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诤臣冯恩与大礼议之争:直言进谏的勇气与影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01 08:15:00 来源:戏说三国

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分权制衡,在六部之外又设立了六科给事中和十三道监察御史,这些科道官员虽然职级不高,但却拥有监察百官,参预政事,甚至批驳皇帝旨意的权力,科道官员和都察院御史一并组成了言官系统。

在这种背景下,明朝其他体系的官员也纷纷得到了鼓励,不畏权贵,敢于进谏,形成了特别能战斗的文官集团。这些言官们最后甚至都监督到了皇帝身上,比如万历皇帝晚年不爱上朝,又想废长立幼,触动了官员们的底线,于是便纷纷上疏劝谏,开启了长达20余年的口水战。

海瑞是明朝直言进谏官员中的典范,他抬着一口棺材,冒着杀头的危险,专挑嘉靖皇帝的逆鳞,如沉迷修道炼丹,宠信方士,任用奸邪,还把口水喷向了满朝文武官员:举朝皆妇人,意思是你们这些人里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位明朝传奇人物,也是一位诤臣,其凶狠的战斗力不在海瑞之下,他就是被称为“四铁御史”的冯恩。

明朝诤臣冯恩与大礼议之争:直言进谏的勇气与影响

冯恩,松江华亭人,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父亲早丧,他在母亲的哺育人长大成人。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冯恩却保持着一颗向学之心,除夕夜家里没米下锅,下雨打湿了屋子,冯恩依然在床上安之若素读书。皇天不负有心人,嘉庆五年冯恩考中了进士,并被授予中书行人一职。更加幸运的是,赴任后不久,冯恩就接了一个影响自己一生的任务,那就是去前线慰问两广总督王守仁。

嘉靖皇帝对王阳明本身是不太感冒的,也不喜欢他的心学,但两广地区发生动乱,不得已起用王阳明前去平乱。为了笼络人心,嘉靖也不得不承认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的功勋并赐予勋位。

冯恩在见到王阳明后,经过一番交谈,马上被眼前这位渊博深邃的人所吸引了。他虚心向王阳明请教学问,执之以弟子之礼。在学术史上,冯恩虽然没有被列为心学弟子,但他的思想受王阳明影响很深的。

十几年后,冯恩向同样是行人出身,当时已是首辅的夏言举荐了一个人—徐阶。徐阶年轻时曾经因为孔子祀典一事得罪当时的首辅张璁,张璁于是把徐阶赶出了翰林院,还在嘉靖皇帝面前进谗言,说他是奸邪小人。嘉靖皇帝也很激动,在柱子上刻下了“徐阶小人,永不叙用”八字。

明朝诤臣冯恩与大礼议之争:直言进谏的勇气与影响

就在徐阶要被埋没的时候,幸运的是他有个老乡兼同样是心学爱好者的朋友冯恩。“代都御史何某草疏达夏桂洲(夏言),因被内擢,跻台辅”,冯恩向当时的首辅夏言举荐了徐阶,徐阶因此才能重新回到朝廷中枢,并一步步爬到首辅之位。

接着说回冯恩,冯恩为什么会有“四铁御史”这个称号呢?是因为这个人实在是硬气。

嘉靖十一年,天上出现彗星,这在当时的古人看来是不祥之兆,也被认为是统治者失德的的象征。嘉靖这人本来就比较迷信,一看就慌了,于是下诏向臣子们征求建议。冯恩做了一件胆子非常大的事情,那就是上书向嘉靖皇帝指出当时所有大臣们的优缺点。

前面说过,海瑞开炮主要攻击的是嘉靖皇帝,其他大臣只是一笔带过,而冯恩却是一个个大臣点评,把几乎所有大臣都得罪了。这封名单里包括:内阁大学士李时、翟銮,户部尚书许赞,礼部尚书夏言,兵部尚书王宪,刑部尚书王时中,工部尚书赵璜,吏部尚书左侍郎周用,右侍郎许诰,礼部左侍郎湛若水,右侍郎顾鼎臣...几乎六部尚书、左右侍郎都被冯恩点评了一番。

明朝诤臣冯恩与大礼议之争:直言进谏的勇气与影响

而最关键的是,冯恩还特别挑出了三个进行议论,大学士张璁、方献夫,右都御史汪鋐,并把他们称之为奸臣,是大明朝的三颗彗星,“三彗不去,百官不和,庶政不平,虽欲弭灾,不可得已”,不把这三人除掉,则大明朝不能安宁。

这下就让嘉靖皇帝炸毛了。批评大臣,嘉靖不生气,但特意批评张璁、方献夫、汪鋐三人,还将他们比作奸臣,无异于是赤裸裸打嘉靖皇帝的脸。因为这三个人都是大礼议时站在嘉靖皇帝一边的干将,是嘉靖能够打倒杨廷和的倚仗所在。大礼议后,这三人也得到了嘉靖皇帝的重用,特别是张璁,从一个三甲进士被破例提拔成大学士,后来更是成了首辅。冯恩将这三人说成是大明的奸臣,不相当于间接在说他这个皇帝是昏君吗?

“恩非专指孚敬三臣也,徒以大礼故,仇君无上,死有余罪”,冯恩这不是冲着张璁他们三人来的,而是冲着我嘉靖皇帝来的,欺君犯上,死有余辜。嘉靖于是将冯恩打入大牢,还派了之前就和冯恩有怨隙的汪鋐主审。

庭审当天,冯恩立于庭前不跪。汪鋐对冯恩多加威胁,严刑拷打,但冯恩威武不屈,当庭和汪鋐对骂起来,斥骂他是小人。这个场面被围观的百姓看到后,纷纷称赞:“是御史,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四铁御史”的称号由此而来。

明朝诤臣冯恩与大礼议之争:直言进谏的勇气与影响

但无论冯恩如何争辩,还是被判处了死刑。在要执行秋决的那个冬天,冯恩的儿子冯行可写了血书,自缚庭前,请代父死。

“祖母吴年已八十余,忧伤之深,仅余气息。若臣父今日死,祖母吴亦必以今日死。臣父死,臣祖母复死,臣茕然一孤,必不独生...赦臣父,苟延母子二人之命。陛下僇臣,不伤臣心。臣被僇,不伤陛下法。谨延颈以俟白刃。“

看到冯行可感人至深的血书后,嘉靖内心也被打动,于是便将冯恩案发回重审。在都察御史王廷相、刑部尚书聂贤的斡旋下,最终冯恩以“奏事不实律”轻判,发配雷州。

过了几年,冯恩遇赦回归故里,并花钱购置了大量田地,成为当地著名的富商。到隆庆登基以后,冯恩又被起用为大理寺丞,而后致仕,最后死于81岁高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1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何明朝有那么多诤臣与皇帝对着干,而清朝则很少?
因为在古代社会,大臣怼皇帝的事是屡见不鲜的,比如汉代的丞相曹参,他的上司汉惠帝因为不满其施政风格,对曹颇有怨言,结果曹知道后不仅不认错,反而教育了汉惠帝一通(具体内容见《史记》)
2022-12-25 15:08:00
大明由盛转衰,是因女人乱政的后果吗?
...,神宗固尝许以立爱矣。而言者纷纭,格不得发。始则谴诤臣以快宫闱,终亦未必不援朝论以谢嬖幸。始则欲以神器之重酬晏私之爱,究亦不能以房闼之昵废天下之公”,最后在士大夫们的以死抗争
2023-06-30 15:34:00
...想奴才。再也出现不了历史上那种敢于诤谏,直谏帝王的诤臣了。这样自上而下的特务制度,也使得清朝的专制皇权达到了巅峰。你们觉得呢?
2023-07-12 20:45:00
南明悲歌:史可法的失误与扬州的惨剧
...人物——史可法。史可法出身官宦世家,他的老师是著名诤臣左光斗,史可法在崇祯朝并没有太多的表现,但是在1644年崇祯死后,历史的剧变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史可法当时是明朝在南京的
2024-02-15 18:25:00
大礼议与明朝政局的动荡:朱厚熜与朝臣的权力斗争
明廷师团在王府对朱厚熜行人臣之礼,随后同使团一起前往北京正式继位。朱厚熜后来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英断之主\",是一个极其有心计的权谋家,此时还未成年的朱厚熜便已经开始用自己的有
2024-01-28 17:15:00
崇祯皇帝的智慧与勇气:打败魏忠贤的胜利之路
明朝末年,朝政腐败,内忧外患不断。皇帝朱由检即位后,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他深知自己身处险境,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一场阴谋正在暗中酝酿。第二章:阴谋的种子宦
2023-11-02 07:15:00
明朝首辅夏言被处斩,是谁的过错?
1521年4月,在明朝历史上极具争议的武宗皇帝朱厚照突然驾崩,霍霍了一辈子竟然无一子嗣留存。为了延续朱明王朝,内阁首辅杨廷和与太后张氏商议,决定拥立明武宗的亲叔叔朱祐杬之子朱厚熜
2023-03-08 11:41:00
嘉靖追封父亲为皇帝闹出大礼议事件的原因
...们翻看史书就发现,要论把父亲追封为皇帝,嘉靖并不是明朝的第一人。明朝的第二任皇帝朱允炆,在登基的第2年,就把父亲朱标追封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嘉靖用了整整27年才循序渐进
2023-12-18 16:09:00
清朝康熙帝六次祭拜朱元璋,为何还是行三跪九叩大礼
...“红花会”,中原人士反清复明的代表,按理说,清朝对明朝是十分痛恨的,但清朝康熙帝就曾六次祭拜朱元璋,而且还是行的三跪九叩的大礼,这是为何呢?一、朱元璋是康熙的“偶像”在南京明
2023-08-30 20:2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