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开拓“紫砂文学”,传递典型的中国表情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4 07:53:00 来源: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

因为历代文人的介入,宜兴紫砂得以从功用的角度上升为艺术,进而延伸为颇具当代意义的紫砂文化。作家徐风正是其中一位极具代表性的书写者。从《一壶乾坤》到《做壶》,再到新近推出的长篇小说《包浆》,他一直以饱含深情的笔墨书写家乡的紫砂文化。日前,10多位专家齐聚南京,就其集大成之作《包浆》展开研讨。活动由译林出版社、《钟山》杂志社主办。

聚焦紫砂文化,八把老壶串起三代人生

在当代文坛,徐风被誉为“中国最会写紫砂的作家”之一,其《布衣壶宗:顾景舟传》曾获2015年度“中国好书”等奖项;新近长篇力作《包浆》一经推出,即引来广泛关注,并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2023年度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向社会推荐的12本好书等。

“一条古南街,半部紫砂史。”《包浆》从古蜀镇古南街一间聊壶茶坊讲起:紫砂世家之子葛家印,为保护祖先传下的珍宝老壶,节衣缩食,忍辱负重。到了晚年,他想把所有珍藏托付给女婿钦子厚。通过他写下的一组密码,钦子厚按图索骥,找到几本旧笔记本和一把生锈的钥匙,破译了藏壶地点,又历经千辛万苦,奔走于各地博物馆,寻访当事人及其后代。僧帽壶、提梁壶、匏瓜壶、孟臣壶、双蝶壶……主人公钦子厚一路拜师学艺、寻访记录、守护创新,最终和妻子决定将葛家三代几百件传世名壶捐出。

古与今、技与艺、传与承、守与创……一把壶的故事也是一个民族复兴史的切片,在二十余万字的篇幅中,徐风以紫砂为母题,渐次展开制壶、鉴壶、藏壶故事,牵连起数百年紫砂工艺史和文化发展史,工笔描绘出数代人接续创造、守正创新的艰辛历程。

在徐风笔下,《包浆》既透出岁月之光、人生之境,更是一个民族文化人格的凝聚。正如徐风所说:“钦子厚从一个边缘的、无所事事的人,在解读祖辈留下的传器紫砂老壶的过程当中,慢慢有了一种社会责任,壶成了他的精神导师。最后把几百把传世名壶都捐给了国家,这才是最精彩的‘包浆’。”

以壶彰显人性,挖掘生生不息的江南文脉

在传承有序的中华文明中,紫砂文化被视为江南文化中的重要分支,熠熠发光。

在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邱华栋看来,“包浆”是紫砂文化阐释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发明。徐风的作品从“明”与“暗”两个层面进行呈现。其中明线书写了近百年江南紫砂的历史,写出了人性、人情和人生,也写出了紫砂“器”与“道”之间的关系。暗线则是有关八把老壶的故事,每把老壶都带着自己的经历。“三代人生,八把老壶,最终导向了一个‘道’,所有的东西都将离个体生命远去,我们只有把它捐献出来,放到一个能够为所有人欣赏的地方,它才真正获得其价值。”

由此可见,在整部小说中,“包浆”兼具题眼与中心之旨功能,作为做壶人与养壶人共同赋予紫砂陶艺的一种灵性,它既是岁月沉淀显现的光泽,也是经历人生磨砺后达到的境界。《钟山》杂志主编贾梦玮认为,“包浆”这个词在小说当中是人性的象征,晶莹温润,将美好的东西沉淀下来。同时,“包浆”里面也包括了光线和灰尘,小说中对名利、偏狭、幽暗等也有体现。“它是一部人性反思、文化反思的小说。”

“‘包浆’让古人和今人在精神上建立起对话关系,并传递下去。”《钟山》杂志编辑部主任李祥谈到,“包浆”是一种柔和、内敛、灵动、润泽的光,源自生命和岁月的积累;与之对应的“贼光”,是一种僵硬、放肆、呆板、油腻,缺乏生命力的光,《包浆》通过两相对照,呈现出江南文化精神的积累和传承。

在如此内蕴的主题之下,《包浆》自出版以来,即被视为徐风紫砂文学创作里程碑式的作品。在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楠看来,徐风不断挖掘中国紫砂与江南文化的内在生命,通过对江南民间手艺史、生活史、审美史和习俗史的展现,书写着制壶者、爱壶者、赏壶者的命运悲欢,刻画出一代代紫砂从业者、传承者、发扬者的赤诚本心,为气象万千的紫砂空间注入丰满的生命情感。

“人是线索,壶也是线索。”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南京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认为,徐风对于紫砂内涵的研究,让他不自觉地把制壶的工艺用到了文学当中,他是以壶写壶,以制壶的方式写了这部长篇小说。

从民族到世界,传统“活化石”重现生命力

正如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郑焱所说,《包浆》打通了文学和紫砂的界限,使更多年轻读者得以领略传统艺术之美,让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在口耳相传中重现生命力,在传承与创新中成为人类创造力的结晶和文明多样性的典范。

那么,它是如何聚焦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和创造的呢?

在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光芒看来,徐风的创作越发注重无声的力量,显得更加内敛,更具内涵。它有别于主流话语和知识分子话语,在他笔下,紫砂壶始终是一种平民文化,而不是高雅文化。它诞生于古老、偏僻的小镇,是从民间诞生出来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何平也表示了相同看法。他说,紫砂壶常常与文人、中等收入群体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我们一谈到“包浆”,好像只有文人才能盘出“包浆”,这对壶本身作为器、道的理解是非常狭隘的。比如老岳父跟钦子厚对话的时候说,什么是“包浆”?包浆是“缘分”,是“过日子的诚意”,徐风重新让壶回到了它的生命本源。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包浆》进行了“术道相济”的艺术探索,术是指技术、技艺,道就是大道、天道。在小说中二者相互补充、相互渲染,“器”与“气”非常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张光芒认为,《包浆》重构了紫砂壶的审美,并进而将其推向了一种价值再生的高度,壶以人传,人以壶传,足以启迪新时代的人们更多地思考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这几年影视改编出现一个非常大的回流,传统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改编更扎实,更有力量。《繁花》《人世间》都得到了非常好的口碑。”基于《包浆》所具有的丰富的故事性、细节性以及器物所具有的很强的画面感,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房伟认为,《包浆》有着非常好的影视化前景。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娟从中看到很多丰富的女性形象。在她看来,这些女性形象看似柔弱,却非常有大格局;而主人公借助紫砂壶来照见自己,可以看作是一部关于中年危机和疗愈的故事。

张娟进而认为,徐风的紫砂壶写作是典型的中国表情和中国表达。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包浆》借助器物回应着中国古代的名物传统,也呼应着当代的时代语境。它在向世界讲述着具有独特民族形式的中国故事。

与会专家认为,近年来,徐风作品以多语种版本数度走出国门,其对紫砂传统文化的热爱之心,对世俗人生的敏锐洞察,势必带领“紫砂文学”走向更广阔的文学天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4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杨清茨诗书画紫砂艺术展在京开幕
11月2日,“清韵悠驰——杨清茨诗书画紫砂艺术展”于北京市东城区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活动中心拉开帷幕,旨在以诗意精神与书画紫砂雅趣相结合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活动现场原中
2024-11-03 01:48:00
“文心造物,器承茶香——文人紫砂古今名壶特展”今起在杭开幕
...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文心造物 器承茶香——文人紫砂古今名壶特展”开幕。本次特展的主题是“文心造物,器承茶香”。展览以文人紫砂为主线,突出展示自明末清初至当代文人紫砂各个重
2024-08-07 17:45:00
“90后”姑娘创业做紫砂,融合传统与创新的作品在抖音电商“出圈”
...后故事的曝光,让无数人感叹比剧情更传奇。剧集故事《紫砂记》中有一幕场景,说的是宜兴紫砂壶举世闻名,还成了御用的“贡壶”。按规矩皇家的东西是不能留款的,可是康熙却在一把摔碎的紫
2023-08-30 15:21:00
当紫砂壶技艺遇见数字能源:传统工艺与科技的碰撞融合
...是此次论坛的文化艺术品唯一指定合作机构。数字能源和紫砂壶技艺碰撞,也会产生火花吗?带着好奇和探究的心理,论坛结束后,《智慧中国》会客厅专访了耿春华馆长。“今天的论坛给我启发特
2024-03-31 11:32:00
第十八届深圳文博会今日开幕,江苏馆携手卓易紫砂街数字文化惊艳
...现新时代下我国文化产业的最新成果。本届文博会,卓易紫砂街作为江苏馆无锡唯一受邀企业携手宜兴名片——非遗紫砂文化惊艳亮相,现场将用数字科技全面展示江苏紫砂文化发展脉络,讲好水韵
2023-01-03 15:00:00
漫游乡宁紫砂陶小镇,沉浸在艺术世界,雕刻于内心深处~
来源:极目新闻置身紫砂陶小镇在乡宁紫砂陶小镇内,一排排犹如红砖雕塑般的紫砂工坊建筑耸立在眼前。这些建筑造型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装饰,寓意着“日月同辉”的圆形水景、半圆形水景以及浩
2023-10-16 10:23:00
红策略携手利永紫砂:夯实紫砂第一品牌战略传播
近日,利永紫砂在中国高铁屏王杭州东站巨幕LED播出的创意广告片引发行业广泛关注。利永紫砂是中国紫砂第一品牌,杭州东巨幕LED则有中国高铁第一屏之称,而此次为利永紫砂操刀TVC创意
2023-05-17 20:02:00
...重点活动之一,本次活动通过苏东坡系列文学作品与现代紫砂艺术创作碰撞交融,传递出文学与艺术的无限魅力。活动现场布置了女职工优秀书画展、紫砂壶主题作品展、流动书摊等展区,吸引参会
2024-05-27 03:55:00
“中澳茶文化周”:上海紫砂工艺师让中国紫砂文化火到海外
...海市教委文教结合项目——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著名紫砂工艺师葛韬和陶瓷工艺与设计专业青年教师葛菡禄带来的“宜兴紫砂陶技艺的传承与创新”项目让外国友人爱不释手。葛韬在澳大利亚活
2023-12-11 15:2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