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听妻入狱:古代中国的悯囚制度与家族传承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07 11:29:00 来源:戏说三国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果不能为家族延续香火,那就是对父母的大不孝。

所以,古代就有了“听妻入狱”这种听起来比较人性化的规定,如果死囚在落罪之时膝下无儿女的话,他们就能享有这项“福利”。

听妻入狱:古代中国的悯囚制度与家族传承

法外施恩,宽缓刑狱

古代社会奉行着人道主义精神,在对待囚犯一事上就衍生出了“悯囚制度”,始创于汉朝。大家也都知道,秦亡于暴政,这是因为秦王没有意识到在建国之后需要转化统治方针。

学者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天下苦秦酷法久矣”,而这本古籍恰恰是为了告诫汉朝统治者而作。所以,在吸取了秦亡的经验后,西汉的统治者就下令宽缓刑狱。

在这条政令之下,汉朝就产生了与悯囚相关的规章制度。汉代史料有载,凡是年龄超过70岁或是未满10岁的死囚,他们会发肤无损而死。

听妻入狱:古代中国的悯囚制度与家族传承

因为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旦有所损伤就是对父母的不孝。这也是为什么清朝年间政府颁布的剃发留辫的政令之后,遭到是汉人的强烈反对。

此外,到了汉宣帝统治时期,皇帝还规定了“诸年八十,非诬告杀伤人,它皆勿坐”,也就是年满80岁的人犯的如果不是要杀头的死罪,他们就不用坐牢受罚。

从这些政府颁订的条例中来看,是对老人和小孩的优待。

除了这两类外,汉代政府对女性罪犯也是比较宽容的。比如在汉景帝时期,如果是孕妇犯法的话,那么她可以生下孩子后再服刑。

汉王朝之所以施行此法,就是为了安抚人心。汉朝的臣民都是经历了春秋战国的动荡,经历了大秦的暴政才存活下来的,他们更需要一个能让他们安定休息的王朝。

听妻入狱:古代中国的悯囚制度与家族传承

因此,汉朝才会创立悯囚制度,这样的政策不单单是考虑到囚犯本人,而且还顾及到了他的家人。

西汉灭亡后,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但本质上还是属于刘家的天下。所以,东汉年间的皇帝还是遵守着先帝设置的律法。

供养义务,大于死刑

如果判处一个囚犯死刑的话,会让他的家庭生出巨变,尤其犯事之人是族中子弟,因为他还有父母需要供养。因此,假如夺走了这名囚犯的生命,就代表着这个家族绝后了。

听妻入狱:古代中国的悯囚制度与家族传承

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就会让这些死囚回到家中奉养父母,等到他的奉养义务结束之后,再判处极刑。

史书有载,东晋时期就有过这样的案例。当时有一名罪犯名叫孔恢,他犯下了要杀头的死罪。可他的父母只有他一个儿子,没有其他人能够依靠。

于是,富有同情心的晋帝就让孔恢回到家中,对父母尽孝。等有朝一日长辈都离世后,孔恢就需要再次服刑。

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机会的,一定是那些触犯了死罪的,且家中无其他成年亲属可依的,且父母必须是年迈体弱,无法自力更生的。要这三个规定都满足,才能获得缓刑,回家侍奉父母。

听妻入狱:古代中国的悯囚制度与家族传承

在明朝朱元璋统治时期,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由于罪犯家中只有一孤苦老母,所以皇帝就特赦了他的罪名,让他回去好好照料母亲。

虽然这位皇帝心狠到在死后让自己的一众妃嫔都为他活殉的,但在面对百姓之时,朱元璋还是展现出了天子该有的宽宏气度。

当然,历史上也有不认可这种优待死囚政策的皇帝的,他就是关外金朝的金世宗。这或许就是因为关外异族他们不读儒学,不重农耕,所以就无法亲身体验到这种法外施恩制度的重要性。

听妻入狱:古代中国的悯囚制度与家族传承

不读儒学就无法懂得孝义之道,不重农耕就不需要务农的人员。但中原子民是以农业为生的,如果家中没有劳动力的话,农田就会荒废,政府的税收就会减少。

所以,出于孝道和农耕,政府也就提出了宽厚恤刑的政策。而东汉年间的“听妻入狱”也是出于类似的缘由。

听妻入狱,延续香火

听妻入狱,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让那些犯了死罪的囚犯的妻子来到狱中,与丈夫共赴巫山云雨,让妻子怀孕。这样一来,家族也就不会绝后了,家中长辈也就有人赡养了。

听妻入狱:古代中国的悯囚制度与家族传承

汉代史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犯了杀人罪的人,他被官府抓住之后,就判处了死刑。但在审案的过程中,主审官发现堂下的犯人膝下没有子嗣,于是就让他的妻子来狱中与他一同生活。

没过多久,妻子就怀上了孩子。而这个死刑犯也感恩于判官的恩德。

当然了,这种制度只适用于那些无后的男性死刑犯。

而这“听妻入狱”自汉代出现以后,也被后世王朝所承袭,就连入主中原的满人所建立的清王朝,同样也遵循着这样的律法,甚至还将这个规定写进了刑律之中。

听妻入狱:古代中国的悯囚制度与家族传承

即便古代帝王都认可了这种法外施恩的政策,但真正落地实施的案例却很少。假如一旦全面推行,那么这种规定很可能就会成为死囚犯的想要逃避行刑的借口。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死犯家中无后,按道理他符合“听妻入狱”的这条规定,可倘若他的妻子无法生育呢?或者说每每行完事后,妻子回家再喝堕胎类药物呢?

这样一来,是不是这个死囚就不用死了。所以,这听妻入狱也是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的,才没有在古代社会上得到全面的推广。

听妻入狱:古代中国的悯囚制度与家族传承

结语

听妻入狱,虽说是死刑犯在生前所能享受的一项最大的福利,可极大多数王朝只是表面遵从,实际上并不会真正地施行,这就是为什么在古籍史料中对这类记载的文献不多。

而且,这种刑律对女性而言是很不公平的。如果她们无所出,或许还能另嫁他人,得到圆满的生活。

听妻入狱是要她们给即将处斩的丈夫生儿育女。她们在未来不但要将这个丧父的孩子拉扯长大,而且还要照料家中长辈,生活的压力此时就全都落在了这些女子的身上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7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代死囚吃断头饭,官府为何要放一块腥臭生肉?囚犯看到还很感激
...然,手法更好。说到手法,刽子手这身砍头的手段,一般家族传承,收徒的也有。从小练的就是刀法和胆量。砍头的要求也有很多,刀要快,手要稳,不能给死囚太多痛苦,砍半天没砍死,这就要避
2024-12-05 11:02:00
古代死囚临死前的最后一项福利是什么
...,留下你的血脉和后代?这听起来可能有些荒唐,但是在中国古代,这却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制度,叫做“听妻入狱”。这是一种专门针对无子男性的死囚的福利待遇,是一种封建伦理道德在监狱管理
2024-03-06 21:07:00
武则天时代的7大酷刑,每一个都是对生理极限的挑战
唐朝,一个在历史上拥有着举足轻重的朝代,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盛世王朝的象征,其不仅国力强盛,文明开放,起初的刑罚也较为宽缓和谨慎。而刑罚是古代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犯人
2022-12-30 16:21:00
...治上实行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分权体制。采用宰相合议制度,使皇权与相权的基本平衡。这既避免了皇权过大,独断专行带来的政治失误,又规避了相权过重、皇权旁落的风险。在纳谏方面,唐太
2024-05-18 12:05:00
马皇后:大明王朝的贤后典范
...举不仅惠及读书人,而且推进了明朝的教育水准,实在是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灿烂的一笔。洪武二年(1368)七月二十八日,元顺帝率后妃太子惶惶逃离大都(北京),奔往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县
2024-03-26 03:49:00
包拯用龙头铡、虎头铡或狗头铡铡人,历史上真有此事吗?
...解会产生喷射状出血。如果当堂斩首,无论是用铡刀还是中国古代常见的行刑工具——“鬼头刀”之类,被执行死囚的血将呈喷射状从动脉血管中流出,很难保证不会溅到周围人员身上、亦或是大堂
2023-07-02 10:29:00
秦王朝只能是秦王一人知道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表示来源,多为祭祀所用,用于女子称谓,“氏”则表示家族分支,用于男子称谓),造父侄孙非子(注:恶来生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季胜生孟增,孟增生衡
2024-05-11 14:13:00
多亏了张廷玉,他才能从死囚转身成为一代名臣
...是满洲正蓝旗章佳氏,也算是名门之后了。在当时的科举制度下,满族很少能有人通过科举考试,所以清朝皇帝为了控制好满汉官员的比例,就为满族人拓宽了入朝为官的途径:买官,比如李卫就是
2023-03-05 14:33:00
朱元璋问了死囚1个问题,死囚回答后为何被放了
咱们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皇帝也是什么样的都有,有暴虐的如夏桀商纣;有文青如李煜赵佶陈叔宝;有风流多情的李隆基、乾隆帝;有事业第一的秦始皇汉武帝;有武力值满点的铁木真忽必烈……然而从
2024-04-21 14:0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谓“山水精神”?如何领会“象外之意”?山水,远超自然景观的有形之身,蕴藏中国文人世代相传的精神追求。何谓中国人的“山水精神”
2025-04-03 11:23: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3 11:47: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中国近代女画家陆小曼逝世
陆小曼(1903年11月7日-1965年4月3日),名眉,江苏常州人,出生于上海,中国近代女画家、社交名媛。陆小曼师从刘海粟
2025-04-03 12:39:00
描摹,另一种祭奠
大众网记者 孙顺科 邓慧慧 宁晓洁 威海报道清明节前,走进背倚青山的荣成市革命烈士陵园,百余级台阶引向肃穆的纪念场馆与烈士陵墓
2025-04-03 10:53:00
曾国藩给咸丰帝上了一道折子,惹恼了皇帝,肃顺却告诉他好事将近
爱新觉罗·肃顺,此人在道光,咸丰帝在位期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臣,尤其是到了咸丰皇帝的时候,对于肃顺更是信赖有加,每每有军国大事之时
2025-04-03 10:55:00
重温英雄故事 缅怀革命先烈丨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4月2日上午,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借清明之际重温英雄历史,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2025-04-03 08:59:00
徐则臣:大运河勾连了历史、现在和未来
近日,根据徐则臣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落下帷幕。也是从3月起,徐则臣正式升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2025-04-03 09:53:00
南宋孝宗赵眘的精彩人生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籍贯秀州(今浙江嘉兴)
2025-04-02 21:57:00
曹操临终前的遗憾,竟然是没有把这四个女人收入自己的后宫
曹操一生喜好人妇寡妻,这是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事情;为了秦宜禄的老婆杜氏,还惹得关羽极不开心最后离曹而去;为了张绣的婶娘坑死典韦和曹昂
2025-04-02 22:20:00
家训:内外兼修的智慧(读书有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韩 昇《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韩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清明时节,人们在缅怀与追思中
2025-04-03 06:12:00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
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啥却被几万金兵灭掉?原因让人尴尬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宋禁军人数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北宋军力如此雄厚
2025-04-02 14:37: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2 17:15:00
鲁网4月2日讯清明节前夕,74岁的莫洪文在家人的期盼目光中,整理着装,自重庆市梁平区出发,准备去“看望”四伯。目的地是1400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烈士陵园
2025-04-02 19: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