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失传名著背后的历史真相
张仲景的名著《伤寒杂病论》其实早已失传。直到西晋王叔和才编撰。历史上对张仲景生平的介绍很少。唯一的故事是《针灸经甲乙经序》中的一个小故事,讲的是张仲景给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灿治病。张仲景见到他后,说他四...……更多
...八百多年的历史,一般被认为起源于东汉年间,是由医圣张仲景发明。一个给人看病的医生,是如何发明了一道影响深远的美食的呢?张仲景是东汉末年人,大约于公元150至154年间在南阳出生,也就是当今的河南省出生。他年少...……更多
千古名医:从孙思邈到钱乙的医学传奇
...家药典《唐新本草》。公元682年孙思邈无疾而终。NO.4:张仲景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更多
东汉末年什么瘟疫造成大量人口死亡
...曹丕等人都是见过伤寒瘟疫的惨状的。更有力的证据则是张仲景,在这个时期写成了《伤寒杂病论》,系统的分析了伤寒的病因,症状、发展阶段及治疗方法,提出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为瘟疫的救治提供...……更多
魏晋南北朝五石散的兴衰史
...人口锐减、饿殍遍地。在这之中,便激发了当时号称医圣张仲景的研究发现。为了应对伤寒病,张仲景在军力数十年的发展以后,研究出了治疗这一疾病的药方,同时也研制出了相应的治疗药物。(2)医生张仲景研制出作为治...……更多
欲知《伤寒论》,必读许叔微2
...身体时,您可能就调理得更好,所以大家可以学习一下。张仲景写《伤寒论》是因为家族受到瘟疫很大的影响,他家里三分之二的人都因为疫情去世了,可想而知,在当时的中华大地上,受瘟疫影响而死的老百姓就更多了。所以...……更多
南阳十大历史名人:从张仲景到姜子牙的传奇
...人”评选活动上,百里奚、范蠡、张释之、刘秀、张衡、张仲景、诸葛亮、范仲淹、冯友兰、彭雪枫入选。他们都是南阳历史名人典型代表,在国际内外都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其中最著名的要属南阳的这几个人了,他们分别是张...……更多
揭秘‘医圣’张仲景的传奇人生与医学贡献
东汉末年涌现了史称"建安三神医"的张仲景、华佗、董奉,其中张仲景位列名医之首,被后世尊为"医圣",他撰写的《伤寒杂病论》对中医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为何?不妨一一说道说道。一、张仲景其人公元15...……更多
医圣故里群英会 仲景文化薪火传
...顾问温长路,作题为《提升对仲景文化的再认识》报告:张仲景是中医学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人物,他的思想和学术成为后《黄帝内经》时代中医学的基本代表和轴心,成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构成。仲景文化的内涵,取于中医药文...……更多
《伤寒论》第一方1
...些,“发热、头痛、鼻鸣、恶心、自汗、恶风”。也正如张仲景在原文中所说,“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主要证候就是刚刚感...……更多
魏晋贵族大嗑“五石散”背后潜伏什么国家危机
...症治疗,并加以改良的,却是东汉医学家、有医圣之称的张仲景。张仲景生于东汉,原本是大族之家,却因为伤寒疫病,全族近三分之二的亲人逝去。当时缺医少药,又没有对症的治疗方式,象张家这样感染伤寒死去的人数以万...……更多
《伤寒论》第一方2
...的叫白芍,赤红色的叫赤芍。这两种药到底该用哪一种,张仲景没说,他只说用芍药。后世的医家认为,在张仲景的时代,很可能不分白芍和赤芍,到后世才逐渐分出来。许叔微就遇到了这个问题。马亨道得了外感病,出现发热...……更多
东汉神医的医术医德皆无双,其著作影响深远,冬至吃饺子与他有关
...。由于打仗,尸体越来越多,所以造成了很多瘟疫爆发。张仲景最初生活在一个拥有200余人的大家庭。瘟疫爆发不到十年,他许许多多的亲戚朋友都死于感染。东汉战争建安时期,张仲景被当时的朝廷任命为长沙太守。为了抗击...……更多
张仲景为什么如此钟爱芍药呢?原因或许在于它的4大功效
...家中,谁对芍药的“执念”最深,那么就不得不引出医圣张仲景了,毕竟在他的很多经典名方中,均可看见芍药的身影。芍药的药性微寒,味道酸苦,可以与不同药材相互搭配,算得上是一个十分百搭的药材,它在临床上所发挥...……更多
有一剂出自张仲景的经方,能有效缓解及治疗“老慢支”
...并没有很好的办法,不过,在中医体系中,就有一剂出自张仲景的经方,能有效缓解及治疗“老慢支”,它就是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是中医界公认的“中医十大名方之一”,而之所以称其为“青龙”,这背后其实大有深意。在古...……更多
以《温病学》为例看中医经典传承创新发展
...指出患者为本的医德观,认为“病为本,工为标”。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指出,学医当“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养亲尽孝,兼济百姓。吴鞠通提出,“进与病谋,退与心谋,十阅春秋,然后有得,...……更多
《娄绍昆讲康治本》在北京亮相
...父亲完成遗愿。首都国医名师冯世纶教授评价:娄绍昆是张仲景医学、经方医学杰出传人,为经方传承和弘扬作出重要贡献。当天,新书发布会上,签售现场异常火爆,很多粉丝围着娄莘杉签名,同时在灵兰中医平台全网首发上...……更多
服桂枝汤注意什么1
...被子桂枝汤是《伤寒论》里的第一个方子,讲得特别细,张仲景说这个药是要弄碎的,这样它的量就很大了。当时,桂枝用三两,将近50克(我一般用20克或者30克桂枝),炙甘草用将近30克,生姜切50克,大枣用了12个。然后用小...……更多
麻黄升麻汤:发越郁阳,清上温下,调和营卫
...原创。《汉书·艺文志》记载了医经七家和经方十一家,张仲景智慧地将以上两大体系的代表作《黄帝内经》和《汤液经法三十二卷》传承发展,结合创新,将“病”“证”融合,开创了以“辨……病脉证并治”为纲目的六经体...……更多
医圣张仲景传下来的“催眠方”!血足了,梦少了,入睡也快了!
...象,实质都反应出小肠干燥这一事实。就可以看出,医圣张仲景用党参、麻子仁以及阿胶的良苦用心。这方子用到今天,被很多医家用来治失眠了。2话说有一女子,年67岁,自述从一年前开始,她因为一些生活琐事,心情不畅,...……更多
人体的阳气最关键
...罗大伦/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日本料理的“料理”是从张仲景的方子里来的日本料理为什么叫“料理”?“料理”是照顾患者的意思,当年照顾患者总是用生姜、大枣这些东西调理患者脾胃,慢慢地,这些东西就转到做菜里边...……更多
大力弘扬张仲景药膳思想
本文转自:南阳日报大力弘扬张仲景药膳思想—访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林2月27日,记者专访了参加首届仲景药膳文化论坛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林女士。张林说,仲景先师继承了《黄帝内经》的理论,将食养食疗与临床实...……更多
...国各地各行业热心联友的近4300副来稿。此次评审活动以张仲景的事迹、功绩等为背景,秉着体现中医药文化和医圣仲景精神的特点,组委会选出一等奖作品5副、二等奖作品10副、三等奖作品20副。获奖名单公示如下:名次楹联内...……更多
经典名方“麻黄附子细辛汤”,仅用3味中药,可助阳解表,疗效好
说到外感伤寒病症,可能很多“中医人”都会想到张仲景的《伤寒论》,因为这部医书中有很多经典药方都是用来治疗伤寒病症的。这里所说的“伤寒”,其实是中国古人对外感病邪的统称,如果在你看来,“伤寒”就是指受...……更多
中成药感冒软胶囊怎么用
...关系,就是它的字面意思——人被寒邪所伤,就叫伤寒。张仲景在《伤寒论》里,给这个病下了个精准的定义:“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关于这句话,不用全解释,我...……更多
台媒看大陆:河南南阳医圣祠——张仲景纪念地
...报》近日发表了有关河南省南阳市的报道,介绍了为纪念张仲景而建的医圣祠。医圣祠。图片来源:台湾《经济日报》报道指出,南阳市城东温凉河畔的医圣祠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墓址所在地,现占地...……更多
中国历史中的圣人:文圣孔子、武圣关羽、兵圣孙武等
...歌中却是的影响十分的深远,所以被后世誉为诗圣。医圣张仲景说到张仲景可能很多人都不是特别的熟悉,至少没有华佗那么的熟悉,但是张仲景的影响却是十分深远的,如果华佗在历史上确有其人那么他一定也对张仲景有着深...……更多
竹叶石膏汤用于余热未清气阴两伤
...复发的,则谓之劳复;有因饮食而复发的,则谓之食复。张仲景于最后立此论,是提示人们病后调养护理的重要性,不可加以忽视。钱天来《伤寒溯源集》曰:“凡大病新瘥,真元大虚,气血未复,精神倦怠,余热未尽。但宜安...……更多
中药复方:用药遣方如用兵
...上的帛书,经过医药专家的整理,才得以重见天日。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载方300余首,组方严谨,变化巧妙。麻黄汤、桂枝汤、麻杏石甘汤、四逆汤、五苓散、大承气汤、白虎汤、当归芍药散等一大批经方流传千古,经...……更多
聊聊汉朝的“医圣” 张仲景
...王朝。今天要讲的是汉朝时期的另一位杰出人物,他就是张仲景,生于公元150年,居住在河南一带。张仲景自小喜欢读书,勤奋好学。他的学习范围不仅限于学堂所教的内容,而且对医学有浓厚兴趣。受神医扁鹊的影响,他拜名...……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无论是铁血强宋还是强送,终宋一朝都给人以文弱的形象。其实,这是不对的。北宋结束了五代,而五代是军人政治。这些个骄兵悍将可不会因为北宋中央集权马上就变成了乖宝宝
2024-07-24 23:48:00
李,鸿章和左宗棠是清朝时期的两位名臣,是同治、光绪时期的国家之柱,是政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在历史上,双雄并立并不是什么好事
2024-07-24 17:14:00
“九州”一词,最早出现在先秦典籍《尚书·禹贡》中:“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根据书中的记载,四千多年前,大禹受命治水
2024-07-24 17:17:00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这是黄梅戏《女驸马》中的经典唱段,但戏剧不是现实,封建社会女状元的出现谈何容易。自唐代施行科举考试以来
2024-07-24 17:21:00
说起客栈,大家一定对国产剧《武林外传》印象深刻,每当有客人上门,老白便会热情地迎上去招呼:“客官,打尖儿还是住店?”那么
2024-07-24 17:34:00
读方志 行贵州 | 地方志勾勒的贵州茶图景
我在贵州大学历史系读书时,便开始关注着明清以来贵州地方志中有关茶叶的记载。具体缘起于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贵州方志学家杨军昌教授给我们本科生开设了一门《中国方志学概论》的课程
2024-07-24 16:57:00
郑芝龙为什么降清,一起来看看
被清军抓捕的郑芝龙郑成功是公认的民族英雄。但英雄却有一个人人唾弃的汉奸爹,他父亲郑芝龙在历史上的形象并不好。追根溯源的话
2024-07-24 17:02:00
汉宣帝在霍光手下不敢亲政,为何还说他好
霍光说道历史上的辅政大臣,要么极其嚣张,最后被亲政的皇帝铲除;要么直接扯旗造反,自立为帝。少有既能当权臣,又能全身而退者
2024-07-24 17:05:00
《滕王阁序》,是王勃南下探亲途中,偶遇佳会,即席赋诗而坐。此序可以看作是王勃短暂生命最后迸发的激情与热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诗篇
2024-07-24 17:11:00
古时取名都是有讲究的,要引经据典,早先时,公认的规矩是男要从《周易》里取,女要从《诗经》里取,否则会被人笑话没文化,后来出处也就不那么严格了
2024-07-24 17:11:00
在我国,很多城市、省份都有自己的简称,比如辽宁省简称“辽”,江苏省简称“苏”,浙江省简称“浙”,而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安徽省
2024-07-24 17:12:00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出自《大礼戴记》。上半句是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原因无非是,水过于清澈,鱼难以生存。下半句“人至察则无徒”
2024-07-24 17:13:00
枕头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它的舒服与否,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睡眠质量。你喜欢软枕头还是硬枕头?我喜欢软软的枕头,但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
2024-07-24 17:13:00
提到词,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宋词,毕竟,宋代是这个诗歌体裁下的巅峰。不过,在宋代之后,其实也出现了一些好词。比如,今天列举的这清朝4首词
2024-07-24 17:15:00
“黄花大闺女”指还未出嫁的女子,尽人皆知。不过很多人也会疑惑:为什么不是红花、蓝花,而非得是黄花呢?下面就和大家说一说
2024-07-24 17: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