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武帝时期的儒道冲突:赵绾王臧事件的背后真相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13 07:31:00 来源:戏说三国

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

汉武帝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君王。自高祖建立汉朝以来,后来的继位者皆选择用道家的黄老之术来治理国家,由于黄老之术轻政府,重民生,所以使得汉朝快速走出秦末战火的阴霾,得到了充分的休养生息,所以无论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都对道家思想十分推崇。

武帝时期的儒道冲突:赵绾王臧事件的背后真相

然而到了武帝时期,出于对封禅的渴望和对严格的等级制度的追求,他选择了重君王的儒家思想来作为治国之策。这种思想一度和高度崇尚黄老之术的窦太后产生了激烈碰撞,为了打击窦太后,武帝甚至不惜牺牲赵绾和王臧两位儒家名士。

一、武帝因重视儒学而重用赵绾王臧

汉武帝继位时,窦老太后尚在人世,由于外戚干政在汉朝十分普遍,所以无论从孝道上还是法理上,武帝都接受了祖母权倾朝野的事实:

甲子,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窦氏曰太皇太后

武帝时期的儒道冲突:赵绾王臧事件的背后真相

然而年轻人的锐气使得武帝也对窦太后的许多做法不满,认为后者的思想太过保守,阻碍了自己施展政治抱负,并且一度气得和猛兽搏斗来抒发心中的愤懑:

入山下驰射鹿豕狐兔,手格熊罴,驰骛禾稼稻粳之地。

客观地说,窦太后绝对不少吕氏那种破坏朝堂秩序的人,她的政治能力远远不如前人,充其量就是一个凭运气得到巨大权力的不安分的老太太。所以我们看到,权力成为了她满足个人欲望的工具,至于更深层的事物,窦太后并没有掌握到其中的精髓。

换句话说,窦太后虽然权倾朝野,但是她并没有向吕后那样带来像诸吕之乱之类的危害,整个大汉仍然像之前六十年一样,开足马力高速发展。这种情况也带来了一个好处,那就是武帝缺乏对窦太后下手的理由,这让他十分郁闷。

武帝时期的儒道冲突:赵绾王臧事件的背后真相

好在此时,群臣们上书他封禅,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提醒,他开始意识到儒家思想中森严的等级制度或许会为他治理国家提供巨大的助力,所以随后武帝开始重视学习和推广儒家思想,并将其应用于治国领域。

当时,赵绾和王臧皆是优秀的儒家人才,有着丰富的学术和广博的名气,因此受到了武帝的重用。

二、王赵两人官至公卿却联手攻击窦太后

王赵两人在景帝时期,就已经出任武帝的太子少傅和太子太傅,负责其日常的教导,可谓是两朝元老。顺带一提,当时两人都有了中尉的官职,并非像辕固生那样不懂政事的民间之人。

不过朝堂经验丰富的两人,却做出了一件十分愚蠢的事情。汉武帝二年,已经位列公卿的王赵二人联手上书武帝,请求他之后的政令不必通过窦太后:

二年冬十月,御史大夫赵绾坐请毋奏事太皇太后。

此事一出,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要知道窦太后乃是黄老之道不折不扣的铁杆支持者,本来就对儒生十分不待见,甚至还出现过儒生辕固生入圈斗猪的荒唐戏,令景帝都不敢多言。结果现在两个儒生居然敢和自己唱反调,还鼓动孙子弹劾自己,这在法理和感情上都是令窦太后无法承受的。

武帝时期的儒道冲突:赵绾王臧事件的背后真相

因此,老太太爆发了雷霆之怒,将满腔怒火宣泄到了武帝的身上。为了安抚窦太后的情绪,武帝迅速作出了反应,他不仅罢免了王赵二人的官职,还将他俩下狱且不闻不问,最终使得这两位著名的儒生屈死狱中。

表面上看,两位儒生不畏强权,为去除外戚干政拼死进谏,尽到了人臣的本分,即使死也可谓是青史留名,光耀万古,然而这件事情的背后却隐藏着很深的阴谋。

三、武帝在这起事件中充当了何种角色

如果我们认为整件事就是赵绾和王臧的个人行为,那就大错特错了。

上文我们提到过,王赵二人早在景帝时期,便成为了武帝的老师。太子的老师和普通人的老师有着很大的区别,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老师都只会陪伴自己一段时间,当自己脱离了学堂,也就停止接受老师的教育,基本可以和老师说再见了。

就算中华民族有着一日为师一生为父的美德,但是这只停留在感情层面,而并非指得师生要像父子一样生活。

武帝时期的儒道冲突:赵绾王臧事件的背后真相

而太子的老师就不一样了,太子的老师即使在其继任帝位后,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他们作为前朝元老,要在道德上监督皇帝,在权力上扶持皇帝,在人事上提醒皇帝,堪称是皇帝在少年时期组建的最早的政治班底。

像赵绾和王臧,在日常见到武帝十分容易,有什么政见都可以私下先沟通而后呈现在公共面前,就比如上书弹劾窦太后这件事,武帝一定是知情的。

人都是惜命的,尤其是身居高位手握权力之人,对自身乃至整个宗族的未来都会十分爱护,自然不会以身犯险,所以很大程度上,王赵二人是得到了武帝的授意和承诺,才会用进谏的态度去试探窦太后对于交出权力的态度。

然而意外的是,窦太后对此的反应之激烈,极大地出乎了武帝的意料,为了避免和其交恶,武帝只能牺牲王赵二人的性命,来平息窦太后的怒火。

武帝时期的儒道冲突:赵绾王臧事件的背后真相

四、结语

在上书事件中,汉武帝表现得极其幼稚和残忍,他既认为自己平日里动作不大的奶奶会容忍自己明目张胆的小动作,又完全不考虑臣子的利益,最终上演了一出舍车保帅的闹剧,平白牺牲掉自己的两位老师,而且还没实现自己的目的。

当然了,我们也应该理解武帝继位伊始,凭借年轻人的满腔热血渴望创造功业的雄心壮志,由于被窦太后处处掣肘,武帝三天五天可以忍,日子久了必然会疯狂寻求破局之道。奈何窦太后对文景之治为汉朝带来的盛世十分满意,自然对武帝那套儒家治国思想不甚满意,这就是二人矛盾的真正根源。

终窦太后一生,武帝都没有拿出解决此事的办法,只有在熬死了窦太后之后,武帝才能放开手脚,大胆施政。也就是在窦太后去世的第二年,董仲舒就提出了流传千古的《天人三策》,奠定了武帝独尊儒术的基础。如此看来,赵绾王臧的死,就更显得悲壮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3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汉武帝时期有大批黄金神秘消失,背后真相不敢想象
\"功莫大于秦皇汉武\",汉武帝刘彻生于公元前156年(景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41年3月21日登基。刘彻的母亲王娡进宫前曾嫁作金家妇,生有一女。刘彻的外祖母听了算命的话,将她从
2023-07-09 07:29:00
战国时期,和儒道法三家齐头并进的墨家,是怎么销声匿迹的?
...遭到儒家打压。其实儒家学说一直都占上风,只是到了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方才独霸江湖。平心而论,儒家的思想更加人性化,多元化,世俗化,所以容易让人接受。儒家鼓励人们追求世俗的乐趣智
2023-05-13 18:49:00
揭秘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真相,他被冤枉了两千多年
...思想本可长期指导中国,开创更加辉煌的新纪元。然而汉武帝听信谗言,推行独尊儒术,重新扶持起儒家,使中国的发展道路被严重阻碍。1、本始皇崩,法统不稳秦始皇驾崩后,法家思想很快遭到
2024-01-22 20:10:00
揭秘梁武帝萧衍:四度出家为僧背后的真相
梁武帝萧衍——出家为僧真的是虔诚信佛吗?梁武帝萧衍,是南北朝时期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从小聪明伶俐,可谓少年奇才。由于出身显赫,从出仕就当上了地位比较高的军官,并且其谈吐不俗,才华
2024-03-19 07:24:00
大汉破壁人窦漪房到底有多强
...第一轮冲锋,最后就以这样的戏剧性方式收场了。到了汉武帝时期,小领导继位的第一年就搞了个建元新政,新政内容很简单:把儒家请回来。儒道两家的争端表面上是学术之争,背后却是两个利益
2023-05-15 11:52:00
汉武帝刘彻晚年杀太子刘据,背后的原因让人叹息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继秦始皇之后,第二位武功盖世的帝王,素以“秦皇汉武”并称。汉武帝在青壮年时期,励精图治,重用卫青、霍去病等西汉名将,发动了多次对匈奴的战争,一举扭转了对匈奴的
2022-12-18 20:43
守宫砂:宋朝流传的童贞验证方法背后的真相
...去童贞,红点就会自动消失。虽然张华称这一方法源自汉武帝时期,由东方朔提出,但实际上汉武帝时期并没有守宫砂验童贞的说法。古人真的相信守宫砂能验贞洁吗?事实上,汉武帝的生母为二婚
2023-09-08 20:54:00
轩辕为什么要杀蚩尤?蚩尤之死有着怎样的真相?
...后稷等都是姬轩辕的子孙。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北巡朔方,在回程时经过桥山,听说此地有个黄帝陵,便去祭拜。各位,汉武帝这一拜不要紧,直接提升了黄帝的历史地位,并开创
2023-02-22 21:08:00
王国傅相制度:汉代政治与文化的反映和影响者
...良好的视角。(三)王霸杂治的统治思路 不过,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窦太后的自然死亡,国家实力的强势,汉武帝开始大规模作为,其统治思路从表面上看是“独尊儒术”,实际上是“内多欲
2023-10-24 11:1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