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赵匡胤南征北战渴望统一天下,为何宋真宗频繁避战求和?
...太宗不再放任,收紧政策,要求他们听从朝廷指挥。到了宋真宗,祖先制定的统一天下的计划不仅没有继续实施,反而开始追寻稳定,用一纸“澶渊之盟”唤来了与辽国的百年和平共处,放任西方党项建立的夏州政权肆意发展,...……更多
...。1004年,著名的萧太后与辽圣宗亲自南征,深入宋境。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御驾亲征来到澶州(今濮阳)督战。北宋军队士气大振,打败了辽军前锋,还射杀了辽军主将萧挞凛。然而,底气不足的宋真宗还是在形势一片大...……更多
大宋三百年国阼背后,是以妥协和耻辱作为代价的
...将”才上奏章,说是他把敌人赶走的。这个时候的皇帝是宋真宗赵恒,赵光义在不久前因为腿上的箭伤而亡,宋真宗知道这个胜利的喜讯之后,自然十分高兴,还做了一首欢庆胜利的诗歌,搞得群臣们不得不一窝蜂的表示庆贺。...……更多
宋朝时期,北有辽国,西有夏国,南有大理,它是统一王朝吗?
...宋自赵匡胤开国以来,就笼罩在辽国入侵的阴影下,直到宋真宗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关系才进入较稳定和平共处阶段。北宋建立不久,西夏又崛起于西部。公元982年(太平兴国七年),党项族领袖李继迁背叛宋朝,开...……更多
南宋昭勋阁二十四功臣:文治武功的杰出代表
...,但潘美仍然算得上功勋卓著。第六位李沆曾于宋太宗、宋真宗两朝担任宰相,他为人忠厚纯良,善于举荐贤才,又具有远见卓识,因此被王夫之称赞道:“沆者,宋一代柱石之臣也。”第七位王旦于李沆去世后拜相,他雅量高...……更多
宋真宗反思城下之盟,贤相寇准蒙冤遭贬
北宋景德五年即公元1008年十月,宋真宗动员了从开封到山东沿途百官,前往泰山脚下,他准备举行此前仅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和唐高宗才举行过的“泰山封禅大典”。宋真宗的队伍,浩浩荡荡,打头的玉辇上载着一本天书...……更多
北宋被迫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的时候,杨家将在干什么
...两度大败,输得直不起腰。宋朝建立44年后的景德年间,宋真宗在位期间,北宋对外战争再度遭遇一次重大挫败:澶州之战,这次失败使得北宋被迫向辽国低头,并开以岁币换和平之先河。公元1004年,辽国铁骑大举南下,迅速突...……更多
北宋以后为何再无一个统一王朝建都开封
...巨大代价——澶渊之盟,才换得辽军北撤。澶渊之盟后,宋真宗曾几次西巡洛阳,许多人鉴于不久前的教训,建议迁都于此,但宋真宗未能审时度势,权衡利弊,既安于开封的优越条件,又寄希望于议和条款,拒绝了这一请求,...……更多
赵光义继位之谜与“烛影斧声”事件:权力斗争与民间传说
...图立元佐为帝。宰相吕端处置得当,赵恒才顺利即位,即宋真宗。宋朝也开始进入全盛时期。赵光义本人附庸风雅,喜好诗赋,政府也因此特别重视文化事业,宋朝重教之风因此而开。赵光义还喜好书法,善草、隶、行、篆、八...……更多
为何说宋太宗赵光义的人格非“泾渭分明”
...在与两个人的对峙之中再也没有占过真正的优势,最后是宋真宗签下屈辱的“澶渊之盟”,每年向辽国奉上“岁币”和大量财物才能保平安,更是大宋“积贫积弱”的历史推手之一。2,进一步确立文官集团的政治地位宋太宗站...……更多
北宋的三次败仗:从高梁河之败到好水川之耻
...后,先后对党项人发动了几次进攻,但却次次遭遇挫折,宋真宗继位后,宋辽签订了澶渊之盟。宋真宗为了和平发展,决定归还太祖占领的党项人故土,原本宋真宗以为可以达到睦邻友好的目的,结果却让党项人以为北宋是在向...……更多
哪位皇上给宰相一坛珠宝,还满脸讨好
...的人看了也惊奇,小编我就给大家讲讲这个奇葩的故事。宋真宗赵恒是宋朝第三个接班人,这个人才能中庸,甚至有点软弱无能,但是不折腾,正好又遇到一群好的宰相,天下还是太平无事。这位软弱的皇上治理天下就像自己的...……更多
宋朝大名府的军事地位到底怎么样
...。在历史上,河北地区的军事地位也曾一度发生过变化。宋真宗时期,由于中原地区遭遇了大饥荒和辽国入侵等重大变故,宋军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战略要地。为了保障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宋真宗和仁宗时期两次北伐辽国。两次北...……更多
盘点历史上军事水平高的皇帝
...战略层面的谋划。而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这些人则是应该入选的,毕竟他们的具体战功摆在那里。简单罗列一下我认为军事水平较高的几位皇帝吧。【排名不分先后,仅以时间为顺序】光武帝刘秀作为东汉...……更多
...其父潘美到金殿讨旨,大言炎炎欲率禁军击退辽国进犯。宋真宗看在他是爱妃兄长面上,答应让他随父率禁军抗击辽军。潘良再次展现狗熊本色,与辽军交战时一触即溃,狼狈到弃城而逃。古云“虎父无犬子”,潘良枉为宋初名...……更多
聊聊被《杨家将》误读的北宋名将潘美
...让人痛恨的奸臣。潘美于兵败次年郁闷而逝。他的孙女是宋真宗的首任皇后,这也为戏曲增加了误国皇亲元素。实事求是的讲潘美的抗辽功绩绝不在杨业之下。《帝京景物略》卷四“帝王庙”条载:“(明)世宗肃皇帝之九年,命...……更多
柴荣跟随姑父开疆拓土,做了皇帝后励精图治
...征后蜀,当后周大军因军需不足而止步凤州时,柴荣派遣赵匡胤到前线视察。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后周士气大振,仅仅两个月后就收复了秦州、凤州、成州和阶州。柴荣将后周的疆土进一步西扩,下一步就是南征。 从公元955年...……更多
为何宋朝打仗无论输赢,都给别人送钱进贡
...(今河南开封),在宰相寇准的极力主张下,时为皇帝的宋真宗御驾亲征,士气大振,人人冲锋陷阵,个个奋勇杀敌,混战中,宋军还用飞弩射杀了辽军统帅萧挞览,宋军趁势掩杀,夺取了一定的胜利,辽军不敢恋战,便与主动...……更多
宋朝为何能在强国林立中坚持三百年?
...所以说,此时的两国处于一个均势,谁也吃不掉谁。到了宋真宗时期,可以看出,两国国力已然是半斤八两,灭国对于双方而言都是不可能的,辽国用尽了奇谋,得到了他们最多只能打到澶州;而北宋也知道了,灭掉辽国对于当...……更多
揭秘宋朝如何通过战败来赢得尊重
...之盟这是发生在宋朝国力最强盛的时候,辽国提兵攻宋,宋真宗想南逃到包邮区,宰相寇准劝住了他,并亲自督战澶州,击败了辽军。然后大宋朝的骚操作就来了,战败的辽国主动向宋提出议和,签订了澶渊之盟,宋每年送给辽...……更多
柴荣的军事才能与统一大业
...征北伐955年,柴荣派向训、王景率军西征后蜀,之后又让赵匡胤为监军,视察战场上的情况。数月后,前线传来捷报,后周军队收复了秦、凤、成、阶四州。西边的战事刚结束,柴荣又发动了征讨南唐的战争。南唐是块“硬骨头...……更多
宋朝打了胜仗,签订的条约却非常不利,这是怎么回事
...两种呼声。时为宰相的寇准,力压朝中的怯懦之声,建议宋真宗亲征鼓舞大宋士气。最终,在两大宰相的劝说之下,宋真宗不情愿地赴往澶州。宋真宗刚到澶州,就收到了一个振奋全军的好消息。辽军统将萧挞凛被宋军射杀,辽...……更多
宋朝的这位皇帝御驾亲征打败契丹,还让经济腾飞
...侵的大辽,后来使宋朝成为经济强国。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宋真宗赵恒。宋真宗赵恒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第三个儿子。按理说他没有资格继承皇位,但他的哥哥病发疯了,二阿哥早逝,皇位自然就没落了。给...……更多
郭守文:北宋名将的辉煌征战与传奇人生
...仓皇北逃。郭守文死后,女儿被赵光义指给赵恒(后来的宋真宗)为夫人。女儿后来成为第二任皇后。989年十月,郭守文去世,终年五十五岁。郭守文去世时,家中穷的叮当响,他的俸禄基本上都犒赏了士卒,赵光义知道后,深...……更多
古代6位泰山封禅的皇帝,只有他不配去
...乱影响了人们对唐玄宗的评价。第六位“泰山封禅”的是宋真宗赵恒。宋真宗赵恒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宋真宗当上大宋皇帝后,他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派兵北伐,但是惨败给了辽国。不久后,辽国萧太后、辽圣宗耶律隆绪率...……更多
“守成之主”宋真宗赵恒,本可成就一世功绩
...地守好这份家业,不至于犯错亡国以告祖宗的在天之灵。宋真宗赵恒就是这样的后世之主,“不求无功也但求无过”能够守住这份家业,就是他莫大的能耐和荣幸,就差上天给与他一个机会。意外被立太子继承皇位宋代的皇帝普...……更多
赵光义的皇位之争:兄弟反目与赵元佐的命运
...年)四月,宋太宗驾崩,他的第三个儿子赵恒即位,是为宋真宗。宋真宗赵恒和赵元佐同母,都是李妃生的。宋真宗追封自己的生母李氏为皇太后,谥号为元德皇后,并恢复了赵元佐被宋太宗剥夺的楚王爵位。乾兴元年(公元102...……更多
宋辽两国互称兄弟,北宋为了和平情愿向辽称臣纳贡
...萧太后的带领下想过灭掉宋朝,但是当时在前线寇准逼着宋真宗亲征,使得宋军士气大振,各地勤王大军到来,宋朝军队的数量超过了辽军不说,大部分宋朝禁军实力已经在战争中得到了锤炼,底蕴犹在。 而且辽军大将病死,...……更多
澶州城下对峙,萧太后占尽优势却与宋朝和谈,只因辽国后院起火
...历史事件时,很多历史爱好者都偏重于宋朝,对宋朝方面宋真宗和宰相寇准的决策进行了各种分析和研判,对于辽国方面萧太后和辽圣宗的关注则比较少。实际上在这场大战中,不只是宋朝方面陷入决策难题,就是辽国方面也是...……更多
历史上对宋仁宗的评价为什么那么高
...一般,认刘氏为太后,登上皇位后勤俭宽仁宋仁宗赵祯是宋真宗赵桓的第六个儿子,生母是李宸妃。由于皇帝宠信的妃子刘氏没有诞育子嗣,皇帝下令把赵祯带给刘氏来抚养。对外当然宣称是刘氏所生,没过多久刘氏被封为皇后...……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问题在于:《越公其事》是不是可信?古史突出范蠡文种,弱化勾践,越公其事突出勾践,弱化范蠡文种,两者都有不可信之处,但相比之下
2024-06-26 15:08:00
作为皇帝的朱棣还做了两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第一件事是好事。朱棣营建、迁都北平,树立了北京在之后的政治文化地位。当今天的游客在故宫
2024-06-26 15:08:00
通过上文可知,古史严重扭曲了勾践的形象,《越公其事》中的勾践形象可能更为真实一些。那么,这里带来一个问题:灭吴之后,一个雄心勃勃
2024-06-26 15:08:00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家族的男人往往在天性上和思维方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看来这话不假,朱元璋的残忍在他的子孙身上如同密码一样流传着
2024-06-26 15:09:00
朱棣:1403年-1424年在位,明朝第三代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燕王,性格多疑好杀。攻败明惠帝之后夺位
2024-06-26 15:09:00
毕竟当时司马昭控制着洛阳城中的禁军,即便曹髦再不怕死,也没有人敢伤害曹髦,但曹髦终究不能以一敌百,他手下的数百名杂兵也不可能将洛阳城里的禁军完全诛杀
2024-06-26 15:10:00
当时曹髦左右的人怒斥司马伷一行人,以至于司马伷的士兵都被吓得逃走了。此时中护军贾充赶了过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
2024-06-26 15:10:00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靖难之役”而获登大位的明成祖朱棣,按照汉儒文化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说,其获皇权之道,似总有被后世正统史学家们有所指摘与诟病之嫌
2024-06-26 15:10:00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公元1360年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
2024-06-26 15:10:00
南京乃虎踞龙盘之地,既是六朝古都,又是朱元璋的老根据地,朱棣却为什么要迁都呢?明成祖迁都北京,是雄才大略。朱棣的胸襟,一般人
2024-06-26 15:11:00
吴国,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大约公元前512年,孙武携带《孙子兵法》来到了吴国
2024-06-26 15:11:00
朱元璋65岁的时候,太子朱标病死,其子朱允炆以长孙的地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多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继承人落在了侄儿手里
2024-06-26 15:11:00
唐朝之时,一位叫孙壬林的官员,《唐故魏州昌乐县令孙君墓志铭》:周幽王遭犬戎之难,武公将兵,佐周平戎,其有功平王命命卫为公□□□□□□为卫上卿□邑于□其孙武仲
2024-06-26 15:12:00
可以阅读大量兵书,由此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与分析现实军事案例的基础上写下《孙子兵法》。在孙武眼里,深受周礼束缚的战争思维
2024-06-26 15:12:00
孙武祖父孙林父,是卫国的卿,但由于为人专横且逞强,与卫国国君关系非常紧张。但孙林父有一个大靠山晋国,因此经常能够利用他与晋国的关系来制约国君
2024-06-26 1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