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佛门天子”箫衍的治国方略
...佛教,能满足这一系列的要求。于是,箫衍决心“以佛法治国。”箫衍的思虑不可谓不好,执行得也不可谓不真诚。但是,他很快就“入戏”过头了,让一桩本可以利民利国的好事变成了祸国殃民的坏事。大规模的造寺庙和无止...……更多
中国古代四次灭佛运动:统治者对佛教的矛盾与利用
...。大家都知道,儒学自西汉年间起就一直是唐朝统治者的治国之本,但佛学如此猖獗,势必会影响到统治安稳。于是,在公元842年,唐武宗下令灭佛。这场运动整整持续了6年,共强制还俗了26万的僧人,并解放了15万的寺院婢女...……更多
北魏太武帝长子拓跋晃之死的原因
...这个危险在一届政府内,拓跋焘决不能允许同时出现两种治国思路!尤其这两股思路还是完全对立相反的!即使自己的儿子也不行。1000年后也有一对父子,也是父亲雄才大略五次远征,太子在南京总领百官行使监国的权利。但...……更多
宇文邕灭佛让300万僧侣还俗,加速了南北朝的统一
...了国家统治者的利益,还造成社会矛盾剧增。周武帝深信治国要兴儒术,便让儒家与道教、佛教一同探讨它们之间的优劣处。有人说道教不好,可周武帝是个信道之人,这说法刚好触了他的霉头,他干脆下令佛教和道教都一起毁...……更多
佛教与道教:何以佛教在中华大地更胜一筹?
...一旦对这份信仰过于狂热那往往会酿成祸害。梁武帝崇入佛门之后,曾四次出家,令群臣耗费数亿元才将他从佛门赎回,另一方面,由于武帝苦心专研佛典,任由奸佞作乱,亦使得朝政荒废,致使出现“侯景之乱”最后梁武帝亦...……更多
比朱元璋还要丑陋的开国皇帝是谁呢
...将杨坚给了智仙神尼抚养,而且智仙神尼还给杨坚取了个佛门的名字,叫做那罗延,这个在佛教里面是金刚不坏的意思。这个杨坚小时候那是长得吓人,虽然进了佛门,但是长相上却是越来越丑,到了成人,简直叫做恐怖了。据...……更多
南北朝佛教巅峰:梁武帝萧衍的宗教狂热与社会影响
...创建者。中大同元年三月,萧衍首次在同泰寺舍身,逃入佛门。太后和大臣们都跑到寺门口跪下劝阻,都被萧衍和寺里的和尚拒绝了。最后,大臣们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为萧炎出钱赎罪。大臣们居然花了一亿巨款贿赂僧人劝...……更多
佛教为何之后千年再无七祖出现
...确定,所以干脆就没有再往下传。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佛门中讲人有六根,所以禅宗只传六代。这种说法虽然看似有道理,但却没有实质性的根据,只是民间猜测,可信可不信。二、武则天为了登基利用衣钵袈裟第二种流传最...……更多
我国古代最有才高僧,与多名女子有染两次破戒
...识有着一定了解的话就会发现,在佛教文化中,凡是皈依佛门的人都应该斩断七情六欲,与红尘俗世切断联系,否则的话则会影响自己的修行。然而,曾经却有这样一位高僧,他与多名女子有染,曾两次破戒,但即使如此,他也...……更多
高僧圆寂后,肉身千年不腐是怎么回事
五代十国年间,有一位佛门高僧在圆寂后,他的肉身维持了千年而不腐烂。为了给出科学且合理的解释,专家就用了X光技术检测了高僧遗体,结果他们发现了个震惊医学界的秘密!佛法无边,晦涩难懂自西汉哀帝年间,佛教就...……更多
...他对佛教没什么好感。受到崔浩的影响,武帝开始以儒道治国。此外武帝出身军旅,经常对外发动战争,战争需要人也需要钱。但是太多年轻人选择出家以逃避兵役,政府无处征兵就会容易引起矛盾。于是武帝下令50岁以下僧人...……更多
聊聊南北朝十六国君主对儒释道选择
...提供了解决思路和丰富的经验,所以,儒学在建功立业、治国安邦上所具有独特优势是释、道这两种文化所不具备的。也就是说,尽管南北朝时,佛教兴盛、玄学盛行、道教的发展都没有完全取代儒学的地位;佛教和道教仅仅打...……更多
历史上唯一一位皈依佛门的皇帝萧衍,40年不碰女人
...登基两年后,颁布了一道《舍事道法诏》,宣布正式皈依佛门。萧衍投靠佛家,也是有多方面的考量。自西晋灭亡起,中原经历了两百多年的乱世,儒学思想衰落,旧时礼仪崩坏,刘宋和南齐虽有过复兴儒学的努力,但最后收效...……更多
武则天为什么要说自己是弥勒佛转世
...史人物,但不管是爱者憎者毁者誉者,都不能否定她是从佛门中走来的一代女皇事实。正因如此,许多历史研究者认为,武则天是利用了佛教的社会地位,为她的革唐为周找到了合法依据。其实,究竟是武则天利用了佛教,还是...……更多
了解济公李修缘在佛门中的传说和排行
...。今天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济公李修缘故事,并了解他在佛门中的传说和排行。1.济公的原型作为一个佛门子弟,济公的一些行为显然是违反了规矩:佛教忌杀生,不吃荤腥,不沾烟酒。济公不但破了斋戒,还留下过一句广为传...……更多
...道的或者有资历的僧人。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寺院就成了佛门清净地,是一个普度众生,远离杀伐的神圣之所。作为一名和尚,生活本来应该是吃斋念佛,相伴佛祖,教化世人。但中国历史上的很多和尚却不是这样,比如朱元璋...……更多
古代三位太后吕雉、冯太后与慈禧的治国方略
要说到开疆扩土,治国方略,听起来,完全都是男人们的伟大事业。但是历代王室政权中,都有几个权倾朝野,手握重权的后宫女人。她们虽身居后宫,但却手握重权,影响前朝政治。甚至是权柄一度达到了政治巅峰,智慧与...……更多
聊聊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太子选立决策
...博弈。作为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在政治才能、军事智慧和治国方略方面展现出非凡的才能,同时在军功和政绩上也有显著优势,使他成为太子人选的有力竞争者。然而,他激进的作风和大胆的决策也可能引发政治动荡,导致潜在...……更多
北宋时期关羽形象的转变:成为神坛上的代表人物
...自赵匡胤开始即制定了重文抑武的国策,但过分强调文人治国,弱化军事,直接导致了面对西夏,尤其是辽国以及后来金国时的被动局面。北宋王朝需要精神偶像,需要孔武有力的猛士,借以安定民心,激发前方将士斗志,抵御...……更多
佛教与唐朝政治相互依存与矛盾的演变
...治,不用赋税,导致众多俗人士大夫为了逃避税务而皈依佛门。以此,造成了唐朝经济非常重大的损失。如《旧唐书》所言,“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京畿之丰田美利,多归于寺观”。佛教的推崇,确实为统治者赢得了...……更多
明英宗登基后因推行汉化政策,与宰相一同被顽固势力杀害
...成吉思汗四处征战;祖父安童,两度出任忽必烈的宰相,治国才能和政绩极为突出,被誉为一代贤相。拜住早年丧父,母亲让儒生教他学习汉文化。他天资颖悟,闻辄领解。稍长,便显现出宏远端亮的气度,颇有祖父的风采。因...……更多
...皇觉寺寻求庇护。但覆巢之下无完卵,社会大动乱之下,佛门也无法再给他提供庇护,他再次走上了独自面对残酷生活的道路。 而此后的人生转折,来自于一封信函。二、参军迎来人生转折这封信,正是朱元璋昔日好友寄来的...……更多
梁武帝萧衍与达摩祖师的禅宗公案:一段流传甚广的神秘对话
...事老子,历叶相承,染此邪法”,现在要改邪归正,皈依佛门了。不但自己信,还要求大家都跟着自己皈依三宝,因而“皇储以下,爰至王姬,道俗士庶,咸希度脱。弟子着籍者凡四万八千人”,真是可喜可贺,功德无量啊。缘...……更多
梁武帝萧衍:因痴迷佛教最终身败名裂
...梁都城。失败的梁武帝最后却成了阶下囚,近五十年太平天子,最终竟不得善终,活活饿死。从此梁朝也是名存实亡了,最终被南陈王朝取而代之。 ……更多
萧衍:文化繁荣与国家衰败的双重传奇
...与那些北齐的荒淫皇帝相比,萧衍可说是个圣人。然而,治国并非仅靠个人修行便能成功。随着时光流转,萧衍对佛教的偏执开始带来负面效应。南梁的大地上,寺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金佛像高耸入云。那“南朝四百八十寺,...……更多
盘点历史上有名的丞相,谁最厉害?
...生机!萧何依据现实需要,制定了符合当时的时代需要的治国方略,调动并激发了社会活力,奠定了西汉初年几十年的国力恢复的基础,不愧为历史上的名相之一。萧何去世后,继任丞相曹参又“萧规曹随”沿用了萧何的治国路...……更多
顺治皇帝为什么选择出家
...一切都还很顺利,可是后来董鄂妃也死了,这个时候除了佛门,没有任何地方能够给顺治那种安全感,所以他只能选择进入佛门。一句话,顺治爷的心态崩了! ……更多
忽必烈最信任的汉人刘秉忠,他为元朝做了多少贡献?
...下了基础。1251年,刘秉忠通过《万言书》建议忽必烈在治国方面采用汉法,减轻国家的税收等,他认为要想统治中原就要了解中原,忽必烈也非常赞同他的观点。1260年,忽必烈统一中原,建立了大元王朝,刘秉忠建议采取汉人...……更多
2022-12-17 18:00汉人,贡献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说的礼崩乐坏是指什么?
...其严重。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很明显在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的政治主张是...……更多
唐武宗灭佛事件:一次改变历史走向的宗教冲突
...唐武宗,说是有谶语显示李家的天下气数已尽,会被黑衣天子理国,而这个黑衣天子就是僧人。本来以前的科技就不发达,人们很迷信,对预言、天象、卦象等迷信产物深信不疑,这一听是僧侣要代替李家掌管天下,这还了得?...……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本文转自:闽东日报本报讯(记者 陈莉莉) 6月24日,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兰斯琦以“以铁的纪律护航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更好践行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为题
2024-06-25 09:06:00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开罗6月24日电(记者姚兵)埃及旅游和文物部24日发表声明说,一支埃及和意大利联合考古队在埃及南部阿斯旺省的一处墓地发现33座可追溯至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家族墓葬
2024-06-25 10:47:00
走进鲁迅的艺术世界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刘裕国1926年5月北新书局出版的鲁迅著《呐喊》,由鲁迅设计封面并题写书名。1929年5月15日鲁迅致许广平信
2024-06-25 09:10:00
本文转自:春城晚报游建水文庙张依乐建水文庙位于建水古城中心,是一座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的古建筑群。它始建于元代,历经明清两代的扩建和修缮
2024-06-25 09:35:00
本文转自:四川政协报文学让我们站在差距的源头同悲共喜——读《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邢 洁很多人认识余华,是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等小说开始的
2024-06-25 09:54:00
本文转自:四川政协报董说的叛逆精神——读《西游补》■庞惊涛明人董说的《西游补》是一部被低估了的小说——大约自《西游记》诞生后
2024-06-25 09:54:00
本文转自:中华读书报沙特阿拉伯现当代小说管窥(详见5、6版)沙特阿拉伯文学是阿拉伯半岛文学传统的自然延续,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
2024-06-25 10:15:00
本文转自:中华读书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 韩敬群在全社会培养尊重呵护原创的社会风气,作家创作的独创性是著作权保护的最重要的内容
2024-06-25 10:17:00
本文转自:中华读书报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 辛广伟概括《创作之伞》的特点:案例全面、可读性高、警示性强。书中通过真实案例展现普法教育
2024-06-25 10:17:00
本文转自:吉林日报吉林机器制造局旧址:“老厂新生” 焕发活力本报记者 裴雨虹吉林市,一个名字里藏着故事的地方。1673年
2024-06-25 02:36:00
中国民间的皮影造型艺术
本文转自:甘肃日报【重推】中国民间的皮影造型艺术环县道情皮影 环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中国皮影之乡”环县风光 资料图王杰文魏力群是中国皮影艺术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
2024-06-25 06:36:00
福州永德会馆:见证“无永不开市”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王春泉 张丽婷永德会馆正面图会馆是中国旧时同乡或同业的人在各城市设立的联络机构,主要以馆址的房舍供同乡
2024-06-25 07:16:00
鳌峰书院:清代城郊型书院园林建置的起点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杨陈宸 杨静鳌峰书院现存的假山与亭在福建诸多书院中,最负盛名的当数“四大书院”之首的鳌峰书院,鳌峰书院是由理学大家张伯行创建的集教
2024-06-25 07:16:00
《近世社会的形成》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近世社会的形成》王章伟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宋代是中国近世社会形成的关键时期,本书从“士族”与“民间信仰”两大范畴分析其中的巨大变化
2024-06-25 07:22:00
明成祖朱棣有哪些轶事典故
朱棣,即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在位共二十二年,年号“永乐”。朱棣早年封燕王,后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
2024-06-24 2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