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博物馆之城深接触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
在南京,有一座《红楼梦》粉丝常去打卡的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
江宁织造博物馆是在清代“江宁织造”旧址上建成的一座博物馆,这里曾经是康熙、乾隆两代帝王的行宫所在,也是文学家曹雪芹出生和成长的地方,这里曾经的一花一木都融入过旷世巨著《红楼梦》。
江宁织造博物馆的“前世今生”
走进江宁织造博物馆,展厅内的一幅幅考古照片和一块块出土的染料,诉说着这座博物馆的“前世今生”。
2002年10月至2003年4月,南京市博物馆在“总统府”南侧的几个工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据当时参加考古发掘的专家们回忆,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批砖木结构的建筑遗迹,这些遗存从出土的地层关系和形制特点来分析,都应该属于清代时期。在分析遗迹结构和形状以及其中的出土物的基础上,结合上述文献资料的对比印证,专家认为江宁织造遗址位于今大行宫一带。
2013年,在江宁织造署遗址上建成的江宁织造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据了解,江宁织造博物馆围绕“江宁织造的历史及职能”与“《红楼梦》文化”两大主题,设置了五组基本陈列,分别是“江宁织造复原陈列”“江宁织造历史陈列”“红楼梦曲”“云锦天衣”“中国旗袍”。
“江宁织造”(包括“江宁织造复原陈列”和“江宁织造历史陈列”)展览遴选了数百件珍贵的文物史料,以清代江宁织造沿革为主线,呈现江宁织造署的兴衰脉络,深入阐述江宁织造在江南地区的特殊地位,探寻繁华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底蕴。
“云锦天衣”介绍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的历史、品种和织造工艺,兼及古代官服制度与当代云锦的保护与传承。
“红楼梦曲”展示曹雪芹与江宁织造的历史渊源,诠释、再现《红楼梦》的要义和经典篇章。
“中国旗袍”展览在模拟民国时期南京城市街景建筑的氛围中,通过旗袍演变的历史和盛衰,展示中国旗袍服装艺术和中国女性的优雅柔美。
吴良镛院士81岁为家乡亲自操刀
2003年11月,时年已81岁的著名建筑学家、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受邀主持设计江宁织造博物馆。吴良镛以“白头相见江南”喻之,感家乡对其信任之深、知难度之大,踌躇之余,欣然受命。
穿越数百年时空,走进江宁织造博物馆,就走进了一个雅致、唯美的诗意空间,踏上《红楼梦》的寻踪之旅。这里的园林融汇着大观园的意蕴:竹林有着潇湘馆的雅致,海棠有着蘅芜苑的烂漫,曹府戏苑则仿佛仍记挂着红楼女儿们的迤逦之声。青砖黛瓦,亭台楼阁,尽是旧时模样。
江宁织造博物馆,无疑是现代建筑的语言和传统园林建筑结合的经典之作。为此,吴良镛先生五易其稿。江宁织造博物馆整体建筑风格取中国山水画中深远、高远、平远之意境,以“核桃模式”和“盆景模式”为设计理念,将北高南低的建筑群尽可能用园林手法加以覆盖,并融合“历史世界”“艺术世界”“建筑世界”,致力营造“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意象。建筑内复建了织造署中原有的西池、楝亭、萱瑞堂、西堂等建筑,从南望北叠叠高起,如同一幅江南山水画。
“跟着名著学语文”“走近南京云锦”“织造有戏——世界文学之都南京戏曲文化研学项目”“四时红楼——《红楼梦》主题文化课程”“红领巾诵读经典”……如今,江宁织造博物馆不但是《红楼梦》粉丝的热门打卡点,更是很多中小学生研学常去的地方。
解锁“康熙同款”南京旅游攻略
近年来,被誉为文旅界“六边形战士”的南京,每逢节假日必定成为热门旅行目的地。到南京怎么玩?其实,在江宁织造博物馆里就隐藏着一份“康熙同款”的南京旅游攻略。
走进江宁织造博物馆,一幅全景动态版《康熙南巡图》生动再现了300多年前南京城的繁盛。“这是根据《康熙南巡图》中的第十卷为蓝本创作的。”江宁织造博物馆讲解员刘慧焱向记者介绍,“《康熙南巡图》第十卷描绘的正是康熙皇帝南巡至江宁,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时,所看到的美景。”
从全景动态版《康熙南巡图》上,可以看到,南巡的队伍由通济门进城后,经过的街道上都搭有彩棚,房屋鳞次栉比,秦淮河上张灯结彩,贡院、三山街、鸡鸣山、玄武湖依次出现。记者顺着刘慧焱手指指引的方向看去,“这里是通济门,正是皇帝当时进入江宁城的城门,往前看,沿着秦淮河来到了江南最大的科考场所——江南贡院,也就是今天的夫子庙一带。再往前,能看到很多的人和很多的房屋,这里就是南京的三山街一带。再往前,来到了一座小小的山峰,这座山叫鸡笼山,也称鸡鸣山,正是今天的鸡鸣寺一带。”
在“纸美中国礼韵生花——纸与纹样作品展”,了解中国纸张的流变和故事;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艺术展”,欣赏灿若云霞的云锦;在“读不尽的红楼梦”展,了解关于《红楼梦》的各种艺术表达;在“四时红楼——江南运河里的文学、影像与丝绸”展,沉浸式感受大运河两岸的衣食住行以及四季的风光、风情、风物……江宁织造博物馆丰富多彩的展览,为观众带来更加生动、直观的文化体验。
镇馆之宝大揭秘
清杏黄色织金妆花绒缠枝莲纹夹服
衣长125厘米,两袖宽190厘米,下摆宽93厘米,袖口宽19厘米。这件服饰的衣料是清代江宁织造生产的妆花绒,它既是提花织物,也是织金织物,同时又是起绒织物,华美厚重、工艺复杂。样式为立领、对襟、平袖、左右开裾。内饰明黄色团龙纹暗花纱里,缀大红色缎里贴边。此服在杏黄色绒地上,用金线及红、绿色丝,提花妆彩三枚纬斜纹缠枝莲纹样。绒面割制平整细腻,手感柔软。设色和谐,提花清晰,纹样规整对称,且花纹单位硕大,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是清代中期织金妆花起绒类织物的精品之作。
清同治绿色大蟒缎
这是一匹朝袍料,长1408厘米,宽80厘米。绿色缎地,用捻金线及各色彩绒,采用妆花技法织柿蒂云蟒纹,色彩丰富,织工精湛,是清代晚期江南织造妆花工艺的代表之作。
清石青色九团金龙纹妆花缎龙袍
衣长125厘米,下摆宽114厘米,两袖宽181厘米,袖口宽26厘米。大襟,右衽,有断袖,裾左右开。石青色地,织金妆花九团有水金龙,下部为海水江崖纹,生动写实,具有康乾时期风格。这件龙袍是清代江宁织造鼎盛时期的妆花精品,为皇帝后妃服用之物。
清明黄色江绸绣彩云金龙纹小龙袍
两袖宽155厘米,袖口宽16厘米,衣长104厘米,下摆宽81厘米。四开裾,明黄色江绸缎,通体绣九条金龙,间饰暗八仙,祥云,万福,牡丹纹,下摆绣江崖海水纹,绣工精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4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