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科举考试中,在殿试上荣获第一名,那就是当之无愧的状元了。家里人荣获状元的话,可算是一件大喜事,不仅光宗耀祖,这个人的前途更是一片光明,官路畅通。但是,人生总是变幻莫测,而变幻,总在那么一瞬间。有这么...……更多
豆瓣8.9分!孩子必读!《唐宋八大家文学课》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父丧,被哥哥抚养,哪知哥哥英年早逝,当时地方叛乱,大唐风雨飘摇,他由寡嫂带着在战火中四处奔逃。不幸的家庭,塑造了他坚毅和革新的性格。他渴望重振古老士族世家的愿望,和重振唐王朝的使命一致,于是历史选择了...……更多
盘一盘扬州古代『高考』那些事
...。它们背后有什么故事?记者昨天进行了探访。清代扬州科举上榜多少人?361名进士和1469名举人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实行长达1300多年之久。距离我们最近的,是清朝科举。清朝初期的江南省经济上占据全国的三分之一到二...……更多
朱元璋在位期间,举人的地位提高,知县一般也是举人出身
...”到底是干嘛的?封建朝廷用以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科举制度,大致分为五个等级:县试、府试、院试、乡试和会试。其中“县试”、“府试”、“院试”,乃系“童试”的三个等级,成绩合格者被称为“秀才”;“秀才”...……更多
南北榜案朱元璋错杀状元,只因事关江山社稷
古代科举考试场景明朝洪武年间,有两位状元在取得功名之后不久,便死在了屠刀下。这场命案背后,究竟有何隐情?到底是两位状元科场舞弊,死有余辜?还是因为朱元璋为维护社会稳定而不得已采取的\"帝王之术\"呢?\"命...……更多
穷学生跟老师的女儿订婚,从此走向人生巅峰
...担起抚养他的责任。年轻人明白,他只有拼命读书,通过科举考试才能摆脱贫困的命运。年轻人奋发图强,小小年纪就考中秀才功名。年轻人踌躇满志,踏上了乡试考场,想要考取举人功名。只可惜,他名落孙山,没有考取举人...……更多
...重,是他们内心深处的向往。普通人往往认为,只有成为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方能彻底改变命运。然而,笑谈《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发疯的事迹,对于一个仅仅中举的举人来说,那种激动情绪似乎有些过于夸张。实际上,对于...……更多
唐代士族中‘五姓七家’是指哪几大家族?五姓七家有何狂傲的资本
...运的升迁之路被门第彻底堵死。虽说,在隋唐时期出现了科举制,科举制选拔人才不看门第,而是凭借才学入仕,对门阀政治有一定打击,但是其打击效果并不是特别大,只是缓解了世家大族对社会政治资源的垄断。为什么这么...……更多
古代也有科举通知书吗
...殊的录取通知书究竟长什么样子呢?现代有高考,古代有科举,那么古代在科举考中之后,有没有像这样的录取通知书呢?那个时候的人们用什么办法来通知考生考试成绩呢?高考成绩已经正式公布,很多学生已经陆陆续续的收到了...……更多
和珅的聪明才智:凭借对乾隆的了解成功押题作弊
科举考试,从隋朝出现后,一直是后面王朝选拔官员的重要制度。由于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是官员,所以一直为后代王朝所重视。毕竟这个制度一旦出问题,对国家统治会非常不利。正因如此,历代王朝在科举制度的监管上都...……更多
...考的有七八百人,被录取者仅20人左右),远不能满足泱泱大唐治理国家的需要,才能出众的士子不愿在此蹉跎岁月,而是选择“制举”的形式作为入仕的捷径。制举,是唐代主要的科举考试形式,由皇帝不定期下诏考取非常人才...……更多
李卫:雍正宠他13年,乾隆为何不待见他?
...乾隆时期,他为何却未得乾隆待见呢?【卑微地出身】在科举时期,那些考中进士的人,倘若放到现今,其水平最低也相当于清北院校的学子呢。在古代,若未能成为进士,便基本与做高官的资格无缘。即便在进士群体内部,也...……更多
寻迹江苏老地名|古代高考留下多少地名印记,去邂逅“连中六元”的超级学霸
...了第二天,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今天的人们常常把科举考试比作古代的“高考”,但这“古代高考”的录取率,要远远低于现代高考。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等,按照难易程度,差不多可以对应今天的高考和研究...……更多
诗鬼李贺空有凌云志,一生抱负襟开,短短四句诗惊艳了千年
...王维及至晚唐的李商隐、杜牧等诗人,宛如群星璀璨,将大唐气象生动演绎,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提及唐朝诗人,总是爱给他们划分流派。如李白是浪漫主义代表,杜甫为现实主义巨匠,王维则称田园诗派魁首等。其中杜...……更多
...。除内阁和翰林院共同选拔若干名庶吉士外,三年一次的科举全部结束。新进士则等待吏部的铨选。从表面上看,殿试在整个科举制度中似乎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程序,它由一系列仪式构成。虽说是皇帝“亲策于廷”,但除特例...……更多
历史上哪个省出的状元最多
“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有产物,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特色的现象之一。据有关文献显示,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上,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至清德宗光绪三十年(1904),其间1282年,历代封建王朝约举行科...……更多
中国古代“学霸省”是哪一个
...,但事实上,隋朝留给后世的,可不只这一个谈资笑料。科举制比如科举制度,最早是隋朝时期建立的,但是在科举制诞生之前,朝廷以“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为主要手段来选拔人才。但是这样的筛选方法,显然是有缺陷...……更多
陈安之死:朱元璋时代的科举冤案
...是全国唯一能通过考试的人。他什么都差,但学习不好。科举考试是穷书生唯一出人头地的机会。方法,为了拥护读书人,有的人吃了麸皮厚的蔬菜,倾家荡产,有的人甚至参加科举考试考取了状元!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更多
古代科举竞争激烈,高中后的人有什么待遇?
...个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范进,他的大半辈子都在准备科举考试,直到双鬓花白时才中了举人。然而,他得知自己高中的消息,竟直接高兴得疯了。当然,在小说当中是存在一些夸张成分的,但从这个故事中也不难看出,在古...……更多
颜值在古代科举中的隐藏重要性
...此之后能飞黄腾达了。所以说,能够考上状元,对于参加科举制的考生来说,是最高兴的一件事。但其实,如果有考生中的是探花,他们反而会比中状元还高兴,这是为何呢?探花,是殿试中的第三名,第一名是状元,殿试三甲...……更多
明朝科举的“泄题风波”,两个考生因此改变历史
...有一件事被后人称为“程敏政泄题案”,说的是程敏政在科举考试中将试题泄露给了某些考生。那么程敏政到底泄没泄题呢?历史并没有说清楚,我们也无从考究。但无论真相如何,这场事件却彻底改变了两个人的人生,也改变...……更多
考官卖考题被判死罪,说了何事免去死罪
...观刑的文武百官们:你们要引以为戒,以后必不能再挑战大唐律刑的尊严了。仿佛想要通过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诫百臣:你们看一下董思恭科举舞弊的后果,日后一定要引以为戒,不要再挑衅朝廷了。行刑前,唐高宗来到董思恭...……更多
历史上的“举孝廉”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会所在,官员任免的真正权力依然是朝廷选拔。2.唐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上述提到举孝廉的基础是“选拔”,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度”,而这一种制度的本质就是举孝廉的另一种体现,更加倾向于门阀氏族的...……更多
南北榜案:明朝的“南北对决”
在历史的长河中,科举考试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的“南北榜案”更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故事。这场发生在1397年的科举风波,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也为我们后人提供了许多幽默的谈资。今天...……更多
古代进京赴考,穷书生如何解决路费和食宿?条件比你想的可好多了
在古代,科举考试是无数寒门学子的命运转折点。然而,长途跋涉进京赴考,路费和食宿问题对穷书生来说是一大难题。没有现代交通和住宿设施,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呢?事实上,古代的应试环境和我们想象的截然不...……更多
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才貌双全、官至丞相,却因美丽“遭遇悲剧”
...时代的奇迹,却被美貌推向了悲剧的深渊提起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大多数人脑海中可能都会浮现出一群寒窗苦读的书生形象:他们肩上扛着家族的希望,埋头在书案之间,等待着金榜题名的那一天。然而,有谁能想到,1853年...……更多
朝鲜王朝的殿试,又与明朝殿试有何不同呢
科举殿试是明朝与朝鲜王朝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之一,其核心内容是策问。两国殿试策问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各自建国时就在继承前朝的基础开设、发展并完善。明朝与朝鲜王朝都是君主专制,儒家思想文化是其意识形态的...……更多
史上9位“考神”,连中三元榜首,结果过得怎么样?
公元605年,隋炀帝设进士科,面向天下考生招聘官员,科举制度正式确立。此后,古代中国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挤进官僚队伍,进入统治阶层,血缘、门第、关系不再是主要依据,而是以“成绩论英雄”。谁考得高分,谁...……更多
...年也正逢慈禧七十大寿,清廷上下仍积极筹备。这一年的科举,为了庆贺太后的七旬万寿,称为“恩正并科”。当然,人们绝对想不到的是,这次科举将是千年科举史上的最后一次,这一科的会元,便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茶陵人...……更多
聊聊大唐第一斗士韩愈
中唐之后,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李白和杜甫,谁更厉害一些?元和年间,元稹为杜甫写了一篇墓志,对杜甫极尽赞美之词,里面提到“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不仅如此,他还嫌夸得不够狠,节外生枝地把另一位大诗...……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编者按齐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这些故事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2025-02-21 10:08:00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陆放翁写这首诗时,他猜不到金庸的第一部小说《射雕英雄传》将在临安府牛家村拉开大幕
2025-02-21 11:30:00
【多彩文苑】芬芳偏岩
“庭院深深舍静,桂花点点村香。秀竹丛丛疏影,石径幽幽老巷。”秋雨连绵、秋色尽染的季节,走进偏岩,青瓦滴雨的老房,纵横交错的老巷
2025-02-21 12:14:00
他仍在旷野里行进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他仍在旷野里行进——柳青佚作《在旷野里》读后有感石 英《在旷野里》:柳青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读作家柳青的佚作《在旷野里》
2025-02-21 06:09:00
漫步克里特岛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西  川希腊克里特岛哈尼亚港口。罗伯托·莫伊拉摄(影像中国)西川在海边阅读。 图为张弋提供中外作家在克里特岛橄榄庄园畅谈
2025-02-21 06:09:00
在成都,遇见杜甫(书里书外)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阿 来《阿来讲杜甫成都诗》:阿来著;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图为邱佳铭《草堂胜概图》(局部),选自《阿来讲杜甫成都诗》一书插图
2025-02-21 06:10:00
杭州日报讯 《绍兴米帖》,又名《宋高宗刻米元章帖》《御府米帖》。绍兴十一年(1141),高宗赵构命用内府所藏米芾墨迹摹勒上石
2025-02-21 06:55:00
杭州日报讯 越窑青瓷的美为世人所瞩目,这件唐越窑青釉横把壶更是其中的珍品,也是反映当时茶文化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壶高10
2025-02-21 06:55:00
读书丨白娅玲:《红楼梦》人物探析之李纨
《红楼梦》人物探析之李纨(文学评论)文/白娅玲李纨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人物之一,身份显赫尊贵,系贾府荣国府嫡长子贾珠之妻
2025-02-21 07:02:00
才女在门上贴绝对征婚,王安石过门两次才对上,还诞生个可爱的字
与其它传统文化形式相比,对联的生命力是极强的,直到现在我们仍有贴各种对联的习惯。春节我们要贴春联,办喜事我们要贴喜联,办丧事要贴挽联
2025-02-20 22:34:00
原来这才是十常侍之乱的真相
公元189年,洛阳城中,一场声势浩大的劫难正在拉开序幕,全副武装的士兵高呼着诛灭宦官的口号,在袁绍的带领下冲进皇宫,杀掉了宫中所有的宦官
2025-02-20 23:21:00
出土文物证实:“牧野之战”并不正义,周灭商用了“下三滥”手段
“炎帝无道,黄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漂杵。”中国作为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文明的大国,在中国古代也发生了无数奇人异事,而在一场场颠覆战争中也曾创下过无数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2025-02-20 23:38:00
北京已经守不住,崇祯如果南迁能实现东山再起吗?结果只会是一个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崇祯皇帝朱由检带着无尽的遗憾,自缢于北京煤山老歪脖子树,真正上演了“君王死社稷”的悲壮一幕
2025-02-20 23:41:00
台儿庄战役中,无名女护士为救连长牺牲,埋乱葬岗66年才魂归故里
台儿庄战役,在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历史上,是无法磨灭的一笔。1938年3月16日,日军轰炸了几天的战机还没有撤走,炮火也已经准备好了
2025-02-20 23:43:00
原创《三国演义》刘表麾下武力最强八人,其中四人都是当世名将
三国时期荆州的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它北控宛洛,西连巴蜀,向东虎视江东(扬州),南接交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在当时北方诸侯纷争还无力顾及南方的时候
2025-02-20 23: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