一点赋税,有资格当老师等……所以,哪怕是个落第秀才,也是颇为不易了,不说万里挑一,至少也是百里挑一了。《陋室铭》中有句“...……更多
...个儿子都憧憬着学而优则仕。长子左孝威年纪轻轻就中了秀才,但首次乡试不售,甚是沮丧。左宗棠宽慰说:“你年仅十六七,正是读书时候,能苦心力学,作一明白秀才,无坠门风,即是幸事;如其不然,即少年登科,有何好...……更多
唐朝最负能量的诗人,写出人生最深沉的无奈,成为千古名言
...横生性聪慧,又刻苦钻研,深得乡里人的喜爱。村中一位老秀才经常手持拐杖来看望罗横,发现他对典籍了解甚广,便常与他讨论学习心得。罗横就像海绵一样迅速吸收老秀才的教导,同时也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老秀才,我想去长安...……更多
盘点历史上那些考编落榜的猛人
...愿李时珍再学医药。李时珍14岁时随父到黄州府应试,中秀才而归,其后曾三次赴武昌应试,均落榜,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受打击的李时珍决定改行做医生,悬壶济世。李时珍在数十年行医以及阅读古典医籍的过...……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与形式
...会有这种待遇,还要从宋代说起。宋代有一位名为张元的考生,因廷试下第,竟投奔西夏,成为宋朝大患。为避免再有优秀的人才埋没,宋朝改变了廷试的淘汰制度,除触犯皇帝名讳、文理不通者,基本上不黜落考生,只重新拟...……更多
徐州历史上唯一一位“饽饽状元”李蟠
...期间,李蟠、姜宸英正直不阿,坚持以才取人,从应试的秀才中挑选诸多有才干的俊彦,如鄂尔泰、史贻直、厉杜讷等。这些人后来成为一代名臣。不料考试结束后,京城出现流言,指出这次考试存在舞弊行为,甚至连受贿官员...……更多
冯梦龙20岁中秀才,61岁才当县令,71岁进行反清复明大业
...冯梦龙。正是他一生当中孜孜不倦的编撰,才有如今的《三言二拍》、《...……更多
古人中了状元有什么待遇
...公务员考试。完善时的科举制度分为四个考试,童生试出秀才,乡试出举人,会试出贡士,殿试出进士。过了乡试的人,差不多进入了统治阶层,县乡里面有什么大事一定找你商量,县志县史会记载下你的名字,你高中放榜那一...……更多
中国末代状元的笔迹堪比印刷,还被印成字帖?看看试卷就知道了
...一位状元你知道吗?今日有很多人有幸一睹我国最后一位秀才的真迹,无不感慨称颂写的一手好字好像印刷体一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国末代状元的笔迹堪比印刷,还被印成字帖?看看试卷就知道了”。 一、封建...……更多
为何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把他中举后的官职放到现代,或许你也疯
...了知天命的年纪,范进仍旧没有取得好的成绩,只是有了秀才的功名而已。此外,范进当初之所以能够娶到胡屠夫的女儿,还是因为他的女儿实在是容貌不堪,家中又没有钱财,这才答应了范进的求婚。对于这个女婿,胡屠夫也...……更多
蒲松龄的科举之路:屡败屡战却终不悔
...每个时代文学类型的典型代表。今天小编陪大家一起走进蒲松龄的世界。蒲松龄被称为鬼圣,由此可见蒲松龄在志怪小说界的地位。蒲松龄的成就源于其在贫困中的坚持。年少得志,数次落榜蒲松龄出生于没落地主家庭,虽然家...……更多
中国古代“学霸省”是哪一个
...书人的目标,都是能够一举中第,所以每年进士、举人、秀才的录取比例其实极低,可以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为过。尤其是状元,纵观古代历史,一共也就诞生过592名,很多地方甚至几百年,都不会出现一个状元。学...……更多
偷梁换柱,千金老婆变丫鬟,陶澍是怎么做的?
陶澍还是秀才的时候,一次科举考试落榜了,他当时的未来老丈人竞偷梁换柱,把丫鬟嫁给了他,得知真相的陶秀才是怎么做的呢?原来陶澍从小就跟当地一位有钱人家的千金小姐定了娃娃亲,他的老丈人是当地有名的商人。...……更多
一代名士嵇康千古风流,他为何会被人害死?
...上文人在大多数朝代中,地位还是很高的,经过科举成为秀才后,就有了许多特权,秀才见到县官不用下跪行礼,还拥有不用受刑的权力,特别是在宋朝,明朝两朝文人的地位达到了最高峰,在宋朝赵匡胤制定了君王与士大夫共...……更多
科举失利,人生不败:揭秘古代七位落榜生的传奇人生
...的最大贡献就是收复了新疆,这是足以彪炳史册的。七、蒲松龄蒲松龄曾经八次乡试未中举,编著《聊斋志异》,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现在,谁还知道当年和蒲松龄一起考试的中榜者,但是又有几人不知道大名鼎鼎的蒲松...……更多
古代的录取通知书是什么样子的
...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九品中正是察举的改良,由地方官改由任命的官...……更多
科举是封建社会重要的人才选拔方式,为何朱元璋要废止长达十年?
...,努力务农之人),儒士(精通宗教礼乐之人),孝廉,秀才,人才,耆民(年纪大,有威望之人)尽管被举荐的人并没有年龄要求,但在实际情况下,被举荐的人必定是在地方上有威望的人,这群人中年纪较大的居多,这样就...……更多
百年文化沉淀待开掘
...至此完结,使用了30多年的甘肃贡院也和那些饱读诗书的秀才一样面临新的抉择。经过一百多年风雨之后,甘肃贡院如今只剩下了至公堂、观成堂两个幸存的建筑。除此之外就是迁建在五泉山的万源阁了。师生传奇“甘肃贡院落...……更多
...,对于德行与能力的标准被重新定义。察举制以举孝廉、秀才为常科,举孝廉指举孝子、察廉吏,即以宗族亲属伦理与行政伦理为选拔标准。前者在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地方社会中仅为人际纽带之一条,并不能完全代表先秦以来...……更多
《促织》背后的真相:明宣宗朱瞻基,一代仁君还是玩物丧志的昏君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动画片《促使》,是根据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促织》改编的。内容讲的是明朝宣德皇帝喜欢斗蛐蛐,所以让各地进献蛐蛐。各地的地方官于是强迫老百姓去捉蛐蛐,捉不到就处罚。华阴县一个叫成名读书人...……更多
徐渭的倒霉人生:八次科举未中,九次自戕未成,贫困潦倒活到73
...长笑,好不快活。可17岁的徐渭并没有取得功名,甚至连秀才都是在3年之后堪堪考上,原因就是他的八股文写的实在凄惨。徐渭一生共参加了八次科考,除了这个秀才名号,颗粒无收。“徐家当家的,潘老爷欣赏您弟弟的才华,...……更多
宋朝时期应对考试舞弊的方法,有些比现代还绝
...“弥封”制度。“弥封”,顾名思义,就是把试卷上填写考生“姓名”以及“编号”等资料的地方折角或者用纸给糊住。通过这种“匿名”的方式来防止“阅卷老师”给关系亲近的学生“开小灶”,借以达到公平公正的目的。在...……更多
蒲松龄生不逢时,72岁才考上贡生,一生都穷困潦倒
蒲松龄是我国明末清初的一个奇才怪杰。他的代表作品《聊斋志异》被誉为短篇小说的绝唱。在张廷玉的《明史》和赵尔巽的《清史稿》里都没有蒲松龄的传记,只能在一些地方史料里看到他的蛛丝马迹。我国的史学大家郭沫...……更多
选家,古代的职业教辅编辑
...坊,若非科举图书基本不刊刻,书店基本上也只卖教辅,考生们也只看教辅。时文选本可以细分为不同类型。比如“程墨”,是指乡试、会试考官所写的范文或中举考生的文章,这类选本权威性大,最受考生追捧;其次是“房稿...……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阴氏,新野(今中国河南新野南)人。出身显贵,她的曾祖父是汉光武帝皇后阴丽华的哥哥阴识,父亲名阴纲,母亲邓氏,是汉光武帝大功臣邓禹的孙女儿
2024-06-07 06:12:00
这事儿,不但后人难以理解,同时代的人们,也是啧啧称奇。一、彼有何美,而承恩多尤其是比起今天"万贵妃题材"的影视剧里,不少女星们塑造的"美艳"形象来
2024-06-07 06:14:00
隋炀帝虽被称之为暴君,但现在,我们对他的功绩还是认可的。无论是征战高句丽还是开凿运河,都是不世之功,但这样大的工程,本就不是杨广这一世能够完成的
2024-06-07 06:15:00
老土这两年心情不错——吉林的土默热,辽宁的聂桥,广东的姬健康,三个信奉“三生石畔红学新说”的红学草根,摒弃传统红学索隐
2024-06-07 06:21:00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下豪杰纷纷响应。当年,项羽跟着叔父项梁起兵反秦
2024-06-07 06:18:00
作为太史公司马迁呕心沥血之作,《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不仅在史学界地位崇高,在文学界同样拥有着极高的地位
2024-06-07 06:19:00
哀帝去世后无子,王莽出山,他扶植刘兴之子刘箕子为帝王,改名刘衎,是为平帝。为了扶植自己的势力,他将自己年仅十三岁的长女王氏嫁给了箕子
2024-06-07 06:26:00
赵高不是太监,但却比很多太监还狠毒。之所以这样说,没有贬低太监这个行业的意思,因为太监在古代并不是一个行业——不是所有的阉人都有资格被称为太监
2024-06-07 06:30:00
谈及秦桧,如今有一个奇怪现象,即:在史书上,已经断子绝孙的秦桧,后世却冒出很多后人出来!甚至,有秦桧后人宣传,已经跪了800年的秦桧
2024-06-07 06:32:00
潘淑,会稽句章(今浙江省宁波市)人,父亲本是一个小吏,但因犯法被处死。一个幸福的家庭就此破碎。她和姐姐被没为官奴,在织室从事繁重的工作
2024-06-07 06:34:00
作为明朝专有的特务机构,锦衣卫不仅承担着巡察缉捕的工作,也充任皇家仪仗队,因此他们的装备都非常拉风。每当皇上外出时,随行的锦衣卫身穿华美的飞鱼服
2024-06-07 06:37:00
梁冀在杀害了骂他“跋扈将军”的质帝后,左思右想后,最后选中了自己的妹夫刘志为帝。而这位妹夫的妻子,便是他们的亲妹妹梁女莹
2024-06-07 06:38:00
在《三国演义》里的众多英雄好汉中,张飞要算是劳动人民最喜欢的艺术形象之一,他是蜀汉的开国功臣,在长年追随刘备的征战中,与关羽一起鞍前马后
2024-06-07 06:37:00
夏潦涨湖深更幽,西风落木芙蓉秋。飞雪暗天云拂地,新蒲出水柳映洲。湖上四时看不足,惟有人生飘若浮。解颜一笑岂易得,主人有酒君应留
2024-06-07 10:53:00
雄才大略的刘秀,统一全国、重兴汉室。有如此作为的皇帝肯定会用人,不然就不可能有“光武中兴”了。要想用人,必须先有人可用
2024-06-07 06: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