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一部成功的文艺作品,常常使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被误读。
史料记载:朔州之战杨业殒身,根源不是杨业指挥不当打了败仗,也不是单纯的遭遇强敌,杨业所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主帅潘美对宋辽两军形势的误判,监军王侁等的威逼攻击起的是促使悲剧发生的催化作用。
无论是对宋辽双方军事态势的判定,还是对杨业深陷辽军包围后的救援,主帅潘美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杨业殉国后,宋太宗下诏褒赞杨业,将潘美降官三级,王侁、刘文裕除名,朝廷录用杨业诸子,这既是对杨业忠勇品格和赴死精神的肯定,也是对潘美等人责任的追究。
老百姓基于惋惜杨业之死与宋军之败,同时对主帅潘美、监军王侁等人不满与痛恨。这样,杨家将的故事得以流传,突出杨业的忠勇无畏,也渲染辽军的强大和宋朝内部奸臣的邪恶。
杨家将具体情节内容,史籍基本无载,不少可以断定非历史上实有之事,有的明显是无稽的虚构。至于忠奸斗争,明显被过度渲染了,潘美对杨家的陷害,只是艺术虚构,在历史事实层面上却过于不合历史的本来面貌。
潘美,字仲询,大名人(今河北大名东北)。父亲叫潘璽,担任军校之职,驻守常山(今河北正定)。
公元950年,后汉大将郭威推翻了后汉王朝,在汴京建立了周,史称后周。后周开国之初,天下未定,刘崇占据太原自称北汉。在自身实力有限的情况下,刘崇不惜投靠契丹人的辽国,拜辽主为“叔皇帝”,自称为“侄皇帝”。有了辽国的撑腰,刘崇多次进犯周朝,攻城掠地,烧杀抢掠百姓。
郭威因为没有子嗣,柴皇后的侄子柴荣被收为义子。柴荣任开封府尹时,潘美属于他的下属,关系非常好,由于赵匡胤也是柴荣的部属,深得柴荣赏识,因此潘美与赵匡胤相处,交情甚厚。
四年后,郭威去世,柴荣继承皇位,潘美任武官侍从,逐步参与朝中各项军政事务。
后周与北汉高平之战(今山西高平),北汉惨败,潘美因功被提升为西上阁门副使。此后,潘美随从柴荣征讨南唐,一口气攻下了长江以北十四个州,接着北伐继续收复北方大片失地。在此期间,潘美先后担任陕州(辖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洛宁、灵宝及山西平陆、运城东北地区)监军、引进使,深得柴荣的器重。
公元960年正月,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相传,“陈桥兵变”之时,赵匡胤黄袍加身率军入皇宫。柴荣的符太后带着年仅七岁的周恭帝逃入寺庙,宫中只剩下周恭帝的弟弟曹王与蕲王。此时在部下的欢呼下,赵匡胤准备杀了两个小王爷,而只有潘美躲在人群中以手掐殿柱,低头不语。赵匡胤看到遥指潘美道:“你以为不可以吗?”没想到潘美答:“臣岂敢认为不可以,但于心不安,于理不安。”
一番言语使赵匡胤放过了两个小王爷,并将其中一个孩子当场交给潘美,并交代:“与尔为侄,世宗子不可为尔子也。”收养为侄的周世宗皇子潘惟吉,此后一直在潘美身边任职,官至浔州刺史、天雄军驻泊都监。
在宋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面对北方有契丹辽国和北汉,南方有南唐、吴越、后蜀、南汉等国,潘美被委以重任,不遗余力,功不可没。
陕州军帅袁彦拥兵自重,信任奸佞小人,滥杀无辜,赵匡胤担心他叛乱,就派遣潘美去担任监军,以消除隐患。潘美单骑独马到了陕州,向袁彦等人晓以大义,陈述利害。袁彦被潘美的真诚所打动,于是跟着潘美到了京城,以示效忠。赵匡胤非常高兴,说:“潘美不杀袁彦,能让他来觐见,正合我的心意啊。”
郭威的外甥李重进在扬州叛乱,赵匡胤率部亲征,潘美为行营都监。叛乱平定后,潘美被留在扬州任巡检,后又任镇抚、秦州团练使。湖南的叛将汪端被平定后,人心不稳,赵匡胤又任命潘美为潭州防御使。
征讨南汉时,宋军很快攻克了富川(今广西富川),南汉国主刘魫急忙派一万多人来援,被潘美军打得大败。宋军连续攻占贺、昭、桂、连四州,西江诸州都纷纷投降。在关键的韶州一战,潘美机智灵活,利用火攻,致使南汉军大败,随后在广州接纳刘魫投降,并押送到东京(今河南开封),发布文告,安抚百姓。期间还平叛了土豪周思琼聚众负海叛乱。自此,岭南局势稳定下来。
征伐南唐时,潘美在船只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身先士卒,涉秦淮河水而进,,夺得南唐兵的战船,破城南水寨,兵临金陵城下,南唐军大败投降。金陵平定后,潘美被封为宣徽北院使。
赵匡胤死后,其弟赵光义即位。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潘美任南院使,后加封开府仪同三司。
赵光义在攻打辽国征伐范阳时,双方在高粱河(今北京城西)一仗,宋军大败,由知幽州行府事潘美兼任三交都部署,在北方屯兵防御辽国的进攻。在辽国一万多骑兵来犯下,潘美秘密行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攻击,大破辽军。赵光义封潘美为代国公,后又改任忠武军节度使,升封为韩国公。
而北汉旧将降宋后,此时也在北方,任代州刺史,负责扼守雁门关。
986年宋军趁辽国国主年幼之机,三路大军北伐,其中潘美负责一路,派杨业为副将。
在其他两路失利的情况下,杨业建议派兵佯攻,吸引住辽兵主力,然后派精兵埋伏在撤退的路上,掩护军民撤退。此建议遭到监军王诜的反对和嘲讽。杨业无可奈何,只好带领手下人马出发了。
临走时,潘美与杨业相约在陈家峪(今山西朔县南)相互配合,杨业引辽兵过来,潘美埋伏好步兵和弓弩手,两面夹击,打败辽军。
没想到的是,潘美只在陈家峪设伏一天就按照监军王诜的命令撤退了,当杨业见约定的地点没有自己的人接应,气得直跺脚,只好带兵与追上来的辽兵展开搏斗。杨业虽然勇猛,但终因寡不敌众,兵败被俘,在辽营绝食三天而死。
消息传到东京,赵光义把王诜革职查办,把潘美连降三级,让潘美担任了检校太保。第二年任检校太师,任真定知府。不久,改任都部署、并州通判,加封潘美为同平章事。潘美67岁去世,死后追赠中书令,赐谥号为武惠。
杨业的死与潘美有很大关系,但他并没有要陷害杨业的意思,更没有要故意置杨业于死地的意图。他的失误在于当监军王诜心存私念让他从陈家峪撤军时,潘美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而是一昧听命于王诜,致使杨业兵退陈家峪时没有得到援助。因此,杨业的死,主要责任在王诜,次要责任在潘美。
《杨家将演义》成书于明代中叶,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潘美在书中被塑造成潘仁美,故意陷害杨业,一定要置杨业于死地,是一个让人痛恨的奸臣。潘美于兵败次年郁闷而逝。他的孙女是宋真宗的首任皇后,这也为戏曲增加了误国皇亲元素。
实事求是的讲潘美的抗辽功绩绝不在杨业之下。《帝京景物略》卷四“帝王庙”条载:“(明)世宗肃皇帝之九年,命建历代帝王庙,如留都。越岁庙成,上亲诣致祭。……庑从祀臣四坛……二坛五臣:曹彬、潘美、韩世忠、岳飞、张浚。”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抗辽名将被写成投降卖国、陷害忠良的奸臣,遭到人人唾骂,真是冤哉枉。
潘仁美只是一个艺术形象,跟历史上的潘美根本不同。潘美之所以身背奸臣骂名几百年,终究是受了《杨家将演义》的影响。
自此,潘美(潘仁美)沦为千年戏曲百骂不腻的大反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9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