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秦孝公与商鞅的改革之路,使秦国走向繁荣富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10 15:34:00 来源:戏说三国

偏居西隅的秦国,是战国前期比较落后的国家,当时通过李悝变法的魏国,是秦国的东邻,从秦国夺取了河西地区。公元前361年,新国君秦孝公即位,感到外有强国欺压,内有贵族专权,秦国的地位岌岌可危,他决心发愤图强,变法改革,改变秦国落后挨打的局面。他首先从搜罗变法图强的人才入手,颁布了一道命令;不管秦国人还是外来人,只要有能力使秦国富强起来就能得到重用,并赏他土地。

秦孝公与商鞅的改革之路,使秦国走向繁荣富强

卫鞅原姓公孙,是卫国的一个没落贵族。他看到卫国弱小,无法施展才华,便到了魏国,但在魏国也没有得到重用,正在卫鞅郁郁不得志时,忽然传来秦孝公招聘人才的消息,便离开魏国到了秦国。

秦孝公与商鞅的改革之路,使秦国走向繁荣富强

卫鞅后改名为商鞅

经人介绍卫鞅见到了秦孝公。他把他那套富国强兵的谋略和办法讲给秦孝公听。他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就必须发展农业生产,百姓殷富,军队才有充足的粮秣。要加紧训练军队,关键还要赏罚分明,勤劳收成多的农民,英勇善战的将士,国家都要鼓励和奖赏;对于那些懒惰成性、作战贪生怕死的人,国家就要惩罚。有奖有罚,朝廷有的威信,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国家才能富强。”秦孝公听得津津有味,完全赞同卫鞅的主张。

可是秦国的一些贵族大臣竭力反对,秦孝公就把许多大臣召集到一起,让他们讨论变法的利弊,大成甘龙是反对变法的主要人物,他说:“现在的制度和礼法都是祖宗传下来的,官吏执行起来得心应手,百姓也都习惯了,不能改,改了准会酿成大乱。”

卫鞅反驳道:“从古以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礼和法,你们所关注的旧礼旧法能使秦国富强吗?只要对秦国富强有好处,改变旧礼、旧法有什么不对?”接着卫鞅又从古至今举出大量的事实,说明变法图强的必要,驳得那些守旧大臣哑口无言。秦孝公听他说得头头是道,非常高兴地说:“先生说得对,新法非实行不可。”便拜卫鞅为左庶长,授予他推行新法的大权,并宣布;谁在反对变法,就治谁的罪。这样那些守旧的大臣们都不敢吭声了。

秦孝公与商鞅的改革之路,使秦国走向繁荣富强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划,卫鞅制定了一系列变法的法令,但他没有立即公布,因为他知道新法令没有威信,百姓们存有疑虑,推行不开。于是他就想了个办法,在都城南门立了一根三丈多高的木头,旁边贴了张告示;谁将此木扛到北门去,赏他十金。不一会儿,木头旁边就围了一大群人,大伙感到此事很奇怪,便七嘴八舌议论开来,不相信真会有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结果谁也不肯去扛。

卫鞅看没有人去扛,又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金,这样一来人们更疑惑了,都猜不透这个新上任的左庶长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就在人们议论鼎沸的时候,只见一个粗壮汉子分开人群,走上前来说:“让我来试试。”扛起木头就走,一直走到北门,许多看热闹的人也跟着到了北门,只见左庶长正在那儿等着呢。卫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好!你是一个良民,能够相信和执行我的命令。”随即将五十金赏给这个壮汉。这件事很快传播开来,一下子轰动了全国,大家都说:“左庶长说话算话,讲信誉,他的命令是丝毫不会含糊的。”

秦孝公与商鞅的改革之路,使秦国走向繁荣富强

卫鞅看到时机已经成熟,就立即将制定的新法令公布出来。新法令赏罚分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即使贵族,没有军功,就没有爵位;奖励发展生产,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可免除官差,凡是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收入官府做奴婢,加强社会治安,实行连坐法,百姓相互担保,相互监视,外出需带证件,没有证件各地不准留宿。

秦国自从变法后变得日益强盛起来,农民都努力生产,以求按新法免除劳役;士兵们英勇杀敌,以图升官晋级。不久,秦国进攻魏国收复了失地,连魏都安邑也攻了下来,魏国不得不向秦国求和。秦孝公见变法的措施获得了成功,更加信任卫鞅,将商于一带封给卫鞅,从此人们将卫鞅改称为商鞅。

秦孝公与商鞅的改革之路,使秦国走向繁荣富强

这一系列改革必然要遭到那些原先享有特权旧贵族的反对,他们暗地里串通太子师傅公子虔和公孙贾,唆使太子以身试法,商鞅获悉后亳不动摇,他不便惩治太子,便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根据新法治罪,割了公子虔的鼻子,在公孙贾的面上刺了字,从此再无人敢公开反对新法了,但此事也为商鞅埋下了祸根。

新法实行十年后,秦国越来越富强,秦孝公过生日时,周天子也派人送来礼物,封其为方伯。中原各国诸侯纷纷前来道贺。过了几年,秦孝公病故,太子即位,即秦惠文王。他记恨商鞅,便捏造罪名追捕商鞅,商鞅在逃亡途中因有新法,各户都不敢收留,否则将受到连坐的重罚。商鞅作茧自缚,只得喟然长叹。他被抓后遭受车裂之刑惨死。

秦孝公与商鞅的改革之路,使秦国走向繁荣富强

商鞅惨死

商鞅虽然为变法而死,但他的新法在秦国基本上延续了下去,使秦国从此走向繁荣富强,为日后统一中原奠定了基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0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商鞅让秦国富强为什么还落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商鞅在秦国进行的改革堪称秦国历史上的一场巨变。他通过建立富国强兵的国家战略,极大地提升了秦国在战国七雄中的地位。但这位改革先驱为何最终身死族灭呢?商鞅的改革触动了既得利益者,遭到
2024-05-18 15:45:00
战国变法风云:李悝、吴起、商鞅的兴衰之路
...上台后,有对吴起尸体进行车裂,最终楚国变法失败秦国商鞅变法,变法者卫鞅(公孙鞅),虽然也触动了秦国孟西白,甘龙,杜挚甚至秦孝公赢渠梁的哥哥赢虔等贵族的利益,在秦孝公死后被车裂
2024-02-23 13:26:00
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成就统一大业,这六世秦王都有什么功绩?
...功绩?秦并六国1、秦孝公-开创秦国富强之路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成功让秦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是秦国能够统一六国的根本保证,战国时期的变法非常多,但凡强一点的诸侯国都想通过变法让国家
2023-07-07 11:48:00
如果晋国没有被一分为三,秦国连崤函都出不来
...李悝变法;接着是楚国的吴起变法;几乎同时发生的秦国商鞅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和齐国的邹忌改革,不久后赵国和燕国也分别进行了胡服骑射和乐毅改革。七雄进行的变法改革活动中以魏国李悝
2024-10-23 12:41:00
商鞅变法是如何改变秦国被魏吞并的命运的
...酝酿变法。借此机会,我们从春秋战国,七国争霸中了解商鞅为何变法,如何变法,及商鞅变法的利与弊。引言:首先,我们应当了解商鞅变法前,秦国的法制与地位。春秋战国之交,天下局势大变
2024-04-22 15:56:00
为秦国变法立有有功的商鞅,为什么商鞅下场这么凄惨
...改革,以解决国内问题,增强国力,平息人心。他找到了商鞅,希望他能成为改革的领头人,推动实事求是的变革。商鞅接受了任务,毫不犹豫地迈上了改革的征程。面对旧有制度的弊端,商鞅果断
2024-05-03 19:35:00
楚国灭亡的根源是什么?
...富强”。战国初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活动,其中秦国由商鞅主持变法,楚国则由吴起组织变法。吴起不是楚国人,而是卫国人,他通晓儒家、法家、兵家的思想,是当时难得的人才,但却一直得不
2023-08-28 11:20:00
如果没有商鞅变法,秦国能成就霸业吗
如果没有商鞅变法,秦国能成就霸业吗?如果秦国没有商鞅变法,不可能成就霸业。战国时期,各国无不变法图强,寻求自我强大,弱肉强食已经是战国时期的主流。秦国如果没有商鞅变法使得国力强盛
2024-06-28 15:25:00
其他六国为什么不效仿秦国变法呢
...个纷乱的战国时代,秦国经过历代国君的艰苦努力,也在商鞅变法的支持下,逐渐称雄于天下,最终到了秦始皇的时候灭了六国,一统天下。商鞅变法后,秦国的整合力更强了,对六国的压迫力更大
2024-04-30 22:1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