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郦道元: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与地理学家,因《水经注》留名千古
...者郦道元,同样有着波澜壮阔的一生。无论是文学家还是地理学家、水利学家,对《水经注》这本书的评价都非常高,因为它记载了中国1252条河流的水文特点,180座古城、2800余县邑的地理位置,在南北朝建制混乱的时代背景下...……更多
哪些史书中记载有“阳平郡”
...困惑,就连历史学家也不例外,比如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以及当代的中国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也对这件事没有研究透彻,这一点在他们各自编著的《历代舆地沿革图》和《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可以...……更多
为何说广德是“锁三吴襟两浙”之地
...源:邓莹)一、锁三吴何为“三吴”?早在北魏时,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466-527)在《水经注·卷四十》里,首次提出“三吴”的概念:“永建(126-132)中,阳羡周嘉上书,以县远赴会至难,求得分置,遂以浙江西为吴,以东为...……更多
...年史《春秋》上就有“鲁桓公会齐侯于泺”的记载。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现今,趵突泉水东出园区,汇入护城河,在趵突泉水入护城河处立有“泺水”名...……更多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发展,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深受乐府影响
...很多有关舆地之学的著作。最为著名的著作有郦道元的《水经注》四十卷和杨街之的《洛阳伽蓝记》五卷。郦道元的《水经注》以汉代的著作《水经》为底本,详细记载了全国以及邻国的水道,著录河流千余条。他搜集资料很广...……更多
我给科蒂教授当导游(导师与我谈中国)
...建设叹为观止。我向科蒂教授讲起了三峡的故事。南北朝地理学家郦道元曾在《水经注》中描绘了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雄险气势。当我谈及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时,科蒂教授竖起了大拇...……更多
他被称为是南北朝第一文人,实至名归
...之间来往,那是很困难的。(郦道元) 比如,北朝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他写过一本《水经注》,专门介绍中国的名山大川,江河湖海,郦道元描写生动,语句讲究,读者看来,有如身临其境一般,但有意思的是,郦道元在描...……更多
...与江夏接界处,上去乌林二百里。”此说后来为清末著名地理学家杨守敬所首肯。史书论证首先,《三国志》是这样记载的:“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更多
...》中解释道“言其在日之南,所谓开北户以向日者。”《水经注》进一步解释“区粟建八尺表,日影度南八寸,自此影以南,在日之南,故以名郡。”如此,日南郡的最南则到了北纬17度,在今天顺化一带。《汉书·地理志》还...……更多
...、生态、旅游等功能,滋润着霍山脚下的这片土地。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曾将霍泉载入《水经注》:“霍水出霍太山,发源成潭,涨七十步而不测其深,西南迳赵城南,西流注入汾水。”唐人李端在《霍泉》诗中写道:“碧水映...……更多
​北朝名臣郦道元波澜壮阔的一生,不止一本《水经注》
...。也就是从罢官的这段时间开始,郦道元写下了著名的《水经注》。在北魏以前,有一本古书,叫做《水经》,作者和创作年代都已经无从考证,只知道这是一本专门研究水利和水系的书。这本书的原文,只有一万多字,记载相...……更多
《水经注》:经典的偶然性
《水经注》槐荫草堂藏版和郦道元像(资料图)我一向认为,好的散文比好诗更难得,因为诗可以苦吟成章,可以惨淡经营,可以孤行己意,美文却是偶成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余光中说写诗仿佛跳舞,写散文如...……更多
古代女性的束缚与贞洁烈女宋共姬的传奇
...古迹,不但在当时很多人知晓,即使到了北魏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里针对此事也做了详细介绍。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对宋共姬的行为是有多么的欣赏!不过在现在看来,这宋共姬的行为不仅刻板而且残忍。的...……更多
常年透明省份,今年彻底火出圈了
...林徽因第一次来到大同,面对灰败的云冈石窟,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的“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已成为烟云,一行人连旅店都找不到,只能借宿农家。但石窟中凝结的多元文化碰撞,依然带给梁思成深...……更多
...,潮水至,加其上三丈,去则三尺见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也有记载:“游水又东北径赣榆县北,东侧巨海,有秦始皇碑在山上,去海百五十步,潮水至,加其上三丈,去则三尺所见,东北倾,石长一丈八尺,广五尺,厚...……更多
描绘黄河生态新画卷:滔滔黄河水 润泽一座城
...,野井亭西......故俗谓是水为‘祝阿涧水’。”这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的一段记载,祝阿古城即在今天的槐荫,玉水即是今天的玉符河,“济水”在唐代后被称为“清河”,清朝晚期,因黄河决口夺清河入海,...……更多
此人被救后不仅凌辱恩人孙女,还抢了恩人的江山
...贾思勰编写了我国农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地理学家郦道元绘制了最早的地理学著作。除此之外由于南北朝时期民族的大融合,人们的着装上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同时由于各国的都城不同,所以涌现了大量的经...……更多
...。”《汉书地理志》:“祝其属东海郡。”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游水又北径祝其县故城西。《春秋经》书:夏,公会齐侯于夹谷。《左传》定公十年,公及齐平,会于祝其,实夹谷也。”成书于唐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更多
...”中的颍水即颍河,它是自然形成的河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曰:“颍水出颍川阳城县西北少室山……秦始皇十七年灭韩,以其地为颍川郡,盖因水以著称者也。”颍川即今禹州,阳城县西北少室山即登封嵩山。颍河在古代...……更多
聚焦江苏文库|他是最早踏上“一带一路”的先行者,也是最早到达古印度求法的中国人
...世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邵天松介绍,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水经注》中便多次引用到《法显传》中的文字。南朝萧梁时期的僧祐在其编纂的最早的佛教文献目录著作《出三藏记集》中也将《法显传》收录其中...……更多
秦长城上有岩画
...非子就对岩画进行过记录。公元五世纪,阴山岩画被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发现,所著《水经注》上录得岩画二十余处。阴山岩画分布在阴山山脉一条几百公里长的狭长地带中,多为狩猎、游牧、舞蹈、动物等形象,亦存在神像、...……更多
秦始皇陵至今未解的九大之谜
...记载是可靠的。至于地宫为何要埋入大量水银?北魏学者郦道元的解释是“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原来是以水银象征山川地理,与“上具天文”相对应。谜团五:地宫珍宝知多少?“奇器珍怪徙藏满之”...……更多
浅析赤城地名来历与蚩尤的关系
...城的名字源于北魏,应该是普遍的共识。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曰:“……沽水又西南,径赤城东,赵建武年,并州刺史王霸为燕所败,退保此城。城在高阜之上,下枕深隍,溪水之名,藉以变称,故河有赤城之号矣。...……更多
汉文帝霸陵,为何今日才被找到
...在地的学者们都将目光移向了西安市白鹿原,郦道元写《水经注》时就曾提到,霸陵在白鹿原上。宋代的宋敏求在写《长安志》时,也提到:文帝霸陵在县东十里【沅案太平寰宇记云陵北去县二十五里】白鹿原上。但还是开头那...……更多
人工生物降雨何时能实现?
...呼风唤雨”一直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南北朝的地理名著《水经注》中有一段“祈雨”的记载:“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移渊中,寻即降雨。”这场祈雨比杀猪宰羊的祭祀靠谱得多,在高高的崖上,通过燃烧木材加热空气...……更多
...。”认为寸金堤是“晋桓温筑始,五代高氏叠修。”据《水经注》记:“江陵地东南倾,故缘以金堤,自灵溪始,桓温令陈遵监造。遵善于防攻,使人打鼓远听之,知地势高下,略无差失。”可知晋桓温筑的是金堤。王百川称寸...……更多
...明景象,可谓“上善水德”。幽燕之水的起源与景象,《水经注》早有记载:从流经幽燕之地“拒马河”于战国时代的灌溉水网之大德,到为秦国所垂涎而上演了荆轲刺秦王的“图穷匕现”,郦道元道出了人的欲望可以改变“含...……更多
长渠千载后
...上游拦河筑坝,以水代兵,水淹楚国鄢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描述了这场残酷的战争:“水溃城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城东皆臭,因名其陂为臭池。”战事结束后,鄢城划入秦国,秦以鄢为县。秦昭王以...……更多
秦始皇统一六国时,为何会突然出现12个身高五丈的巨人
...该放在“皆夷狄服”和“铸十二金人”上面。郦道元的《水经注》中,把关于这件事的各种记载及小道消息,汇总了起来,方便让我们理解来龙去脉。原文就不上了,说说大概意思吧。秦始皇二十六年,在临洮出现了十二个巨人...……更多
关于古涿鹿地理位置之辨析
...记载的涿鹿,就是位于桑干河流域的河北涿鹿。 二、《水经注》记载古涿鹿即今河北涿鹿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爨水》有云:“涿水出涿鹿山……其水又东北与阪泉合,水道源县之东泉”一段下,引《魏土地记》曰:“下洛...……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因为历代文人的介入,宜兴紫砂得以从功用的角度上升为艺术,进而延伸为颇具当代意义的紫砂文化
2024-06-14 07:53:00
博物馆之城深接触□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在南京,有一座《红楼梦》粉丝常去打卡的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是在清代“江宁织造”旧址上建成的一座博物馆
2024-06-14 07:54:00
读书撷英□珍珍周幽王宠爱褒姒,江山美人的背后暗藏怎样的王朝政治变局?寒门出身但才智不俗的李彪,时逢重建士族门阀的孝文帝
2024-06-14 07:54:00
可移动文物普查让国宝“活”起来走向历史深处,探寻文物背后的故事□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正在进行
2024-06-14 07:54:00
厦门集美:陈嘉庚与海上龙舟赛的故事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比赛现场。记者 施辰静摄金鼓齐鸣,百舸争流,人声沸腾……5月25—26日
2024-06-14 08:46:00
一曲吟唱四百年
本文转自:江西日报九江烟水亭 本报全媒体记者梁振堂摄□ 阿 詹明天启二年(1622年),一个草长莺飞的季节,壬戌科殿试金榜放榜
2024-06-14 04:19:00
本文转自:天津日报平津战役纪念馆与香山革命纪念馆联办专题展破解“永葆青春活力”密码刘茵本报讯(记者 刘茵)日前,平津战役纪念馆与香山革命纪念馆联办的“永葆青春活力”——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实践专题展
2024-06-14 05:16:00
走进红色武乡 追寻抗战记忆(附图片)
本文转自:中国民航报隶属山西省长治市的武乡县,被誉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县城内外的革命历史纪念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星罗棋布
2024-06-14 05:22:00
本文转自:四川日报□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晓铃6月7日下午,四川博物院“长江之神”户外常设展正式揭幕,展览分4个部分展示了两千多年来国人对长江之神——江渎神的崇祀
2024-06-14 06:16:00
从甲骨文溯源中华早期文明(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河南博物院展出的甲骨。王城岗遗址陶器刻文拓本和摹本。□朱彦民文字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关于文明起源的研究与探索
2024-06-14 06:24:00
缙云丨七月:母亲的老家
母亲的老家文/七月母亲的老家,我平生只去过两次。就是这仅有的两次,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了抹不去的记忆。第一次去母亲的老家
2024-06-14 06:59:00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本报通讯员 褚子强 兰滨滨宁德蕉城区八都镇云淡村,位于蕉城区第二大海岛——云淡岛上。岛上居民向海而生
2024-06-14 06:59:00
本文转自:南京日报□ 孙君文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众所周知,血液是生命的源泉。抗战期间,在白求恩的倡议下,晋察冀边区成立了第一支“群众志愿输血队”
2024-06-14 07:22:00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广大群众为苏西太湖地区的抗日斗争作出了众多贡献,在西山的抗日斗争中,西山人民和抗日干部亲如一家人,鱼水情深
2024-06-14 01:17:00
本文转自:今晚报1911年7月,黄炎培到北京参加教育工作会议,特于天津下车游玩,并顺便考察了直隶女子师范学校及其附属小学等活动
2024-06-14 0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