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忽必烈最信任的汉人刘秉忠,他为元朝做了多少贡献?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17 18:00: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历史长河中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物,除了被大家熟知的诸葛亮和神机妙算的刘伯温之外,还有一位便是可同前两位相媲美的文学政治大家。

他就是被忽必烈高度歌颂,声称没有他就没有九十八年元朝江山的忠烈之臣刘秉忠,那他究竟为何被自己的君王高度夸赞呢?

忽必烈最信任的汉人刘秉忠,他为元朝做了多少贡献?

公元1216年刘秉忠出生在曾祖父生活的地方邢州,曾祖父刘泽曾因担任金国的节度使,便举家定居在了邢台,刘秉忠的童年时期就是在邢台度过的,也在少年时期结识了以后共同创办“邢州学派”的两位挚友。

刘秉忠自少年时期就十分的聪慧,虽然八岁才入学堂,但在诗经古文的熟背方面已经赶超了很多同龄孩子,在他13岁时因遭蒙古国的军队侵犯,被带到将帅府充当人质,经历了很多磨难,十七岁时便担任了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从而更好的孝敬父母双亲。

忽必烈最信任的汉人刘秉忠,他为元朝做了多少贡献?

虽然年纪轻轻就为官,但他对这个官职并不是很满意,在他看来家族的很多人从辽代开始当上大官的就不计其数,他不甘心只做一名小官,便选择隐居在武安山,和山上的道士们一同潜心学习。

当时天宁寺的得道高僧虚照禅师看他极具慧根,便决定要收他做关门弟子,法号“子聪”,刘秉忠成为佛家弟子这一年他才二十三岁。

忽必烈最信任的汉人刘秉忠,他为元朝做了多少贡献?

由于刘秉忠和禅宗的临济宗关系密切,公元1242年,临济宗的海云禅师向忽必烈推荐了他,这一年他才二十七岁,这次引荐也成为了他人生走向辉煌和政治生涯的开端。

身为汉臣的刘秉忠究竟做了什么?使忽必烈认为没有他就没有元朝的九十八年江山?

刘秉忠被推荐那年虽然才二十七岁,但已经具备成熟的战略眼光。当时的忽必烈也才二十八岁,他非常欣赏和赞同刘秉忠在国事方面的看法,对其高深莫测的算卦本领也是非常信服,之后便将其留在身边担任幕僚一职。

忽必烈对自己的格外器重也使得刘秉忠一直追随着他,为国事出谋划策,即使在忽必烈成为大汗后,他最亲近的大臣依旧是刘秉忠,无论走到哪里都让其形影不离。

忽必烈最信任的汉人刘秉忠,他为元朝做了多少贡献?

当时的蒙古人都知道儒学很重要,枯燥的语句和晦涩难懂的意思使他们不知怎样学习,但刘秉忠每次都能将儒学简明扼要的讲给忽必烈听,这使忽必烈对儒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刘秉忠也因为具有深厚的儒学体系,才使他很快便在一群蒙古人中脱颖而出,加之刘秉忠一直以僧人的身份陪同着忽必烈,所以忽必烈在其长期的渲染下也信仰了佛教。

儒学和佛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忽必烈对中原汉人的杀戮,也为他统一中原打下了基础。

1251年,刘秉忠通过《万言书》建议忽必烈在治国方面采用汉法,减轻国家的税收等,他认为要想统治中原就要了解中原,忽必烈也非常赞同他的观点。

忽必烈最信任的汉人刘秉忠,他为元朝做了多少贡献?

1260年,忽必烈统一中原,建立了大元王朝,刘秉忠建议采取汉人的治国理念治理国家再加上传播儒学当作辅助,忽必烈及时的采取了他的建议,其他方面的建议内容也在相应的国家建设中得以实施。

蒙古建国初期没有国号,之后的国号也是由刘秉忠建议采用的。

刘秉忠还依据中原王朝的模式,为大元专门制定了一套典章制度,从而使官僚体系更加完善,也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元朝各方面的发展,开阔的眼光也让他专门制定了一套适合蒙古人和汉人共用的国策。

忽必烈最信任的汉人刘秉忠,他为元朝做了多少贡献?

以上建树足以可见忽必烈在统一中原,治理好国家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刘秉忠的出谋划策。而与刘伯温不同的是,刘秉忠并没有因为功高,而被朱元璋所忌惮。

为何同为国家出谋划策的刘秉忠归宿很好,刘伯温却晚景凄凉?

刘秉忠呆在忽必烈身边出谋划策二十多年,一直都是以僧人的身份出入各种场合,直到1264年才在皇帝的提议下进行还俗仪式,并给他安排了一个亲事,让他度过美满的晚年生活。

与刘秉忠不同的是刘伯温一直以军师的身份留在朱元璋身边,帮助其反叛成功建立了大明王朝。大明刚建立之初,他几乎想到了朱元璋能想到的一切治国方法。

忽必烈最信任的汉人刘秉忠,他为元朝做了多少贡献?

自古以来臣子能力太强对于君王来说都是一种威胁,恰巧朱元璋又具有极重的疑心,他担心自己离世后,刘伯温会自己当起皇帝来,便在刘伯温生病时,派刘伯温的仇人胡惟庸去送药。可以直接证明这一点的是,胡惟庸在毒害刘伯温之后,并没有受到皇帝的处罚。

一代名臣,为大明朝建功无数却遭到皇帝的质疑落得个晚景凄凉的场面。

同为元朝开国功勋的刘秉忠却安稳的度过自己的一生,且在去世之后得到高度评价,在小编看来,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刘秉忠僧人的身份。

自古以来的君王都没有僧人身份这一说,刘秉忠的僧人身份在一定程度上宣告了他是远离权力纷争的,这一立场也使忽必烈在知道他过人的能力之后依旧不会心生猜忌,放心采用他的治国建议。

忽必烈最信任的汉人刘秉忠,他为元朝做了多少贡献?

另外忽必烈与朱元璋不同的是,忽必烈欣赏刘秉忠的不仅是他的才华,更是受其儒学和佛教文化深深的影响,这两种文化都是倡导和平的,忽必烈的治国理念也是和刘秉忠的建议一直处在同一个大方向上。

相反的是朱元璋是借助刘伯温聪明的计策谋反成功精神上并没有受到其文化的熏陶,朱元璋在建国之后实行严酷的刑法处罚他人,这也与刘伯温提倡的和平治国理念背道而驰。所以刘伯温注定是不会和刘秉忠一样在晚年得到皇帝高度的赞扬。

忽必烈最信任的汉人刘秉忠,他为元朝做了多少贡献?

刘秉忠传奇的一生在他59岁那年戛然停止,他对元朝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是名留青史的,无论是在佛教上还是儒学上他都有着自己高深的造诣,这些见解也帮助元朝在史册上留下了长达九十八年的历史足迹,可见他的厉害之处不是几句话就能讲述完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7 21:13:2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汉人,贡献的资讯:
清朝入关后封过几位异姓汉人王,他们后来为什么被废除了?
...的贵族才有资格得到。但是在清朝的时候,还是有过几位汉人被封过王爵,但是最终随着世代的更替都被废除了,这是为什么呢?当初的这些汉人,又是凭借着什么样的功劳得到王爵这种爵位的呢?
2023-06-08 16:05:00
中国九个大一统朝代,这个朝代最昏庸,差点令汉人灭族
...代非常昏庸、无能、黑暗,其昏庸、无能、黑暗到差点令汉人灭族,这个大一统朝代不是清朝,而是西晋。三国末年,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割据朝代,以曹魏的实力最为强大,东吴次之,蜀汉最弱
2023-01-07 17:44:00
浅谈蒙元前期汉军万户
...繁盛期三个发展阶段,随着元代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汉人万户组织在每个时期都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一、汉军万户的发展阶段在成吉思汗时期,汉人武将在蒙古军队中起着重要作用,大量归蒙的
2023-05-04 09:59:00
汉人八旗军事实力越来越壮大,康熙皇帝采取了前人的策略
...区成立了汉军旗,这些旗人大多来自当时辽东地区收编的汉人以及一些投降的明朝官兵,这些汉人八旗对于后面满族一扫中原提供了不少的助力,同时这些汉八旗在后面也的确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
2023-01-17 21:39:00
...于这种现象,窝阔台大汗在继位后,大臣别迭谏言称:“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这一建议在元史中极具分量。在别迭眼中,中原地区府库空虚的原因就是农业,他认为汉民的农耕对
2024-05-28 19:42:00
唐末时期汉人进入契丹辽朝的途径有哪些
从唐末开始直至北宋建立之前,中原的汉人不断北迁进入契丹辽朝境内,他们的到来不但改变了契丹族的落后面貌,而且对辽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但是这些汉人进入契丹
2023-04-20 16:18:00
...建立起来的政权,但在境内却有很多的民族,其中就包括汉人。在党项人崛起的过程中,一位汉人谋士发挥了重要作用。此人作为李继迁的谋主,为李继迁出谋划策,帮助他对抗北宋,为夏州政权的
2024-03-16 21:34:00
...重要的作用。蒙古崛起之初并不了解屯田的重要性,但与汉人长期接触后也逐渐接受了屯田。1253年,忽必烈带领大军南征大理国,途中有汪德臣入见,“乞免益昌赋税及徭役,漕粮、屯田为长
2024-04-29 17:28:00
元朝蒙古统治者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的元朝。元朝的蒙古统治者们无法认同汉文化,他们压迫汉人,导致中华文明出现断层。元朝皇帝们不懂得如何治理国家,只会不断征伐扩张领土。他们对汉人的压制和屠戮,导致中国社会元气大伤
2023-10-02 09:5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