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同样是进士,甲等不同反映在授职上,又有哪些显著区别呢
...,赐同进士出身。”那么,同样是进士,甲等不同反映在授职上,又有哪些显著区别呢?御史以清代为例,来具体讲一讲这个话题。先来说一甲进士。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对于一甲进士的授职情况,相信大多数读者都...……更多
清代科举探秘:状元头衔背后的荣耀与仕途起点
...此,榜眼、探花则授正七品翰林院编修。二、三甲进士在授职前还需再经过一次朝试,朝试在保和殿进行,朝试之后,成绩特优者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其余则分发到各部任主事或赴地方任职。武状元就是武科举殿试中位列一甲第...……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从举人到进士的晋升之路
“进士”,古代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所能获得“功名”的最高等级。从“童试”、“院试”到“乡试”,再到“会试”,然后再到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古代读书人的身份经历“童生”、“秀才”、“举人”、“贡士”和...……更多
金榜题名背后的荣耀与辛酸:揭秘科举状元与进士的真实生活
...的,后世在史书上对于状元的描写更是数倍于二甲与三甲进士功名。那么科举制中的状元和二、三甲的进士具体有什么区别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关于科举制对于科举制名次之间的不同待遇,其实早就已经确定了。...……更多
咸丰皇帝之师杜受田生平做过的事情有哪些
...兢业业,殚精竭虑。道光六年,杜受田到翰林院任职,先授职编修,次年改任国史馆协修,后又补任国史馆纂修、国史馆总纂、国史馆提调等职。据史料记载:“每馆期辰往酉还,风雨寒暑无间。”道光十三年,杜受田被派往山...……更多
清朝时期的七品知县能够面见皇上吗?
...有一部分县官面见过皇帝,因为此时的知县老爷大部分是进士出身的,因为中进士后,还要参加朝考,根据朝考成绩来分配职位,好一点的进入翰林院工作,差一点的到了各部门当主事,当然倒数的基本就外放了,不留在京城。...……更多
明朝才子解缙:一门三进士,《永乐大典》的编纂者
...、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务。他的父亲解开是元朝时期的进士,曾担任江西安福州判官。在元末乱世中,解开因无心仕途而归隐,从此致力于办学教人读书识字。母亲高妙莹也是一位贤良淑德的女性,通书史、善小楷、晓音律,...……更多
...,绝对的正气满满。他年十八受业于桐城张约斋门下。中进士后,他曾先后任过江西信丰、广丰、瑞金的县令,后提拔为饶州府、景德镇同知,兼署赣州、瑞州、袁州三府的知府。按照《管氏家谱》的记述,他还曾署任吉安府莲...……更多
...性,取中率较高。初仕之路,翻译生员较广,翻译举人和进士则略逊于文科举。就整体仕途而言,翻译士子升转较快,对出身要求不甚严格,取中之人升至高官者多经由驻防及边疆历练,在基层官员中,其职位多与翻译有关。一...……更多
曾国藩连考6次不中,这期间他做了什么
...历的读书人了。秀才通过乡试成为举人,再通过会试成为进士,就可以参加殿试了。殿试由皇上出题,每3年一次。通过殿试者分三甲,一甲3名:状元、榜眼、探花,可以立即进入翰林院,成了吃皇粮的人。二甲赐进士出身,三...……更多
在古代考中进士就能做官吗?科举考试的利与弊是什么?
...情绪波动,正是因为科举考试的吸引力太大了。一旦考中进士,就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荣耀和现实利益,还会改变一生的命运。例如,一个考生能够金榜题名,全家人都会跟着风光起来,有人前来祝贺,有人来请吃饭,有人来求...……更多
旧称至今犹存的“缪翰林胡同”
...身,曾祖缪公恩还以写诗画兰闻名,近支前辈中又有考取进士、任萃升书院山长者,可称出身书香世家。他生于咸丰元年(1851),早年在萃升书院读书时,考试成绩即常名列前茅,二十岁成秀才,四年后(光绪元年,1875)中举...……更多
明代诗歌成就逊于唐宋,八股科举给明代文人带来了什么影响?
...一、科举制度下的明朝文人出身就作家队伍而言,士人在进士出身之前的生员、贡生、举人阶段,精力投于八股时文,从师长到自身,往往视文学为妨碍举业之物,因而在庞大的进士出身前的士人群体队伍里,投身于文学创作的...……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各级功名详解
...青史留名。在诸多影视作品的演绎中,诸如秀才、举人、进士等科甲功名的出现概率极高,让我们傻傻分不清楚。本文就以清朝时期的科甲制度为依据,对清代科甲制度的各级功名予以通俗说明。童生就如同现今的招生考试一样...……更多
揭秘清朝时期官员的年假制度
...夜里,偌大的衙署,只有一人。这个苦差事只有等到正式授职时,才算熬到头。上面说的时平日里值夜班,年假期间情况又有所不同。根据《春明梦录》的记载,年假期间,在京各衙门值日的制度是因八旗而设定,以八天为一个...……更多
明朝科举考试的故事,隆庆年间出了7个宰相18名尚书
...参加殿试,前三名为状元、探花、榜眼,其余按名次获得进士或同出身。中举者迎来铨选和漫长的官场生涯。科举成绩直接关系到官员最终职位。一甲三人和庶吉士通常成为修撰、编修等职,有望进入阁中。其他考生则被分配为...……更多
乾隆三巨头:和珅、纪晓岚、刘墉的权力与命运
...岚纪晓岚是一个汉臣,在乾隆二十年(1754年),考中了进士,被选入了翰林院,成为了一名庶吉士,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他先后担任了协办大学士、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等职,最为人所知的是他在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更多
漳浦小山村孝廉故事
...生。开村35年之后,即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蔡世远中进士,可称为下布村第一位超级学霸。据初步统计,从此时算起,在康雍乾嘉一百年时间内,下布村先后中进士者十名(其中翰林八名),中举人四十五名,贡生太学生、...……更多
...他有恩荫的特权。一出生就是举人身份,然后直接考取的进士。当然,他考得相当不错。以他的才华,就算按惯例一步一步考,也能考上进士。但是,由于他的恩荫,出发点就高于他人。刘墉考取进士后,进入了翰林院。但他的...……更多
...北口等关的边将不应该在离其所镇颇远的密云城内驻扎。进士童轩是他的江西老乡,也是同榜举人,他路过禄膘驿,见祝驿站墙壁上有祝祥的题诗,写有《禄膘驿和祝廷瑞侍御壁间诗韵》:京国云山远,悠悠入梦思。频年縻薄宦...……更多
清朝时期的‘文正’大臣,为国家兴衰贡献的忠臣良将
...年,其父刑部侍郎,祖父布政使,世代望族。雍正二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升任侍读学士。乾隆初年,平步青云,内阁学士、刑部侍郎等职俱历。身为左都御史,刘公敢于直言劾奏,弹劾三朝重臣张廷玉包庇门阀,也弹劾...……更多
关西师表与文人心志——说巩建丰(上)
...伏羌县(今甘谷县)人。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检讨、国史馆纂修、云南学政、侍读学士。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告老还乡,以讲学著书为乐,学生数百人,人称“关西师表”。一清朝议大夫、翰林院...……更多
清世宗雍正皇帝是乾隆的亲生父亲吗
...于1736年,字广陵,号乾斋,1685年陈元龙获得了一甲二名进士,从此入仕,后来被弹劾,但是1691年再次被起用,后来也得到了康熙与雍正的重用,据说在雍正年间曾经亏空公银212000两,但是后来却被一向苛刻的雍正恩免,去世之...……更多
以名士富绅知名的“锡翰林胡同”
...灾济贫、赞助书院,又格外爱重读书人,沈阳多位举人、进士生计窘困时都曾得其接济。他得知少年锡钧追随名师,好学思进,欣然以女儿相许,又在北京谋得官缺并购置房产,保证女婿能在那里边做官边从名师续修学业。锡钧...……更多
张廷玉被康熙连贬三级,回家却“偷着乐”是为何?
...玉背地里“偷着乐”,这八字又究竟是何字?六年坎坷“进士路”康熙十一年,张廷玉出生于京师,为大学士张英之子。张英我们自然也不陌生,我们所熟知的“桐城六尺巷”典故的主人公便是这位清朝名臣。一句“让他三尺又...……更多
颜值在古代科举中的隐藏重要性
...探花,是殿试中的第三名,第一名是状元,殿试三甲同为进士。中了第三名比第一名还高兴,是不是傻了?其实不然,探花不仅需要才华,还有一点最关键,就是颜值。探花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唐朝,在进士及第之后,还会举办...……更多
科举考试:古代的公平选拔与官场变革
...制成为唐代后主要的选举方式,延续了一千余年。明经、进士两科经过时间的演变成为唐代主考的主要科目。唐高宗以后进士科更加被读书人看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数进士出身。考生主要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更多
瑞贵人入宫六年命丧黄泉,她究竟与令妃有何关系
...便是清朝有名的学霸世家,他们一家在五代里,出了七个进士、六个举人,享有“四世五翰林”的美誉,瑞贵人的父亲德保就是乾隆二年的进士,甚至有人认为索绰罗氏是清朝内务府包衣世家中的翘楚,也就是包衣中的numberone。...……更多
科举背后的权力与利益:状元是如何产生的?
...院也进不了,后来只当了一个内阁中书的小官。在殿试后进士名次的安排上,不仅大臣们要顾及各种利益,有时候皇帝也要作出某种平衡。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恩科殿试,原定状元为江苏人赵翼,榜眼为浙江人胡高望,探花...……更多
...1720年)乡试第一(解元),清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科进士。他生性淡泊,不愿为官,爱写游戏性文章,为世人喜闻乐道。清乾隆年间,王道辉任项城县知县,因他年轻、个头矮小,又生就一副娃娃脸,人送雅号小罗娃。小罗...……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如果扶苏当上皇帝,秦国的命运将会如何
秦国的灭亡,很大程度源于胡亥和赵高等人的“作死”,但如果立扶苏成功继位,真的可以使秦国避免短期内灭亡吗?我并不认同这种观点
2024-06-22 11:51:00
秦始皇如果不统一六国,秦国还会不会早亡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国2000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可以说对于中国古代的贡献是很大的
2024-06-22 11:50:00
朱元璋求见范蠡后人,为何要他当女婿
明朝是我国史上为数不多的由农民出身的人实行大一统的朝代。明朝的开国皇帝身份卑微,却拥有非凡的胆识。他很会判断实势,还善于用人
2024-06-22 11:48:00
如果商鞅在其他国家进行变法能成功吗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在秦国进行变法,之后的事情我们都知道。秦国因为这次变法国立极大地增强,之后不断的兼并其他国家,最终统一六国
2024-06-22 11:51:00
自从1127年北宋灭亡之后,张邦昌曾今在金人的威胁下做了一个月的假皇帝,虽然说当皇帝能够要风得风,但是他本身是不愿意的
2024-06-22 12:01:00
为何秦国能够从边陲小国、弱国,发展到能够一举荡平天下
在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王嬴政经过艰苦卓绝的灭国战争,终于灭掉六国,成为中国的第一个皇帝,史称秦始皇。将周室衰微以来,天下群雄割据
2024-06-22 11:52:00
魏征和李世民这一对臣子,相处的模式非常有趣,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相爱相杀,但是李世民又离不开魏征。作为凌烟阁的24功臣之一
2024-06-22 11:56:00
除了识人有误之外,魏征还犯了一个让李世民难以忍受的错误。作为谏臣,魏征常常会指出李世民的错误行为。李世民对于魏征的直谏
2024-06-22 11:57:00
在张邦昌将政权交给赵构之后,赵构原本丝毫都没有责怪他抢了自己的皇帝位置的事情,甚至还让他官复原职,让他继续在朝为官。不过虽然赵构觉得这件事情并没什么
2024-06-22 12:02:00
但是他唯独做错了一件事,李承乾患有足疾,在东宫静养的时候,亲小人,远君子,这让李世民很不放心。于是他招来了杜正伦,希望他能够循循善诱
2024-06-22 11:56:00
梁朝对元颢的支持力度是有限的,仅派出七千人的精锐就可以说明这一点,但陈庆之渡河后却真的势如破竹,出乎意料的将元颢顺利送回了洛阳
2024-06-22 11:59:00
在清朝雍正、乾隆、嘉庆时期,江苏铜山(今徐州丰县)有一个著名的李氏家族,这个家族人丁兴旺,在苏北很有影响力。其中最具代表的人物
2024-06-22 12:02:00
魏征不光是李世民的谏臣,同时也有识人的能力,魏征在世的时候,曾向李世民推举了两个人,一个是杜正伦,另一个则是侯君集,魏征曾对李世民说过
2024-06-22 11:56:00
在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中,南北朝是存在感相对比较薄弱的一个阶段,因为没有像《三国演义》这样的古典名著的传播与推广,人们对南北朝的历史人物和主要事件都比较陌生
2024-06-22 11:59:00
自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权持续衰微,吐蕃于是趁机攻掠河西诸州,而唐朝对此已是鞭长莫及。唐朝末期,沙州张义潮散尽家财、建归义军
2024-06-22 12: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