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梁元帝萧绎儒道与无为的治国理念
...国富民丰,有朝一日可以一统河山。梁最后一代帝王——梁元帝萧绎,身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爱好不频广对各个方面都有研究,不但吸取了,儒、佛、道、玄思想,而且对墨、农、兵、法等家学说也都有浸染。在众家之长中,自...……更多
儒家、道家和法家各自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是孟子、荀子,他们都是从人性出发,倡导的是以“仁”治国。道家的思想提倡的是“无为而治”,他们崇尚自由与解放,认为一切都应该遵循自然,顺应自然,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而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天下,提...……更多
聊聊曹魏时期名士的儒道兼治
...魏晋时期思想家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格量弘济、文质更用的人格魅力,不仅是道家气质与儒家风范的结合,更体现出了儒学和道学的互通之处。他的《论语集解》中,显露了玄学特质,以无为...……更多
武帝时期的儒道冲突:赵绾王臧事件的背后真相
...格的等级制度的追求,他选择了重君王的儒家思想来作为治国之策。这种思想一度和高度崇尚黄老之术的窦太后产生了激烈碰撞,为了打击窦太后,武帝甚至不惜牺牲赵绾和王臧两位儒家名士。一、武帝因重视儒学而重用赵绾王...……更多
揭秘孔子与邵正茂的恩怨与儒道之争
...,他所倡导的仁爱之道仍为世人所推崇。然而,主张以仁治国的儒生,在掌权后的第七天,未经追究,就杀害了一个名叫邵正茂的人。过去的冲突绍政是当时朝代的一个官职名称,毛就是这个名字。当时的朝代常常以官职或家乡...……更多
战国时期,和儒道法三家齐头并进的墨家,是怎么销声匿迹的?
墨家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之一,与儒道法三家齐头并进。法家代表韩非子曾不无酸意的说,墨学与儒学一样,都是当世显学。儒家代表孟子也曾哀嚎,当今天下的学说,除了杨朱的道家学说,就是墨家的学说,根本没人对儒学...……更多
诸葛亮“隆中生活”的磨练与锻造
...辟分析,预谋天下三分,定下“联吴抗魏”、占荆据蜀的治国兴邦之策,是与他长期以来战略信息的积累密不可分的。这是他超人智慧得以形成的内在因素。最后,他经常云游各地,借机了解风俗民情,气候物产,勘察山川地理...……更多
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何选择儒家思想治国,没有选择道家或者佛家?
...,经过时间的筛选,统治阶级发现,儒家思想最有利于统治国家,所以才选择了儒家思想。当然,这种说法,似乎也不太准确。真正准确的说法是,统治阶级选择了自己修改之后的儒家思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种思想,...……更多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11月24日,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开幕。原俄罗斯莫斯科人文大学文学系副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副研究员汉伊理对“中国学”研究一直抱有浓厚兴趣,8年前他来到中国,一门...……更多
秦始皇如果用西汉文景之治的黄老之术治国,秦朝能长久吗?
用什么思想治国不能生搬硬套,要视历史环境而定。假如秦始皇以黄老之术治国,很显然就是东施效颦,贻笑大方。文景二朝以黄老治国有其可行的历史条件,秦朝统一后却不具备这种条件。黄老治国的核心思想及条件黄老思...……更多
儒学大师董仲舒,为何能终结“百家争鸣”现象?
...时代的彻底终结。因为在此之前,其他皇帝采用一种学说治国时,往往不会打压其他学说,甚至使其灭亡。因此在文化上一直保持着百家争鸣的状态。当他公开地、强硬地插手,百家争鸣被终结的结局就已经无法避免了。三、为...……更多
考古队发掘两座战国墓,墓中惊现《老子》母本,专家:我们被骗了
...被认为是道家否定“仁“”义”最有力的证据,也是作为儒道两家思想对立最有力的证据。但是郭店竹简版本《老子》对此的记载却完全不同,上写着“绝伪弃虑,民复孝慈”,由此可以看出,至少在先秦时期,道家并没有排斥...……更多
武则天为什么大力扶持佛教?她有什么目的?
...其一,薛怀义查阅佛教典籍,在《大云经》中找到了女王治国的例子,为武则天的改朝换代、女帝登基这种有违封建传统思想的举动,添加了合理诠释。 其二,薛怀义掌权期间为武则天修建了许多明堂,并致力于传播佛教思想...……更多
大汉破壁人窦漪房到底有多强
...已经有对道家动手的势头了。有一次,汉景帝组织了一次儒道大辩论,儒家选手辕固生大杀四方,老太太听说这件事后,就把辕固生叫来辩论,结果这个辕固生也是个头铁的,当着太后的面说老子学说是一家人之言,把老太太气...……更多
史上唯一能跟“儒家”抗衡的学派,突然就从历史上消失了?
...天生是死敌的法家学说呢?因为那个时代之中的四大显学儒道墨法之中的法家一直都是受到诸侯欢迎的学说,乱世之中的法家炙手可热,根本没有必要和儒家在民间争给你死我活。而道家学说从一出世以来似乎就一直秉持着老子...……更多
汉宣帝阶下囚到殿上皇,“离经叛道”的他为什么能称王?
...为而治学说,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治国成了正道;但作为汉武帝曾孙的汉宣帝,没有遵循老祖宗哪一套,自己弄出一个“霸王道杂之”的治国套路,岂不是“离经叛道”吗?刘询“称王称霸”也不是说他胡...……更多
...阴阳家等各派众多观点与主张,系统陈说了规谏与咨政的治国谋策,为儒家思想成为官方主导意识形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班固很推崇《新语》,《汉书·高帝纪》中有言,“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更多
《儒法道》:“三教”之争背后的博弈论和行为经济学视角
...:老子庄子时代的道家思想,无论在哲学层面,还是作为治国理念,都是具有相当严重的缺陷的。老子和庄子认为上古社会是美好的,而东周时代的社会冲突和动荡,主要是因为技术进步和人类知识的提升,对此,他们提出了一...……更多
...的掌控。在此基础上,他主张尊君卑臣、革故鼎新、以法治国。此外,韩非子也推崇朴素的唯物主义,主张通过比较、验证的方法认识事物。综上所述,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先秦七子”分别是道家学派的老子、庄子...……更多
聊聊南北朝十六国君主对儒释道选择
...提供了解决思路和丰富的经验,所以,儒学在建功立业、治国安邦上所具有独特优势是释、道这两种文化所不具备的。也就是说,尽管南北朝时,佛教兴盛、玄学盛行、道教的发展都没有完全取代儒学的地位;佛教和道教仅仅打...……更多
中国古代重视农业,为何先秦时期的农家消失了?
...的关注农业生产之人,还有就是强调农业的重要性、以农治国之人。但并不是所有学问涉及前面这些方面的都可以称之为农家,而是此人或此一类人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上述这些方面,研究农业生产和关注农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的...……更多
2022-12-18 11:32中国,农家,时期,农业
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为何之后凭空消失了?
...是不可估量的益处。甚至连一些皇帝也以老子的道家思想治国,使得国家繁荣昌盛。道家最为著名的便是太极图,一个浓缩了老子所有的道家思想的图案。一个教会了我们何为阴阳二界,何为相生相克,何为借力打力,何为阴阳...……更多
诸葛亮缘何被称为近乎完美人物
...格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被认定为儒家;其治国之道和“上无刑罚,下无礼义”的方针,被认可为法家;其仙风道骨和“密如鬼神,疾若风雷”的形象,被认同为道家。诸葛亮被认同是儒家或法家,都有一定道理;...……更多
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中韩儒学对话会在韩国举办
...,具有永恒的价值。其中,伦理道德的探索、德主刑辅的治国理念、独立人格的追求等,都具有丰富的现代价值。崔瑛甲表示,当前世界面临着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分歧,而儒学中“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思想,...……更多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妥妥的儒家“信徒”
...因为提倡民贵君轻、克己复礼,主张道德约束和“仁政”治国,彰显出了人性的夺目光彩,在中华民族漫长的文明长河中独得一席之地,并且成功击败了春秋战国时期萌发出的百态思想,居于治国思想之首位,传承至今已有2000...……更多
汉武帝信奉墨家的话,后来会有什么变化呢
...成立,儒家也仍然没有真正成为主流,秦朝主要依靠法家治国,李斯等人都是法家的代表,儒生在朝中很难有什么作为。那么等西汉成立后,刘邦重用一些儒生,让儒家恢复元气,可他们仍然没有成为主流,黄老学说是西汉初期...……更多
聊聊道教之祖——张道陵
...为核心的修炼方法,认为修道的关键是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达到“神仙”的境界。据传说,张道陵曾受到太上老君的启示,被授予了“太上道祖”的称号,成为道教的祖师。在他晚年时...……更多
...的《老子》甲本颠覆了传统思想,在人的行为道德方面,儒道两家没有分歧和对抗。这就是我们老祖宗的思想:圆融,圆满融通。建筑遗存彰显厚道——包容。且看荆门两山:东宝山上,有佛教建筑东山宝塔、千佛洞,道家建筑...……更多
...家思想中,水被用来比喻君子的德行和理想以及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水的润泽特性象征君子的仁爱,通过滋润万物,表达了对社会的关怀和悲悯之心。君子应该像水一样,以仁爱之心润泽人心,使社会和谐繁荣。在儒家思想中,...……更多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诗人,谁的写诗水平极高
...“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南北朝时期,梁元帝萧绎、陈后主陈叔宝都是文采斐然的帝王。其中,萧绎的《咏歌诗》以“汗轻红粉湿,坐久翠眉愁”一句通过色彩赋予诗句立体感,体现了自己的高超品味,而陈后...……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明成祖朱棣有哪些轶事典故
朱棣,即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在位共二十二年,年号“永乐”。朱棣早年封燕王,后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
2024-06-24 21:53:00
陈友谅为何会与朱元璋在水上进行决战
鄱阳湖之战又称鄱阳湖水战、鄱阳湖大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
2024-06-24 21:55:00
朱元璋的子孙真的吃垮了大明江山吗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宋、元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主弱臣强”,朝廷得不到宗室藩屏。以史为鉴,太祖制定了一套封藩制度,并从洪武三年开始
2024-06-24 21:55:00
诸葛亮并没有杀马谡,马谡到底是怎么死的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记载着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精彩故事,以至于至今的民间戏曲,和人们的口口相传都认为诸葛亮真的斩了马谡
2024-06-24 21:56:00
明朝阉党焦芳,为何最后竟能善终
焦芳,字孟阳,河南泌阳县人(今属河南驻马店),明朝阁臣、阉党。明朝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
2024-06-24 21:57:00
简介明朝开国名将邓愈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1:57:00
历史上徐寿辉是什么人
公元1364年,惊天动地的鄱阳湖大战最终落下帷幕,仿佛是三国演义的再现,铁索连环和火烧赤壁终归扭转了战局,陈友谅这个罕见的强人终于倒下
2024-06-24 22:00:00
简介明朝著名宦官王振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2:01:00
嘉靖的3个皇后为何结局一个比一个惨
嘉靖从小就很聪明,父亲教他读书,几次下来他就会背诵了,后来稍微长大一点,父亲便让他学习参加王府的祭祀和典礼,因此他对各种礼仪和规范流程十分熟悉
2024-06-24 22:02:00
简介明初重臣杨士奇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2:03:00
明朝万历争国本事件具体情况是什么
有流言说明神宗与郑贵妃曾到大高玄殿祷神盟誓,相约立朱常洵为太子,并且将密誓御书封缄在玉匣内,由郑贵妃保管。朝中大臣受到流言影响
2024-06-24 22:03:00
简介明朝大臣魏允贞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2:04:00
简介明末少傅崔呈秀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2:05:00
朱元璋临死前要求为何会返放过张美人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甚至可以掌控他人的生死。也正是因为如此,当皇帝去世之时,倘若他想要人殉葬的话
2024-06-24 22:05:00
丹书铁券最早起源于汉高祖刘邦,众所周知刘邦并不算一个地位稳固的开国皇帝,它既不是秦国皇亲国戚,也不是六国遗民,统治正统性不强
2024-06-24 22: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