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古代死囚临死前的最后一项福利是什么
...机逃走了。他们的儿子也被送到了安全的地方。《明史·李自成传》记载了一位名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领袖,他因为领导了一场大规模的反明运动,被判处死刑。他的妻子是一位勇敢的女子,名叫高氏,她也被牵连入狱。李自成...……更多
听妻入狱:古代中国的悯囚制度与家族传承
...就有了“听妻入狱”这种听起来比较人性化的规定,如果死囚在落罪之时膝下无儿女的话,他们就能享有这项“福利”。法外施恩,宽缓刑狱古代社会奉行着人道主义精神,在对待囚犯一事上就衍生出了“悯囚制度”,始创于汉...……更多
一死囚被斩首前说了8个字,刀斧手下跪磕头后,才举刀行刑
...澜不惊。崇祯十七年,他奉命出巡江南,阴差阳错躲过了李自成攻占京师的劫难。南明朝廷在南京组建后,左懋第参与到南明组织的反清复明活动中,历任右佥都御史等职务。左懋第虽是文人出身,却完全不同于一般的腐儒书生...……更多
2022-12-22 19:08刀斧手,死囚
古代死囚吃断头饭时,为何会放一块腥臭的生肉?别小瞧它,有大用
...多的影视作品或是文章故事当中,如若有涉及到古时候的死囚,都不免会谈及临行之前的断头饭,作为对于死囚的送行之餐。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所谓断头饭的来历,以及断头饭的寓意,不过断头饭却已经成为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更多
...,民间安居乐业,很少有人去犯罪,这也使得这一时期的死囚很少。 ……更多
多亏了张廷玉,他才能从死囚转身成为一代名臣
多亏了张廷玉,他才能绝处逢生,从死囚转身成为一代名臣!俗话说:地位越高,责任越大。古代皇帝作为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所担负的责任就更不言而喻了。康熙年间,皇四子胤禛在残酷的“九子夺嫡”中取得了胜利,...……更多
“秋后问斩”制度:古代统治者的仁心与儒家“天人感应”的体现
...是出于人文关怀,在这些犯人被处斩前,各朝各代还是给死囚们一顿丰盛的“断头饭”,让他们享受世间最后的美好。各朝各代对断头饭的规定不同,在最富庶的宋代,直接规定“断头饭”的食材不能少于五千文,可见是一顿丰...……更多
聊一件发生于唐代贞观之治时期的真实故事
...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而后,又有一条贞观七年(公元633年)相关记录如下:“去岁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更多
朱元璋问了死囚1个问题,死囚回答后为何被放了
咱们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皇帝也是什么样的都有,有暴虐的如夏桀商纣;有文青如李煜赵佶陈叔宝;有风流多情的李隆基、乾隆帝;有事业第一的秦始皇汉武帝;有武力值满点的铁木真忽必烈……然而从一个目不识丁、无权无...……更多
古代的死刑为什么一定要在秋后施行
...刑\"的规定,除谋反、谋大逆等罪犯即时处死外,其他的死囚均待秋季霜降后至冬至前进行。隋唐以后,重案要案一般需中央复审复核,死罪更要多次复奏后由皇帝亲笔勾决。之所以要这样严格的规定,与“秋分”这个节气有很...……更多
...一把双刃剑,有时候往往导致叛军死灰复燃,比如明末的李自成、张献忠就属于这种情况。总之,我们不能将大赦简单地归为“善”或者“恶”,即便在现代社会,它也会有所应用。在以“德治”为主流的古代,大赦的流行不足...……更多
...年),唐太宗李世民亲自审查复核案件。当太宗看到30多个死囚时,觉得很是可怜,就下了一道圣旨:把他们一律放回家,与家人团聚,一年之后的秋天来京城执行死刑。同时,为了显示皇威浩荡,太宗又下了一道命令:把全国的...……更多
李世民救下哪个死囚犯,将唐代的国土扩大3倍
...我慢慢道来。李世民年少时在刑场上救下一个名叫李靖的死囚犯,这个死囚犯很早发现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有起兵造反的心思。于是乎他决定前去找隋炀帝告李渊的状,但是由于有人向李渊透露了李靖要告状的消息,,李渊派人在...……更多
古代死囚吃断头饭时,为何会放一块腥臭的生肉?别小瞧它,有大用
...到眼前的一顿大餐之时,一定是充满了期待;但对于一个死囚犯,对于眼前突然出现的大餐,一定是喜忧参半,除了好久没吃得这么好了,也因为这是最后一餐。断头饭的餐标在古代可是很高的,即便远在汉代也能享受到两荤两...……更多
本文转自:今晚报三国曹魏大将田豫,天津武清人。他干得最漂亮的一件事是把前太守准备处死的500名罪犯晓以大义,指明出路,然后全部释放回家。囚犯们叩头感恩,郡中从此社会安定,秩序良好。《三国志·田豫传》载:“...……更多
李世民与百名死囚约定,回家探亲后再回来问斩,竟无一人逃跑
...们对他的仁慈和智慧产生了深深的敬仰。那就是他放390名死囚回家探亲,秋后再问斩,第二年全归无人逃跑的事件。贞观六年的冬天,李世民已经坐稳了皇位,他的心情自然也就不错。然而,当他走进牢房,看到那些等待死刑的...……更多
朱棣在死囚名单看到熟人名字,说了啥
...十三年正月十三日,锦衣卫统领纪纲向明成祖朱棣呈上了死囚名单。朱棣随便翻看着名单,突然眼睛被一个熟悉的名字吸引住了。他指指上面的名字,问道:“此人还没死么?”纪纲心领神会,回去就将这人灌醉后埋到了雪地里...……更多
一死囚即将被问斩,临死前说了12个字,朱元璋大喜
...一生平安无忧。历史上就有一位这样命运的宠儿,明朝一死囚即将被问斩时,说出了祖宗的名字,结果被皇帝免除死罪,并赐予五次免死的机会,这个人就是明朝朱元璋时期的大臣范从文。一死囚即将被问斩,临死前说了12个字...……更多
唐太宗的“纵囚”事件是真是假
...见应死者,闵之,纵之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去岁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简单来说,就是有一年唐太宗心血来潮,突然把监...……更多
他一时心软放走了死囚,多年后死囚为了报答大恩竟密谋杀他
唐朝的宰相叫李勉是一个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人。他在为官的时候,因为心怀慈悲,所以放走了一个死刑犯。多年之后,李勉由于奸人陷害被迫离开了朝廷四处游览的时候,又重新遇到了这个死刑犯。但是没想到,他已经成为...……更多
中国历史上一位传奇帝王刘病已,是怎样从死囚成为汉宣帝的?
刘有病,就是刘询,也就是后来的中宗汉宣帝。刘病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传奇的帝王。他的身世,连编剧都不敢这么写,却是历史事实。刘病已经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也是当时太子刘举的孙子。可以说,他的根是对...……更多
唐太宗李世民实行德政,为什么会遭到史家的质疑?
...贞观六年(632年)十二月辛未日,唐太宗李世民亲自判决死囚290人,并将这些死囚释放回家,约定明年秋末归来就刑。到期的时候,死囚全部归来,唐太宗下诏赦免全部死囚。这是《旧唐书》中的记载,唐太宗的这一仁慈举动,...……更多
美国等最久的死囚即将被行刑:入狱50年11次下令行刑未果
在被捕入狱50年后,现年73岁的托马斯·克里奇将在本周三(28日)被执行死刑,这将是爱达荷州12年来第一次执行死刑。据报道,这名连环杀手是美国迄今服刑时间最长的死刑犯之一。1976年,克里奇因接连杀害四人首次被判处死...……更多
他是清朝死囚,行刑的刽子手为何会下跪磕头
在古代很多英雄都是出自战场上,他们杀敌无数,立下汗马功劳,但是这其中也有一些英雄,他们出自文人志士,他宁死不屈,为国殉身的事迹,感动着所有人,他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气豪言激励着...……更多
汉武帝大赦天下放出哪一死囚,没想到成一代雄主
细数中国历代有作为的皇帝,每一位都可以说是经受过极大的屈辱。有从质子变为一统六国的秦始皇,有自小被兄弟陷害的唐太宗,还有自小放牛、流离失所的朱元璋。可以说任何一代明君童年都饱受折磨,也正是在这种历练...……更多
张仪:从死囚到纵横家的传奇逆转
古语道,一言可以兴邦,也可以丧邦。这句话放在战国时期的张仪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不过张仪的言辞不仅可以作用在国家上,还可以用在自身上。1.空手套白狼张仪因为一着不慎让对手公孙衍组成了合纵的联盟,这让秦惠文王...……更多
章邯做将军能横扫天下,封王后却打不过刘邦是为何?
...,文武大臣更是个个不知所措。然而章邯却以骊山修墓之死囚,与农民军展开激战,大败周文。此后,他更是屡战屡胜,有力的打击了农民军的锐气,就连张楚政权的覆灭也是其一手操作。此外,名将项梁被他击杀,更令他声名...……更多
雍正感叹无人可用,张廷玉:大牢里还有个死囚
【前言】雍正能开创出一个盛世,跟他励精图治有很大关系。从他在位时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十足的工作狂。据史料记载,很多被雍正批注的奏折,显示的批注时间都是在深夜。可谓是,别人上班,他上班。别人下班...……更多
曾被判定为“死囚”的传奇军神,生前不多言,死后留万言传世
...了干货满满的兵法著作。更神奇的是,他曾经被判定为“死囚”,差点就早早地去见了祖先,结果因为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而救了自己,最后一路逆袭为大唐军神,被清末历史学家蔡东藩先生评为唐初名将的第一人,他便是与托塔...……更多
唐朝时期一场别出心裁的春晚,让天下人颂声一片
...以及后人一份值得深思的新年礼物。他传旨将牢里的所有死囚都释放回家,让这些死囚能在处斩之前和家人过个团圆年,并且订了一个君子之约。到了第二年事先约定的时限,所有的死囚都按时回到牢中报道,一个都没少!唐太...……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问题在于:《越公其事》是不是可信?古史突出范蠡文种,弱化勾践,越公其事突出勾践,弱化范蠡文种,两者都有不可信之处,但相比之下
2024-06-26 15:08:00
作为皇帝的朱棣还做了两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第一件事是好事。朱棣营建、迁都北平,树立了北京在之后的政治文化地位。当今天的游客在故宫
2024-06-26 15:08:00
通过上文可知,古史严重扭曲了勾践的形象,《越公其事》中的勾践形象可能更为真实一些。那么,这里带来一个问题:灭吴之后,一个雄心勃勃
2024-06-26 15:08:00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家族的男人往往在天性上和思维方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看来这话不假,朱元璋的残忍在他的子孙身上如同密码一样流传着
2024-06-26 15:09:00
朱棣:1403年-1424年在位,明朝第三代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燕王,性格多疑好杀。攻败明惠帝之后夺位
2024-06-26 15:09:00
毕竟当时司马昭控制着洛阳城中的禁军,即便曹髦再不怕死,也没有人敢伤害曹髦,但曹髦终究不能以一敌百,他手下的数百名杂兵也不可能将洛阳城里的禁军完全诛杀
2024-06-26 15:10:00
当时曹髦左右的人怒斥司马伷一行人,以至于司马伷的士兵都被吓得逃走了。此时中护军贾充赶了过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
2024-06-26 15:10:00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靖难之役”而获登大位的明成祖朱棣,按照汉儒文化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说,其获皇权之道,似总有被后世正统史学家们有所指摘与诟病之嫌
2024-06-26 15:10:00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公元1360年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
2024-06-26 15:10:00
南京乃虎踞龙盘之地,既是六朝古都,又是朱元璋的老根据地,朱棣却为什么要迁都呢?明成祖迁都北京,是雄才大略。朱棣的胸襟,一般人
2024-06-26 15:11:00
吴国,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大约公元前512年,孙武携带《孙子兵法》来到了吴国
2024-06-26 15:11:00
朱元璋65岁的时候,太子朱标病死,其子朱允炆以长孙的地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多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继承人落在了侄儿手里
2024-06-26 15:11:00
唐朝之时,一位叫孙壬林的官员,《唐故魏州昌乐县令孙君墓志铭》:周幽王遭犬戎之难,武公将兵,佐周平戎,其有功平王命命卫为公□□□□□□为卫上卿□邑于□其孙武仲
2024-06-26 15:12:00
可以阅读大量兵书,由此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与分析现实军事案例的基础上写下《孙子兵法》。在孙武眼里,深受周礼束缚的战争思维
2024-06-26 15:12:00
孙武祖父孙林父,是卫国的卿,但由于为人专横且逞强,与卫国国君关系非常紧张。但孙林父有一个大靠山晋国,因此经常能够利用他与晋国的关系来制约国君
2024-06-26 1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