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黄福:勤俭谦虚的明朝六朝老臣,却位列奸臣榜
...身于陕西华阴的一户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清官,祖父是翰林院编修,父亲死后由他父亲入继大统。黄福从小就在这种环境中长大,培养了他勤俭、节俭而且谦虚好学的品质。进入翰林院之后黄福积极学习,他在任职翰林院期间...……更多
“赌徒”杨荣为何获胜
...说杨荣。杨荣是刚进入明朝公务员队伍2年的新人,担任翰林院编修,他直接冲到路中间,拦住朱棣的马,问“殿下是先去拜谒孝陵呢,还是先登基即位呢?”《明史》记载,成祖初入京,荣迎谒马首曰“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更多
明朝第一奸臣严嵩的崛起与崩塌
...因此得到了一定的晋升和提拔。而在此之后严嵩也从一个翰林院侍读升到国子监祭酒,到后来也是成为了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可以说严嵩的仕途是真正的平步青云,而他这一切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是他懂得趋炎附势,先是选择接...……更多
奸臣严嵩意外之笔:‘六心’变‘六必’,铸就历史名店
...治十八年(1505年)考中进士,随后以《雨后牡丹诗》被翰林院选为庶吉士。严嵩今年才26岁。正德二年(1507年),严嵩枢毕业于济世,任翰林院编修。可以说,他年轻而成功。在夏彦和严嵩的斗争中,上天随人所欲,严嵩终于...……更多
明朝首辅徐阶辅佐皇帝仁爱治国,建立大明盛世
...前往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并取得了探花的好成绩,被授以翰林院编修的职务,也正式的进入官场为官。可惜在当时,朝廷中的大权都被奸臣严嵩一党牢牢地掌控着,空有才能的徐阶却因为不愿与祸国之人同流合污而没有得到皇帝...……更多
明朝第一奸臣严嵩,是如何获得嘉靖皇帝的喜爱的?
...父亲在天之灵了。此后严嵩被选为庶吉士,后来又被授予翰林院编修。这并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岗位,只负责一些文案工作。严嵩久负“神童”之名,被家乡父老寄予厚望,畅想着自己平步青云宏图大展,对这个翰林院的工作就...……更多
2022-12-22 21:06严嵩,明朝,奸臣,皇帝
明朝宦官高力士,到底是好官还是奸臣?
...天招到了身边。武则天或许是真的很喜爱高力士,让他入翰林院学习知识。翰林院作为皇帝的智囊团机构,里面充斥着各种牛人。高力士深知知识才是改变命运的不二法门,他敏而好学、积极求知,一改往日的小傲娇,变得愈发...……更多
明朝传奇人物胡濙,历经7朝辅佐6帝,见证明朝60年兴衰
...阁重臣胡广、金幼孜等。胡濙考中进士后,并没有被留在翰林院。当时,靖难之役正在进行,胡濙被任命兵科给事中。在当时的环境下,胡濙虽然没有上战场,但他也是为朝廷征讨燕王出过力的。只是,建文帝一再失误,南军节...……更多
严嵩虽为奸臣,人生却充满无奈与悲哀
...1532年,严嵩赴京朝觐考察,被世宗留下,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1542年,首辅夏言革职闲住,严嵩加少保、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仍掌礼部事。这时的严嵩已经权倾朝野了。之后迫害忠臣、谄媚君王这种...……更多
...焦芳是明朝一位权倾朝野的高官,天顺八年中进士,入职翰林院为编修,正德年间受到重用进入内阁,参预机务。明朝内阁可以说是明朝权利和政治的中枢,进入内阁成为内阁大臣,也就相当于成为明朝政治地位最高的一批人之...……更多
...宗、袁崇焕并称为“辽东三杰”,他把一生都奉献于维护明朝边境之中,却因得罪宦官最终含冤而死。他死之后明朝日渐腐朽,乾隆皇帝称,处死熊延弼是明朝在自掘坟墓。你可知他是怎么死的?俗言道“寒门出贵子”,熊延弼...……更多
历史上的四大奸臣,利用一技之长成为皇帝面前的大红人
...也是个才华横溢的人,他二十五岁殿试中二甲进士,进入翰林院,在外人看来,是个十足的学问人。但这些,还不够严嵩走上高位,真正让严嵩走上高位的,是他的青词。嘉靖皇帝痴迷长生不老,喜欢用青词向上天祈福,恰好满...……更多
明朝最后三位首辅,陈演、蒋德璟和魏藻德的故事
...了1622年,他以不满三十岁的年纪就通过了会试,开始在翰林院中苦熬资历。由于木匠皇帝的宠信,魏忠贤已经完全把持了朝政,甚至就连内阁也都成为了“魏氏内阁”。蒋德璟继承了父亲的秉性,坚决不向阉党势力低头,宁愿...……更多
忠臣还是‘奸臣’?黄观与靖难之变的纠葛
...边境无虞”的观点,深得朱元璋赞许,钦点为状元,授官翰林院修撰。黄观在县、府、院、乡、会、殿6场考试中,斩将夺旗,每场都为第一名,成为一代传奇。这时的黄观,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把姓氏改回来,重新姓黄。在洪...……更多
彭华被朱见深调入内阁后,为何要辞官退隐?
...士便是成华初年内阁首辅彭时的弟弟,时任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的彭华。下面就对彭华多次辞官的事进行分析,看看他坚决辞官的出发点是什么?彭华的出身非常显赫,可以说是当时内阁中身份最为显赫的大学士。他是江西...……更多
明朝诤臣冯恩与大礼议之争:直言进谏的勇气与影响
...子祀典一事得罪当时的首辅张璁,张璁于是把徐阶赶出了翰林院,还在嘉靖皇帝面前进谗言,说他是奸邪小人。嘉靖皇帝也很激动,在柱子上刻下了“徐阶小人,永不叙用”八字。就在徐阶要被埋没的时候,幸运的是他有个老乡...……更多
...中探花,而是被改为了二甲第二名。而后,杨荣被安排到翰林院做编修。当时正值靖难之役爆发,燕王朱棣起兵南下,杨荣先后给建文帝提了好几条建议,都未被建文帝采纳,杨荣自恃满腹经纶,可惜不被建文帝重用,十分郁闷...……更多
杨慎:明代才子的悲情抗争与无奈结局
...风发的杨慎年仅24岁。由于文学功底深厚,杨慎被安排到翰林院做编修,在他的面前可见的是一片光明。但是看似美好的一切都在十年后偏离了轨道,1521年明朝最高统治者明武宗驾崩。明武宗的离世与小小编修看似毫无关联,但...……更多
明朝的武将开国,最后文官却占据朝政的主导力量
...好评。 这里要注意一点,史书因为是文官们编写,比如翰林院就是编撰史书和皇帝实录的地方,他们对于历史的评价和一般人并不完全一致,比如仁宣之治,仁宗明明只有半年皇帝,为何也被加进去,因为他改变了明成祖重用...……更多
曾经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高拱何张居正,为何反目成仇
...他的考官是徐阶。由于年轻而又才华出众,张居正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成为帝国的高级储备人才。在翰林院,张居正受到翰林院学士徐阶的大力提携。高拱比张居正年纪大,他是嘉靖二十年(1541年)的进士,比张居正早六年...……更多
简介明朝著名政治家吕调阳
...苦攻读。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廷试高中一甲榜眼,初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次辅,加封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傅、光禄大夫...……更多
科举考试“连中三元”难如登天,明朝仅有三人做到,他们是谁?
...出身”。获得一甲的三人,将会立即被授予职位,状元为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为翰林院编修。二甲、三甲进士如果想入职为官,还必须复考一次,最后根据前后两次成绩择优录取。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明白,要“连中三...……更多
明朝首辅夏言被处斩,是谁的过错?
...居正等名臣,都是二十几岁就考取了进士的身份,开始在翰林院排队等候叫号的。相比之下,夏言显得有些晚了,他在三十五岁才考取了进士,获得了排队的资格。通常情况下,进士会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职位,开始在此排队等...……更多
解缙:从神童到首辅的辉煌与沉浮
...将笔画写得精细流畅。看着手中的杰作,解缙不禁想起在翰林院侍读时的日子,不免叹息道:“我这般书法,何时能再施展于朝堂之上?” 直到八年后,解缙才得以离开江西。那一天清晨,解缙整装待发,跟随父亲解缵北上京城,参加洪武...……更多
...苦闷中成熟,终于等到了时机,站到了历史舞台的前列。翰林院的内阁重臣徐阶,非常重视经邦济世的学问。张居正在他的引导下,努力钻研朝章国故,这为其日后走上政治舞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张居正慨然以天下为己任,...……更多
明朝有个牛人号称“六首状元”,为何在历史上籍籍无名?
...的高度赏识,当然有其独到之处。黄观在中状元后,被授翰林院修撰,并在五年后升任礼部右侍郎(正三品),要知道,当时黄观才32岁啊!在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后,改旧制,黄观任右侍中,参与重要国事奏议。当时燕王朱棣自...……更多
他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个三元及第的人,下场却如此悲惨
...璋的嘉许,并以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的身份,成为了翰林院修撰中的一员。这一年,黄观虚岁二十八岁,年纪轻轻就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第一位“连中三元”者。可见其究竟有多优秀。洪武二十九年,黄观升任礼部右侍郎。经...……更多
杨慎为什么被称为“神童”?仕途因为流放云南而被断送
...腔学识倾数奉献给大明,明武宗也很是器重杨慎,授予他翰林院修撰一职,负责《武宗实录》的编修。明朝官场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这一约定俗成的规矩,24岁的杨慎已经进入翰林院,以他的状元之才,入阁...……更多
宁安如梦:看懂了才明白,谢危官居太子少师才是全剧最大的破绽
...他会试第一殿试也是第一高中状元,但按照惯例应该是进翰林院为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四年时间如果不外放的话大概也就是从五品的侍读学士或侍讲学士,最多也就是正五品的翰林学士。一般来说三公三孤、太子三师和太子三...……更多
尹嘉铨身犯何罪被打入死囚之中,皇帝为何又降旨释放
...“文字狱”如此严酷而执着,也就不难理解了。雍正朝的翰林院庶吉士徐骏,因为写下“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和“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的诗句而被认定是毁谤本朝、意图复明,最终惨遭处死,祸及师友。此...……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问题在于:《越公其事》是不是可信?古史突出范蠡文种,弱化勾践,越公其事突出勾践,弱化范蠡文种,两者都有不可信之处,但相比之下
2024-06-26 15:08:00
作为皇帝的朱棣还做了两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第一件事是好事。朱棣营建、迁都北平,树立了北京在之后的政治文化地位。当今天的游客在故宫
2024-06-26 15:08:00
通过上文可知,古史严重扭曲了勾践的形象,《越公其事》中的勾践形象可能更为真实一些。那么,这里带来一个问题:灭吴之后,一个雄心勃勃
2024-06-26 15:08:00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家族的男人往往在天性上和思维方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看来这话不假,朱元璋的残忍在他的子孙身上如同密码一样流传着
2024-06-26 15:09:00
朱棣:1403年-1424年在位,明朝第三代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燕王,性格多疑好杀。攻败明惠帝之后夺位
2024-06-26 15:09:00
毕竟当时司马昭控制着洛阳城中的禁军,即便曹髦再不怕死,也没有人敢伤害曹髦,但曹髦终究不能以一敌百,他手下的数百名杂兵也不可能将洛阳城里的禁军完全诛杀
2024-06-26 15:10:00
当时曹髦左右的人怒斥司马伷一行人,以至于司马伷的士兵都被吓得逃走了。此时中护军贾充赶了过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
2024-06-26 15:10:00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靖难之役”而获登大位的明成祖朱棣,按照汉儒文化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说,其获皇权之道,似总有被后世正统史学家们有所指摘与诟病之嫌
2024-06-26 15:10:00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公元1360年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
2024-06-26 15:10:00
南京乃虎踞龙盘之地,既是六朝古都,又是朱元璋的老根据地,朱棣却为什么要迁都呢?明成祖迁都北京,是雄才大略。朱棣的胸襟,一般人
2024-06-26 15:11:00
吴国,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大约公元前512年,孙武携带《孙子兵法》来到了吴国
2024-06-26 15:11:00
朱元璋65岁的时候,太子朱标病死,其子朱允炆以长孙的地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多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继承人落在了侄儿手里
2024-06-26 15:11:00
唐朝之时,一位叫孙壬林的官员,《唐故魏州昌乐县令孙君墓志铭》:周幽王遭犬戎之难,武公将兵,佐周平戎,其有功平王命命卫为公□□□□□□为卫上卿□邑于□其孙武仲
2024-06-26 15:12:00
可以阅读大量兵书,由此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与分析现实军事案例的基础上写下《孙子兵法》。在孙武眼里,深受周礼束缚的战争思维
2024-06-26 15:12:00
孙武祖父孙林父,是卫国的卿,但由于为人专横且逞强,与卫国国君关系非常紧张。但孙林父有一个大靠山晋国,因此经常能够利用他与晋国的关系来制约国君
2024-06-26 1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