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清代官员子弟更容易中举吗?其实他们考举人比一般士子难
...一直到清初时期,官僚贵族子弟入仕依然优于贫寒出身的士子,直到康熙时期,科举制度才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公平、公正。自科举以来,大臣子弟应试多引发争议。唐代即有抑制大臣之弟之举,宋代更是创立了牒试之法,明代朝...……更多
...翻译举人和进士则略逊于文科举。就整体仕途而言,翻译士子升转较快,对出身要求不甚严格,取中之人升至高官者多经由驻防及边疆历练,在基层官员中,其职位多与翻译有关。一翻译科举对满洲、蒙古、宗室及驻防旗人分别...……更多
和珅在结婚后第二年参加了顺天府的乡试,属于省一级的考试
...的腐败,尤以顺天府的乡试腐败最为突出。在乡试之前,士子们还得通过童试,这个童试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童试”难在录取率太低,七八十人录取一个,说容易是因为可以拿钱买。清朝规定,只要向地方政府缴纳108两...……更多
...已经较为严重,与之相应的是新兴地主阶层的出现。寒门士子在文化领域的崛起,受益于唐代的官学体系。除京城设置官学外,州县也设学,地方官学的生源主要是文武八、九品的官员子弟与庶人子弟。唐代的官学体系始自唐高...……更多
明朝史上最倒霉的状元是谁,为何不到一个月就被处死
...现这样的情况,实属罕见。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北方的士子不服,于是朱元璋开始命人找寻原因。经过了严格的审查之后,却没有发现问题所在。可是北方士子依然不服。结果朱元璋一怒之下将主考官给发配边疆了。这事还没...……更多
明朝应对教育腐败的治理举措有哪些
...科举条格诏》。主要目的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品学兼优的士子,以保证国家官员的德才水准。主要内容为:其一,放宽科举应试者的资格。与元朝相比较,《初设科举条格诏》废除了四等人制的民族等级制度和科举取士的“左右...……更多
聊聊晚清的一桩科场案
...,就将此事上报给了广西巡抚。不久后,真相大白,广西士子大为震惊,朝廷得知后也做出处理决定:岑照、叶道和立即处斩,“枪手”曹文藻秋后处决。作为官宦子弟的岑照不走正道,没能如愿当上举人,反而丢了性命,就连...……更多
从唐到宋:士族瓦解与寒门崛起
...束之后,唐太宗李世民站在端门的城楼之上,看着新进的士子们鱼贯而入,不禁欣喜感怀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作为帝王,自然希望天下英杰都能为己所用,为朝廷尽可能多招揽有用之人。然而,唐太宗这句“天下英雄...……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如何防作弊?
...事例》卷三四一)。乾隆九年(1744年),又进一步详细规定:“士子服式,帽用单层毡;大小衫袍褂,俱用单层,皮衣去面,毡衣去里,裈裤布皮毡听用,止许单层;袜用单毡,鞋用薄底,坐具用毡片。……至于士子考具:卷袋不许装里,砚台不许...……更多
平民是如何当上宰相的
...荫富过三代。一些出身门阀的官员不得不改变自己对科举士子的态度。出身京兆韦氏的宰相韦陟,“自以才地人物,坐取三公,颇以简贵自处,善诱纳后进,其同列朝要,视之蔑如也。如道义相知,靡隔贵贱,而布衣韦带之士,...……更多
清朝科考最大舞弊案,24名举人文理不通,18名考官被绞死
...位主考官在乡试后乘船回乡之时,船过苏州,常州,大批士子追船大骂,甚至向船上投掷砖瓦。当时著名戏曲家尤侗还写了一本传奇《钧天乐》,说的就是江南乡试贿赂案。《钧天乐》传到京城,闹得满城风雨,顺治帝怒不可遏...……更多
朱元璋为何要停止科举十余年
...。次年,朱元璋又诏令全国的州县都设立官学,作为天下士子的求学之所。可以说,采行科举制是从吴元年开始酝酿和准备的。不过,在朱元璋看来,唐宋科举的弊端在于过分强调考生的文学水平,而忽视了道德与才能的考察。...……更多
隋朝的科举有没有打击贵族呢
隋朝的科举还是要贵族举荐的,隋朝的科举制不允许士子投牒自进,需要五品以上官员推荐,本质上跟察举制差不多,对贵族有个毛的影响啊?但这就是开端,科举起于隋,发展于武周。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无一不在削弱...……更多
道光年间,此人在全国公务员考试排名第二,他先是高兴后却要上吊
...衣烂裤,不仅不给他办,还要扣住他送往刑部。 清制,士子一考中进士就得到了候任官员的资格,相当于今天的“后备干部”。不过,清代的“后备干部”实在太多了,每年考上进士的、捐钱获得候任官员资格的,加上举人“...……更多
从南北榜到定额取士,明朝如何保证科举的公平性?
...矛盾仍然很尖锐。虽然南人取士的人数众多,但是中选的士子并非都是拥有才敢之人,有很大一部分是死记硬背的文人而已,他们完全不会学以致用,一旦处理事务之时,自身的缺陷就展露无疑,处事慌乱无措反而会危害人民。...……更多
科举的改革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科举制很快取代了隋朝以荐举为主的选士制度,得到广大士子的一致好评。▲唐代官员形象唐朝科举考试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每年定期举行的常科,另一种则是由皇帝根据需要下诏举行制科。科举考试的科目有秀才、明经、...……更多
同名又同姓,此“会馆”非彼“会馆”
...同姓都叫“会馆”,但二者却截然不同。士人会馆,即是士子会试之所。明代以前,举子进京会试,都城是有馆舍接待的,后来转为安排在太学。入明后,随着举子不隶属太学,以及乡贡额(各地考生名额)的增加,考生的住宿...……更多
历史上秦始皇对文人的态度有何转变
...很难得以推行,于是秦始皇又设立“博士”制度,以六国士子充任,虽不具有实权,但却允许他们参与国事讨论、政策制定。秦始皇试图通过这种方式,从天下大势的角度,换取六国士子的理解和认同,从而影响和引导天下百姓...……更多
宋朝为何有很多河北士子凭借军功入仕
...场,登上城头,与辽军作战。宋将兵因为常年战乱,河北士子无法安心读书甚至要亲自上战场,所以科举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宋朝朝廷自然也注意到了这种情况,为了补偿河北士子,宋真宗破格录取许多参加战争但成绩不佳的河...……更多
萃升书院胡同
...的优秀学子。他们在萃升书院得到较好的学习机会,很多士子考取了举人、进士。萃升书院的山长(现在的院长)多为名士担任,如清嘉庆四年(1799),73岁的关东才子王尔烈“退休”后,他刚刚回到老家辽阳,便被萃升书院聘...……更多
说说古代科举考试的步骤过程
...约走过了一千三百年的历程,而历次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士子,也成为了历朝历代举足轻重的官吏,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古代士子的科举历程。县试是古代最低一层的考试,它是士子们入职做官的门槛,一般来说,县试皆由考生所...……更多
到底是怎样的“要事”,值得左宗棠舍弃大义,非要完成
...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期待有朝一日金榜题名。然而,普通士子想从举人跃升成为进士,需要经过一次比童试、乡试更加严酷的资历筛选。明清两代,参加殿试以前,符合资格的举人们通常需要在礼部的组织下,参加一场全国性的...……更多
五姓七望的衰落,标志着古代门阀朝廷走向的结局
...,其以科举制为依托,去士不再再看重门第,而重才学,士子凭借才学在科举取士中脱颖而出,进而进入官僚体系。一、何为五姓七望何为五姓七望,其实就是七个家族,只是其中李氏和崔氏各有两支,因而称作五姓七望。分别...……更多
南汉奇闻:读书人拒绝科考,昏君刘鋹竟逼官员自宫?
...朝开创科举制度后,无数读书人趋之若骛,成了民间寒门士子改门换户、光宗耀祖的主要途径,为此,许多寒门子弟头悬梁,锥刺股,寒窗苦读数十载,然而在中国历史上却出现了这样一个朝代,读书人根本不愿参加科考,官府...……更多
历史上真实的刘墉是个官二代,不敢正面与和珅硬刚
...科举考取功名。同样是科举刘墉所面对的科举和众多平民士子可不一样,刘墉走的是“恩荫”路子来考取功名的。所谓的“恩荫”就是如果你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曾经或者正在朝中当官,那么你就可以得到在学习,考试,以...……更多
秀才是怎样炼成的
...让考官见识自己十年寒窗苦读的辛酸与不易,更要让其他士子折服于本人对四书五经的熟读及理解。可金圣叹偏不。拿到考题的那一刻,他也不管考场的规矩如何,拿起笔来就画了一个和尚和一把剃刀,随后交卷离场。对于这种...……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与形式
...间,熬夜读书拼考试!科举的实施,似乎也深刻地影响了士子的生活作息,宋代的程朱理学家们总是想把握时间读书,对于睡觉有着不得不睡的抗拒态度,希望能晚睡早起,他们认为不让自己多睡点,正是「存天理,去人欲」的...……更多
简介北宋官员张伯玉
...、王逢、张刍之后主持儒学,进一步发展了以前的规模,士子们受其教泽而经明行修的很多,连续不断登上科第。后来,他又以秘书丞出知并州太谷县事。他勤政爱民,广兴水利,办了许多好事。庆历四年(1044年)范仲淹以其敢言...……更多
选家,古代的职业教辅编辑
...举当年所作的文章成册,并印刷出版。此书一面世,大受士子欢迎,掀起一股购买热潮,同类书籍也随之跟风大量涌现。到了明朝中后期,“教辅热”愈演愈烈。晚明学者黄宗羲在《明文海》中引用嘉靖年间李濂在《纸说》里的...……更多
为何秦朝如此短命,而汉朝却又如此兴盛呢
...此制度并不完善,再加上秦国的法家治国理念,结果导致士子阶层对秦国极为不满。从春秋战国开始,列国为图强均大肆招揽士子阶层进入朝廷,而当时士子求官主要通过“游说”手段,即以自己的学识说服各国君主,从而得以...……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
一条鞭法,明朝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和徭役制度,由桂萼在嘉靖十年(1530)提出,之后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推广到全国
2024-06-24 15:26:00
朱元璋在政治与军事方面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后因灾变入皇觉寺为僧,25岁(1352年)时,参加红巾军反抗蒙元政权。他先后击败了众多诸侯军阀,统一南方
2024-06-24 15:27:00
明朝为何没出现皇权旁落的现象
一、明朝没有出现皇权旁落现象的政治原因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谋反罪杀害了当时的中书左丞相胡惟庸,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自此“六部”直接由皇帝管理
2024-06-24 15:27:00
崇祯为什么会用如此简陋的祭品供奉朱元璋
导读:崇祯为什么会用如此简陋的祭品供奉朱元璋,朱元璋是崇祯正儿八经的祖先,为何用如此简陋的祭品祭祀呢,正所谓“事出必有因”
2024-06-24 15:31:00
朱元璋为什么要屠杀功臣?为什么没有人敢造他的反
纵观明代的历史中,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真的算是位传奇人物。这位出身市井草根,当过和尚做过乞丐,流过浪造过反的皇帝,同样也犯了历史上大多数从草根到皇帝的人所犯的通病
2024-06-24 15:47:00
李自成放弃北京到底是不是错误
李自成进京,几百年来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很多人都用这个历史事件作为“功亏一篑”的代名词,李自成进京已经无限接近于成功了
2024-06-24 15:48:00
刘伯温最后为什么没有善终
民间都争相传颂: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都说刘伯温的智慧和谋略堪比当年刘皇叔的诸葛武侯,他也是明朝的开国元勋,著名的政治家
2024-06-24 15:48:00
历史上崇祯帝一共有多少儿子
朱由检,明光宗第五子,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年号“崇祯”。公元1644年,面对着李自成的兵临城下,崇祯感到了无比的绝望,他知道自己已经彻底失去了翻盘的机会了
2024-06-24 15:49:00
明光宗朱常洛的一生过得怎么样
朱常洛,即明光宗、泰昌帝,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年号泰昌,在位仅一个月,又被称为“一月天子”。他是明神宗朱翊钧的长子,生母是孝靖皇后王氏朱常洛在万历十年出生
2024-06-24 15:51:00
明宣宗朱瞻基与朱高煦之间的关系如何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叔叔谋反,朱瞻基没杀他,只软禁,好吃好喝供着,逢年过节还去探望。但3年后
2024-06-24 15:54:00
明神宗朱翊钧有着怎样的经历
朱翊钧,即明神宗、万历帝,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年号万历,在位共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明穆宗朱载坖第三子
2024-06-24 15:55:00
简介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徐达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16:04:00
明朝时期的王爷造反那么多,最后为什么只有朱棣成功了
“我在猪圈里吃了几年的猪屎,才把这个天下拿下来。”这是《大明风华》中朱棣的台词,虽然有艺术加工,但当年朱棣的境遇真的很惨
2024-06-24 16:07:00
造就刘伯温一生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功臣,是一位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谋臣。朱元璋统一江南期间,刘伯温曾经给他指明了先进攻陈友谅后进攻张士诚的作战路线
2024-06-24 16:23:00
明朝50万大军为什么打不过2万人马
土木堡之变明朝50万大军为什么打不过2万人马?这都要从明英宗皇帝朱祁镇开始说起,明英宗皇帝朱祁镇,是明朝的第六任和第八任皇帝
2024-06-24 16:29:00