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庭院深深舍静,桂花点点村香。秀竹丛丛疏影,石径幽幽老巷。”秋雨连绵、秋色尽染的季节,走进偏岩,青瓦滴雨的老房,纵横交错的老巷,苔衣铺翠的老墙,桂花清放的幽香,一步一景,把我引入古寨深处,也把我的思绪拉进岁月深处。
悠悠偏岩
偏岩不是岩,是一座历史深幽的古寨,位于凤冈县琊川镇文昌村金沙组,距凤冈县城约四十公里,为凤冈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历史上的偏岩因偏居清龙泉府一隅,寨四周山高谷深,石奇峰陡而成其名。今之偏岩,因桂花绕寨,一到金秋花香弥漫而远近闻名。
偏岩古寨
徜徉偏岩古寨,王氏先祖创业兴家的故事,如桂花芳香一般悠然入耳。据偏岩王氏族谱载,明末清初,其入黔始祖王志亮由河南开封府偃师县徙居龙泉县熊家山(后更名王家沟),繁衍生息至第八代。清康熙末年,第八代中一房王钦锡搬迁至偏岩,在偏岩碗米田安家传世,成为偏岩王氏始迁祖。从此王氏一脉在此扎根生衍、开枝散叶,自成偏岩一寨。发展至今已近三百年繁衍十二代,衍生出偏岩及周边村寨近百户王氏人家及二百七十余口王氏后世子孙。而外迁的偏岩王氏后人,还难以计数。
王钦锡一房入住偏岩后,就地取材,建房扩寨,耕读传家。传至清嘉庆至咸丰年间的始迁祖王钦锡之孙王松、王模、王凯、王祯一辈时最为繁昌,为仕耕农,显达一方。相传当年的偏岩古寨,依山就势而建,院落层层落错,均为清一色的穿斗枋木结构青瓦房。走马转角、雕梁画栋,甚为奢华。还建起了三条宽阔的石板大道,当地人称之“街子”,并有上街子、中街子、下街子之分。街子与石巷纵横交错,串连起偏岩寨大大小小的院落。人在寨中穿行,雨天都不会打脏鞋。连接街子与石巷的,还有五条通往寨子外面的石板路,成为当年偏岩人家与外界连接的重要交通要道。
憾清咸同兵乱,寨中遭火焚刀攻,不少偏岩人外逃避难,还有族人死于兵乱。大量木房、街子、石巷被毁、今多数院落,为兵乱后陆续修复或新建。至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偏岩古寨仍有七大龙门院落。而王祯、王松老房历经朝代更迭,饱经岁月沧桑,幸存于今世。那遗留下来的街子、石巷,石水沟、石板路,悠悠地诉说着当年偏岩古寨石结构设置之巧妙;那些老花窗、老神柜、彩绘梁上幸存下来的雕花和彩绘,如偏岩桂花一般,岁岁年年,静静地绽放。
偏岩人家
芬芳偏岩
走进偏岩人家,关于偏岩桂花的故事,总是洋溢着幸福与喜悦,听之让人如浴花香。在偏岩心里,桂花不仅是美化村寨的绿化树,更是偏岩人耕读传家的精神寄托与期待。据传,偏岩古寨第三代先祖王模,生于乾隆戊申年(公元1788年)八日二十日,曾在石阡府任府官时,带回桂花之珍品“金桂”,作为风水树植于祖坟前。金桂树叶四季常青、树冠浓密、花香奇异,特别适合蓄养风水。王氏先祖便立下家规,凡有偏岩王氏族人去世安葬时,需在坟前墓后栽植金桂,一为护佑逝者陵墓,告慰先灵,荫庇后裔;二为护寨灵树,培植风水,美化家园。从此,金桂崇拜便在偏岩王氏族人中代代相传。今偏岩寨周数百米范围内,有数座王氏祖墓,大多坐落于古老桂花树下的浓荫中,而王模衣冠古墓就在其间。
偏岩王氏后人和古老桂花树
至二十世纪八十年初,寨中尚有上百年的金桂七十余棵,历经岁月洗礼和1981年风灾,数十棵百年金桂毁于一旦,今仍存四十四棵散落在古寨周边的王氏祖坟前。而历代偏岩人,又遵祖训,植金桂于逝去族人墓前墓后,留得金桂无数,环绕偏岩古寨,守护王氏后裔。
金桂树可成荫,而花香清雅奇异,是难得的香精原料。从解放前至今,每至金秋远来客商云集偏岩,抢购金桂花苞。祖先植桂家训,让偏岩王氏子孙代代受益,并感受到先祖的远见卓识。改革开放后,桂花树作为常见绿化苗木,被大量用于环境美化中。偏岩后人,将先祖引种的金桂,大量繁植,发展了金桂苗木数百亩,大小金桂十三万余株,作绿化苗木外卖了十万余株,环绕偏岩古寨的仍余三万余株。每至金秋,在偏岩古寨数里开外,就能闻见桂花飘香。被金桂环拥,与青山碧野相依的偏岩古寨,成了名符其实的芬芳偏岩和生态古寨。
“独占三秋压众芳,何须橘绿与橙黄。自从分下月中种,果若飘来天际香。”走过古韵悠悠的偏岩,走进桂花点点的偏岩,在那桂花摇落处,在那花香弥漫处:有座古寨,叫芬芳偏岩。(秦智芬)
一审:余旭
二审:王信
三审:唐全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21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