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秦孝公:承先启后的强国梦
穆公卒后,太子罃继位,是为康公。康公曾为赓续其父助立晋君之传统,欲派兵立晋襄公之弟公子雍为晋君,但是事情没有成功,反而结怨于晋,两国经常兵戎相向,几乎日逐干戈。然而秦康公并无穆公的雄才大略,才疏而妄...……更多
商鞅变法:一项法令影响国人2000年,未来户籍改革还得看它
...关,这场变革就是商鞅变法中的户籍改革制度。01为什么秦国要进行户籍改革?孟子说:“诸侯之宝三:人民、土地、政事。”,之所以把人民放在第一位,是因为人民是第一生产力,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构成,正所谓民为贵,社...……更多
战国时期,外交活动受哪些思想影响?墨子非攻思想,庄子无为而治
...谋略学派、权力学派等等。还有人将韩非子外交思想分为强国武力外交、阴谋权术外交、君主霸权外交等。但笔者认为,战国时期外交战略思想及邦交思想的源头仍然逃不脱“百家争鸣”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纵...……更多
战国时代的变法浪潮:魏国经济变法,齐国吏治变法,赵国军事变法
...然不再是中原地区的超级大国,却依旧是霸占中原地区的强国,即便是遭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两场重大的失败,魏国依旧能与其他国家势均力敌。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法家变法的优越性。其实所有的事物都有从有序向无序...……更多
为何商鞅认为必须弱民以强国
秦国从边远贫弱的小国,一跃成为荡平六国的强国,得益于商鞅对秦国多方面的改革,与历代君主的励精图治。商鞅是诸子百家里的法家代表人物,他的改革思想核心就在于削弱平民百姓的力量,来维持国家的绝对统治,通过...……更多
李悝变法:从农业到军事,魏国的崛起之路
...秦国1/2的土地,因为后期重用儒家而衰败,魏国也失去了强国的地位。入朝拜相李悝是战国初期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他在魏国推行变法改革,促使魏国从众多的诸侯国中脱颖而出。魏国在没有实行变法之前,一直都是诸侯国中...……更多
苏秦的合纵之路:从失败到成功的转变
...一时风光无两,名动天下。桑弘羊:苏秦、张仪,智足以强国,勇足以威敌,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万乘之主,莫不屈体卑辞,重币请交,此所谓天下名士也。四、智激张仪,维护合纵盟约六国虽然联合,但内里还是各...……更多
战国卫国:人才辈出的秘密与教育资源的独特之处
...革创新的伟大时代。各国纷纷大刀阔斧地展开变法,旨在强国富民、应对时势。这种时代背景,正好契合了卫国人才的特点,使他们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当时诸侯之所以重用卫国人才,就是因为他们具备了几个关键优势。首...……更多
秦国劲敌吴起、匡章、信陵君与李牧的军事才能与贡献
...之中,哪个国家的实力最为强悍,秦国必然是公认的第一强国。自商鞅变法起,赳赳老秦便一直寻求对外发展的机会,从不满足于函谷关以西的稀薄土地。秦国历代君王臣子,都心怀一统天下之志向,秦国贫瘠,便开发关中,沃...……更多
魏国衰落: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文侯率先进行变法,然后富国强兵,成为战国初期的超级强国,在魏武侯时期,吴起率领魏武卒曾经一度打的秦国差点灭国,这就是巅峰时期的寂寞。于是,魏国有点飘飘然了,三晋的关系也搞坏了,魏国由盛转衰不是马陵之战...……更多
从地理、政治到变法,秦国统一六国的多维优势
...,巴蜀地区将秦国与强大的楚国分隔开来,只有东面面临强国魏国的威胁,但东面有华山天险和关隘,还有黄河天堑,这样,秦国在地理形势上形成了一个近乎独立的地理单元,是一个半封闭的国家。在秦国占领巴蜀地区后,在...……更多
商鞅变法开辟秦国光辉道路,辉煌与阴影同存
...面,使秦国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迅速崛起为战国时期的强国。商鞅掌舵崛起路,治理革新显辉煌在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处萌芽阶段,商鞅变法顺应了当时的时代发展,符合当时秦国的国情。他变法内容在秦孝公的...……更多
孔子周游列国:儒家思想的早期传播与影响
...一,当时实力最强盛的诸侯国就是秦。秦能从蛮夷一跃为强国,离不开商鞅变法,实际上就是采纳法家主张治国。商鞅变法后,秦国全民皆兵,平民也有合理的上升渠道。依据商鞅实行的军功爵制,爵位和军功挂钩,出身变得不...……更多
秦孝公与商鞅:战国时期的改革双雄
...它一起玩耍,史称“诸侯卑秦”。秦孝公很不服气,立志强国,决定变法,广贴招贤榜,终于招来了一个法家大咖——商鞅。商鞅商鞅是卫国人,所以又叫卫鞅,他是卫侯的庶子,姬姓,公孙氏,所以又叫公孙鞅,变法成功后,...……更多
揭秘商鞅变法能成功的原因
...受人欺凌的秦国,超过其他几个国家,变成了富裕强盛的强国,这就为将来秦国统一中国寞定了基础。商秧变法获得成功,主要是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得到了以秦孝公为首的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其次,秦国在政治、经济...……更多
...能之士,委以重任。没有多久,齐国大治,成为当时一大强国。 姬扁在位期间,齐国与魏国有两次著名的战役。一次史称“桂陵之战”,发生于公元前353年。魏军在主将庞涓率领下围攻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赵求救...……更多
桂陵与马陵之战:魏惠王穷兵黩武的代价
...国之君,有贤君、明君,也有昏君、暴君。贤君、明君能强国,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就是典范;昏君、暴君能亡国,夏桀王、商纣王、周厉王、周幽王就是代表。以此而言,将魏国领向下坡路的魏惠王,该是昏君还...……更多
秦国统一六国背后的智慧:人才的发掘与运用
...国时期,又出现了一位有眼光的君王,秦孝公。为了能够强国,秦孝公开始高薪聘用人才。在这次招聘当中,秦孝公找到了一个创新改革家,商鞅。看到自己要服务的公司秦国如今发展的一塌糊涂,商鞅一上任就和秦孝公密谈变...……更多
卫国:周朝最长寿的诸侯国
...那也不过是小鱼吃虾米而已。倒是三家分晋后,它面临的强国越来越多,生存空间日益变小。为了表示对魏国的恭顺,卫声公的儿子遫继位后,自降等级,将公降为侯,自称卫成侯。再过了两代君王,卫国国君卫孝襄侯改为卫嗣...……更多
商鞅、张仪、魏冉和范雎,他们对秦国都做出了哪些贡献?
商鞅、张仪、魏冉和范雎对秦国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谁对秦国的贡献最大?我认为首功在商鞅。魏冉的贡献要大于张仪、范雎张仪、范雎是文臣,主要贡献在外交方面,减轻了秦国的压力。张仪的贡献主要有三:一是瓦解了...……更多
重用外臣:秦国统一六国的关键策略
秦国兼并六国一统天下的功业是被商鞅、范雎、李斯这样的外臣所成就的,并不是说,秦国本土不生产人才,而是本土人才的包袱太重,根本不能轻装上阵将自身的能量发挥到极限。事实证明,只有商鞅、张仪这样的外臣才适...……更多
商鞅与张仪:秦国丞相的权力和地位之比较
...然看似相同,但实际却是天差地别。张仪和商鞅一样都是秦国的丞相,又被封为战国时期独有的封君,一种类似于爵位的“新式爵位”。虽然从职位和爵位表面来看,两人在级别上是一样的,但武信君张仪掌握的实际权力和威望...……更多
秦孝公改革之路:商鞅变法与贵族势力的较量
...随之而来的变革神圣的使命感与荣誉感。秦孝公继位时,秦国早已失去穆公时期东征西讨时的功绩,国家周围群雄环绕,魏国对秦虎视眈眈。秦国甚至失去了战略意义至关重要的河西地区。?国内情况更是糟糕,贵族腐化,武备...……更多
从强盛到衰败:揭秘魏国九代国君的统治之路
...此时的魏国已经逐步褪去了往日的光彩,但仍不失为中原强国。4.魏襄王 名嗣,惠王之子。襄王时期,东方的齐国和西方的秦国的国力已经赶上了魏国,并分别雄霸于东西两方,魏国夹在中间,开始慢慢变得力不能支。这一时...……更多
揭秘中国历史上四位惨死的名臣
...抛给了商鞅,两人共同就这个问题探讨了许久,两人谈了强国之路,要让秦国变得强大,有了自保的能力,能够保护自己,他的办法很快就引起了秦孝公的重视。在秦孝公的坚持下,秦国内的保守派很快就被打败,一场改变秦国...……更多
秦孝公与商鞅的改革之路,使秦国走向繁荣富强
...了河西地区。公元前361年,新国君秦孝公即位,感到外有强国欺压,内有贵族专权,秦国的地位岌岌可危,他决心发愤图强,变法改革,改变秦国落后挨打的局面。他首先从搜罗变法图强的人才入手,颁布了一道命令;不管秦国...……更多
秦国统一之路:六世君主奠定中国历史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国的贫弱而忧心,他奋发图强欲要强秦。发布招贤令寻求强国之策。《史记》记载“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商鞅入秦后孝公力排众议任命商鞅推行变法,即便遭到贵族反对派的阻挠,太子犯法依旧...……更多
三家分晋的背后:自保、猜忌与分裂的序幕
...,开始努力实施变法,他们知道,只有趁着这个时候变法强国,才能够挽救危亡的秦国。当赵魏韩三国争斗不休的时候,秦国已经在悄悄崛起。秦孝公实施商鞅变法,秦惠文王即使与商鞅政见不合,却也能坚定不移地继续执行商...……更多
战国时期封君和封侯制度是怎么来的?
...,毕竟很多诸侯国的爵位其实都来自周天子的册封,比如秦国只是一个伯爵诸侯国,但为何各国后面都封了一个比自己“等级高”的侯爵出来呢?战国四公子封君的由来封君早在战国初期就开始了,在周朝的分封制下,君属于卿...……更多
商鞅之死:秦国崛起的助推器
...——谭嗣同《狱中题壁》春秋战国一段时期楚国都是四大强国之一,国土面积最大,兵力雄厚,后期一统天下的秦国还未显山露水,和燕国一起排在最末,看着四家争斗,及至战国中期七国争霸的局面形成,楚国依然排在前列,...……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王衍知道自己打不过唐军,而且战争只会给百姓带来灾难,使生灵涂炭,心有不忍。于是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王衍为表诚意带着棺材来到唐朝求和
2024-06-20 16:40:00
公元218年,刘备亲率大军进攻阳平关,当时夏侯渊带领张郃等将士与刘备对峙,由于魏军强势,以至于刘备军即便对魏军发动猛攻
2024-06-20 16:41:00
明朝洪武二十五年三月,明太祖朱元璋收到一份来自吏部的奏折,朱元璋看过之后,立即命人把吏部尚书詹徽请来,对詹徽说:“朕看了你送来的官员升迁名单
2024-06-20 16:43:00
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召见蹇义谈论政务,蹇义将自己的想法有条不紊地向朱元璋阐述,朱元璋感受到了蹇义一腔抱负,他问蹇义:“姓蹇的大臣不多
2024-06-20 16:43:00
衡山王刘赐与淮南王刘安是亲兄弟,但两人关系极差,讽刺的是最终都落了个谋反自杀的结局。唯一不同的是,衡山王知道刘安向谋反后担心衡山国被淮南国吞并
2024-06-20 16:44:00
王后徐来的哥哥来到衡山后,太子刘爽和他喝酒后将人刺伤,因此王后与刘爽的矛盾彻底激化。王后多次向刘赐污蔑刘爽,又用计谋拉拢刘爽的弟弟刘孝和妹妹刘无采
2024-06-20 16:45:00
汉文帝认为刘长为母亲报仇,便赦免他杀人之罪,为汉朝诸侯王们的违法乱纪做了一次坏的示范。导致血亲复仇在汉朝推广儒家思想后更加盛行
2024-06-20 16:48:00
史书上说,薄太后、皇太子及诸大臣都对刘长忌惮不已。其实,皇太子和诸大臣忌惮他还可以理解,但薄太后忌惮他就得让人琢磨琢磨了
2024-06-20 16:48:00
赵光义是否为谋杀赵匡胤的凶手,目前争议的焦点便在于“金匮之盟”是否存在,如果“金匮之盟”存在,那么赵光义便是合理合法的继承人
2024-06-20 16:49:00
坚持不懈的谋反。在汉景帝三年,刘安见到七国之乱爆发后拿定主意跟着造反,但是淮南相骗他说“大王一定要发兵响应吴国的话,我愿意当您的将领”
2024-06-20 16:51:00
对仁义有错误认知。刘安博到仁义的名声,以至于田蚡都很看好他,认为他行仁义。他自己也经常将仁义挂在嘴边。雷被事件导致淮南国被剥夺两个县
2024-06-20 16:51:00
齐桓公受群臣拥戴当上了齐国的君主,他更是有雄心霸志。在经过他任用贤才,运用正确的治理国家的方针战略。成为首屈一指的春秋五霸之首
2024-06-20 16:52:00
齐桓公极爱美色,纨绔子弟会玩的东西,他样样都会,他还嗜酒如命,不也成了春秋五霸之首吗?由此可见,他之所以能够成为春秋霸主
2024-06-20 16:52:00
推恩令使诸侯王庶子们有资格来参与诸侯国内的利益分配,赋予了庶子们合法、平等的继承权,当然也放大了其内部矛盾。正是由于推恩令的出台
2024-06-20 16:52:00
管仲是一位人才,他以独特的眼光发现了齐国现在急需改进的问题,便大刀阔斧的进行了改革。其一,私商贵族所拥有的产业全部被国家征收
2024-06-20 16: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