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以《温病学》为例看中医经典传承创新发展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2-14 10:1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 郭永胜 贵州中医药大学

目前中医学界公认的中医药“四大经典”课程主要是指《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以及汇集多种温病经典著作的《温病学》,这些均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和必修课。中医四大经典课程在学术思想体系上一脉相承,又与时偕行,在传承之中不断创新发展。中医经典是中医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根基。而作为中医经典课程之一的《温病学》,其学术思想形成的本身即是中医经典学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生动体现。贵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温病学研究”表明,根据中医经典学科的课程教学安排规律,以及中医经典学术体系形成的内在规律,宜以中医经典课程《温病学》为载体实施。

中医经典是中医传承创新发展的基础与核心内容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在同疫病斗争中产生了《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温热论》等经典著作。中医经典是中医思维的土壤,为中医精华所在,是中医传承发展的根柢。注重对中医经典的学习,是遵循中医药发展以保障中医成才的规律。中医经典是继承与发展中医的主要内容,是中医教育的核心。学习经典、重视传承是中医药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

《温病学》是中医经典学术传承创新发展的生动体现

《温病学》在我国医学史上是一门相对比较年轻的学科,其学术思想发展较为漫长:萌芽于战国至唐代,成长于宋金元之际,直至明清方才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与诊治方法。由于温病学在中医经典学科中是形成时间最晚的,其形成过程本身即是对于其他经典的继承与发展。

中医四大经典课程在学术上是一脉相承的,其中《黄帝内经》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为中医诸多学术理论的渊薮,亦是《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温病学》的重要理论渊源。《伤寒论》在治疗外感热性病方面是有巨大贡献的,它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后世温病学发展的重要基础。《伤寒论》中有许多治法方药被温病学家所汲取,并直到现在仍然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基于《温病学》的中医经典传承创新探析

中医经典课程《温病学》对于其他中医经典的传承创新,并不仅局限于某一方剂化裁或药物规律运用,而是涵盖大医精神、治学方法、经典思维、辨证理论、理法方药体系等多方面内容,为中医经典的传承创新规律研究及其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医者仁心”精神的传承方面,如《黄帝内经》指出患者为本的医德观,认为“病为本,工为标”。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指出,学医当“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养亲尽孝,兼济百姓。吴鞠通提出,“进与病谋,退与心谋,十阅春秋,然后有得,然未敢轻治一人”,反映其为医审慎态度,并在《医医病书》中论述医德修养。

在治学精神方面,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王孟英“以轩岐仲景为经,叶薛诸家为纬”,均注重学习先贤理论,博涉知病,在汲取前人经验基础上,结合个人临证体悟,提出新的见解或开创新的医学体系,推动了中医理论的不断发展。

在辨证体系方面,张仲景开创六经辨证体系,是以《黄帝内经》热病三阴三阳辨证为基础。“温热大师”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是以《黄帝内经》中有关营卫气血的论述为基础,并参合《伤寒论》《金匮要略》对于卫气营血理论的临床运用经验。

在治则治法方面,《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治则治法的基础,张仲景融汇经义,将之运用至临证之中,开创了具体治则治法的运用范式。温病学派基于温病的发病证治特色,以《黄帝内经》《难经》为基础,借鉴张仲景运用规律以及其他先贤经验,开创具有温病特色的治则治法体系。如湿病治法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结合临床实践,开创湿病辨证论治的先河,温病学派最终构建起中医湿病治法体系。

除此之外,尚有其他许多对于中医经典的传承创新方面。诸如方药的运用与化裁、具体病证的认识与实践等,温病学派深得经旨与仲景经方精髓,不仅常以原方制胜,而且根据病情进行变通,在经方的基础上化裁和创制出大量时方,并在临床实践中广泛运用于温病和内伤杂病的治疗,这些内容亦是《温病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

总之,遵循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规律,以中医经典课程《温病学》为载体,总结中医经典的传承创新路径,进而将之融入教学实践。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教导学生掌握中医经典课程《温病学》的课程知识体系,而且使其通晓《温病学》经典知识的渊源与创新发展,在课程学习中体会中医经典的传承发展规律,培养并巩固传承、融会贯通中医经典的自信心,并在理解先贤撰写中医经典著作背景后,树立仁心仁术的大医精诚情怀,从而有助于解决中医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学术研究与中医教学相脱节的问题,更加凸显中医经典课程《温病学》的经典属性,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经典课程《温病学》的兴趣和信心,在学习中医经典课程《温病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融入中医经典学术体系,感悟中医经典的传承创新发展规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4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渠景连 贵州中医药大学温病学是研究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和诊治方法的一门学科。温病学课程一直是中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中医专业素养和临床应
2023-12-01 09:49:00
探讨这位传奇医学家叶天士的生平和成就
...中医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卫气营血理论叶天士在温病学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他提出了“卫气营血”辨证论治方法,认为温病的发展和传变规律是卫气营血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过程。这一
2024-02-12 06:51:00
聊聊中医学史上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叶天士
...年,就超过了教他的朱先生,声名远播。他是中医学史上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其声望地位,并不在“金元四大家”之下,也是名贯大江南北的人物。其著作《温热论》至今仍被临床医家推崇备至。《
2023-03-19 12:24:00
温病大家叶天士成名的原因
...杭。苏州不仅是一座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医学中温病学派的发祥地。元末以来,这块土地上曾诞生过不少名医,迨至明清,更是名医辈出、灿若群星。叶天士是吴门温病学派中的杰出代表,
2023-10-26 06:55:00
...长治疗时疫和痧痘等症,是中国最早发现猩红热的人。在温病学上的成就,尤其突出,是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大纲,为温病的辨证论治开辟了新途径,被尊为
2023-05-05 10:43:00
省中医专家张思超教授,本周六来日照!
...药文化科普巡讲团专家,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温病学”学科带头人,山东省教育厅精品课程“温病学”课程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温病分
2024-03-08 15:10:00
...习密切联动。贵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温病学研究”在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将需要背诵的经典内容录制视频,上传至“学习通”教学平台。而后可进行教师评价及全班互评,即每
2024-01-26 10:39:00
...做了补充和发挥。其突出特点是着意阐发温热病,主张把温病和伤寒区分开来,这对外感病学是一大发展。人物简介庞安时(约1042~1099年),字安常,自号蕲水道人,蕲水(今湖北浠水
2023-02-20 21:54:00
\\\
温病学说应用于放射诊疗,成为了一种新的诊疗方式。据报道,温病学说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辨证论治方法。在放射诊疗中,患者常出现放射反应和放射损害。这些症状表现为全身症状和局部反应,
2023-04-22 23:27: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